摘要:不仅应当对招投标过程中的相关制度加以规范,同时也应当对建设工程的造价加以有效管理。在项目建设的招投标阶段,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相对来说较为复杂。不过,通过此阶段对造价的控制,可以做到对整个工程造价进行事前的控制,更有利于确保建设项目造价保持在设定的范围之中。因此,应当重视并做好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以更好的确保整个工程建设阶段的造价得以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投标;造价控制
1 建筑工程招投标概述
招投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属于一类商品交易活动,其是根据市场经济运行状况而开展的一类成交方法。在交易前,招标人将采购要求公布出来,而投标人则根据要求进行竞争,且综合全面审核投标人,以挑选出最佳项目。建筑工程招标主要是由招标人将项目计划及有关条件等内容公布出来,通过规定程序来吸引法人、自然人来开展竞争性投标。之后由招标人选出最优秀一方并与其签订合同,确定合作关系,并由中标单位来建设工程项目。而建筑工程投标指的人投标人结合招标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自身报价进行估算与研究,制定计划报表并参与竞争的过程。
2 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快速发展,不断的对建筑工程进行合理的造价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缩短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进而不断的节约建设资金,以此来有效的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面,就针对造价控制的重要性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建筑工程自身存在着一定的一次性和不可复制性,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建筑工程在招投标阶段就存在着不稳定性和繁复性。此外,对建筑工程进行合理的造价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不断的为合同双方谋取较多的经济利益,进而就能不断的保护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此来有效的促进建筑工程相关活动的顺利展开。而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快速发展,对建筑工程的招投标阶段进行造价控制,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进而就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和施工质量。因此,不断的在建筑工程的招投标阶段进行造价控制对于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建设工程招投标的特点
3.1 招投标行为行事者自身的经济性
招标人与投标人是在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两个最重要的行事者。招标人在此过程中的收获的最终利益是期望在招标之后得到一个满足工程功能要求的建筑产品。所以,他们招标的目的就是能够在众多投标人中挑选到一家报价合理、施工方案切实可靠的承包商。而投标人的最终利益则是能够在众多投标人中脱颖而出并中标,在承包工程中获得尽可能高的利润。
3.2 招投标阶段中资源的短缺
现今,供求关系严重不平衡、供大于求的问题在我国建筑工程市场的出现是可观的。在将来非常长的一段时间里,建筑工程市场依然是买方的市场,既表现为生产能力在总量上的过剩,又表现在供求关系的失衡。能够通过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这些稀缺资源可以被合理有效的分配并充分利用是招投标的目的。
4 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4.1 评标方式的弊端
现阶段,在进行建筑工程招投标时,所采用的评标方法主要是采用综合评标法。采用上述的评标手段,主要就是对参与投标的全部单位报价去掉一个最高投标报价和一个最低投标报价的算术平均值,再利用将所计算而得的算术平均值和各单位投标报价计算出偏差率,最后根据评分规则计算出各单位报价。这样便会导致中标人有着相对大的随机性,而不是考察投标企业的具体实力。并且采用上述的评标办法,也让一些恶意参加竞标的企业有了一定的可乘之机,会故意的抬高或者是压低工程的造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 投标单位恶意竞标
在实际的工程竞标中,存在一些单位为了中标而刻意的降低投标价格,对工程竞标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投标单位中标后,存在一些企业根本无法完成工程的施工,只是为了获取自身利益而竞标,当出现没有能力施工的情况时,这些单位往往采用劣质的施工材料等不合法的手段进行工程的施工,甚至有一部分单位在中标后,直接将工程转包,获取中间利益,导致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这种恶意竞标的行为不仅对工程的施工造成了影响还扰乱了建设市场的竞标秩序。
4.3 招投标体制不严格
就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现状来看,协调与监管机制存在明显缺陷,降低了体制运行效果。目前大部分项目设计阶段配备的概预算人员数量比较少,大部分概预算分析工作均需要将设计图纸作为依据,缺少多方案来对项目设计内容进行对比,不存在标准来判断哪种造价合理性最高。概预算管理人员不参与设计阶段,这样就造成设计人员完全按照专业要求进行,忽视了造价控制的要求与标准,导致后期控制难度增加。设计与造价之间合作性差,经济协调管理缺失,再加上管理人员造价控制意识比较低,最终造成工程概预算超标。
5 建筑工程招投标造价控制优化措施
5.1 完善招投标制度
为实现招投标造价有效管理,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并基于专业法律法规建立合法招标代理组织,对整个招投标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减少各类不正当、不规范行为的存在。尤其是地方应根据当地市场发展情况,建立出台各项专业规定,并根据规定来完成项目招标活动,由专业部门对招标全过程进行监管,保证招标工作实施的公正性与公平性。另外,还需要严格按照专业要求进行招标文件编制,保证内容完整性与清晰性,不得存在模糊不清情况,保证文件的科学性。对于所有参与投标活动的建筑单位,需要对其资质进行综合审核,确定其基础条件达到投标要求,保证其不会扰乱招投标过程。
5.2 科学合理地编制标底
科学合理地制定标底,即要求作为建设单位拟建工程投资的底数。有编制条件的相关建设单位应尽可能自行编制标底,而对于没条件的建设单位则应委托有资格的相关咨询单位进行代编。例如,某工程项目清单因为没有严格按照工程项目施工设计图来计算出准确的工程量,导致工程内容和项目失真,最终出现工程建设项目造价失真,而且语言上也有歧义,造成工程建设项目后期的索赔。编制标底的过程应与市场的实际变化相一致,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使得标底符合实际情况,并保障标底编制有可靠的质量,并把工程标底控制在科学合理的造价下限。
5.3 提高招标文件的质量
在很多的情况下,招标文件并没有根据招标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招标文件缺乏真实性,也难以保证招标文件的质量,这就使得原本有能力中标的建筑单位与中标机会擦肩而过。因此必须要采取措施提高招标文件的质量,必须要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招标文件进行编写,招标文件当中应真实而全面地写出中标单位的实际情况。并指出造价要求,从而提升招标文件的质量,提升企业的中标机会,获取最优中标单位。
6 结束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快速稳定发展,不断的研究与分析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对于不断的缩短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以及不断的节约建筑施工费用和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首先认识与了解造价控制的重要性,进而了解到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以此来从实施工程量清单招标方式、提高招标用勘察、设计文件的精度以及严格审核标底的编制和投标书报价等方面来不断的加强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进而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不断的节约建筑工程的施工费用,以此来有效的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阮宏雁.全过程成本控制与招投标阶段风险研究[D].长安大学,2014.
[2]何继坤.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差异性对工程造价影响研究[D].西华大学,2014.
[3]郑宁.招投标阶段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工程造价控制[D].吉林大学,2014.
[4]杨立.某石化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与控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论文作者:马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招投标论文; 造价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阶段论文; 标底论文; 单位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