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人民医院 甘肃平凉 744300)
【摘要】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常见证型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多发性抽动症的诊疗机理。方法:88例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均给予柴胡疏肝散口服1个月治疗;观察YGTS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气郁化火型有效34例,无效4例;脾虚痰聚型有效29例,无效3例,阴虚风动型有效17例,无效1例,各证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柴胡疏肝散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多发性抽动症/药物治疗;中医药疗法;柴胡舒肝散/ 治疗应用;儿童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074-02
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发性抽搐症等,发病年龄多在3~12岁,以颜面,四肢,躯干不自主抽动伴喉中发出怪声或口出秽语为临床表现的慢性神经运动障碍性疾病,男女发病率为3:1,其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为一种性影响的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变异外显率及表现度;也有认为是中间型遗传伴混杂的(非随机性)配对[1]。目前国内外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阐述。本病症候可持续终生。在少年期抽动偶有缓解,但多数在此阶段最严重[1]。现代医学多选用多巴胺D2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但因有锥体外系症状及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等副反应,容易复发,且服药时间长,不易被接受。
中医将本病归为“慢惊风”,“肝风”,“抽搐”等范畴,病因多与禀赋不足,感受外邪,情志失调等有关,脾虚湿盛,肝肾阴虚等为主要病机。柴胡疏肝散是院内经验方,疗效可靠,现将其治疗88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为2010年05月/2015年06月泾川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88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其中男70例,女18例;年龄3岁~12岁,其中以6~9岁最多;病程最长8年;气郁化火型38例,脾虚痰聚型32例,阴虚风动型18例。
1.2 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第2版[2]及美国精神病学《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的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诊断标准[3]。
1.2.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学》中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诊断标准,证型分类。(1)气郁化火型:面红目赤,烦躁易怒,皱眉眨眼,张口歪嘴,摇头耸肩,发作频繁,抽动有力,口出异声秽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2)脾虚痰聚型:面黄体瘦,精神不振,胸闷做咳,喉中声响,皱眉眨眼,嘴角抽动,肢体动摇,发作无常,脾气乖戾,夜睡不安,纳差,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滑或沉缓。(3)阴虚风动型:形体消瘦,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性情急躁,口出秽语,挤眉眨眼,肢体震颤,睡眠不宁,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舌苔光剥,脉弦数。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2)年龄3~12岁者;(3)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1)有严重心,脑,肝,肾及内分泌系统等疾病,或有癫痫,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等神经精神疾病者;(2)对本药中某些成分过敏者;(3)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者;(4)同时接受心理治疗或其他药物研究者。
1.5 治疗方法
88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均服用柴胡疏肝散(由泾川县人民医院中药房提供,主要由柴胡,川芎,香附,白芍,枳壳,陈皮,甘草等组成,批号1212086),3岁至5岁者每次半包,每日2次,6~12岁者每次1包,每日2次冲服,均系空腹服药1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之品。
1.6 疗效判断标准(自拟)
采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表中各项指计分作为评定工具自拟疗效判断标准:(1)痊愈:95%<YGTSS评分改善率;(2)显效:75%<YGTSS评分改善率<95%;(3)有效:30%<YGTSS评分改善率<75%;(4)无效:YGTSS评分改善率<3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证型与疗效的关系 见表1。
2.讨论
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儿童期起病,通常伴有运动和行为异常的精神运动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一种语言,肢体,表情,声音,意识,举止等方面的抽动,该病被称为“21世纪残疾人”,近年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它给儿童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许多孩子大多从7~8岁得病,到27,28岁还在治疗,由于长期服药对肝,肾造成严重损害,使患儿免疫机能下降,对患者的机体带来更大的痛苦和伤害,大量临床案例显示:该病患儿的晚治,侵害性治疗,使机体受侵害时间长,心理,发育行为迟缓,融入社会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远远低于同龄儿,古人有“诸痉项强,皆属于肝”之说,现代医学多从“肝”论治。以肝郁化火动风和肝肾阴虚动风型辨证治疗的报道多见,我们今天则将本病辨证为肝郁化火,脾虚痰聚和阴虚风动3型。
柴胡疏肝散主要由柴胡,川芎,枳壳,陈皮,白芍,香附,甘草等药物组成。方中柴胡辛,苦,温,功能解表清热,疏肝解郁,和解少阳为君药,白芍酸,甘,平,功能平肝潜阳,斂阴养血,缓急止痛为臣药,二药相配则能平抑肝阳而解肝郁,川芎活血行气,枳壳,行气宽中,陈皮理气燥湿,香附活血止痛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配则能走经络而达荣郁,以解风邪,古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共进,本研究采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中各项指标计分作为评定工具,以其积分减少率作为疗效评定标准。另外,在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方面,不仅要加强精神调护,经常与患儿沟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过分呵护和运用粗暴语言对待患儿,更要远离电磁辐射,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休息,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增强体质,避免感冒,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疾病才能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吴希如.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29.
[2]左启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36-937.
[3]王雪峰.中西医结合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06.
论文作者:苏富军,任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柴胡论文; 多发性论文; 抽动症论文; 疗效论文; 患儿论文; 儿童论文; 秽语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