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结合当今的科技发展,市政给排水设计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设计思路,越来越多的是科技成分进入市政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中。在我国宏伟的发展蓝图中,社会公共行业始终是我国产业的重中之重,深深根植于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发展之中。城市发展千变万化,建筑品种和类型令人眼花缭乱,大城市的给排水问题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关键词:给排水设计;设计思路;市政道路
引言:就我国现有给排水系统的技术状况而言,尤其是城市中错综复杂的地下设施,设计含有的不定因素较多。由于建筑的给排水设计是整套道路设计的配套工程,所以对于道路建设质量的保证性而言,有着直接的决定性作用。所以,相关部门在进行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规划时,会严格按照标准,把控每一个环节的制定,逐步解决建筑给排水系统在设计和规划中常见的问题。
1.市政给排水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
1.1市政给排水发展历程
纵观市政给排水的发展历程,水环境污染问题愈演愈烈,市政规划不合理造成的城市用水紧缺,极大的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制约了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市政给排水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是初创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祖国“五年规划”的发展需求,我国先后设立了多个给排水的相关专业,为国家培养了一批给排水设计规划的专业人才,这是中国给排水事业的先驱。第二个是实践阶段,我国虽然开设了给排水的课程,学习了给排水的理论性知识,但是没有与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在设计规划市政给排水工程时,出现了很多问题。之后,我国的专业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实践中逐渐完善了适合我国城市实际情况的给排水系统。第三个是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延续至今。我国的专业人员一直将前沿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习新的给排水设计技术,完善市政给排水系统。
1.2市政给排水发展方向
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内容要与城市实际情况相吻合。对城市道路及给排水管网的排布进行详细的调查排查,了解城市地下设施的情况,设计人员应该收集所在城市近年来所有的降水量以及污水排放量等。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城市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将市政给排水与“海绵城市”的蓄水特性相结合,选择适合的给排水设计。
市政给排水设计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城市的生活方式与产业结构与城市水资源的存储量息息相关。一个城市的发展前景依赖于水资源的存储情况。构建市政给排水工程,不仅要考虑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绿,同样要优化现有的水环境。引导给排水工程向节能、环保的高质量发展,就是市政设计人员的设计目标。
2.市政给排水新技术列举
2.1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科技兴国”战略的提出,市政给排水工程逐步向科技化转型。科学技术引导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市政给排水的设计中引入计算机系统,不仅能够更高效有序的整理城市的水资源资料,同时能够辅助设计人员全面了解城市地下管网的铺设情况。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人员需要在给排水管道施工之前对工程量进行计算,对给排水管道的铺设情况以及排水量进行预算,这些过程都无法离开计算机系统。计算工作细致繁琐,使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能够降低误差,节省人工成本,同时保证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
2.2重力流输水方式设计
重力流的直接来源是水的重力。使用重力流的管网设计方式,其前提在于存在一定的高度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度差能够促使水流运动过程中产生重力,借助地理条件以及地势的先天因素为给排水的管网提供水重力,这样水流自动从储水位置流入到水的使用位置,整个过程无需人工的施工干预。地势差是由于地理因素造成的,所以,重力因素也不会消失,重力流输水方式就能够源源不断的完成水资源的自动输送。这样的输水方式极大地节约了施工成本。
2.3雨水调蓄新技术的应用
城市市政的给排水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雨水的调蓄技术。这对于防治城市内涝工作的工作是极为关键的。海绵城市的概念提出之后,完善的给排水设计有了新的要求,雨水管的设计应该符合“海绵城市”的蓄水要求,从雨水口、泵、雨水排出系统着手进行完善。
2.4提高防洪线
防洪时市政给排水设计中非常关键的环节。设计人员应该收集历史水位和降水量,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对城市近年来的降水量以及防洪能力做出评估,建立高标准的防洪线。调整市政地下管的排水情况,按照实际的交通情况、以及城市的整体水系情况,设置防洪线。防洪线要求高出潮位,依据雨水管底进行设定,确保雨季降水量较多的季节,排水管道的有效性。
2.5 新型污水处理技术
目前,现有的污水处理新技术主要有:CASS工艺、MBR工艺。CASS工艺,其优势在于,经过曝气、沉淀、排水等一系列程序之后,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中的污质能够得到有效减少。MBR工艺的原理在于对膜分离单元以及生物处理单元的有机结合,中空纤维膜替代原有的二沉池分离固液,充分发挥膜的截留作用,把硝化菌完整的截留在生物反应器中,这样能够将氮、氨等元素从水中完全剔除,最大化地分解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通过物理手段,将污染物质剔除干净,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
3.市政给排水的设计思路
3.1与其他市政设施的协调性发展
城市化的商业化建设,导致城市绿地范围逐渐缩小。绿地的面积缩小,城市降水给排水系统带来较大压力。只有在设计上进行改善,实现地下给排水系统与电力、电信以及燃气等其他地下市政设施的协调发展,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市政公共设施的作用。从管材着手对地下设施的协调发展开展管理,市政给排水工程应该与城市的电力系统以及燃气系统相互衔接,相辅相成。将管道、电缆等相关的设备连接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城市给排水的未来设计中,应该做好这些设备的衔接工作,保证居民的生产生活正常有序进行。
3.2创新设计思路
首先“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可以逐渐融入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发展中。市政给排水的设计初衷就是调节雨水与城市污水排放的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对于市政行业的要求向节能环保的角度倾斜。“海绵城市”应用于市政给排水工程中,通过开发城市的蓄水功能,缓解城市用水的紧张问题,最大程度的吸纳降水,存蓄水资源。发挥“海绵城市”生态性蓄水、储水与净化回用等优势。
此外,应该根据自身城市的发展特性,积极利用综合管廊的技术,设计符合城市整体公共设施的给排水管网,是城市的地下设施能够相互协调使用。城市的地下管线与道路无法实现协调使用,管线铺设不到位,城市地下管线的设计缺乏有长久规划性,路面反复开挖。所以应该积极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发挥综合管廊“先规划、后建设”的优势,做好规划设计后在进行建设。采用综合管廊能够最大程度的重视城市的需要,达到道路建设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的统一性以及同步使用性。
结束语: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经济状况呈现出空前的景象。公共建设依托于现如今的国家政策以及良好的经济台式,在这一发展平台上,取得了优秀的发展成绩。随着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对于公共设施的要求向科技便民的角度倾斜。所以,采用新的发展设计思路,一定程度上解决现如今的给排水系统问题,并且帮助社会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就是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丽娟 , 徐月 . 关于市政给排水设计合理性若干问题的探讨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07):122.
[2] 陈岗 . 市政给排水设计和规划中常见问题及措施 [J]. 建材与装饰 ,2016(50):104-105.
论文作者:邬明珊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给排水论文; 市政论文; 城市论文; 系统论文; 重力论文; 地下论文; 我国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