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标准化研究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公众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质量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更好地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当务之急。 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逐渐开始对社会管理和公共务服务标准化领域进行探索,并建立启动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国家级地方试点工作。 在实践过程中。 综合标准化的理念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快速持续发展。
关键词:标准化;公共服务;社会职能
1标准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基本定义
所谓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而综合标准化,又可叫做“全面标准化”或“整体标准化”,是针对不同的标准化对象,以考虑整体最佳效果为主要目标,把所涉及到的全部因素综合起来进行系统处理的标准化管理方法。
所谓社会管理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手段,采取制定规范社会政策和法规,管理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建设自然和谐发展的当代型社会。
所谓公共服务是指通过大力推动发展社会服务产业,例如发展社会就业、社会教育产业、社会保障服务、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文化、卫生、体育、科技的公共事业,更好地为社会生活、社会政治,社会经济的建设提供有效的保障。
2以标准化引领公共服务管理的意义
2.1标准化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由于标准化服务需要强调公开性、协调性、一致性,所以在标准化公共服务之下,服务行为不会因人而异,每个人接受的公共服务都是均衡平等的。通过科学的制定、发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可使社会公众进一步明确和掌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部门的分工职责以及各项管理服务流程,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管理者、提供者的随意性和自裁性,减少了操作弹性。
2.2标准化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有效率
在法律、法规或规章已明确规定的领域,通过制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在不违反规范的基础上,分解细化公共服务,对公共服务的保障、供给、行为、产出等方面予以统一,优化公共服务流程,保障服务有序运行。同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可将其标准实现情况作为政府考核的依据,这样就能激发政府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实现高效能政府建设。
3我国现有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存在的问题
3.1缺乏实物标准,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我国现在在社会福利以及社会救助上以货币标准作为为救助标准,然而不同地区的人们在收入以及花费方面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所以统一的货币标准还远远无法实现均等化。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如果不同给予相同的货币补贴,则黑龙江的基础设施建设只能完成相当于南方类似地区的一半,因为黑龙江地区的设施需要考虑防寒功能,对于墙体厚度的要求更高,自然就需要花费更多的资源。所以说,简单追求货币标准上的均等是无法真正实现均等化的。
3.2缺乏一般标准,过于强调地方经济状况
我国在制定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时,过于偏重差异性,而缺乏统一性。以社会福利为例,相关规定中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叙述是,根据地区居民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支出情况,同时考虑教育费及资源费而确定。除此之外,也要考虑农村居民每人的平均生活指标,确定农村低保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以标准化引领公共服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4.1加快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标准体系
以综合标准化为手段,围绕保障改善民生,开展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针对教育、公共交通、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等公共服务的重点领域推动相关标准体系结构性调整;加强政府管理标准化,构建政府管理标准化体系,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开展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工程,提升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4.2提高公共服务的理念共识
4.2.1领导作用
公共服务标准化在推行过程中必然会与旧的思想观念产生冲突,所以推行的难度和阻力非常大。领导需要亲力亲为,清除推行过程中的障碍,为公共服务标准化的运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且还需要相应的设置标准化管理代表,明确标准化建设的目标,以促进整个组织标准意识和员工标准化自觉性的提高,同时还需要做好相应的人才培训工作。由一把手总管全局,分管领导协调管理,这样才能这样才可以确保整个工作的顺利开展。
4.2.2标准化体系和公共服务职能紧密相连
要像保证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可以有效落实到实际的服务工作中,必需确保行政服务职能意识的有效落实,这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所以,相关领导在进行工作组织和检查时都需要参照相关的行政服务标准体系,与此同时在进行工作报告的编制时,还需要将标准体系的实际落实情况也囊括其中,以促进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为标准体系的实施开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4.3加强社会公众参与监督
4.3.1应当加强社会监督
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都属于社会监督的范畴。社会监督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群众有效参与到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的检查和督促工作中。
4.3.2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
(1)要扩大外部监督的范围。要充分发挥包括各民主党派、妇联、共青团、其他领域的专业或非专业团体等组织的监督作用,对公共服务标准化的运行提出意见,提高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2)做好信息公开工作。政府部门可以根据相关的规定将那些可以公开给民众的政务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告知社会大众,使群众、媒体等相关服务对象能够及时掌握公共服务标准化的现状,为监督工作提供便利。
4.4以信息化支撑标准化
将网络办公落实到各个办公系统重,以促进标准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公共服务部门在进行公共服务话标准化体系的导入和运行时,需要以相关的信息化技术为基础,逐渐完成目标、岗位、会议、审批、监督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数据化建设和自动化建设,将标准化和信息化进行有效的融合。
4.5通过内部审核发现并改善体系运行的薄弱环节
标准体系内部审核是用来标准体系内部自我评价的方法,它由内审员负责完成。该工作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利用内部审核来评价已构建的标准体系是否与实际需求相符合,以及它能够满足行政服务管理的目标;第二,通过标准体系内部审核来完成对自身机制的改进和优化,使行政服务标准体系更加的完善和合理。
4.6通过管理评审评价和改进体系的适宜性
管理评审是从一个高标准角度来检查行政服务标准体系的运行效果,它直接反映了标准体系的发展潜力。在实际工作中,由部门一把手来进行对标准体系的应用效果和适应性的评价。管理评审的标准需要结合社会对于服务的期望以及具体情况的变化,对标准体系中与实际期望和情况不符合的地方进行优化和改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公共服务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系统的任务,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标准化进程和快速创新,同时让思路不断拓展,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创新意识,让标准化的创新工作与公共服务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丁凡,叶江端,邓希妍,刘莲莲,何苗苗.以标准化引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对策研究[J].标准科学,2016(05):28-32.
[2]杨洁明.公共服务标准化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论文作者:常明晶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公共服务论文; 标准论文; 社会论文; 体系论文; 均等论文; 服务管理论文; 工作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