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宜昌市实验小学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从阅读基础上促进学生语文发展、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阅读角度入手,探究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阅读,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思维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它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其他学科也有直接的影响,同时,语文学科质量的高低也影响着语文核心素养的好坏。阅读是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实现终身教育的希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得低于145万字。"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实现学生自主选择、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愿望,获得更加切实有效的阅读体验,更好地促进语文核心素颜的发展。
一、培养阅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所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尤为重要。首先,做一个爱读书的老师。小学生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的特点,一个爱读书的老师会带动一群爱读书的孩子。"袖长方能善舞"一个老师能够腹有诗书,并且在课堂上旁征博引,那么孩子们怎能不爱上语文,不爱上阅读呢?试想:当我们讲到《晏子使楚》时,能用语言把学生带到春秋战国时诸侯争霸的时代;当讲到《祖父的园子》,能给学生介绍《呼兰河传》和萧红寂寞的童年;……学生一定会深深陶醉于语文的学习中,怎能不找来书读一读呢?其次,选择合适的书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不同的课外读物。同时图书也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各年段推荐不同的书籍,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定期在班上开展读书交流会和故事会,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读的书改变成故事或小品,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是启蒙阶段,书籍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让学生更好阅读的前提,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前提。
二、营造阅读环境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灵魂史,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史,就是这个民族的群体阅读史。"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阅读起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学中,使各种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资料,并去观察花生,从而更好地进行课文的阅读与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从学习环境入手。可以把教师布置得具有书香气息,班级建立小小图书馆,定期进行图书的更换,让学生沐浴在书香的世界中。人能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能创造人,教师给学生定期推荐适合学生看的图书,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则色亦变。"可见,人受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在校园和班级中营造读书的环境,激发学生对学习环境的热爱,让学生探索其中,热爱读书。第三,注重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发展的语文素养,使学生上课时进入到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阅读环境中。教学中构建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要穿针引线,巧妙点播,以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得到灵魂的升华,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提升阅读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教学质量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学生的阅读品质影响着语文核心素养。阅读品质是阅读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可以促进学生自觉地去阅读,促使他们学习阅读技巧,改进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以"读者"的角度看待世界,独立阅读,积极阅读,创造性地阅读。
学生具备阅读品质,会积极地主动地去阅读,爱读书,喜欢读书,自觉地把读书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具备阅读品质,会独立地去阅读,不依赖老师,不依赖参考资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书本,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了解"。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品质,有利于学生独立人格以及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的形成。具有独立的阅读品质,让学生用心去思考去发现,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学生具备阅读品质,会创造性地去读书。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一味地迷恋书本,批判性地去读书,入于书同时又出于书,学于书又不拘泥于书,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活力,教师可以向学生讲一些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让学生具备批判性的思维,在阅读中大胆提问敢于质疑。
阅读品质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让学生内在地爱上书,会读书,进而提高语文的核心素养。
四、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核心素养中重要的一环。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准确地感悟文本,更深度地感受生活,从而提高阅读质量。
培养学生挖掘阅读兴趣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寻找阅读的兴趣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读文章,理清文章线索,了解文章大意,经过提问,小组讨论思考,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能够理解文章的意义所在,理清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结构,从文章中引发出对生活的思考。例如在教学《麻雀》一文时,引导学生读懂小男孩的话,进而理解出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培养阅读与实践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长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制定相应地阅读计划,设定阅读目标,进行阅读反思。
阅读能力是阅读水平的反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挖掘学生的阅读潜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阅读中提升其语文素养。
五、养成阅读习惯
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是指:小学生在课外能主动地,有选择地去进行阅读。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多次的反复、强化中逐步把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进行阅读。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语言隽永,情节生动,最适合教师指导。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而略读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精读与略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以养成阅读习惯。读书不作笔记,犹如过眼烟云,无踪无迹。阅读时,要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手脑并用,把有用、有趣、有启发的材料随时记下,日积月累,就能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增强记忆,积累知识。知识积累多了,就成了学问。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从阅读基础上促进学生语文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学是具有创造性的事业,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与时俱进,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自我价值,提高语文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国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罗良鉴,群文阅读:从"在阅读"到"会阅读"[J]教育科学论坛,2015.
【3】李丽,小学高年段学生阅读的策略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4.
论文作者:刘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素养论文; 核心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品质论文; 能力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