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例胃息肉临床特点分析论文_周晓雪

130例胃息肉临床特点分析论文_周晓雪

(浙江萧山医院;浙江杭州311201)

【摘要】:目的 探讨胃息肉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30例胃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和年龄分布、息肉分布部位、单发或多发、病理类型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 女性81例,男性49例。年龄23-84岁。年龄≥60岁63例,<60岁67例。单个部位116例,胃体97例,贲门7例,胃窦6例,胃底6例;多部位14例。单发54例,多发76例。病理类型:炎性息肉113例,增生性息肉14例,腺瘤性息肉2例,错构瘤1例。HP阳性29例,炎性息肉27例,增生性息肉2例。内镜下治疗73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术39例,活检摘除34例。无痛胃镜116例,普通胃镜14例。结论 女性是胃息肉的高发人群。胃息肉好发于胃体。病理类型以炎性息肉为主。老年患者(年龄≥60岁)非炎性息肉所占比例升高。

【关键词】胃息肉 性别 部位 病理类型 HP感染

根据英国胃肠病学学会,胃十二指肠学组和病理学组胃息肉诊治指南的定义:胃息肉(全名良性上皮性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粘膜或粘膜下层,突出于胃腔的宽基底或带蒂的良性隆起性病变。胃息肉因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或漏诊,因此,临床应加强对胃息肉临床特点的分析,了解胃息肉的发生机制及演变进程,提高疾病诊断率,为临床选择合适治疗方式提供依据。对此,本文回顾性分析130例患者胃息肉临床及内镜资料,为进一步研究胃息肉提供参考。

一、一般资料

1.研究对象

2016年9月1日-2017年9月1日在浙江萧山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期间检出胃息肉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排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黑斑息肉综合征、胃恶性肿瘤患者。

2.研究内容

主要探讨胃息肉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息肉分布部位、数量为单发或多发;病理类型;HP感染情况。

3.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使用SPSS18.0软件,方法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性别

130例胃息肉患者,女性81例(62.3%),男性49例(37.7%),男女比例为1:1.65。年龄≥60岁组,男性24例,女性39例。年龄<60岁组,男性25例,女性42例。经卡方检验,年龄≥60岁组与年龄<60岁组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息肉数量:单发/多发

130例胃息肉患者,单发54例(41.5%),多发76例(58.5%)。

3.息肉部位分布:单个部位/多部位

130例胃息肉患者,单个部位116例(89.2%),其中:胃体97例(83.6%),贲门7例(6.0%),胃窦6例(5.2%),胃底6例(5.2%)。多部位14例(10.8)%。

4.病理类型

130例胃息肉患者,炎性息肉113例(86.9%),增生性息肉14例(10.8%),腺瘤性息肉2例(1.5%),错构瘤1例(0.8%)。年龄≥60岁组中,炎性息肉50例,非炎性息肉13例。年龄<60岁组,炎性息肉63例,非炎性息肉4例。经卡方检验,年龄≥60岁组与年龄<60岁组的息肉病理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HP感染情况

130例胃息肉患者,HP阳性29例(22.3%),炎性息肉27例(93.1%),增生性息肉2例(6.9%)。炎性息肉中,HP阳性27例,HP阴性86例。非炎性息肉中,HP阳性2例,HP阴性15例。经卡方检验,炎性息肉组与非炎性息肉组的HP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

内镜下治疗73例(56.2%),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39例(53.4%),活检摘除34例(46.6%)。均无消化道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

7.胃镜:无痛/普通

无痛胃镜116例(89.2%),普通胃镜14例(10.8%)。

三、讨论

胃息肉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因不相关的原因行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这些年国内胃息肉的检出率为1.1%-7.2%。2009美国一个研究发现,胃息肉的检出率为6.35%。胃息肉根据病理类型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胃底腺息肉及错构瘤性息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研究表明胃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大约在3.4%-75.0%。增生性息肉的癌变率大约2% ,且大多数都是发生于直径大于2cm的广基息肉。因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恶变风险,及早发现及时治疗胃息肉是有效预防胃癌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发现胃息肉多见于女性,常为多发,好发于胃体,以炎性息肉多见。

有报道显示男女胃息肉发病率不一致,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1.8~1:2.5,本文男女比例约为1:1.65,女性高于男性,与其报道基本相符。胃息肉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HP感染、长期应用抑酸剂、胆汁反流、遗传及环境等因素存在一定相关性。普遍认为,胆汁反流在胃息肉的发生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因反流入胃的胆汁可造成胃黏膜的炎性增生,同时大量胆汁反流将胃内PH升高,使胃泌素分泌增加,胃内腺体增生,从而形成胃息肉。有研究认为精神心理疾病容易造成胆汁反流。而女性精神心理疾病较男性多见。这可能是胃息肉总体发病率存在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因胃息肉在女性患者中常见,故女性应成为胃息肉筛查的重点。本文结果亦显示不同年龄组间男女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别。目前认为HP感染是胃息肉尤其是炎性、增生性息肉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而在本文中,炎性息肉组较非炎性息肉组中HP感染率无显著差异,表明HP感染并不是胃息肉发生的唯一危险因素。

本研究发现胃息肉病理类型以炎性息肉最多见,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不同年龄组间胃息肉病理类型有显著性差异,老年患者非炎性息肉所占比例较<60岁患者中比例增加。因非炎性息肉有一定癌变风险,因此在胃镜检查中我们要重视老年患者胃息肉的检查。

本研究中,无痛胃镜患者的比例较普通胃镜明显偏高。无痛胃镜不仅在舒适度较普通胃镜有明显优势,在胃息肉治疗中亦可以为医生安全细致的操作提供前提。

综上所述,本组资料显示女性是胃息肉的高发人群,胃息肉以多发为主,病理类型以炎性息肉最常见,老年患者非炎性息肉所占比例增加。熟悉这些胃息肉镜下特点,能够提高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减少漏诊、误诊。

参考文献

[1]林泳. 近15年2643例胃息肉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变化趋势分析. 中华消化杂志 2014; 4:

[2]朱海珍. 2178例胃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1:

[3]Carmack SW, Genta RM, Schuler CM and Saboorian MH. The current spectrum of gastric polyps: a 1-year national study of over 120,000 patients. Am J Gastroenterol 2009; 104: 1524-1532.

[4]贺德志. 内镜治疗胃息肉653例临床分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 6:

[5]Shaib YH, Rugge M, Graham DY and Genta RM. Management of gastric polyps: an endoscopy-based approach.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3; 11: 1374-1384.

[6]Cao H, Wang B, Zhang Z, Zhang H and Qu R. Distribution trends of gastric polyps: an endoscopy database analysis of 24 121 northern Chinese patients.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2; 27: 1175-1180.

[7]王化冰. 365例胃息肉的临床特点分析. 中国综合临床 2010; 6:

[8]韦秀贤. 579例胃息肉临床及病理分析.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9; 7:

[9]张莉莉. 精神心理因素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作用初步探讨.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21:

[10]Wilhelm K, Parker G, Geerligs L and Wedgwood L. Women and depression: a 30 year learning curve. Aust N Z J Psychiatry 2008; 42: 3-12.

[11] 朱元民. 胃息肉发病机制相关因素研究.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7; 6:

论文作者:周晓雪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下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  ;  ;  ;  ;  ;  ;  ;  

130例胃息肉临床特点分析论文_周晓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