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青田县华侨中学 323900
摘 要: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要走出“呈现概念——讲解概念——练习概念”的传统模式,要基于学生本位进行优化设计,要通过改变呈现形式,趣化概念引入;引导科学探究,促进概念建构;强化联系沟通,深化概念理解这三大策略进行创新设计,以此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科学 科学概念 优化教学
在初中科学知识体系中,科学概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科学概念教学是初中科学教学中的重点。现在,一些教师在初中科学概念教学中,一般都会布置学生课前预习,然后课堂上采取“呈现概念——讲解概念——练习概念”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概念教学模式下,不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也无法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了。
在“学为中心”教学理念下,初中科学概念教学要从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建构、概念的深化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以此促进学生科学概念学习的高效化。
一、改变呈现形式,趣化概念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环节,很多教师在引入科学概念时,往往是以静态文字的形式给学生进行呈现的。这样呈现式的概念引入方式不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概念学习的兴趣。任何一个科学概念都有其产生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呈现方式,达到趣化概念引入的目的。
1.静态概念,动态引入。
在初中科学教材中对于概念的呈现主要通过静态文字的形式。然而就科学概念的来源而言,是动态化的形成过程。教学中,如果直接给学生呈现科学概念,学生在短时间内就会难以一下子理解。在“学为中心”背景下,教师要善于把静态概念动态化地引入,从而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对科学概念进行感知。
例如,在教学“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个概念时,在引入环节,一位教师分别给学生演示了“水的沸腾实验”、“胆矾的研碎实验”、“镁带燃烧实验”和“加热碱式碳酸铜实验”,在完成演示实验以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四个实验的结果,并对这四个演示实验的结果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到:前面两个实验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后面两个实验则有新物质生成。此时,教师这样引入:“水的沸腾和胆矾研碎的实验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形态,这就是物理变化;镁带燃烧和加热碱式碳酸铜实验的最终结果有其他物质生成,这就是化学变化。”
以上案例中,通过演示实验引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个概念达到了化静为动的效果,静态的概念被动态化地呈现于学生眼前,从而让他们对这两个科学概念的学习产生极大的热情。
2.抽象概念,情境引入。
科学概念是经过提炼和概括出来,具有准确性、概括性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这一些抽象性的科学概念来源于大量生活中科学现象,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为学生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入科学概念,从而以情境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压强”一课时,我在多媒体课件中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给学生呈现了“马德堡半球实验”:1654年5月8日早晨的德国马德堡,很多人都来到了实验广场,只为看一看市长奥托·格里克是不是要对托里拆利的压强实验进行验证。广场上,格里克和他的助手先在两个黄铜的半球壳边缘垫上橡皮,然后合成一个球体,再用抽气机抽调里面的空气形成真空,最后把抽气的气嘴封死。然后格里克挥手示意,让马夫们在球的两边各自拴上四匹健壮的马匹。随着格里克下令,马夫就策马扬鞭,相背而驰。但这两个半球却始终紧紧地压在一起,后来又增加了八匹马才费劲拉了开,而且还出传出巨大的响声。然后,我提问:为什么这两个半球要用如此大的力量才能被分离呢?然后引入“压强”的概念。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把握住了“压强”的特点,通过与生活故事相结合来进行导入,不仅让学生对概念产生更直观的体会,还强化了学生对物理和生活具有极强的相关性的认识。
在初中科学概念教学中,以上例举的仅仅是两种最常见的引入方式,其它的引入方式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科学概念进行灵活设计,从而达到高效引入的目的。
二、引导科学探究,促进概念建构
《科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学习,科学概念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真正明白科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必须要亲自进行科学探究,从而才能产生更深的领悟。在初中科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自主构建科学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借助操作探究,构建科学概念。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对于概念的建构应该让学生以自主化的方式去实现,而不能依靠教师直接进行概念的教学。因此,要把概念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准备与概念相关的生活现象和材料,让学生在操作探究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有关结论,从而有效地构建科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压强”这一概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压强大小与所受压力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我在同一个沙盘上面放一张小桌子,但与沙盘的接触方式不断变化,让学生在这期间观察沙面的变化,然后提问:“同一个沙盘,同一张桌子,为什么会出现陷入程度不同的情况呢?”学生马上展开了讨论,对压强有了感性上的认识。然后,让学生用手指对铅笔的两端用同样大小的力进行按压,感受手指头的感觉是否有差别。经过亲身实践,学生感受到力一样大时,受力面积越小,手指越痛,如果接触面积不变,压力越大也会产生更强的疼痛感。这样,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压力知识和所进行的操作,自然就能对“压强”的概念进行自主化建构。
以上案例中,学生在操作探究的过程中就能对“压强”这一概念进行感性体验,并在不断归纳总结中,逐渐上升到理性层面,亲身经历概念的形成,实现了动态化教学。
2.借助实验探究,构建科学概念。
科学实验是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初中科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构建科学概念,让学生在感性层面产生直观的感受,并记录有关的实验数据,在这个基础上对科学概念进行概括。教学中教师要把实验的各项任务分配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让他们都能亲身经历整个过程,从而保证做到细心观察,对现象认真思考,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作用。
例如,在教学“浮力”这一概念时,我把生活中一些与浮力相关的图片呈现给学生,有轮船在江面上行驶、运动员在水里游泳和木头漂浮在水面上等。接着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一些物体为什么能浮在水面吗?”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和讨论,并认为他们是因为水的浮力才没有沉下去。我追问:“那沉到水底的物体有受浮力作用吗?”这就给学生挖了个陷阱,很多学生都认为沉到水底的物体是不受浮力的作用的。然后,我组织学生对自己的这一结论在实验中进行验证。他们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先称一下铁块有多重并做好记录,然后把铁块放进水里和酒精里的弹簧秤上,称重量并做好记录,然后对比三次的称重结果,发现三次的重量是不同的,进而理解到沉在液体中的物体也受浮力作用,并且液体不同,浮力大小不一样。
以上案例中,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对“浮力”这一概念进行了自主化建构,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有效地纠正了自己原本直观化的错误认知,从而进行了高效化的概念学习。
三、强化联系沟通,深化概念理解
科学概念之间是存在紧密的联系的,在初中科学概念教学中,在概念教学的深化环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借助“联系”的方式对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挖掘,这样学生就能更清晰地分辨出不同概念之间的异同,强化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概念系”和“概念域”。
1.引导分类,形成概念体系。
在初中科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把握,对有关概念进行分类,从而构建起相关的概念体系,以实现对零散科学概念构建起网络化体系,使各概念更系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便学生分类掌握。
例如,学生虽然很容易理解“速度”的概念,但速度经过细分后,也有不同的类别,分别是平均速度、匀速运动的速度和即时速度,要使学生有效地区分开不同速度的概念,就需要进行有效的拓展,并理解其外延,除此之外还要对相关的计算公式进行深入理解,并能用语言准确地对其概念进行描述,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概念系的形成,学生一旦形成了概念系以后,就能够完成自己头脑中科学概念的认知结构,从而为学习其它的科学知识奠定基础。
2.引导比较,突显概念区别。
有一些科学概念存在很强的相似性,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强化对概念的认知,还应注意让学生利用对比的方法来理解相似的概念,以明晰各概念之间的差别,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深度把握。
例如,对于“压力”和“压强”这两个关联性极强的概念,虽然联系紧密,但仍存在着不同之处。所以,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挖掘出二者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从而达到对它们的准确把握。学生只有在比较的过程中,才会意识到压力其实就同一般的力一样,指的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只不过压力是必须经过接触才能发生的,其方向总是垂直指向被作用的物体,且物体会发生形变;压强则指单位面积上压力的大小,其大小随着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的变大而变大,或者减小而减小。学生在对比分析中,不断地在脑海里反思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其联系和区别,从而有效地构建起相关的概念体系。
在初中科学概念体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这一些具有关联性的科学概念进行对比,从而深化概念理解。
总之,对于初中科学教学而言,最为关键的就是对科学概念的教学。虽然概念是静态的,但要使其在导入、形成和强化过程中,实现动态展现的效果。为了对概念准确把握,就需借助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来强化学生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并鼓励学生利用概念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真正推动学生提高对概念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彭菊华 如何在科学课堂实验设计中突破教学难点[J].西部素质教育,2017,(01)。
[2]陈锋 初中科学概念教学新范式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6,(11)。
[3]陈锋 初中科学概念教学范式创新研究[J].教育评论,2016,(11)。
[4]周建秋 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思维视角例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6,(12)。
[5]吴腾霞 浅谈初中科学概念教学的有效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3,(06)。
论文作者:饶荣飞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6月总第27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3
标签:概念论文; 科学论文; 学生论文; 压强论文; 初中论文; 这一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6月总第27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