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型学科的建设_马克思主义论文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型学科的建设_马克思主义论文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建设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国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是对当代国外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和流派进行研究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也包括国外一般学者特别是左翼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体系内独立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设立,将大大推动我国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一、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科内涵和学科体系

(一)学科内涵

我们通过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关系、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当代国外无产阶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西方“马克思学”的关系等的分析,说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科内涵。

1.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首先,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指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它的内容涉及理论和实际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包括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他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提出的理论、观点,研究中表现出来的理论倾向,研究具有的经验、教训及影响等;实际部分包括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研究活动、研究成果及其影响,研究者和研究流派的状况等。其次,从研究主体看,所谓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既可能是马克思主义者,也可能是非马克思主义者,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者。第三,从研究目的看,研究既可能是为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弄清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可能只具有一般学术目的,而对于一些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家来说,还可能是为了反对马克思主义。第四,从总的研究结论和结果看,研究既可能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也可能是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性质的。对于我们的研究来说,上述情况都应进入我们的视野,即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研究主体是中国学者对于国外学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研究。在这个研究对象中,“国外马克思主义”只是我们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研究对象之一。当然,这是该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在概念上,“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有区别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性质是确定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它是国外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它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的。所谓“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国外学者对作为对象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其主体可能是马克思主义者,也可能是非马克思主义者或反马克思主义者。其研究所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和研究得出的结论,可能是马克思主义的,也可能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或反马克思主义的。也就是说,其性质是不确定的。

2.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关系。对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人们往往直接把它理解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认为二者是一致的,它们没有实质性区别。那么这种认识是否合理呢?

要正确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原初的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之后有列宁主义,在他们之间有以考茨基、倍倍尔、梅林、拉法格、普列汉诺夫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生和战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稍后又有以麦克斯·阿德勒、希法亭、鲍威尔的理论为代表的“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和卢森堡的马克思主义。上述这些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论形态,我们并不把它们称作“国外马克思主义”。“国外”二字其实并不只是一个空间概念,不是说这一理论的创造和发展的主体是外国人和这一理论发生在国外,它就是“国外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是上面提到的各马克思主义具体形态之后的马克思主义,是它的“非自然”的延伸或发展。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中形成的“苏联马克思主义”、国外各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国外各共产党和工人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我们也不把它们称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研究中,“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念、概念的形成是晚近的事情。我们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只有一个的马克思主义“一元论”,反对所谓“各国有各国的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多元论”。而如果把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区分为国内的和国外的,岂不是承认“各国有各国的马克思主义”?岂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多元论”?按照这样一种认识,我们不接受或不使用“国外马克思主义”概念。尽管在20世纪30年代末我们党就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但并没有形成“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念。“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念是改革开放后的实践和思想解放的产物。它的形成与所谓“正统马克思主义”理念的消解是同步的。而“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念也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国外马克思主义”是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对应的概念。但是,应该说明的是,所谓“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际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中国形态。所谓“国外马克思主义”,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在国外各个国家、民族具体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只是它的统称,也是它的简称。

谈到“国外马克思主义”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不能不联系到“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接触到的最早的“国外马克思主义”或“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具体形态。不能正确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就不能正确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也不能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因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实际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延伸。以批判“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甚至挑战列宁主义、“苏联马克思主义”,诉诸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和革新精神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另一种趋向,它并且实际成为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主流。它的奠基人是卢卡奇,其代表作是《历史与阶级意识》,特别是该书的首篇论文《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更具有代表性和开创性。“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的追问,就是“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追问。卢卡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正统仅仅在于方法”的回答,动摇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理解,特别是动摇了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方式,具有向教条主义宣战的意义。卢卡奇和具有同一理论倾向的柯尔施以及后来的葛兰西,都从哲学上论证了他们的被认为是“异端”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观。正是这样一种马克思主义观,引发了包括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在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我国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和研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但在对它的认识和评价上,我们的思想却不够开放,主流性的评价是把它视为非马克思主义的消极思潮。对于它的认识和评价上的变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并伴随着学者之间的激烈争论。但总的说,它是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思想解放进程同步的。这种变化特别在20世纪90年代初显示出来。是“国外马克思主义”,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提法问题,它实际表明我们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一种变化,不仅表明我们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肯定性评价(当然不放弃我们对它的具体的并且同样是批判的认识),而且表明我们开始以更开放和客观的态度看待“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打破了“唯我独马”及所谓“正统马克思主义”和“异端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

以上关于理念上的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变化的回顾,是要说明“国外马克思主义”这种理念,一开始就是“当代的”。“国外马克思主义”是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的,在结构上它包含“西方马克思主义”,它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一种首先发生在马克思主义观上的转向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我们谈“国外马克思主义”或“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也好,谈“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或“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也好,其始端都是被我们称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以,所谓“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没有实质区别的。“当代”这个字眼儿,其实不是“时钟时间”,而是“历史时间”。它的内涵就是一种挑战“正统马克思主义”理念的“新马克思主义”。增加“当代”修饰词的所谓“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或“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提法、概念,形式上看,是强调了我们的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关注的重点,而它的实质性意义是作为这种重点选择的深层基础的对马克思主义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发生的上述根本性动向的肯定。

3.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国外无产阶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国外马克思主义包含国外无产阶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属于国外马克思主义范畴的,历来既有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马克思主义,也有无产阶级政党之外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苏东剧变以前国外无产阶级政党,总的说,没有自己独立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接受的基本上是“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因而,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国外无产阶级政党没有自己的特色,也缺乏突出成就,因而没有形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流。有学者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发展的主流恰恰在“党外”,这是符合当时的实际的。就我们的研究来说,国外无产阶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一直是我们忽略的方面,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空白。就今天我们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来说,国外无产阶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理应成为重点研究对象,特别是苏联解体后的国外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我们不仅要研究它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的现状,而且要研究苏东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对它们产生的影响,它们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态度方面发生的变化,它们在理论方面对自己的以往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的认识与总结等,把握它们在曲折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经验与教训。

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西方“马克思学”的关系。“马克思学”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活跃在西方学术界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流派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学术界开始注意到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90年代中期以后,这一研究沉寂了下来。近年来,我国一些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者对西方“马克思学”的研究重新发生兴趣,并对马克思的一些早期著作开展了文献学的初步研究,北京的一些青年学者还举办多次以“中国‘马克思学’论坛”命名的学术活动。

“马克思学”这个词,国外学者一般认为是由法国马克思研究者马克西米里安·吕贝尔(Maximiliem Rubel)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并在1959年被他首次用于其主编的刊物——《马克思学研究》(Eludes de Marxologie)的名称中。据吕贝尔讲,“马克思学”这个词是由Marx加上表示学科或科学的希腊文logos组成,即Marx+logos=Marxologie。[1]

但是,应该承认,“马克思学”作为一种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特殊形式或现象的存在,却是在这个词出现以前,而不是在这个词出现的时候。那么,究竟什么是“马克思学”呢?国内学者通常把它概括为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研究。这个结论可能比较偏重于“马克思学”的研究结论,而不是研究主体,也不是研究对象。就其研究主体来说,不能笼而统之地认为只有资产阶级学者,或者说,它的研究者只是资产阶级学者。其实,被看作为“马克思学家”的学者中,相当多的人的社会背景或政治背景并不明显,他们只是以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为专业选择的知识分子,吕贝尔、依林·费切尔、李希特海姆、麦克莱伦、诺曼·莱文等都是这样的知识分子。

“马克思学”虽然以对马克思的思想研究为出发点,但是“马克思学家”们为了能够“重新发现马克思”,纠正所谓恩格斯或马克思列宁主义对马克思思想的曲解,他们的研究不仅首先从对马克思的生平、事业、著作和思想,特别是他的早期著作中的思想的研究入手,而且在整个形成时期他们的主要研究对象也一直是马克思的生平、事业、著作和思想。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一般是在与马克思思想相关的意义上,即不是作为直接对象被纳入“马克思学”的。但是,应该说明的是,“马克思学”虽然是指对马克思的研究,特别是对马克思的文本的研究,但是没有一般的、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也就没有“马克思学”。它实际是由“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引起的。学者们以为要真正理解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就只有对马克思的思想进行研究,而他的思想就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但是,对于马克思的著作中的思想,不仅存在一个学者们对它可能有不同的理解,甚至是错误理解的问题,而且由于客观上存在着不同版本的马克思著作,存在每一版本的马克思著作其编辑是否符合马克思著作原貌和符合马克思的原意的问题,这就产生了对马克思思想文本进行研究的必要。关于马克思思想的文本研究,是“马克思学”的基本意义,它引申为对马克思的生平、事迹的研究。从马克思思想的文本研究入手,理解马克思的思想,进而认识马克思主义,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是“马克思学”存在和发展的逻辑。我们说,“马克思学”直接地说是关于马克思文本和马克思思想的研究,实质说是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学”就是“马克思主义学”。

根据在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思想或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问题上发生的争论,西方“马克思学”的核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是不是“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问题。对此问题的回答和求证,应通过对马克思思想与恩格斯思想的关系的考察,进而通过对马克思早期思想与成熟思想的关系的考察、比较来实现。由此形成西方“马克思学”的两个基础性结论:“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和“两个马克思”论。

关于对西方“马克思学”的评价,应该明确的几点是:

第一,关于马克思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的关系。就西方“马克思学”关于马克思思想和有关马克思主义问题的研究所提出的一般观点和结论来说,不能认为西方“马克思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但也不能得出西方“马克思学”的全部观点、结论都是错误的结论,他们提出的有些观点对我们关于马克思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是有启发的。他们关于马克思思想文本的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文献的研究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的建设性意义。

第二,关于作为一种特定文化现象的西方“马克思学”与西方“马克思学家”的马克思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关系。从整体上说,西方“马克思学”的性质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但是这不意味着每个西方“马克思学家”的关于马克思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每一个观点都是错的和必须要否定的。某些严肃的学者在马克思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提出的某些见解对于我们关于马克思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是有启发意义的。对他们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的评价要做具体分析。

第三,关于一般“马克思学”与西方“马克思学”的关系。目前为止,我们讨论的都是西方“马克思学”,人们可能会问,有没有非西方的一般的“马克思学”呢?有没有不带地理限制或不具有特定意识形态性质的一般“马克思学”呢?我们的回答是:现实地看,所谓“马克思学”就是西方“马克思学”,是特指西方学者的马克思思想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但是,从马克思思想和马克思主义这一研究对象看,“马克思学”是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的。我们批判非科学的、西方的“马克思学”,并不否定科学的“马克思学”,也就说,并不一般地否定“马克思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学者提出要建设中国的“马克思学”,亦即中国学者关于马克思的文本和马克思主义文献的科学研究。这是可以尝试的。可以预见,如果我们能够开展起这两种“马克思学”,即西方“马克思学”和中国“马克思学”的研究,将会大大推动和深化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也将有利于正在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

在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探索中,有一个西方“马克思学”研究能不能进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问题。目前在关于这一学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研究方向的设计中,或关于这一学科的结构构想中,还没有西方“马克思学”研究的地位。这是应该改变的。我们可以在两种意义上确立西方“马克思学”研究在学科结构中的地位:一是把西方“马克思学”看作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定流派,其地位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乃至西方国家共产党和“左派”政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同等看待;二是把它纳入国外学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这一大的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可以由以下三个方向构成,即国外学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国外学者的社会主义研究、国外学者的资本主义研究。西方“马克思学”则可以归属于“国外学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向。而如果认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应由以下研究构成,即“西方马克思主义”、冷战结束后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外国共产党和“左派”政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等,那么西方“马克思学”就是与上述流派并列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流派。

(二)学科体系

1.学科研究方向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研究方向的设置有三个因素是必须考虑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实际状况、学科要求、国内研究状况,即我们的实际研究水平和指导能力。作为我们的研究方向或对象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状况,指的主要是当前比较重要和比较集中的研究主题、相关主题方面的突出研究成果、代表性思潮和人物等;学科要求主要是指该学科设置的研究生培养方向要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及一定的理论高度或理论层次。它既不能过于具体、琐碎,又不能大而无当,缺乏确定性。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算起已有30年的历史,取得了突出成绩,研究队伍逐步扩大,研究领域不断拓深,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中已培养出一批硕士、博士,他们中有的已经成为该学科的骨干。鉴于上述情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设置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这一二级学科的条件是具备的。就研究方向的设置来说,关于硕士生的研究方向以下三个方面是适当的:国外学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研究。这三个方向既抓住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点,也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包容性。博士生的研究方向可以在硕士生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增设“国外无产阶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关于“国外学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这一研究方向,我们最初的表述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流派”,现认为这个表述内涵不够宽广,与“西方学者的资本主义研究”和“西方学者的社会主义研究”不对称,不如“国外学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更好些。所谓“国外学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自然包含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各研究流派的研究,并且这个表述更突出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各研究流派的思想、理论的研究,突出对其思想、理论整体的研究。这种研究不拘泥于对一定流派的研究,而可以是超越个别流派的一定思想、理论整体的研究,即一定专题的研究,如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对这些专题的研究就需要超越任何一个具体的研究流派。当然,这个表述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它与本学科的名称有些重复,即都表述为“马克思主义研究”。其实,学科名称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是广义的,它可以包括国外学者的资本主义研究和社会主义研究;而方向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是狭义的,它与资本主义研究和社会主义研究方向是并列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这个学科方面和方向方面的不同涵义,讲清楚就行了,不会产生关于研究对象的认识上的错乱。

2.各研究方向之间的关系。硕士生的三个研究方向的关系是十分清楚的。作为学科和该学科的研究方向的“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指的不是国外学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的或非马克思主义的,而是仅指它的研究对象。具体说来,国外学者的以马克思主义为对象的研究,主题范围是十分广泛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其实都在其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围之内,而它们实际也始终在国外学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视野之内。我们只是为了凸显该学科的现实性,而特别提出他们的资本主义研究和社会主义研究。但是,我们所着眼的则是他们在这种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他们在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方面表现出来的倾向,经验与教训等。

博士生增设了一个研究方向,即“国外无产阶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这是进一步从研究的现实性考虑的。这一方向的研究难度是比较大的,一是材料掌握方面,二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要求对国外无产阶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提出一些本质性的和规律性的判断。前一方面有国外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客观发展不足的问题,后一方面当然是对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水平的挑战。

3.研究重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研究范围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该时期以来国外各无产阶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冷战结束之前国外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异端马克思主义”(又称“新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学”特别是21世纪以来(或冷战结束后)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国外无产阶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亚洲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等等。根据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般要求和学科要求,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科重点,应是以下方面:21世纪以来(或冷战结束后)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国外无产阶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亚洲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关于20世纪的国外马克思主义我们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无论是从研究基础看,还是从掌握的最新动态和材料看,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目的看,我们都应把研究重点放在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上。前面曾经谈到我们在国外无产阶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几乎还是空白的情况,因而深入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决不能再忽略这一研究对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曾经一度陷入沉寂。最近一个时期,无论是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者还是“左派”学者都在对苏联历史的深刻反思中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值得关注。一些在这种反思中出现的非马克思主义的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也值得我们重视。俄罗斯学者结合苏联的经验教训对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对于我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研究有着特别的意义。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我们以往把注意力都投入到了西方,对于亚洲国家马克思主义研究则很少关注,包括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其实,无论是日本、印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还是越南、朝鲜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都有比较丰富的理论成果和研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目前,国外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同亚洲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一样,也是被我们以往的研究忽略的方面。而就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体系和发展要求来说,它们是不应被忽视的,并应成为该学科的重点研究对象。

二、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目前适于培养少数层次较高的研究和教学人才,也就说,适于培养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才。而且应在确有培养条件的高校和研究单位招生。

1.生源。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本科生是主要生源,但不是惟一生源。应尽可能动员具有现代外国哲学、外国经济学和政治学专业背景的本科生攻读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根据现有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人员和报考者所掌握的外语主要是英语的情况,更应注意招收掌握外语小语种的考生,特别是德、法、意、日、俄、西班牙语的考生。

2.培养方式。较可行的培养方式有以下三种:其一,由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单独培养。其二,采取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与现代外国哲学、现代外国经济学和现代外国政治学等专业联合培养的方式。有两种可采取的具体形式:(1)给学生配备双导师,一名导师来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另一名来自现代外国哲学、现代外国经济学和现代外国政治学等任一个专业。(2)聘请现代外国哲学、现代外国经济学和现代外国政治学等专业的教师担任一定的课程;其三,采取与国外联合培养的形式,可在国外学习一年到一年半的专业课程,其余时间在国内学习和完成学位论文。亦可聘请国外专家来国内任教和与国内教师共同担任研究生指导教师。

(二)课程设置

除各门公共课程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课程外,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应开设的课程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题、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流派、国外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研究等。有条件的学位点还应开设国外马克思主义代表著作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研究、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文献学、西方“马克思学”研究等课程。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题、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流派、国外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研究等,是专业必修课。

对报考本专业的考生,应有在大学本科现代外国哲学、现代外国经济学或现代外国政治学等专业学习经历的限制性要求。如果没有以上课程学习经历,要求在攻读硕士学位时必须补修以上课程。

(三)教材建设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各个二级学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教材建设面临的任务是最迫切的。可以说我们还没有一本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的教材,因此该专业主要教材和配套教材的编写应该立即被提上日程。教材编写可采取多单位和多专家合作的形式。当前应着手编写的教材有:《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选编》、《当代国外资本主义研究》、《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研究》。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教材的编写应尽快列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四)其他

1.对外交流。对外学术交流对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特别意义。我们应该在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中建设和发展这一学科。应通过交流掌握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动态,应有计划地大量派出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人员留学和进修,可以聘请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卓有成就的外国专家来任教和联合培养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人才,要经常性地邀请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来访和举办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会议,国内学者要经常性地出国交流和参加马克思主义国际会议,要有选择地引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书籍、文献,在国内建立专门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库。

2.创办刊物。为了推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创办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刊物是必要的。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刊物,而仅有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不定期出版的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刊物,这不能适应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需要下大力气建设和发展的学科。它的建设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对其他二级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诸如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传统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短期内通过努力迅速改变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建设和发展相对落后的局面就决不仅仅是这一学科自身的任务和责任,而是各个相关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共同任务和责任。

三、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

(一)现状及问题

总的来看,我国有一支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人才队伍,但各学位点的力量不平衡。相当一部分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院校,就其师资力量来说,不具有培养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的研究生的能力。存在的问题具体说来有:

1.人才稀缺。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师资数量少,且分布分散,多数身跨一至两个专业,以往多集中在哲学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有一部分,外国哲学专业有一部分,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学科有少部分。

2.现有师资较少有外国哲学、外国经济学和外国政治学等学术背景,知识积累与整体研究水平不高。

3.多数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教师无留学经历,更少有国外相关学科学位。

4.相当数量的教师外语水平不高,特别是口语水平不高,对外交流受到外语能力限制。

(二)改进措施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师资队伍建设,要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的师资培养列为重点,应采取的措施有:

1.有条件招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院校应适当扩大该专业的招生数量,尽可能快地满足该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人才需要。

2.搞好现有师资力量的整合。把分散在各个学科中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才集中起来,共同承担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才的培养。杜绝在学位点申报时各校能够集中各学科分散存在的人员,而在学位点申请到后,人才照样分散,招生、培养任务只由该专业少数人承担甚至应付的现象。

3.把选派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的人员到国外进修、访学或攻读学位,作为国家选派留学人员的重点。力争通过10年的努力,改变该专业师资力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需要的局面。

4.该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的院校选派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或愿意从事该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人员到国内该专业发展较好的院校进修、访学或攻读学位。

5.教育部责成有条件的院校承担该专业的师资培训任务,利用寒暑假举办师资进修班,在全国范围内聘请培训班讲授人员。

标签:;  ;  ;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型学科的建设_马克思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