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之年看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年论文,教育信息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今天,信息化已经拓展了现代化的内涵;互联网的普及度,信息技术与经济生产、社会生活的融合度已成为衡量国家、社会现代化程度最为重要的标志之一。不论是2012年美国政府提出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2013年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战略”,还是在2015年两会上由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和我国政府正在加快推进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以及广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创客运动”等,都是建立在信息化高度发展、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基础之上的。“信息化”就是这一轮现代化进程的核心。 今年离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还有五年,是2020年前最后一个五年规划,也即“十三五规划”的规划之年,又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最近,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都在启动新一轮的教育规划制订工作。教育部于2012年3月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覆盖了国家层面教育信息化“十三五”的发展规划,[1]因此教育部层面可能不会再出台专门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而是就“十三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出指导意见。然而,在2015年这样一个关键时间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类学校对《规划》颁布3年多来本地区、本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进行阶段性总结,结合本单位“十三五”整体发展规划的制定,依据《规划》对教育信息化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更具指向性、操作性的发展规划、实施意见或工作计划,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在哪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1.教育信息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获得显著成效 近3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的战略部署。[2]2012年9月,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时任国务委员的刘延东同志作了《把握机遇加快推进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讲话。同年10月,教育部等九部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3]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灵活选用不同宽带接入技术,因地制宜为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和残疾人特殊教育机构建设宽带网络设施,开发简便易用的上网终端,丰富特色应用,加大信息助教、助残和扶贫力度,缩小数字鸿沟。”[4]2014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设立了2015年、2017年、2020年等三个时间节点,提出了明确的阶段目标和重点任务。[5] 在上述政策和措施的引导和保障下,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快速发展。“宽带网络校校通”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4年11月,全国中小学接入互联网比例达到82.2%,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中小学比例达到77.7%,上海、江苏和浙江等省(市)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6]“优质资源班班通”取得显著成效,全国6.36万个教学点全面完成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任务,实现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音乐、美术、英语等课程开课率显著提升,农村边远地区教学点长期以来缺师少教、无法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7]自2013年11月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来,研究制订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等,各地通过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网络培训与面授培训、集中培训与日常学习、专项培训与学科渗透培训等相结合的不同途径,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格局初步形成,全国学生、教职工、教育机构(学校)、中小学校舍等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家级数据中心基本建成,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快速推进。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大规模应用中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全国学校“一校一码”、学生“一人一号”,全国1.77亿学生信息入库,运行仅一年完成省内转学512万人、跨省转学66万人,跨省转学最快不到9小时即办理完成。 2.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障碍依旧存在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未能明确相关利益者的权责,政府、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大众等相关利益者各自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格局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尚未明确,未能充分考虑教师、学生和社会大众对教育信息化的需求,未能有效激发广大教师、学生的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动力。 二是缺乏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和推广,适应信息时代特征的教学方式、管理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一些地方和学校、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仍然不能充分理解教育信息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干,一些地区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距离教育信息化的常态化应用还有一定距离。 三是优质教学资源不足,跨区域、跨学校的资源共享机制尚不健全,抑制了优质资源的涌现。资源的共享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利益分享机制等都亟待健全。如,学生最能用、最愿意用的是学校任课教师提供的资源,教师最爱用的是自己能参与创作但又容易制作的资源,目前适合教师二次加工的生成性信息化教学资源还很少;高等教育中MOOCs这样的学习资源正式进入大学学分体系还需要制度性的突破。资源的协同也存在问题,如,不少学校网络带宽不足以支持同步课堂装备的有效应用。 四是体制机制仍需健全,信息化建设部门与需求方的沟通机制尚不够畅通,资金使用、人员队伍等方面不能跟上现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形势。在教育系统内部,装备建设、师资培训、教学业务的条线之间存在分割现象;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协同得不够。教育系统与教育信息化市场之间的沟通也存在问题,市场上的好资源进入公办基础教育系统仍存在着障碍。 二、去哪里?——下一阶段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 一般来说,各国教育信息化都会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设驱动阶段,强调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第二阶段是深化应用阶段,围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有效教学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展开。过去五年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完成了由建设驱动向应用驱动的转变;下一阶段,教育信息化要全面深化应用,以应用为核心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使教育信息化全面引领中国教育现代化。 《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现在看来,这个目标依旧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导意义,并不需要特别修正。但是,我们也要充分总结前一阶段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步的工作实践明确路线图。笔者认为,下一阶段的工作,要着重把握好以下五个方向。 1.从“一元主体”到“多元主体” 前一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这也是取得飞跃式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大众等相关利益者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各尽其责,从不同层面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共同致力于教育信息化事业。下一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应该更注重学校的需求,学校作为最基层的教育实施机构,要克服管理信息化与教学信息化“两张皮”的现象,通过信息化管理带动教学质量提升;应该更注重教师的需求,关注教师在信息化社会的专业成长,为教师提供更多优质的可共享的教学资源;应该更注重学生的需求,研究数字化一代的思维模式和学习行为特点,研发更适合他们的信息化学习模式;应该更注重教育信息化企业的生存环境,让教育信息化企业在良性竞争中不断发展,为推进教育信息化事业带来技术和资源,确保教育信息化市场的活力。 2.从“以用带建”到“以用促建” 从《规划》开始,“以用带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模式已经初步形成。特别是在教育管理信息化领域,通过应用驱动数据采集,通过采集的数据进一步丰富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福建省建设和应用“全国中小学电子学籍系统”[8]的案例揭示了应用与建设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上海市普陀区在全区推广微视频教学的同时,开始探索管理平台与资源平台的整合。随着海量数据的收集,下一步教育信息化将进入“以用促建”的阶段,教育管理部门通过深度应用各类教育基础数据提高决策支持、业务管理、监测监管、评估评价、公共服务水平,学校通过深度应用各类教育基础数据,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生培养、教师发展、后勤保障等一系列工作展开科学管理、提供精细服务,促进教与学的个性化、均衡化和优质化等,都会带动新一轮的建设高潮。 3.从“试点典型”到“推广常态” 教育部于2012年11月公布了682个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的批复,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已涌现出一批教育信息化先进典型。[9]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安徽省芜湖市教育局探索“在线课堂”模式,县、镇学校帮助教学点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成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典型;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方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滨小学积极探索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在所有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取得有益成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在网络教研方面,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在网络研修方面初步形成研训、交流、协作于一体的网络研训模式,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推动了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在提升学生学业水平方面,上海市闵行区古美高级中学实现了在线作业辅导系统的常态应用,通过变革高中生作业模式,学生学业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在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与机制创新方面,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落实经费保障,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服务外包模式,取得阶段性进展。这些典型案例都在本区域范围内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要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必须要将试点的经验复制推广到更广的范围,必须要将那些“典型”的案例“波澜不惊”地引入日常教育、寻常课堂[10]。 4.从“管理”到“治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下一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为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将今后一阶段全国教育工作的目标确定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国教育系统为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一次重大理论和实践转型。我国教育体系整体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革,从“教育管理”到“教育治理”,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了推动和实现这一转变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需要开展更加高效的顶层设计,而“教育治理”的理念又是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的理论基础。 5.从本土探索到国际引领 过去的工作中,我们习惯于研究和借鉴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理念和经验。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显著建设成效的今天,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总结我国的建设理念和经验,并通过国际双边或者多边研讨和合作,宣传推广中国经验,共享中国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育信息化的基础理论研究、新技术装备研发和成熟技术的应用推广等领域与国际社会展开深入交流和合作。2015年5月下旬,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青岛共同举办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为我国对外展示和宣传国家和各地教育信息化应用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良好契机。 三、怎么去?——我国教育信息化规划的顶层设计 “十三五”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毫无疑问要继续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和坚持应用驱动、机制创新的两个基本方针,夯实基础,加速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要全面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做好教育信息化规划的顶层设计,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教育信息化规划的主体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考虑多元主体的利益。教育信息化规划的主体也不能只是教育信息化部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信息化规划不但需要相关利益者的参与,更需要财政、科技等部门的支持。规划的内容必须取得相关业务管理部门的共识和支持,充分体现相关利益者的诉求和利益,要有较强的系统性。 2.教育信息化规划的操作性 教育信息化规划要配套相应的项目实施方案,越往下越要具有可操作性。在规划制定后,后续要及时制定总体实施办法,或按领域、事务制定专门实施意见,明确规划目标的具体要求和操作路径。 3.教育信息化规划的执行力 制定一个好的规划仅仅只是前提条件,良好的执行力才是规划得以落实的生命力。教育信息化要纳入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评价指标,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评估和督导机制。2014年10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在全国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检查,要求各地以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经费保障、组织措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等为主要内容,开展自查。笔者也参与了山西和内蒙古的专项督导检查工作,深感执行力之重要。各地“十三五”的教育信息化规划,应当将评估督导纳入工作体系,以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效能。 4.教育信息化规划的保障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需要持续投入的事业。规划中要确保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和支持,资金投入要向应用、服务、培训等方面倾斜,不但要确保硬件设施维护、更新的投入,还要增加购买信息化服务、开展信息化培训、定制开发本级应用的经费。 5.信息安全是保障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方面,我国教育信息化经过近年的高速发展,众多信息化应用已经成为教育系统日常运行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也积累了海量重要数据。为了确保教育系统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必须从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切实维护教育数据安全。要坚持信息安全工作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的原则,[11]在建设中同步开展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设计与实施,软硬件措施都要得当。同时,还要进一步提升各级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在各级信息化建设队伍中增加信息安全的岗位设置。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十三五规划”的制订和实施还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需要我们努力在2015年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既定任务。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把2017年和2020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工作节点来规划;同时,我们更要设想“十三五”以后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前景,要以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为起点,积极思考未来中长期也就是2025-2035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能为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到怎样的带动作用。 在本文完稿的时候,笔者获悉,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再次召开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相信这次会议一定能给中国教育界带来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最新精神。 根据作者在“技术促进教育变革学术研讨会暨南国农信息化教育发展基金成立仪式”会议上的报告改编而成。规划年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_教育论文
规划年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