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病理学诊断与术后诊断的对比论文_李亚男

李亚男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医医院 江苏 南京 211100)

【摘要】目的:综合分析比较并探讨结肠癌相关病理学诊断与术后诊断所产生的不同医疗效果。方法: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所有结肠癌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主要研究对象,回顾并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他们的病理学诊断结果与术后诊断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对比。结果:本次50例患者进行肠镜活检之后发现30例患者患有腺癌,占60%,有15例患有未分化癌,占30%,5例患者患有类癌,占10%。由此可得,腺癌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未分化癌与类癌诊断符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肠癌进行肠镜活检所得的医疗结果与术后诊断结果相比,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肠镜活检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为后续手术提供可靠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结肠癌;病理学诊断;术后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160-02

前言

在医疗界,结肠癌属于易于发病类型的一种。近期实验数据发现,恶性结肠癌患者的肿瘤侵已经扩展到粘膜基层甚至到了粘膜下层,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目前,针对结肠癌患者,一般会进行全身性的、全方位的检查,检查方法主要包括X线、内窥镜、超声波等等。早期诊断对于结肠癌尤其重要。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所有结肠癌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主要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过结肠活检后得到确诊,并做了相应的切除手术,50例患者中有26例男性患者,剩余的是女性患者,年龄在32~76岁。在正式开始治疗前,对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等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对比与分析,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根据WHO的相关诊断原则,对于恶性肿瘤已经穿透至粘膜肌层甚至是浸润到黏膜下层的患者需要对其镜片进行重新检查,观察癌组织浸润的深度

1.3 统计学方法

我院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所应用分析的软件是SPSS22.0。用(x-±s)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计数资料,通过t检验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检验,我们(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患者的病理活检组织进行相应的分型统计

本次共有50例患者,对国有患者进行肠镜活检之后得出有30例患者患有腺癌,占60%;有15例患有未分化癌,占30%;剩余5例患者患有类癌,占10%。

2.2 将患者的病理活检组织分型与术后检查符合率进行比较分析

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活检组织与术后检查腺癌、未分化癌与类癌符合率分别为88.00%、99.50%、99.00%,发现腺癌诊断符合率要明显高于未分化癌与类癌的诊断符合率,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针对结肠癌大多数治疗措施为肠粘膜活检,但近期相关实验数据表示,此医疗措施在确认肿瘤是否浸润到肠粘膜下时容易受到众多因素的干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陈述:(1)进行活检的组织是否具有足够大的体积,保证在取样时能够获得一定的粘膜下层组织;(2)是否准确无误的选择了进行活检组织检查时的包埋面;(3)在肿瘤浸润到黏膜下层时,假若其生长方向是肠腔,那么就会对黏膜肌层的获取造成一定的困难,最终可能会导致检查结果的不准确;(4)癌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坏对黏膜肌层,造成宿主自身黏膜肌层的缺失;(5)针对中后期的癌症患者,特别是溃疡型结肠癌患者,对他们进行病理活检时,在一般情况下是检查不到黏膜肌层的存在的[2]。除此之外,大量临床数据显示,局部组织病理类型仍然与全面诊断存在一定的误差,通过肠镜的检查可以实现对患者的病情的确诊,而且组织分型只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因此,这就需要在进行活检病理诊断的同时,搭配内窥镜检查对患者的病情进一步的确认:(1)假若在进行内窥镜检查时,发现溃疡已经形成肿块,那么进行组织活检时,相应的病理镜检组织学就可以确认为癌症,但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无法得出其浸润到黏膜下层的深度;(2)假若在进行内窥镜检查时发现隆起型肿块,病理组织学诊断可确诊为癌症,但此时的活检标本依然不清楚癌症的浸润深度;(3)假若在进行内窥镜检查时发现带蒂或亚蒂赘生物,那么需要极度重视相应的病理活检,仔细观察是否已经发生腺癌的病变等等。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对结肠癌患者进行肠镜活检病理学诊断所得出的结果与术后诊断的结果存在相当高的符合率,大多数情况下是在80%以上的,但是依然具有一定的误差,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原因便是在进行活检组织样本的取样时,由于组织块的体积较小,在进行诊断时受到很大的限制,大大增加了组织学的分型难度,最终严重影响对病变的全貌、病灶大小、浸润深度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的判断[3]。因此,针对较难取材的患者,医生可一采取对病灶区进行多次取样的措施最终达到能够精确判断病症的所用量。

4.结束语

通过本次试验可以看出,对结肠癌患者进行肠镜活检的结果与术后诊断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肠镜活检可以作为一项有用的治疗措施应用于相关的病症治疗。在患病早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可以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便于患者的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之前的生活状态。

【参考文献】

[1]蔡开琳,燕普,王继亮,等.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肠镜与腹腔镜联合微创手术(附14例报告)[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12):1271-1272.

[2]王强,江川,顾伟青.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Ⅲ期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4,5(3):323-325.

[3]郭晓艳.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5):81-83.

论文作者:李亚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结肠癌病理学诊断与术后诊断的对比论文_李亚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