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设计中绿色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论文_张犇童

居住建筑设计中绿色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论文_张犇童

北京京诚华宇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176

摘要:随着能源日益紧缺,整个世界都必须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营造绿色生态建筑将是致力于人类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把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居住、生活建筑,有机地结合到自然中去,逐步摆脱建筑行业对非再生能源和资源的过分依赖,形成合理、高效利用能源和资源的良性局面,保证人类社会的各环节协调发展,这是我们建筑师要面临的艰巨任务。

关键词:居住建筑设计;重要性;可持续发展与未来;

引言:

我国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居住建筑在不断向着更广泛和更深入的领域拓展。在满足一般居住功能的前提下,居住建筑作为一种建筑形式向着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随着人们对住宅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的住宅建筑设计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手法,要求建筑师依靠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以一个新的角度,重新诠释建筑的结构、形式、材料等,力求为人们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广阔的世界。

1.居住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要性

1.1我国建筑能源节约面临的问题

据了解,我国既有的城乡建筑中,98%为高能耗建筑,新建住宅中,也只有5%符合现阶段的节能标准。这导致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高达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建筑能耗的3 倍左右。在建筑能耗中,空调又是“能耗大户”,夏季城市电能消耗的40%都用在空调上。但这种状况不是不能改变,事实上,在建筑能耗中,空调制冷用电有巨大节能空间。有专业人士算了一笔账:按现有建筑建设规模和增速,到2020 年,全国制冷电力高峰负荷将会翻两番,即达到约相当于10 个三峡电站的满负荷电力,为了满足空调制冷的高峰负荷,电力建设总投资共约需1.4万亿元,这是个十分惊人的数字。如此以建电站应付高峰用电需求,是很不经济的。但如果应用已经成熟的节能住宅技术,给住宅穿上一层“棉袄”,冬夏两季所用空调的耗电量就会大幅减少,住宅总能耗可减少一半以上。

再有就是水资源的节约问题。很久以来,水都被人们看作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物质;然而,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水量需求呈直线增长,水荒初现端倪;另一方面,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型缺水更加突出。因此,事实让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水,从而,水终于以一种资源的身份被提出来。

2.我国能源替代的严峻形势

对于中国来说,尽管已探明的众多矿物燃料储量居世界前列,但考虑到中国的人口因素,能源的使用效率就相当低了!例如中国人均煤的探明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拥有量的11%,天然气为世界人均的4%,我国的年能源需求量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倍多。因此,我国的能源问题比国外其他国家更加严峻!抛开这些矿物燃料目前的短缺情况暂且不论,他们本身所带给环境的污染也是相当严重的。其中最主要的当数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在建筑材料上,我国大多数的建筑都在使用砖石、沥青、混泥土、硅酸盐等高能耗的建筑材料。这些建材本身在生产制作的过程中就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产生大量的废渣,从而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因此,在可持续性的能源替代问题中,我们应该提倡:①尽可能少用天然材料,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等废气物。②采用低能耗的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的生产技术。③在材料的运用过程中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不得危害人体健康,并且要具有多功能性。④产品在消耗能源的同时具有可循环和回收利用价值。

3.我国能源回收存在的不足

能源回收主要指的是生产生活垃圾中有效能源的回收再利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国垃圾处理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无害化水平还很低,处理率不足5%。城市垃圾一般采取卫生填埋法、堆肥法、焚烧法等三大基本处理技术消除对环境的恶劣影响。而针对生活垃圾有机成分逐年增加的特点,国外研究采用蚯蚓分解技术及复合肥生产技术,有效地利用了部分垃圾资源。利用垃圾制造烧结砖是城市垃圾资源化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利用垃圾制造的烧结砖质轻、强度高,既可达到垃圾减量化处理的目的,减少污染,又可形成环保产业,提高效率,由此使得城市垃圾处理与建材生产相互补充成为可能。这个方法在我国很有推广的必要。

4.绿色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发展与未来的策略分析

4.1未来生住宅设计发展的方向

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包括了三个方向。其一,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首先,未来住宅不能把有害和无害的建筑来了混在一起,其次,对于那些寿命周期快要或是已经到达的家居产品,要积极的进行回收利用。其二,居住建筑的设计,要充分的考虑到建筑材料质量到期后的回收可能性,制定出回收价值表或是回收的处理方法等。其三,建筑可拆卸性设计。我们在进行民居建筑设计时要尽量使用易于拆卸或方便维护的建筑材料,以便于在材料质量到期后可以快速的对其进行回收和利用发展与环境的平衡,是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平衡的标志。它体现人类生存环境的最佳状态。因此,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中,大量的注入绿色环保的元素就逐渐的成为了未来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

4.2实现绿色建筑的产业化

随着人们绿色民居观念逐步的建立,绿色建筑材料逐步的普及和应用。绿色民居的生态建筑学和生态建筑体系在西方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通过对绿色民居的生态建筑学代表性作品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就可以对国外绿色建筑学中的主要理论进行概括性的总结。绿色民居的生态建筑学是全球现代化生态民居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纲领。它在建筑学的领域中,具体的体现就是建筑学科的发展。因此,居住建筑的设计要具有相当的产业化。这样才可以把绿色民居的概念推广到建筑领域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让使居住者拥有一个轻松而愉快的生活空间,一个可以循环再利用的绿色生活空间。

4.3未来建筑内部功能的可持续发展设计

未来建筑内部功能设计应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设计过程,是通过建筑的可变性,使其达到较长时间的适应性,充分发挥实体材料的寿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强调整体设计的意识,即重全局、轻细节的设计思路;结构方面采用新技术,如大跨度预应力叠合楼板、无梁楼板等,以求以少的承重体系支撑起最大的空间,为其可变性提供前提条件。如日本1997 年建成的新神户公寓,结构方面框架用了反梁法与架空地板,天花板处不露梁,便于隔墙的移动,设计者列出了多达31 种的隔墙布置方案供住户选择,充分体现了它的可变性设计思路;建筑体形应力求简洁,减小建筑体量,门窗位置应尽可能满足多种室内布置的需求,为内部的改进创造条件;管道井、楼梯、卫生间等不可变部分可作为一单元集中布置,以求加大可变部分的面积和灵活度,适应建筑的发展。

结语: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设计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真正全面实现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远的、非常困难的理想目标。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水平的发展,更多问题的不断涌现以及人类能力、手段的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建筑的概念也必将随之发展、变化。从这一角度而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设计也是一项不断发展、永无止境的设计科学。

参考文献:

[1]何跃.居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与节能性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6).

[2]黄雁,闫春林.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建筑设计的影响[J].小城镇建设,2003年05期

[3]周浩明,张晓东,编著.生态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J]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4).

论文作者:张犇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

标签:;  ;  ;  ;  ;  ;  ;  ;  

居住建筑设计中绿色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论文_张犇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