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第一小学)
课堂的生命来源于学生和老师的倾情演绎。作业作为课堂生命的一种延续对一个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更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组的老师常把作业设计和作业检查作为第二个课堂认真对待。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这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极其平凡的工作。批改用心,促进每个孩子进步,带给每个孩子希望。作业本是我们和孩子进行心灵对话的小屋。因此,每次批改,都有真心的批语。孩子们常常在里面找到自信,找到努力的方向。但提及布置与批改作业的有效性,这又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浅谈一些这方面的策略。
一、精心选内容。
以前教低年级作业量比较少,我喜欢自己出些题目,保证每次题目有基础的练习【来自各种练习册上的习题】以及有适量的读背积累。周一: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吟诵一首古诗,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积累语言的兴趣。周二:学习一首浅显明快的现代儿童诗,指导学生诵读表演,鼓励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找自己喜欢的来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周三:收集并积累一个小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不断自我充实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周四:写下一段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从小会思考,会写实的习作习惯,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周五:(机动)结合语文教学中每课后的实践活动来拓展学习资源,真正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一个星期内用不同的内容来交替完成与检查的作业形式,学生喜闻乐见,积极性很高,语文的学习能力也逐步提高。现在,我教高年级了,觉得布置作业更要慎重,因为好多题目我也得去研究、探讨、思考。面对高年级的学生,题目太难,他们会望题生畏,难以完成;题目太浅,学生不假思索地一挥而就,作用不大。所以布置的作业难易与数量都要适度,所以我在布置之前先浏览或做一下,这样能更好地把握作业的质与量,以便更好地进行调整,更好地与学生一起探讨。另外,我在布置五年级的语文作业时还不忘大量的课外阅读,以前低年级我喜欢和学生一起阅读整本书(精心挑选),现在高年级除了布置每学期的必读书(经典读物)以外,我还要求学生每星期阅读一整本书(结合教学内容,推荐相关读物),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与知识积累。从一年级开始,每个假期我都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那个年龄段的特点布置学生读一本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书,以增加他们的知识面,并从书中汲取营养,明白做人的道理。到现在,我已布置他们读过《伊索寓言》、《成语故事》、《安徒生童话》、《朝花夕拾》、《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中国最美的散文》,有时让他们自由选择他们喜欢的读物,每读一本书,都要求学生认真做记录。通过阅读,孩子们长大了,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同时,渐渐地提高了阅读、分析和理解的能力,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细心批作业。
作业本是我们和孩子进行心灵对话的小屋。因此,每次批改,都有真心的批语。孩子们常常在里面找到自信,找到努力的方向。
以前教低年级作业都是面批的,所以至今大部分作业我还是面批的,因为我觉得面批便于个别交流,虽然它花的时间相对多一些,但它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作业过程,细心的老师还会了解学生做错的缘由,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纠正,提出建议及时订正,这种检查作业的方式是具有针对性的,也是有效的。其次,我觉得批改作业时一定要静心、细致、及时,尤其低年级,每个字甚至每个笔画都要看清楚,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分辨力相对差些,万一写错老师不及时发现与纠正,就会导致错误的习惯。最后我觉得批作业还要细心“批习惯”,如作业的整洁度、本子的崭新度等等,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三、有心做记录。
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经常会发现学生作业中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或者个别的新问题,这些问题也许在批改时会引起我们老师的注意,但等批完过后,有可能会暂时遗忘。所以为了便于记忆与及时处理,我习惯把学生的这些问题在便签纸上作一简单记录,随后,与学生一起探讨分析,共同解决问题,由于问题处理得及时,对于学生来说印象也相对深刻,以免在今后的作业中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学生的作业也更有效。
四、有创新的评价。
新课程理念为我们提出了作业评价的功能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人文性。而作业评价也是我们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教学反馈中起着重要作用。笔者以为目前仍有许多做法过于刻板,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而且有时“一棒子打死”和没有生气的评价语言对学生无疑是一种伤害。
1、作业评价方式简单化。不少老师认为,作业评价就是作业批改,没有把作业批改上升到作业评价的高度。老师往往把作业批改当成一件简单的例行公事,只是被惯性推动的一种行为,作业批改成了一个简单的基本上一成不变的固有程式,对作业批改行为的优劣和它所可能产生的后果考虑很少。因此,在批改语文作业时,只是对作业过程和结果给予一个正确和否定判断符号、等级或分数,有的老师甚至连给学生评定一个等级和分数的工夫也省去了,只是简单地打一个“√”或者“×”,或者写一个“阅”或“查”了事。学生在作业中发现的错误得不到改正和指导,或者学生在作业中的精彩表现得不到赏识和鼓励,学生发回作业后只关心等级或分数,对造成错误的原因不加追寻,对成功的经验不予总结。
2.作业评价标准绝对化。有的老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不管学生的原来基础如何,采用的
是一个单一的绝对标准,一把尺子量所有的人,作业评价尽限于甄别功能,忽视了评价的激励作用。这种做法导致有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知道自己很难得到好的评价,害怕面对作业本上的那个生硬的“×”,作业发下来以后,他们连看也不看一眼就往抽屉里一扔,对语文作业越来越害怕,从而对学习语文丧失兴趣和信心,语文成绩越来越差。
3.作业评价态度情绪化。有的老师在作业评价时,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对好学生的作业批
改得很仔细,面对一些所谓的后进生的作业,往往是不屑一顾。后进生在作业批改中的待遇是很低下的,他们作业中做错的地方,老师打下的“×”是大号的,特别是做错了作业而书写又不认真的时候,老师就会在作业后面重重地写下一道圣旨:“重做!”或者“重抄10遍!”有的老师甚至粗暴地撕下该页作业。有的在作业规范的要求上时松时紧,在作业规范的标准上时高时低,不能一以贯之,效果得不到巩固,老师虽然化了不少力气,但学生的作业老师做不好。
4.作业评价主体单一化。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作业评价的主体基本上是单一的,评价的指向也基本上是单一的。传统的作业批改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评判者行为,学生仅仅是一个被动的评价对象,鲜有学生在作业评价中发挥主体作用来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评价,更不用说学生把评价指向老师。由于作业评价中不能形成师生互动,学生常处于被动状态,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对作业评价的关注程度。
新的教学理念为我们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就是要让作业评价焕发出人文的魅力,激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及时订正作业,充分享受作业成功的乐趣。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一、多一些温情,少一些冷漠
一个“√”不能向学生传递多少温情,但一个“×”却可以带给学生不少冷漠。看到红色的“×”,就让人不自觉地想到古代审囚犯时,对死犯,主审官就是用红笔在囚犯的名单上打×,表示枪毙杀头。另有交通识别标记中“×”意为此路不通,教师批改作业,学生拿到作业本,看到“×”,处处皆“枪毙”或此路不通,学生可能就会感到无路可走了。倘若用“?”号代替“×”号。则“?”号如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学生看到它,就不会因为做错的题目而丧失学习的信心。相反,学生从老师的做法中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就一定会自觉地思考,开启探究科学文化的大门。这种带激励性的评价有效地呵护了学生的自信心,不必为少数学生不更正错题而犯愁,增强了师生间的信任度,融洽了师生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践证明,学生一般都比较容易接受。
大多数学生很难将作业做得很满意,而且也不习惯主动改错。但是,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赞扬和鼓励,都希望获得成功,所以,几乎每个学生拿到作业本,就会翻开教师的评价。如果学生每一次体验到都是失败,他们就会觉得心灰意冷。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困难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呢?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多次评价,即学生第一次交上来的作业,教师根据其正确程度与书写情况评定等级,不及格的作业不急于打等级,而是将作业发下去,让学生修改,修改以后,教师再给予等级评价。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这样“二合一”地评价一次作业,既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改错的习惯,又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多一把“尺子”,少一些统一
过去一般的做法,不管是优秀的学生还是后进生,都按一个绝对的标准和要求去评价,结果是:优生觉得标准和要求偏低,容易达到,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需要;对于后进生而言,标准和要求偏高,一时难以达到,即使付出了努力,也得不到相应的评价,学习积极性受到挫折。许多好学生是教师正确评价的结果,同样道理,许多后进生正是老师不正确评价的产物。坚持“多一把尺子“评价,努力把这种理念付诸于实践。用“不同的尺子量不同的学生”,前提是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不仅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而且还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
三、多一些互动,少一些“独唱”
我经常要求学生一定要把作业拿给家长看,学生和家长对教师有什么建议可以写在作业本上。所以,我的学生作业本上,专门设置了学生家长反馈栏。作业本成为老师、学生、家长互相对话的渠道,共同的话题就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样一来,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老师的评价,而是主动地进行自我评价,加上家长的共同的参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地提高,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上升到一个新的档次。
四、多一些变化,少一些固定
1、“√”号从其形状的变化可以分为大“√”和小“√”两类,对学生
作业中,答案做对的而字写得不够清楚的,老师可以使用小“√”,答案做对的,而且字又写得清楚的,老师可以使用大“√”,对答题正确,字迹清楚,而且又很有新意的,老师可以使用双个“√”。如此恰当地使用“√”号,让学生明白作业对了,还有追求的目标,使学生不仅仅满足于做对了,鼓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著名学者姚一苇论及艺术创造时指出:“所谓创造,不是创造什么资料,而是创造一个秩序,一个完整的全新的秩序。”同样都是“√”,但如此一改变,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新的课程理念提出,淡化分数评价,重视等级评价,确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如何提升等级评价的魅力,这几年,我们对“优、良”进行了改写。变作业评价中的“及格”为“良”上少一点,变“良好”为“优”上少一点,对作业非常优秀的则在“优”上加个“+”号,真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次,将批改好的作业发还给学生,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作业本,看了教师的评价后,都议论开了:是不是老师写错了?
学生:老师,我的作业本上,您给写的“优”字上少了一点,这是怎么回事呀?
老师:哦,老师告诉你,你的作业做的很认真,很清楚,但是其中,有几道题还要改一改,看见老师给你的提示吗?改好了,老师再给你把那一点加上去。有没有信心改好?
学生:想,有信心!(学生喜滋滋地坐下,并拿起笔开始改了。)
学生:老师,老师,我的作业本上的“优”字旁边怎么又多了个“+”号,这是什么意思?
老师:你呀,中大奖了!你的作业做得很棒,老师想不出用哪个字来奖励你,所以就在优字旁边加了“+”号。你喜欢吗?
学生:太喜欢了!(老师随即将这位学生的作业展示给其他学生看,其他学生都向这位学生投来羡慕的眼光。)
就这样,学生在教师充满戏剧性的“优”字评价中,享受到了成功的作业乐趣。
五、多一些内涵,少一些单一
语文作业评价中,教师的评价语言更多的是单一化,要么都是表扬,不管是好是差,一味表扬:“你真棒!”、“优”,要么一声否定:“太糊涂了!重做!”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作业水平的提高。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评价语中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学生反映良好,收效也较大。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般分为两部分,首先对学生的表现作肯定(哪怕只有一步)。其次是根据学生的表现,用“假如……”有指导性的语言,指出学生表现中可提高处,或是指出不足之处。这样就避免了诸如“糊涂!重写!不认真!”等刺激性语言的出现。
1、寓贬于褒法。寓贬于褒,就是当发现学生的作业有错误或书写不端正时,不是
直截了当地在评语上写出来,而是寓贬于褒中。如学生的作业答题正确率不错,只是书写很潦草,可以这样写评语:你的作业正确率不错,假如你能把字写端正些,那就更棒了!
2、“功在诗外“法。此法是对学生作业中的不足之处,不明点出,而是通过委婉
地抑此来扬彼,以达到”功在诗外“之效。例如某学生作业做得很整洁,可惜错题较多。你不妨这样写:态度认真,作业整洁,假如再注意审清题意,你一定做得很好。该生看后,就会在愉悦的心境中,接受老师的建议,改正缺点。
3、希冀憧憬法。希冀憧憬式的评语,往往更易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明确努力的
方向,激起上进心。对学生的进步,尤其是中下学生的进步,只要是一点点进步,教师都要抓住时机给予鼓励:你又进步了,假如继续努力,相信你会进步得更快!对因胆小不敢多问而影响学习的,教师可以这样写:你是个聪明而文静的女孩,假如你能坚持平时多问,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又如:“老师相信你,通过努力,一定会成为一个不错的学生”,“我相信你,你若坚持平时多看课外书,一定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如果书写再认真点就更好了”,等等。实践证明,“假如……”式评语富有指导性,能激起学生做好作业,改好作业的欲望,教师省时省力,学生也乐于接受。
总之,创新作业评价的方法,将评价从单一的作业评价中解放出来,不仅激发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享受作业成功的快乐,也让孩子养成了及时改错的习惯,更让学生从教师丰富的人文评价语言符号中学会如何做一个健康的人。
2018.1.25.
论文作者:王武凤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作业论文; 学生论文; 评价论文; 老师论文; 教师论文; 作业本论文; 语文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4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