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五大内在要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有制论文,五大论文,形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全国上下在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都在积极探索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那么,应当如何寻找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呢?寻找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必须按照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五大内在要求进行。这五大内在要求是:形式多样,主体到位,结构合理,政企分离,管理创新。
一、形式多样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二是公有资产的经营方式。从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看,根据资产的组织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国有独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合作企业、股份合作企业等。同一所有制在不同企业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不同所有制也可以采取同一种实现形式。从公有资产的经营方式看,根据经营方式的不同,可以采取承包、租赁、托管、委托经营、兼并、收购、出售等方式。
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这个阶段社会生产力落后,既包括生产力总体水平的落后,也包括生产力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落后。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国公有制非常需要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实现形式。但是,由于企业数量众多,规模不一,类型各异,在所处行业和地区中的地位不同,国家对它们的经营目标的具体要求和预期也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有效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必然是多样化的。因而,不同的企业采取哪一种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应根据企业不同的具体情况而定。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方法问题、技术操作问题,而不是属性问题。对公有制而言,什么形式更有利、更有效,就可以采用什么形式。世界上一切最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私有制可以采用,公有制也可以采用。具体企业采用哪一种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才是正确的,主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根本的标准。具体来说,主要看它是否有利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是否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挥主导作用;是否有利于筹集重点项目资金;是否有利于为社会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
二、主体到位
产权改革是公有制实现形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公有制经济难以搞好的根本原因是产权不够清晰。而产权不清晰主要是责任主体缺位。因而,在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中必须要实行产权改革,让责任主体到位。就国有企业来说,就是要通过产权改革,逐步变国有企业与政府的行政从属关系为各级各类企业与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产权纽带关系。
那么,应当如何实行产权改革,才能使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从行政从属关系转变为产权纽带关系,使责任主体到位呢?
从实践看,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形成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即形成“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国有企业”三层管理体制。在上层实现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与资产所有者职能的分开;在中层实现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经营职能的分开;在下层实现国家终极所有权与国家法人财产权的分开。通过层层授权,建立责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有资产“责任主体缺位”的问题,体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代表政府管好所有权,而放开经营权给资产经营公司,从而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保障。
明晰产权关系,推动责任主体到位,保障企业的法人财产权是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问题,也是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重要问题。国有资产属国家统一所有,地方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为了充分保障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应在清产核资和产权界定的基础上,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向企业颁发《国有资产占用证书》,作为国家出资,构成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法律凭证。根据这一凭证,资产经营公司依法享有出资者权益,以出资为限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以国家及其他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并对国家及其他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三、结构合理
我国的所有制改革,主要是国有制的改革。国有制之所以能改革,是因为它只是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不是公有制的性质。因而,国有经济从一些领域逐步退出,即在一些领域实行非国有化,并不是改变公有制的性质,而只是改变实现形式,使它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从全局看,国有经济收缩战线,少铺摊子,这是公有制结构调整,使结构优化,以便集中物力、财力形成规模经济,更好地发挥公有制的优越性。所以,公有制结构的优化调整,也是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题中之意。
根据这个分析,国有经济必须重新定位,哪些行业该实行国有经济,哪些行业国有经济可以退出,要从根本上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市场能办的、群众能办的,国有经济就应当退出。国家应该从事公共产品,比如国防、公益性事业、自然垄断产品。一般竞争性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不掌握国民经济命脉,无论大小,国有经济都可以退出。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最终不能不落实到国有企业的改革上,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之一在于使国有资本运动起来,流动起来,进入市场,发生交易。调整国有经济的结构,才能使国有资本进入市场,发生交易。为此,要促进企业并购,这一点虽然已经明确,但是,遇到的问题还不少。国有企业并购国有企业没有问题,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也很受欢迎,而私有企业并购国有企业就障碍重重。应当一视同仁,给非国有企业以国民待遇,鼓励私有企业并购国有企业。企业并购是企业的目标和选择,是企业行为,不是政府的意图。
我们的产业基础虽然不小,但是组织程度比较差,面对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不能采取闭关保护措施,而只能加速产业整合,迅速提高自己的实力和竞争能力。通过公有制结构的优化调整,充分发挥市场组织的集中和并购效应,就能加快产业整合过程,建立起我们自己的大型跨国公司。这是唯一可供选择的道路。
四、政企分离
经济中深层次矛盾的解决,往往超出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而和政治体制改革联系在一起。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涉及到产权制度,涉及到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无不同政治体制紧密联系在一起。政企分离、政资分离、转换政府职能,是公有制实现形式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
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近20年,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政企不分的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政代企、以企代政仍然是亟待解决的根本任务。改革以来的实践表明,从根本上改革国有经济的运营机制就必须同时从根本上对政府管理国有经济的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否则,就不可能造就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国有经济,也就难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难以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营的微观基础。那么,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也就难以落到实处。
实现政企分离,一方面,必须对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的概念加以分离,以国有资产增值作为政府最主要的决策目标。因为,对于政府而言,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是保障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和调控能力的基础,也是搞好国有经济的目标。另一方面,要抓住大环境,搞活大企业。抓“大”不是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而是共同努力为大企业创造适合的发展环境,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企业走向集团化、国际化提供服务。再一方面,政府对公有制多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构成的市场竞争主体应一视同仁,在税收、金融、市场准入等方面要消除差别,实行统一的国民待遇,按同一规则运行和管理。通过这些政府职能转变,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和法人主体。
五、管理创新
公有制如果仅仅只有好的实现形式还不够,还必须实行管理创新。否则,同样不会有好的效益。股份制已被几百年市场经济实践证明是一种好的资产组织形式,有的企业实行股份制效益好,有的实行股份制效益就差,关键在于管理跟不上。国内外企业发展的历史早已证明,科学管理是办好企业极为重要的环节。上海宝钢10多年的经验总结就是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邯钢的模拟市场的经验也是管理创新。“三改一加强”,是中央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条重要方针提出来的。对办好企业来说,虽然科学管理不是万能的,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必须同加强企业管理紧紧联结在一起,好的实现形式才能发挥好的作用。
管理创新,首先要有一个善于管理的好的领导班子。企业领导班子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组织者、决策者和指挥者,班子的状况如何、素质高低、能力强弱、作风好坏,是影响企业全局的大事,决定企业前途命运的大事。一个好的班子,好的领导者,是办好企业绝对不可缺少的条件。一个企业濒临破产的边缘,领导班子调好了,整好了,企业就转危为安,这是常有的事,一个好的素质高的领导者,可以挽救一个企业,把企业引向健康发展之路;一个不好的素质差的领导者,可以搞垮一个企业。因而,科学管理首先必须有一个好的班子。其次要有一批善于管理、经营、开发的人才。企业的一切工作都是人来做的。经营管理要有人才,市场营销要有人才,推动科技进步也需要有人才。一个现代企业,没一大批既懂管理,又善营销,更能胜任科技攻关的高素质的人才,是很难办好的。人才是企业的宝中之宝。再次要有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制度。管理就是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安排各项工作,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的目标的过程。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一系列的制度来规范。因而,要实现科学管理,不仅要有一个好的班子,要有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还需要有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制度。
标签:公有制论文; 国企论文; 国有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企业组织形式论文; 产权保护论文;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论文; 企业资产论文; 国资委论文; 管理创新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