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法在盐类水解教学中的应用_盐类的水解论文

发现法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盐类论文,发现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现法是布鲁纳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国际上流行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师引导、启迪之下,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研究事物、探索知识、发现真理,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布鲁纳发现学习的程序是从直觉的发现到形式上、逻辑上的证明,其步骤包括:①发现和明确要解决的问题;②实验观察;③资料、数据的处理;④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对学生来说,在主动地学习、探究和运用已有知识的活动中,产生新的领悟,也是一种发现。从理论上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质和能力是行之有效的,也符合新课程标准。本文即是在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盐类的水解”专题教学中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思考、实践的片段实录,愿与各位教师共勉。

一、选择发现法的缘由

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选择以发现法为主导教法展开教学,主要缘于以下原因。

分析盐类的水解实质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如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实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等)学生在前面的专题单元已经学过,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可以保证教学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盐类水解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综合,使教学进程顺利推进;

在发现法教学中,学生应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来发现问题和验证推理结论,而本单元教材所涉及的实验仪器和药品简单、常见、量少,实验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具有很强的实施可行性;

盐类水解的规律较为简洁,学生不难在自己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把握,也符合新课程理念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二、发现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在新授课中的应用

在新授课中辅以少量的讲解和板书,按下述过程实施教学。

1.复习有关理论,作好铺垫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由学生回忆、讨论、归纳,教师适时作出评判,为后面分析探究盐类水解的实质作好铺垫:

(1)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的相对大小关系如何?

(2)酸性溶液中为什么还有?碱性溶液中为什么还有

(3)互换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2.提出问题,突出矛盾

学生完成下列实验,观察现象,指出各盐溶液的酸碱性:

(1)将NaCl固体用蒸馏水溶解后,用pH试纸检验它的酸碱性(结论:溶液pH=7,呈中性)。

(2)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结论:试纸显红色,呈酸性)。

(3)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结论:溶液显红色,呈碱性)。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是盐的溶液,NaCl、的溶液会表现出不同的酸碱性呢?

3.寻求问题的解答

提出上述问题后,引导学生分组按顺序逐一讨论、回答下列各问题,教师巡视,必要时作适当点拨。

(1)NaCl溶液显中性、溶液显酸性、溶液显碱性的本质分别是什么?

——溶液显中性、酸性、碱性的本质分别为溶液中

(2)上述三种溶液中分别存在哪些离子?

(3)这些离子是怎样产生的?用化学式表示离子的产生过程(盐的电离和水的电离)。

(4)这些离子间是否有发生反应的可能?

(5)如果离子间能发生反应,反应能否进行到底?

(6)如果离子间不发生反应,各离子的浓度是否有变化?如果离子间发生反应,各离子的浓度是否有变化?会如何变化?

(7)最终溶液中的相对大小关系如何?

(8)什么样的盐溶于水会改变水中的相对大小关系(暂不考虑酸式盐和碱式盐)?

这一阶段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通过上述具体实例的分析,学生能初步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4.解答的验证

运用上述解答中的结论,判断、NaF三种水溶液的酸碱性,然后用实验检验结论是否正确。

这一过程的实施,使盐类水解的“实质”及“规律”等结论呼之欲出。

5.作总结,下结论

教师给出“盐类的水解”的概念及其定义,引导学生归纳:

(1)盐类水解反应与酸碱中和反应的关系。

(2)盐类水解的实质:盐电离出来的弱酸(碱)阴(阳)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结合成弱酸(碱)的离子反应。盐类的水解常能引起溶液酸碱性的改变。

(3)盐类水解的规律:“无弱不水解,有弱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

(二)发现法在习题课中的应用

学生学习盐类的水解知识之后,往往会不分场合地把盐类的水解当成是主导物质性质与变化的主要因素,夸大盐类水解的程度与作用,此时正是培养学生全面把握、正确分析问题的好机会。

1.提出问题

已知25℃时,0.1mo1·醋酸溶液的pH约为3。向其中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待晶体溶解后,溶液的pH会如何变化?

【引导、讨论】学生做实验,发现溶液的pH增大,进一步试问pH增大的原因是什么?

2.提出假设

假设1:醋酸钠水解呈碱性,增大了,因此溶液的pH增大。

假设2:醋酸钠溶于水电离出大量的醋酸根离子,抑制了醋酸的电离,使减小,因此溶液的pH增大。

你认为上述两种假设哪一种正确?

3.论证(师生互动)

继续做如下实验:向0.1mo1·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醋酸铵固体,然后测定溶液的pH,发现溶液pH增大。

4.提出新的假设方案

按照假设1,醋酸铵固体溶于水,在溶液中发生双水解,酸根与阳离子的水解程度相当,那么原醋酸溶液的pH将不变,故假设1不成立;

按照假设2,醋酸铵固体溶于水,完全电离产生大量的,抑制了醋酸的电离,使减小,因此溶液的pH增大。尽管醋酸根离子会水解,但毕竟留下的醋酸根离子要远远多于水解掉的醋酸根离子,大量醋酸根的未水解与少量醋酸根离子的水解其实是一对主要影响因素与次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pH的变化由主要因素决定。

【结论】事实胜于雄辩,假设2正确。

5.举一反三

向盛有少量悬浊液的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饱和氯化铵溶液。请结合实验现象,讨论分析为什么悬浊液变澄清?

三、应用发现法的优点

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运用发现法,其优点主要体现在:

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外来动机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机。

2.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其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其创造精神。

3.使学生学到实验、观察、搜集整理材料、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训练其注重实践与逻辑推理的科学态度。

4.学生确信结论的科学性,知识掌握扎实,记忆深刻。

总的来说,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贯彻发现法的教学思想,既有利于学生系统、灵活地掌握学过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又有利于提高化学思维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是教学实践中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标签:;  ;  

发现法在盐类水解教学中的应用_盐类的水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