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用功能恢复影响效果分析论文_杨雅兰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用功能恢复影响效果分析论文_杨雅兰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福建厦门 361003)

【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用功能恢复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并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评定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所有患者的评定均由一个责任护士完成,参照Barthel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患者经过常规治疗措施,并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后,痊愈4例,轻度功能障碍6例,中度功能障碍10例,重度功能障碍4例,治愈率为16.67%,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患者的运用功能恢复具有较好效果,尤其是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好,其后续影响价值显著。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2-0257-02

作为十分常见的脑功能障碍偏瘫是脑卒后遗症的一种,其临床致残率高达8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脑卒中治疗后的工作、生活等日常能力,并会严重增加生活与家庭的负担。临床研究发现,早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临床指导,对缓解患者其治后各项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笔者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资料进行了收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符合以下标准:

(1)年龄45~80岁;

(2)GCS积分8;

(3)生命体征1周内保持稳定,单侧肢体功能障碍;

(4)无痴呆。24例患者均在发病内48h介入康复护理治疗,其中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32岁。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并采取以下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患者入院即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由责任护士进行组织,家属或者护工配合治疗,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早期康复护理程序。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8h~7d内开始初期训练,训练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卧床期、坐卧期、离床期、步行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卧床期:卧床姿势:床上的良肢位摆放,可以采取仰卧位、患侧位、健侧位之间相互交换的方式,每2h交换一次,其中应注意后期逐渐减少仰卧位,主要以侧卧位之间的相互交换为主;

(2)卧床期:被动运动:患者关节的被动运动主要是通过按摩、为患者弯曲关节为主,顺序为由上至下,从患者大关节开始,逐渐向小关节移动,被动运动的原则就是不引起患者关节疼痛;

(3)坐卧期:桥式运动:桥式运动的目的就是锻炼患者的臀肌、腰背肌和股四头肌,患者可下床后出现拖步、甩髋等病理步态的出现;

(4)坐卧期:床上运动,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和体力恢复后,便可以开始对患者进行床上运动,如在床上做起,可以采用30°、40°、60°、80°四角度逐渐做起,由于脑卒中偏瘫会影响患者的平衡杆,所以在患者做起时,可以将患者的床头抬高,以支撑患者的患侧尤其是背部与头部的平衡,后逐渐调高以避免突然抬高对患者形成的直立性低血压。这个过程中要有耐性,逐渐培养患者的安全感与定向感,让病人慢慢学会掌握平衡。随着动作的熟练,应该让患者自己完成相关的动作,鼓励患者在床上实现翻身、移动、梳洗、吃饭等,并通过训练,帮助患者实现手功能的恢复。后续也可以让患者学习用手指指物、拍手、写字,后续锻炼还可以加上画画,以提高患者的手指精细协调能力,以及对手的控制;

(5)离床期:待患者完成床上运动的相关内容后,参考医生的意见,如果可以下床便进行离床期训练,首先就是立位与步行训练,随着患者下肢负重能力的回复,患者可以逐渐下床站立,待站立平稳后,进行迈步训练,待迈步训练熟练后,便可以进行迈障碍物以及上下楼梯训练,训练频率为2次/d,每次45min。

(6)步行期:步行期主要是患者出院后开展,待患者出院后叮嘱患者在加重开展康复护理,患者每2周回医院进行护理指导一次,同时叮嘱患者家属或者护工,按照护理指导进行规范化训练,有意识的帮助患者活动。

1.2.1评定方法 评定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所有患者的评定均由一个责任护士完成。

1.2.2评定标准 参照Barthel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主要评定内容包括:洗澡、饮食、穿衣、装扮、大小便自控、床上以及轮椅活动、平地行走能力、上下楼梯等内容,分数共分为四个等级,其中100分为生活可以自理;61~99分表示存在轻度功能障碍;60~41分表示存在中度功能障碍;40分以内表示存在重度功能障碍,重度功能障碍表示护理无效。

2.结果

患者经过常规治疗措施,并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后,痊愈4例,轻度功能障碍6例,中度功能障碍10例,重度功能障碍4例,治愈率为16.67%,总有效率为83.33%。

3.讨论

由于人体内存在很多的潜伏突触与通路,通过合理的训练措施,可以启发这些潜伏的突触与通路发挥神经传到功能,从而弥补由于脑卒中导致的原由的突触与通路功能损失。开展早期的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有助于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对于大脑的重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也便于脑卒中后参与脑细胞尽快发回代偿作用,从而促进患者损伤区域细胞的重构与再生,防止患者脑神经的萎缩。从病理角度而言,早期康复护理由于患者各项生理机能的改善与恢复,从而降低患者的致残率。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总体来说居民的收入普遍不高,多数患者在治疗后均需要在家进行康复训练,无法进入专业的术后康复中心,临床统计发现,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仅15d左右,可见患者接受专业护理时间段、程度低。虽然有学者研究发现,脑卒中偏瘫患者约73.5%在出院后在家庭都会进行自我康复治疗,也会具有强烈的康复治疗愿望,但是由于家属或者护工的水平有限,基本无法完成专业化的康复护理,因此后续的家属与护工指导也十分重要。我院开展的早期康复护理就包含了患者每2周回医院进行护理指导一次,同时叮嘱患者家属或者护工,按照护理指导进行规范化训练,有意识地帮助患者活动,这些措施由于患者家属或者护工掌握科学的康复护理技术,从而确保了后续患者的康复规范化。患者也需要持之以恒地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锻炼,降低自身复发率与致残率,本文研究显示患者经过常规治疗措施,并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后,痊愈4例,轻度功能障碍6例,中度功能障碍10例,重度功能障碍4例,治愈率为16.67%,总有效率为83.33%,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表现良好,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都具有较高价值,同时也可以减轻社会与家庭负担。

综上所述,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患者的运用功能恢复具有较好效果,尤其是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好,其后续影响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许凤莲,叶兰芬.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163-164.

[2]区晓鸣,陈丽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22(8):187-188.

[3]宋沛君.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22(29):77-78.

[4]喻艳.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月刊,2012,22(8):3254-3254.

[5]蒋文春,赵素华,罗绍凤.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5):3022-3024.

[6]汪莉,高明跃,杨蓉,等.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探讨[J].华西医学,2012(11):1694-1696.

论文作者:杨雅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4

标签:;  ;  ;  ;  ;  ;  ;  ;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用功能恢复影响效果分析论文_杨雅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