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在游戏中唤起已有认知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利用旧知识的迁移来解决新的问题,为下面学习小数加减法做准备。
二、讲授新课——在情境中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初立结构——初步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完善结构——深入研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从最简单的生活情境入手,逐步解决小数加法的各种类型和情况。在研究小数加法的各种情况中,帮助学生建立类型意识,为自主探索小数减法打下基础。
三、类比迁移——独立研究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营造自主探究的空间,运用结构,独立、自主地探索,让学生在主动的尝试和探究中学会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另外,在沟通与整数加减法联系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清晰,只要是加减法,其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让相同计数单位相加。
四、练习巩固——在练习中巩固提高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数加减法,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是一节传统的教学内容,那怎样才能让这节课有新意,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怎样才能讲清这节课的重难点,这都是这节课该考虑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努力专研教材,力争吃透教材。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发现教材在编写方面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不以既定的计算法则来束缚学生,而是突出对计算方法的探索和理解
不求算法的一步到位,而是适当地展开了算法逐步发展、逐渐完善的过程。整个单元都是加强与整数加、减法的有机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包摄性更大的认知结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练习数量比较充足,练习形式活泼多样,避免了机械、被动、乏味的计算训练
在习题中,提供学生可能出现的计算错误,引起学生的注意;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较繁的加、减计算;利用验算提高正确率,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3.注重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
除了解决购买物品时花钱和找钱的问题外,还有通过计算反映病人体温的变化情况、统计家庭里主要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计算水位高度、测量水的深度等内容,对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六、针对这些特点,我的教学设计有了以下的几点思考
1.因势利导,设计算法的探究过程,由表及里,促进算法的完善发展
学生在三年级曾经进行过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由于两个加数、被减数和减数都是一位小数,他们不自觉地做到了小数点对齐。虽然进行了小数加、减计算,但并没有形成计算的法则。因此,学生对小数的加减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那时的认识是点状的,是建立在具体情景基础上的。通过前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认知。
2.集中力量解决计算中的难点问题,因人制宜,允许学生选择自己需要的方式
在计算小数减法时,如果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比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学生往往会发生错误。教材把这种情况视作计算中的难点问题,安排例2加以解决。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例2才开始,在前面已有铺垫。在加法计算过程中就有遇到,比如8+5.25,这道算式是一个整数加一个小数,小数点对齐后,整数8的小数部分是没有数的,但是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添0再计算,这种类型的题目一定要详细讲解,这样就可以为减法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情况做铺垫,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点,也为第二课时进行铺垫。
3.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这节课的知识点很简单,那怎样才能上得不简单,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学过程其实也没什么新意可追求,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从练习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各种各样的游戏,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点,同时还能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这节课不断地推向高潮。上完课,静静地反思自己的练习,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好。比如结合三角形的特征,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1.2厘米、2.5厘米,求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这道题目不仅涉及到小数的加法,其实还涉及到了怎么样的三条边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样对学生的要求就更高。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巩固了知识点,还有适当的提升,满足了每位学生在这节课上的求知欲,让每位学生走出课堂都能有生长。
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经过这节课的尝试,我惊喜地发现,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计算的技能,更有对计算本质的理解,对研究方法的感悟。可以说,老师在轻松的环境中教授了知识,学生在轻松学习环境中收获了知识。
在这节课的磨砺过程中,我努力地让学生喜欢数学课,做学生喜欢的数学老师。这节课肯定也有许多不妥之处,希望大家多多指导。也希望在大家的帮助下,我能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论文作者:王文娟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2月总第25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小数论文; 学生论文; 加减法论文; 加法论文; 减法论文; 计算方法论文; 角形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2月总第25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