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大附小 400044
摘 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各学校也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合作学习。但是,不少教师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组织课堂教学时,存在“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尤其是在公开课上,“合作学习”演变成了“灵丹妙药”,逢课必用,成了“课改标签”,开课必贴。教师在操作中存在着许多误区,从而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 本论文探讨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在语文课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笔者将两年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呈现了出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小组合作 语文合作学习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合作学习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各学校也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合作学习,但是,不少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组织课堂教学时,存在“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尤其是在公开课上,将“合作学习”演变成了“灵丹妙药”,逢课必用,并成了“课改标签”,开课必贴。教师在操作中存在着许多误区,从而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往往是教师故设问题,宣布讨论,学生匆忙分组,七嘴八舌,热闹非凡,但仔细一看,这热闹背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只“作”不“合”,学生大多“各自为政”,有的搞“一言堂”,多数学生一言不发;有的你争我抢,谁也不听谁,只顾表达自己意见;更有甚者,不让别人插话,全得按我说的办。老师示意结束时,每小组的代表发言有条不紊,汇报时说的却是:“我想……”“我认为……”,而不是“我们小组认为……”“我们小组觉得……不难看出,合作学习的低效性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在语文课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我对此进行了两年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二、研究方法和内容
采用对比跟踪研究的方法,即以五(一)班45名学生作为实验班,将实验前和实验后进行对比。
1.研究假设:
学生合作学习与学习语文的兴趣成正比。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研究的主要内容:
(1)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小组间实力相当。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同组同质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班级混乱,最终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空谈。首先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使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学习小组人数4人,以2人为基本互助单位(互补、互助)。因为有研究证明:4人组成的小组最为灵活高效,它便于随时调整配对形式及人员搭配,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2)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曾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无所事是,其重要原因就是分工不明确。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使每个成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要充分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小组应设立主持人、发言人、记录员、裁判员等角色,每一节课他们的角色可以互换,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从而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①主持人,他的任务是支持小组开展语文学习活动,负责小组所有的成员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务,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
②发言人,负责重述小组讨论学习的主要结论,并演示研究成果,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
③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语文学习活动、决议、讨论结果。
④裁判员,提出不同意见者:扮演一个反面角色,提出相反的看法和其他可能性,即使是小组已经讨论过但却被忽略的不同意见。
(3)构建新的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模式。
①课前预习协作,调动学习积极性。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但一些同学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无视预习,到课堂上疑点重重,学习起来感到吃力。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这样既能收到较好的预习效果,又能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如语文教学中需要的圈出生字词,理解生词、读通句子、收集作者的资料和写作背景很多。我在布置预习时每次都可以比比谁查到得多,哪个小组查到得又多又好,这样学生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去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个人查找的多,小组一交流,小组的资料当然也就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得到了充分扩展,很多时候,学生获得的资料比老师预想的还多、还丰富。此外小学生思考时易出现随意性的特点,预习前,我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思考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再拿到小组里交流解决,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学得好,谁是小组中表现最棒的人。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都会认真地进行预习。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②讨论时合作,提高学习效益。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讨论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彼此沟通与交流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相互启发,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尝试表达的习惯,便于教师把握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调整教学策略,灵活施教。它的实施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认识的深化,增强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选择讨论的内容必须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寻求解决的途径;针对一个问题,存在多种看法,甚至是绝然相反的意见时,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针对容易混淆的知识,也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③读议中合作,互相激活思维,提高积极性。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教学,“读”是很重要的,“读”是理解讨论的基础,但大多数学生认识不到“读”的重要性,老师让读了,就在那儿“休息”,等到老师问:“都读完了么?”也会随声附和“读完了”,其实根本没有读,在后边的讨论中也不会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如果开展小组合作下的“读”,组员之间互相监督,彼此之间认真地朗读,在读中理解了文章的大概意思,在讨论时也会有所见解。我在教学时经常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下完成阅读,可以分角色朗读,可以分段交换朗读,分别记下对方的错误,这样学生会积极地参加阅读,并且很认真。另外,在讨论时,小组长先明确每个组员的分工,有的是主持人、有的是记录员、有的是发言人、有的是裁判员,对平时好“静”的学生也有具体分工。在相互合作中,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了补充、否定、反思和调控。小组中如果出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也可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最终达成共识。这样通过讨论,既让学生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各个方面完善自我,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与概括性,为以后的自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④活动表演中合作,增强小组凝聚力,提高学习语文积极性。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喜欢一些游戏活动,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组织课外语文活动,如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编课本剧、诗文朗诵、成语接龙等形式,让学生的参与面更广一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在轻松自由、压力小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活动中无所顾忌地把自己的能量喷洒出来,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体验合作的默契、参与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并且教师在点评学生的表现时,以表扬鼓励为主,适当提出修改意见,在肯定学生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作品,逐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大,从而真正配合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我在教学《去年的树》《晏子使楚》等课文时,由于课文比较好分析理解,我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大量的时间阅读,然后在课上利用最后的一段时间安排大家表演,并在小组间开展比赛,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每次比赛结束时,优胜方的欢呼和兴奋、成功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旁无代替的;而负方也不甘示弱,相反他们会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获胜增强信心,小组合作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⑤课后合作研讨,取长补短,巩固学习成果。课后合作研讨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基础差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基础好的同学热情地帮助基础差的同学,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了解(或解决)某一问题(比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进行小学语文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我所教的班级中寒假作业就是四人小组合作写一本两万字以上的小说,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多次召开编前会议,写作中多次研讨,完稿后多次校对。开学时,《竹忆》、《我和我的同学们》、《人偶轮回的秘密》、《星记童年》、《魔幻仙境》……其中《竹忆》的四位小作者在小说的前言中写道:“本书是一部感人之作,讲述了一个男孩的一生,他坚强、乐观、好学的品质,感染着每一个人……”,小说的文采、建构和情节扣人心弦,令同龄人叹服,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⑥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时一定要坚持自评、互评和综合评定相结合。一般自评和互评都是在小组内部进行的,而且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都要进行。可以根据前面提到的评价方法和评价表来具体操作,综合评定也是结果性评价。教师可以要求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把自己小组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展示给大家。在开始评价之前老师要先介绍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要给每个小组发一张课件评价表,同学们要按照评价表的项目在听取其他小组汇报的同时给他们打分,全部评完后将评价表交给老师。在每个小组发言的时候教师都要在旁边仔细听并做好记录,因为最后教师还要做总结性评价。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的参与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注重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对后进生的鼓励,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为此我制作了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研究显示在课堂上多课外书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呈正相关,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呈现出一派活跃融洽的气氛。
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测试,结果如下:
通过以上实验前与实验后调查统计数据的对比,可以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研究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喜欢语文课,不仅读写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读书氛围已初步形成,情感品格也得到了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主动地学习语文。
2.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3.它使每一成员都融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在交流讨论中,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开展互学、互查、互评活动,使学生在检查对方的同时也学会检查自己,在评价其他同学时也学会评价自己。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其全面发展。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去,贯穿于课堂内外,贯穿于整个大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时时不忘合作的精神,互相间能长久合作学习,时刻处于团结合作学习的氛围当中,在合作学习中形成合作的方法、技巧,就能学会在学习生活当中相互合作、共同促进,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语文学习的氛围!
四、讨论
1.营造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改革要求师生交往上关系平等,教师能放下架子,以平常之心走进课堂,以童稚之心深入学生、相信学生,“喜欢学、愿意学、能学好”。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读、勾、画、批注、议、交流等多种方式合作学习课文,由过去的“几位精英与教师的互动,其他学生被动地听讲”转变为“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而教学中学生们在小组的带领下根据学习课文的方法,立刻“活学活用”在另一篇文章上,更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气氛热烈,学生的学习质量、智力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2.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减轻了课业负担
由于课前扎实的合作预习,课堂上的听、说、读、写的合作学习,学生能掌握自学生字、理解词句的方法,以及多种形式地阅读,并能自己去分析文章。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在课堂上完成了课外阅读,减轻了课业负担;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开阔了思路,活跃了思维;课堂上发言积极,思路清晰,侃侃而谈;习作描写生动,想象合理,比喻恰当。
3.实现师生之间共同理解、共同成长
有论者认为,课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话与交流,在交往主体—师生之间形成共同理解,包括对人际关系、知识、思想意义的理解。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最终要实现的期望理解“教师希望学生所获得的理解”与实际理解“学生自己的真实理解”的统一,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共识。而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展开,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探究意识越来越强,这就要求教师要储备相当多的知识,学会在课堂上提的问题越来越多,教师还得多读书才能解答。
比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丁芳青同学就表明了他的独特看法:人的一生中必须具备两种不同的爱——慈祥的爱和严厉的爱,才能成功。李玉洁同学在《我爱你、中国汉字》中提出了“轼”字为什么是“车”?
江宇明同学在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曹操是最令人敬佩,而刘备文治武功都不行,诸葛亮不知变通”等,从这里我也惊喜地发现学生在深入地思考问题了。
参考文献
[1]丁镜宏 “分层——协作”教学模式是对个别化教学模式的超越[J].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4。
[2]张贵新 侯国范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张华 课程与教学论[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约翰?怀特 再论教育目的[J].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论文作者:袁惠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小组论文; 学生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教师论文; 评价论文; 语文论文; 课堂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