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数据时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现代化的大趋势。其不但具有视觉效果佳、直观形象、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节省人工等特征,而且符合小学生群体的年龄阶段和思维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关键词:信息化;数学课堂;优化
《数学教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大数据时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现代化的主要趋势。它不仅具有视觉效果、直观形象、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节省人工等特点,而且符合小学生群体的年龄阶段和思维特点。
一、引入信息化教学,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在导入新课环节,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情绪,使学生乐学、爱学。
例如:在教学《统计》章节时,先让同学们观看某班级同学竞选学习委员的视频,学生投票,再由主持人统计票数。老师这时候设计“什么方法可以又快又准的统计出同学们的选举票数”的问题。学生开始想办法,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继续看视频,看看视频中的学生统计票数的办法和所授班级学生的方案有何异同,并比较彼此的优劣,为什么。完美地完成激趣、设疑和促思的目的,这样运用信息化资源有效的辅助了小学数学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了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开拓信息化资源,让数学“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现实生活材料,不仅能使学生体会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授《人民币的认识》内容时,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小华到新华书店购买学习用品,拿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营业员与其进行交易,随着画面的切换,视频最后以字幕形式提问如下问题:“同学们,小华使用的人民币有哪些面值呢?”通过音像图文并茂在课堂上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就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三、开发信息化资源,动静结合,揭示内在规律
信息化资源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信息化资源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这样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不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思维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运用信息化资源,突破难点,完善思维
“加强学生空间观念形成”这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之一,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难点能否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而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就可把抽象的空间概念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表象,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把知识的重点、难点、抽象的知识形成过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图、文、声、像的直观生动的变化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寻求解答的最佳途径。
五、开放信息化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些理念都特别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让学生尽情地发挥他们的探索欲、好奇心和创造潜能。例如,在讲授小数点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试读,通过读多个小数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小数的读法,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在教学二米五分米为什么是2.5米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让学生经历猜测、举例、验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
六、信息化手段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
数学学习的主阵地还是在课堂,不能每节课都采用多媒体演示,有些知识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反而更容易直观明了。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节课时,我先给学生出示了碗、呼啦圈、水桶等不同大小的实物图形,让学生讨论如何测量这些图形的周长,并让学生到讲台上演示测量过程。有的学生兴致勃勃地说,用绳子量,然后去测量绳子的长度;还有的学生说,抱起这些圆形东西在尺子上转一圈。这时,我反问学生:“测量小的物体还可以,再大一点,如果让我们测量一个篮球或者操场,这些方法还可行吗?”学生们都笑了,但也明白了这些方法不是最简便的方法,很自然地导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及任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以手中现有的圆形材料为模板,选择一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学生通过自己的亲手测量和计算,算出圆的周长和直径两者的比值是一个特定的数,总是3倍多一些,接下来进行圆的周长公式推算就容易多了。因为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计算从而推导出公式,所以学生根据公式解决生活中有关圆的周长问题就轻而易举了。
总之,在教学中只有摆正信息化资源辅助教学的位置,合理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信息化资源的应用,使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训练解题能力的场所,而是给学生一个发展自己奇思妙想的空间,使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玩数学。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再到创造性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影响是深远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
论文作者:魏从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长方体论文; 测量论文; 资源论文; 知识论文; 难点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