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梁耀兰

逆向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梁耀兰

梁耀兰 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 421800

【摘要】逆向教学是一种启发智力的方式,它虽有悖于人们通常的习惯但正是这一特点,使得许多靠顺向不能或者难于解决的问题便迎刃而解,正如数学证明中的反证法;在逆向的参与下,过程可以大大简化,效率则可以成倍提高,并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提高深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它能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历史的目的。

【关键词】历史教学;整体;局部;逆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9-195-01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对于历史事件的教学,多数教师采用“顺向教学法”即按照原因(包括背景、条件等)、经过(包括时间、人物、地点、性质等)、结果(包括意义、影响、启示等)的三段式教学法,并认为是水到渠成,线索清楚,。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时如果把这种教学顺序倒一倒,效果会更好,也就是适当采用“逆向教学法”。更重要的是它能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历史的目的,下面我就教学实践中的“整体逆向”和“局部逆向”两方面来进一步谈一谈如何使用“逆向教学法”。

一、“整体逆向”教学法

“整体逆向”教学法就是从整体上打破教材正常编写思路和顺序,重新进行组合。如在《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设计如下:

师问:“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实在太熟悉。然后再追问“为什么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这个问题,基础好的同学也能马上回答。学生可以归纳出: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此时,教师便可板书鸦片战争的影响:1.中国社会性质变化;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3.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然后教师再问“这三大变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共同分析后便可得出结论,三大变化的基础是“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教师便可再追问“那么中国的社会性质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对于第一问,学生一般都能够回答,是因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对于第二问“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时便可板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并重点分析三大条约特别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可补充一些材料)。通过分析便可归纳出政治上中国的哪些主权被破坏,经济上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当然,也可组织学生讨论“思想上会不会产生影响”,这样关于“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个问题也就很容易解决了。此时,第一课时便可结束。如此处理,便能有充分的时间很好地突破《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两大重难点,深化对它们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课,承接第一课思路,首先要学生回答《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割地、赔款、开放口岸、协定关税等,然后提问“列强规定这些条款的目的是什么?”便自然过渡到鸦片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因为英、美、法等西方列强刚完成工业革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的资金、原料和市场;再对中、英两国进行比较,便可顺利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可按正常顺序简要分析交代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及鸦片战争的经过等。

这样的设计思路基本上是按照“结果──背景──经过”的教学内容整体进行了逆向整合,把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这三大重点都放在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前半节课,并运用追根究底、层层深入的方法使各个知识点能够更好的有机联系,首先让学生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从而深化了认识,加深了理解,突出了重点,并能提高记忆效果。

二、“局部逆向”教学法

即对于教材整体正常编写思路和顺序保持不变,局部适当调整。比如《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章的教学中可设计教学思路如下:

第一步,先让学生预习,阅读全文,在学习卡片上按顺序排列十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初步判断标出它们的正误;根据正误的分布规律(正确集中在两头,错误在中间),再结合本章标题,学生很容易就能归纳出十年历史发展的特点,即“探索(正确)──曲折(错误)──发展(正确)”。此时是按正常顺序,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整章知识结构。第二步,打破先学习“中共八大”的顺序,而是先从中间的错误入手,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呈现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事实;然后让学生讨论从中应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并引导学生把错误归类为“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在讨论中很多学生不但认识到了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正确判断社会矛盾,要注意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甚至还有很多学生从大跃进大炼钢铁的事实中认识到要注意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注意可持续发展。第三步,在此基础上,从这些实践的经验教训中再回过头认识中共八大的关于社会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总任务、经济建设方针及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上的正确决策,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违反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违反八大坚持的经济建设方针,就会出现如“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那样的错误。第四步,从党中央1960年提出“八字方针”和1962年召开“七千人大会”进行调整回归“八大”正确决策从而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事实,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八大的正确性,并可进一步思考理论与实践,指导思想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中共八大”这一重难点知识点就得到了很好的突破。接下来便可按正常顺序展开教学,以党在这一时期“经济建设”的错误基本得到纠正,而阶级斗争的问题没有得到纠正并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爆发来结束本章内容和引入下章内容。

“逆向教学法”该在什么时候使用,这当然要依据教学内容而定,一般情况下,它比较适用于学生非常熟悉的历史事件以及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已经形成的定论的理解,还有在历史复习课中也不妨大量使用这种方法。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逆向教学法,比如我们很多老师在课堂上都习惯于拿出一组材料或一组数据来说明一种历史现象,然后分析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局部逆向教学法”。合理运用逆向教学法不但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难点、深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很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做到历史学习中的“论从史出”,深刻理解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逆向教学法和提问式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综合运用李亚维-《速读旬刊》-2014

[2]解题过程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严志刚-《文理导航旬刊》-2011

论文作者:梁耀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9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逆向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梁耀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