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学报编辑质量抽样调查报告--我国高校学报编辑质量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_大学论文

全国高校学报编校质量抽查报告——我国高校学报编校质量的现状、问题、原因分析及建议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报论文,质量论文,对策论文,全国高校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校学报是我国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学科建设、繁荣高校学术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于作为学术期刊重要群体的高校学报,人们更愿意关注他的学术质量,而往往忽视了他的编校质量。但期刊发展实践告诉我们:编校质量是评判一本刊物整体质量的最基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编校质量的水平基本可以反映一本刊物的整体实力和水平。本文抽取了全国正规出版的1448种高校学报,对其编校质量的整体水平进行研究,并试图寻找和分析原因。

       一、我国高校学报编校质量的整体状况与特点

       (一)我国高校学报的编校质量整体状况较好,差错率在万分之三以内的达70%多。

       1.总体情况分析

       由表1可知:差错率在零到万分之一的学报共373本,占学报总数的25.76%;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二的学报共409本,占学报总数的28.25%;万分之二到万分之三的学报共260本,占学报总数的17.96%。经统计,共有71.97%的高校学报差错率在万分之三以内。因此,大部分高校学报的编校质量较好。

      

       2.分布趋势分析

       由图1可知,全国高校学报编校质量差错率在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二以内的学报处于差错率分布线的最高端,在数量上位列第一;差错率在万分之四到万分之五之间的学报处于差错率分布线的最低端,在数量上位列最后。但是在六个成绩段中,差错率在万分之五以上的学报数量位列第四。由此可见,高校学报总体质量较好,但是差错率高的学报分布也比较多,这部分学报所存在的编校质量问题需要关注。

      

       图1 全国高校学报编校质量差错率分布图

       (二)高校学报编校质量与主管、主办单位的层级成正相关关系。

       1.按照主管单位层级分类

       按照高校学报主管单位的层级,将1448种高校学报分为部属高校学报、省属高校学报和市属高校学报,并对这三类高校学报编校质量的差错率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总体情况分析

       由表2可知,部属高校学报差错率在万分之三以内的学报占总数的78.63%,高于省属高校学报的71.56%和市属高校学报的65.77%。因此,部属高校学报编校质量总体优于省属和市属高校学报。

      

       (2)分布趋势分析

       如图2所示,从差错率分布上看,部属高校学报差错率在零到万分之一之间的学报比例为39.74%,远高于省属高校学报的23.56%和市属高校学报的20.32%。部属高校学报差错率在万分之五以上的比例为5.98%,远低于省属高校学报的13.05%和市属高校学报的13.90%。因此,部属高校学报中差错率较低的学报比例分布高于省属和市属高校学报,差错率较高的学报比例分布低于省属和市属高校。

      

       图2 全国高校学报编校质量差错率分布情况分类比较图(按主管单位分类)

       由图3可知,从总体分布上来看,省属和市属高校的差错率分布折线与全国高校学报大排队的分布折线相似,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二的区域在折线图中居于顶端,而部属高校学报的差错率分布折线位于最顶端的是零到万分之一的区域。因此,部属、省属和市属高校学报在总体差错率分布上基本遵循了由高到底的一般趋势,但是相比较而言,部属高校学报的差错率分布优于省属、市属高校学报。

      

       图3 全国高校学报编校质量差错率分布情况分类比较趋势图(按主管单位分类)

       2.按照主办高校类别分类

       按照主办高校类别将高校学报分为高职高专学报和本科高校学报,并对其编校质量差错率做比较分析。

       (1)总体情况分析

       由表3可知,高职高专学报差错率在万分之三以内的学报所占比例为69.77%,低于本科高校学报的72.25%。因此,本科高校学报编校质量总体优于高职高专学报。

      

       (2)分布趋势分析

       从图4可知,高职高专学报编校质量差错率在零到万分之一之间的比例为18.02%,远低于本科高校学报的26.80%。而高职高专学报差错率在万分之五以上的比例为16.86%,远高于本科高校学报的11.36%。由此可得,本科高校学报的编校质量差错率分布优于高职高专学报。

      

       图4 全国高校学报编校质量差错率分布情况分类比较趋势图(按主办高校类别分类)

       (三)“211”高校学报差错率低的期刊较多,其编校质量整体较高。

       超出本科高校学报一般水平,这更加说明高校学报编校质量与所在高校整体实力成正相关关系。

       1.总体情况分析

       将“211”高校学报的编校质量数据与全国高校学报的编校质量的整体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由表4可知,“211”高校学报差错率在万分之三以内的学报所占比例为82.38%,远高于全国高校学报编校质量71.97%的平均水平。

      

       2.分布趋势分析

       将“211”高校学报的编校质量数据与全国所有本科高校学报的编校质量差错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由图5可知,“211”高校学报中,零到万分之一的差错率占总数的39.08%,远高于本科高校学报的26.80%的整体水平。在万分之四到万分之五、万分之五以上的层次,“211”高校学报的差错率分布都远低于本科高校学报的总体比例。因此,“211”高校学报差错率低的期刊较多,差错率高的期刊较少,其编校质量整体较高,超出本科高校学报一般水平。

      

       图5 全国本科高校学报与211高校学报差错率分布情况对比图

       二、我国高校学报编校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抽查的学报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学报能做到思想导向正确,行文表达流畅,词语使用规范,但同时,也有部分学报在出版内容和形式规范上存在各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常用字词错误

       常用字词是出错率较高的,主要表现为:一是不能正确判断字词的使用场合,导致使用混淆,如“考察”与“考查”、“截至”与“截止”、“反映”与“反应”等;二是纯粹错用别字,如“辨护”与“辩护”等;三是“的、地、得”不分的情况较为突出,如“有效的(地)保护”“有计划的(地)开展”“达到最大限度地(的)平衡”;四是在录入源头上就已经出现的差错而未能校对出来的漏字、多字、字词顺序颠倒等错误。

       2.语法逻辑错误

       逻辑性和语法性错误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句子成分残缺、语序不当、逻辑混乱等问题。如逻辑混乱的现象:“现代化”的概念是1954年9月23日,周恩来在第一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四个现代化”;成分残缺的现象:“通过维吾尔舞蹈这种身体活动方式,使参与者获得了娱乐和健康。”

       3.专业术语不规范

       专业术语中使用不当的情况较为突出,一是用惯有称谓代替术语,如“酒精—乙醇”、“脑梗塞—脑梗死”,“公安、检察院、法院—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二是术语使用不规范,如“从一罪处断—从一重罪处断”“加重结果犯—结果加重犯”,“白细胞减少症—白血球减少症”等。

       4.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标点符号出错的绝对数量是最大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句内点号层次不清以及省略号使用不规范,如句子中应该切分意群的地方没有使用恰当的逗号或顿号或句号进行切分。其他问题还有诸如分号内含有句号,将中圆点误用为小数点,破折号误为断开,等等。

       5.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不规范

       本次调查发现,很多期刊出现参考文献著录格式错误的问题,很多刊物没有按照国家标准来处理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文内标注中,文献序号未注入正文中;文后参考文献表中题名、版本项、文献类型标志均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6.出版格式不规范

       出版格式差错集中表现为:有影响文意、不合版式要求的另页、另段、另行;多页辅文、多页目录不标注页码;字体前后不一致;封面文字与版权页记录信息不一致;书名目录和内文标题对应不上,等等。

       7.数字、外文词、时间等标示不规范

       一是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混用,如“1643年八月九日”,“《史记》卷93”;二是字母缩写首次出现时或是已有对应的汉字规范名称时,不做规范注解或不使用规范的汉语名称,如依然用“PC”替代“计算机”,“BRT”不注解“快速公交”;三是不按规范要求正确使用外文字母大小写、正斜体;四是时间标注不符合规定,等等。

       (二)原因分析

       1.外部因素

       (1)高校考核机制造成学术论文的发表需求和学术期刊承载量之间供需关系严重失衡,使得大量的垃圾稿件、人情稿件涌向编辑部。

       一方面,我国高校职称评定制度规定,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是教师或科研人员评定相应职称的必要条件。有些高校甚至根据职称不同制定科研人员年度论文发表数量,并以此作为奖金发放和岗位评聘的硬性指标。不仅如此,大多数高校同时规定,研究生如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在其在读期间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论文,硕士生需一至二篇,博士生则需发表两至三篇。这种机制无疑造就了庞大的学术论文生产群体。他们所生产出的“职称论文”和“学位论文”大多质量不高,有些“垃圾稿件”和“人情稿件”使得刊物的编校质量在源头上就出现了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过紧的出版资源配置政策,使得有限的版面资源根本无法承载大量的论文发表需求,于是有些刊物就利用这种矛盾进行权钱交易,收取版面费,有的甚至大量增加页码或者缩小字号,在抽检的学报中发现最厚的近300页,文章数量达100多篇。在编辑人员数量不变的前提下,任意增加工作量,也成为编校质量出现问题的一个因素。

       (2)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不科学、不客观、不合理导致唯“核心期刊论”,忽视了成为优秀期刊的其他因素。

       近年来,以文献计量学三大经典理论“文献聚散定律”“引文集中定律”和“文献老化指数和引文峰值理论”共同构成理论基础的核心期刊评价,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影响最为广泛深远。由于能否进入核心期刊的行列,是该刊物能否进行良性运转的关键所在,因此,几乎所有的学术期刊对进入“核心期刊”序列均趋之若鹜。这种“唯核心期刊论”的评价体系,导致了办刊人一门心思只想把影响因子等指标搞上去,却忽视了成为优秀期刊的一个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编校质量。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的是,核心期刊并不能完全与优秀期刊划等号,核心期刊并不能完全代表刊物的学术质量。如果我们拿万方、同方提供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下载率、基金论文比”等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计算的话,会使得某一类学报如体育类学报排名靠前,而真正的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报却排名比较靠后。另一方面,我们从前面部分的现状分析可知,刊物的编校质量与刊物的整体质量有着密切关系,编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刊物的整体质量水平。

       2.自身因素

       (1)观念上不够重视,重学术轻编校

       一直以来,办刊人已经习惯性地认为编校环节是整个出版过程中的末流环节,认为读者不会因为错别字、逻辑混乱、形式不规范等编校问题降低对一本刊物学术质量的评价。在我们抽查过程中,发现差错率最高的将近万分之三十,而且有些错误都是很低级的错误。按照业界的共识,期刊编校质量超过万分之三已经属于不合格了。这种差错更多地只能是归因于编辑在观念上对编校环节的漠视、对自己本职工作的不负责任造成的。

       (2)对国家推行的相关标准重视不够、执行不力

       在我们抽查的学报中,差错占比较高的是参考文献部分,理科的相对规范些,文科的情况比较糟糕。有些学报根本没有参考文献,有些学报是有些篇章有参考文献、有些篇章没有参考文献,有的有英文摘要、有的没有英文摘要;对数字、标点符号、量与单位等的使用也存在多种不规范现象。参考文献的错误类型更是千奇百怪,有的是文内标注不规范、不一致,有的是责任者的问题,有的是文献类型标志问题,有的是版本项的问题;有的完全是自己发明的格式,同一本刊物中,不同的文章的格式都不一样;等等。总之,这些错误反映出来的问题就是期刊出版单位对国家在出版规范方面的相关规定重视不够、执行不力。

       (3)编辑部缺乏考核激励机制,编校人员没有动力

       目前高校的学报编辑部,由于人员有限,基本上采用的是编校合一的模式,这种模式使得编辑人员常常要打疲劳战,再加上有部分人员是本校教师兼职,时间上更是难以保证。与此同时,事业体制下的“大锅饭”依然存在,高校学报在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方面不够健全和完善,对编校人员缺少一定的激励考核机制,这使得员工缺乏动力和积极性。

       (4)人员素质欠缺

       编辑人员素质欠缺,这点有两层意思,一是责任意识缺失,前文已提到;二是能力欠缺。这个问题在一些地方上的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比较突出。这些院校的学报编辑人员,有的是教学水平不高的、有的是搞不了科研的、有的是为了照顾家属安排进来的,人员自身素质的确不高。所以在处理稿件过程中,一些知识性的错误没有看出来也在所难免。

       三、提高我国高校学报编校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管理部门充分重视刊物的编校质量,将其作为评定刊物综合出版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些年来,不管是国家管理部门还是相关的社团组织,都曾多次组织过对于期刊尤其是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的检查,这种检查对于刊物了解自身、提高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刊物编校质量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与提高。究其原因,管理部门对于检查结果的使用往往停留在用来奖励优秀和精品期刊,而对于质量不过关的刊物并没有引起其足够的重视,未将其和刊物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

       编校质量是最能反映一本刊物“品格”的指标,它是一本刊物能否生存的底线,目前我国出版界也普遍认为,编校质量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三的刊物已经属于不合格了,那么对于这种不合格的“劣质产品”又何谈他的学术质量。正像有的专家所说:刊物的学术水准是个高矮胖瘦的问题,而编校质量是个“品质”问题;社会允许胖子存在,也允许瘦人存在,但如果品质出现问题,违反了法律,那就是本质的问题了。因此,建议管理部门如果要罚劣的话,可以以编校质量为切入口,从不合格的“劣质”产品入手。在评定期刊综合质量的时候,如果编校质量不合格,建议一票否决。

       (二)期刊出版部门健全机制,加强管理,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

       高校学报编辑部作为高校的教辅部门,人员较少、规模较小,因此管理者往往忽视了对其管理机制的建设,致使有些学报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缺乏规范化管理,出现错误的原因也大都由于编校人员的不认真。由此,可以建立以责任编校为核心的目标责任制,打破“大锅饭”的模式。建议可以将每篇文章的编校工作包干到人,如果在出版之前,由部门其他人员发现编校错误,可以对责任人员罚款,并奖励给发现错误的人员,甚至可以与个人职务职称晋升、年终奖金、评选先进等相挂钩;如果出刊以后发现了编校错误,除了罚款外,可试行在刊物上由失职者署名更正。另外,可以把刊物交由专家定期审读评比,可根据审读评比结果,对相关编校人员进行奖惩。

       (三)对编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编校人员的素质。

       目前大多数高校学报受人员编制、经费等的限制,编校人员有的是学校的老师兼职在做,然而这些兼职人员中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编校培训,对编校工作的程序、要求,以及编校方法也不甚了解。因此,对编校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除了提高编校素质外,还应该努力提高编校人员的政治理论素养、道德品质素养、责任素养和学科知识素养。此外,一位优秀的编校人员还应熟悉我国现行各项政治的、科技的法规、条令,掌握并认真贯彻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语言、符号、数量、单位等的用法符合国家标准,英文词法、语法、时态、语态等符合国际要求。

       (数据来源: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资助课题“高校学报出版质量综合评估”)

标签:;  ;  

我国高校学报编辑质量抽样调查报告--我国高校学报编辑质量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