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8深圳市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选择_经济论文

39/98深圳市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选择_经济论文

#39;98深圳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圳论文,形势分析论文,政策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深圳今年经济增长率定为14%,高于全国、全省,较去年只低两个百分点,目前已经过去半年,这一目标能否达到呢?

一、1998年上半年经济形势的总体特点

(一)从主要经济景气指标看,我市国民经济增长呈现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势

1998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8.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其中,第一产业增长1.0%,第二产业增长14.5%,第三产业增长13.7%。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4:48.3:50.3,仍然处在合理区间。工业总产值完成648.05亿元(90年不变价),增长18.7%,工业增长速度逐月加快。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7.7%,比去年同期增加了0.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良好。1-6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79.44亿元,同比增长21.9%,投资额完成全年计划的38.67%,投资力度逐月转旺。财政金融发展平稳,1-6月,全市预算内财政收入完成82.30亿元,同比增长18.5%;财政支出62.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7%;收支相抵,节余19.60亿元。金融存、贷款余额也同步增长。

(二)外贸进出口增长放缓,利用外资额减幅较大

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07.1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呈现逐月回落的态势。其中出口119.7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3%;进口87.4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1-6月我市实际利用外资的12.4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8.0%。但由于市委、市政府采取了强有力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引资力度,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7.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协议利用外资13.0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9.5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1%。累计新签合同1088宗,也比上年同期增长31.2%。

(三)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走势稳步盘升

1998年上半年,深圳证券市场继续保持蓬勃发展的势头,上市公司数量、流通股本、市价总值等各项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度提高,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投资理念不断成熟,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截止1998年6月30日,深交所上市股票总数达到434只,流通总股本为262.37亿,流通总市值2910.22亿,总成交额为6807.93亿。

今年上半年深圳证券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上市速度增加

深圳证券市场在经过1996年、1997年的高速扩张后,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急速发展的趋势。上半年共上市新股35只,募集资金104.07亿元,另有数十家公司进行配股,流通总股本和流通总市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81%和15.43%。

2、国有大企业陆续进驻深市

原来深市的大企业股票比较少,今年来深圳加强这方面工作,使许多著名的国有大企业在深圳上市。据统计今年在深沪两市上市新股中流通股本在5000万股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有27家,占新上市公司总数的39.7%,其中深市就有14家,沪市13家。扬子石化、本钢板材、粤高速、辽河油田、云南铜业等一批超级大盘股都落户深圳。超级大盘的加入使深圳市场的结构和投资品种更加优化,有利于加强深圳证券市场地位的提高。

3、投资理念更加成熟,市场发展平稳

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管理层调控艺术的提高,投资群体不断扩大,投资者的投资理性不断加强。深圳A股平均市盈率已达到38.27,比去年同期下降10.29%。业绩和成长性成为投资者选股的重要依据。3月27日“五粮液”股票发行创下了冻结有效申购资金1549.8亿元的纪录,而基金开元、基金金泰、基金兴华、基金安信4只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也得到了投资者的强烈响应,认购倍数均为40倍左右。深沪证券市场日益成为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转轨改制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老百姓投资的重要场所。

二、1998年上半年深圳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压力

虽然上半年我市经济发展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势头,但还存在许多现实矛盾和问题,诸如国有企业实际效益不理想,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扭亏增盈的任务仍很艰巨等等,但这些问题还不足以构成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压力。那么,主要压力在哪里呢?

由于深圳经济的外向度高,1998年,当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开来后,深圳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压力在于:

第一,指标缺口压力。深圳的高速增长依赖于出口的增长。据专家测算,象我国和亚洲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和增长速度要达到10%,必须以出口增长20%作为前提条件。在金融适度从紧,内需增长乏力的环境下,如果出口不能持续高速增长,工业生产尤其是加工工业便会由于订货不足而停业或开工不足而使劳动生产率下降,经济效率滑坡。这种状况不仅会导致失业增加,也会因出口收入下降而无法保证正常的进口规模,影响国民经济的再生产进程。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今年的出口增长计划为10%,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要达到14%,显然,这两个指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缺口,表明深圳面临很大的速度增长的压力。

第二,出口贡献压力。1997年,深圳的进出口总额为450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七分之一。如果全国外经贸对去年国家8.8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的贡献占有二个百分点的话,则深圳的外经贸对去年国家8.8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占有0.3%的贡献。在今年确保全国经济增长8%的形势下,深圳的进出口总额,由于其在全国盘子中占的比重较大,因此其贡献率所占比重也较大,在确保全国8%的经济增长速度中,面临的压力相对就较大。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显在与潜在的影响,能否确保深圳的外经贸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降低,或者说不过于降低,这也是深圳经济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压力。

第三,利用外资压力。深圳的对外经贸,大头是在香港。在利用外资中,港资占绝大部分;在对外贸易中,对香港的进出口也占有很大的份额。香港特区政府尽管采取了联系汇率制等有效措施,在防止和化解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方面成效显著;但由于其在亚洲的金融、贸易地位,还是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其股市从17000点大跌至7000点附近就是证明。最近股市虽然重返8000点以上,但许多富豪的身价大幅缩水和许多香港市民损失惨重则是有目共睹的。显然,这首先就影响到港资对深圳的投资,也必然会影响到深圳对香港的进出口贸易。

今年上半年证券市场发展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是B股不够活跃

今年上半年由于受东南亚金融风波的影响,港股大跌,也波及B股,B股总市值比去年同期缩水2/3,许多B股跌破发行价,成交量极度萎缩。上半年深沪两地只上市5只B股。B股市场的不活跃与其先天不足的市场缺陷有关,也与周边市场环境影响有关,B股市场的萎缩,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A、B股市场合并暂不可能的情况下,积极筹建中外合作基金应是当务之急。

第二是市场投机性仍然比较强

表现在今年上半年绩优股、蓝筹股表现一般,优秀的国企大盘股也少受青睐,而垃圾股却大受吹捧,尤其是一些市场投机力量借资产重组之题材,大炒低价股,使市场一度十分混乱,在此期间,交易所先后宣布了交易异常的管理办法和ST股票的特别处理,使市场投机气氛有所缓和。

第三是成交量增幅不大,与上海差距缩小

去年深圳市场一直比上海活跃,成交量经常比上海多一倍以上,但今年以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深沪两市保持平衡市。这一方面是深市领头股深发展一直疲软,业绩欠佳。另一方面也是上海加强了资产重组等方面的工作,激发了市场的活跃程度,深圳应引起重视,要重视发展股的领头羊作用,也要加强深圳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等方面的工作。

三、下半年经济增长预测

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下半年深圳经济增长可否保持相应的速度?回答是肯定的。

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投资、消费和出口。

其一,从投资看,我市今年计划投资率为35%,投资额将达到464亿元左右,比去年增长18.8%。目前1-6月只完成了179亿,还剩下约285亿元投资将主要集中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提高综合配套服务能力的项目、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硬件项目、以及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基础产业和高科技项目方面。因此,投资对我市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下半年将表现得更加明显并将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其二,从消费需求看,尽管近几年我市居民收入有一定增长,但由于人们要从消费资金中拿出一部分用来支付教育、医疗、养老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增长速度。尽管如此,今年1-5月,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仍然达到1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7%。此外,由于安居工程的进展加快,我市过去两年的准成本福利房建设和销售都在今年实现,这毫无疑问将扩大居民的住房消费支出。据推算,今年我市福利房按6000套计算,每套按16万售出,仅此一项,就大致相当于我市经济增长速度增加了1个百分点。加之商品房、微利房的消费,可以看出,住房消费应该成为我市今年的一个经济增长点。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约有40%会转化为消费资金,按此比例,下半年我市285亿元的总投资额中就可以形成约114亿元的购买力,从而直接刺激消费需求,拉动需求的增长。可见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力度,在下半年不会削弱,反而会有所增强。

其三,从外贸出口看,东南亚发生严重金融危机后,各国货币不断贬值,而我国为了给世界作出贡献,同时也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承诺人民币不贬值,这使我国的出口竞争大大减弱。去年我市外贸出口增长20.20%,而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长仅为5.3%。我市计划全年出口增长10%,这样下半年出口要比去年同期增长15%左右才能达到计划目标,因而面临的任务艰巨。从前6个月的进出口形势考察,1~2月我市外贸进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25.8%,其中出口增长36.3%,进口增长12.1%,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到3、4、5、6月,出口增长大幅回落。这表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这种效应在短期内不会消除,对我市下半年外贸出口,将带来严峻影响。

其四,从证券市场的运行看,证券市场的运行是国民经济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状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股市反映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状态,基本的趋势特征是:股市变动在前,宏观经济变动在后,前后相隔约3-6个月。在宏观经济景气指标体系中,股市指数是重要的先行指标。今年上半年,我国股市走势总体上呈现温和的盘升走势。深圳股市综合指数年初为389.70,6月30日收盘为403.36点,最高为442.04点,最低为355.62点,股指峰谷差为86.42点。这表明人们对下半年的宏观经济的预期是有信心的。

综上所述,1998年下半年我市经济增长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拉动之下,将可抵消出口需求拉动力的削弱,经济增长速度不会低于上半年,全年完成14%增长率的目标是有把握实现的。

四、几点建议

要保证深圳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深圳必须采取措施,在不回避亚洲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尽量将其影响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变压力为动力,充分把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发挥出来。

一是要调整外贸出口商品的结构。根据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的预测,未来国际市场行情变动的总趋势大致是:农产品、原料、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高科技产品和成套设备价格较为稳定,而一般加工产品价格疲软。深圳的一般加工产品占出口额的比重较大,在人民币不贬值的情况下,出口竞争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因此,要加大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力度,对高科技产业实行倾斜政策,大力支持我市电子、医药、化工等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借此机会来提高我市的产业组织水平,扩大深圳高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与此同时,要切实从政策上支持和鼓励通过收购、兼并、参股、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等方式,促使我市的国有资产从规范化轨道上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实力的外贸企业转移,壮大我市的外贸进出口实力,以增强我市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是要努力开拓国内市场需求,以扩大内需来弥补外贸出口削弱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启动市场需求。要求我们要认真分析市场变化,发掘消费潜力,降低商业企业的经营成本,以提高深圳产品、深圳市场对国内需求的吸引力,提高深圳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启动国内市场,扩大消费需求,这是制止经济速度趋缓的一贴良药。

三是我市信息产业发展很快,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科技产业已经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35%,尽管如此,我市的高科技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应该看到,目前日元下跌对中国经济影响是好坏参半,坏的方面是对人民币造成了压力,而且少了一个集资渠道;好的方面是可以减低我们偿还日元贷款的压力。而且,日元下跌正好为我们引进高科技设备及生产技术提供了极好时机。建议深圳市领导利用这一时机,善加引导,利用现在亚洲金融危机来进口急需的技术,调整结构,促进我市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是加大外贸企业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改革,创立新型的外贸企业组织形式,使外贸企业走上“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道路。关于外贸企业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的改革,我市曾借鉴日、韩等国发展综合商社的模式,结合我市的实际,在有条件的一些企业开始了综合商社的试点,组建了兼具产业、贸易、金融、信息、科技开发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综合商社。政府也在金融、外贸、投资、税收、内贸、外贸等多方面给予了较有力的扶持。据有关专家测算,组建大型综合商社的标准是企业的年销售额要达到60亿美元以上,出口额要达到20亿美元以上。目前我市组建这么大型的企业集团还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走“强强联合”的发展道路,则有利于缩短这一进程。上海市正是通过强强联合,组建了上海东方集团、兰生集团、斯迈克集团,其经验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的。

五是要警惕和防范金融风险。金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扩散性、隐蔽性和突发性等基本特征。如果不注意认真加以防范的话,其后果危害之大、波及面之广,是远远超过其他行业的风险的。因此,我市经济在保证速度的同时,应注意对金融风险的警惕和防范。第一,要继续控制通货膨胀,把物价降低到较低水平上。这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所在。因为金融风险主要不是银行的支付风险,而是由增发货币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压力的风险。第二,过度依赖银行的融资体系在结构上不易分散风险。例如,由于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主要集中于银行信贷,再加上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未能得到根本改善,因而容易使企业的经营风险转化为金融风险。第三,是证券市场的过分投机。尽管国家通过扩大股票发行、禁止银行资金流入股市、禁止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作股票、强化股市监管和加大打击违规行为力度等一系列措施,初步抑制了股市的过度投机,但是,目前我国股市仍然存在着某些过分投机现象和泡沫因素。深圳是我国两大证券市场之一,因而,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更应加倍警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化解金融风险。只有这样,方可为深圳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创造有利的金融、投资环境。

标签:;  ;  ;  ;  ;  ;  ;  

39/98深圳市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选择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