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 石宝序 王情情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山东 日照 276807
【摘要】目的 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或DSA诊断证实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影像资料,总结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表现。结果 MRI检出动脉瘤23个,敏感性82.1%,动脉瘤部位、大小及边界显示清晰,动脉瘤信号表现复杂多样。MRA检出动脉瘤26个,
92.9%,4个为漏诊动脉瘤。所有动脉瘤位置、大小、形状及动脉瘤与周围血管关系显示清晰。结论 MRA诊断的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高,可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且安全无创,可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诊断方法。
【关键词】核磁共振;血管成像;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脑血管意外,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该病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女性,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1]。颅内动脉瘤的致残、致死率,及时诊断对治疗该病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诊断该病的金标准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SA断方式具有风险性、创伤性和不可重复性,无创、安全、方便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已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为此,本文选取26例经手术或DSA诊断证实为颅内动脉瘤患者,分析患者的MRA影像资料,总结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3月~2015年3月与我院诊治的2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患者经手术或DSA检查后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共28个动脉瘤,2例为多发瘤,均为2个动脉瘤。男性患者11例,女性15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46.7±12.5)岁。3例脑血肿,7例有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史,2例有多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史。
1.2方法
患者首先行磁共振成像平扫,使用GEHdext 1.5T超导型MR扫描仪行SE序列轴面T1WI、T2WI和矢状面T1WI扫描。T1WI:TR 450 ms,TE 15 ms;T2WI:TR 3000 ms,TE 80 ms;轴面层和矢状面层分别厚7 mm和5 mm。患者再行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3D-TOF MRA):TR 36 ms,TE 10 ms。RF偏转角20°,层厚1 mm,共扫描80~104层,最后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MRI检出动脉瘤23个,敏感性82.1%,动脉瘤部位、大小及边界显示清晰,动脉瘤信号表现复杂多样,14个动脉瘤T1WI和T2WI表现为层状或螺旋高低混在信号,其内可见流空信号,5个动脉瘤T1WI和T2WI均为流空信号,4个动脉瘤T1WI为流空信号,T2WI表现中心高、周边低的复杂信号。MRA检出动脉瘤26个,囊状动脉瘤21个,浆果样动脉瘤3个梭形动脉瘤2个,敏感性92.9%。其中4个动脉瘤为MRI漏诊,分别为左侧大脑中动脉囊状动脉瘤、后交通动脉浆果状动脉瘤、基底动脉囊状动脉瘤、前交通动脉起始部囊状动脉瘤。所有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状及动脉瘤与周围血管关系显示清晰,与DSA和术中检查一致。24个动脉瘤信号表现为高信号,2个动脉瘤应血栓形成和出血信号表现为不均匀。
3.讨论
3.1 MRI诊断效果分析
MRI是检查颅内动脉的常用手段之一,MRI的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多参数、多方位成像,显示瘤体位置、大小、邻近结构关系的效果好。本研究显示,MRI能明确检出动脉瘤23个(82.1%),5个漏检。MRI平扫SE序列可检出直径低于5mm的动脉瘤。本组研究中动脉瘤直径不高于0.5cm的肿瘤有5个,MRI检出的4个。
3.2MRA诊断效果分析
MRA是新型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脑血管疾病中具有巨大的优势。MRA成像原理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流动相关增强检查)和相位对比法(PC)两种[2]。本组患者采用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流动相关增强检查),即射频脉冲反复作用于扫描层,流动质子未经历上述射频脉冲饱和,与周围静止组织对比呈高信号。通常而言,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无症状颅内动脉瘤患者以及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效果更好,MRA诊断的敏感性高于PC诊断,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式[3]。
颅内动脉瘤因流空效应而在磁共振T1WI和T2WI图像上呈低信号,MRA图像表现为颅内动脉官腔局限性膨大,呈现囊状、梭形和浆果样三种形态。本组患者检出动脉瘤26个,囊状动脉瘤21个,浆果样动脉瘤3个梭形动脉瘤2个。有研究报道[4],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直径低于0.5cm的敏感性为63%,0.5cm以上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6%。本研究中直径高于0.5cm的动脉瘤均检出,检出率为100%,与其它研究结果差异较大,主要原因可能与样本数有关,本组研究样本数较少,而该研究为大样本研究。5个直径低于0.5cm动脉瘤也均检出。MRI漏诊的4例直径低于1.0cm的肿瘤,均在MRA诊断中清晰显示,提示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效果由于MRI平扫。另外,2例瘤体因血栓形成和出血而漏诊,可结合MRI平扫,提高MRA术前诊断率,减少漏诊和误诊率[5]。本研究显示MRI和MRA结合仅有1例漏诊,漏诊患者为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伴血栓形成,且MRI图像可见流空信号、环状分层混杂信号和波动伪影等典型表现。
综上所述,MRA诊断的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高,可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且安全无创,可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莫少武,陈松,黄景茂,等. CT血管成像和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对比研究[J]. 华夏医学,2014,06:55-58.
[2]徐永芹. 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2015,19:97+99.
[3]高平,周佩洋,李光,等. 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及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12:3415-3417.
[4]吴强,歧红阳,李振玉,等.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04:15-17.
[5]王思迦,李跃华,李明华.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09:826-830.
论文作者:王宁,石宝序,王情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0
标签:动脉瘤论文; 颅内论文; 血管论文; 磁共振论文; 检出论文; 信号论文; 患者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