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顺平县医院 河北 保定 072250)
【摘 要】目的:深入研究骨科创伤的患者所诱发的血栓栓塞与肺动脉栓塞,从而思考对其发病原因、临床特点、高危因素与病死率的早期治疗和预防。方法:全面统计本院的血栓病例,开展研究。结果:血栓栓塞4例,共占并发症中的11.11%;肺动脉栓塞6例,共占16.67%,且全部死亡。结论:年龄超过50岁,且存在引发的血栓症的各因素的患者发病率较其他患者显著增高。
【关键词】血栓症;诱发;创伤;骨科;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175-02
血栓栓塞,实质上就是由于血流滞缓,造成血管壁处于高凝状态与损伤,从而引发的一种管腔血栓堵塞。肺动脉栓塞,主要是由于不溶性异物阻塞肺动脉分支或者肺动脉引起的。轻微血栓栓塞,会造成患者肢体出现残疾、肿胀等不良状况,重症血栓栓塞,会引起肺动脉栓塞状况,造成患者死亡。创伤骨科中,肺栓塞是造成患者突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预后非常差,基本上患者在发病30min之内就会死亡。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36例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骨科创伤诱发血栓症的临床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36例骨科创伤诱发血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4例;4例患者发生肺栓塞,均死亡。36例血栓栓塞患者的年龄分布为43岁至81岁,平均年龄58岁;4例肺栓塞患者的年龄分布为51岁至81岁,平均年龄64岁。所有患者全部有外伤史。36例血栓栓塞患者中,2例患者有右胫骨平台骨折,4例患者有胫腓骨骨折,14例患者有股骨干单纯骨折,10例患者有股骨干并髁间骨折,4例患者有骨盆骨折并髋臼骨折,2例患者有腰椎外伤史。4例肺栓塞患者中,2例患者为腰1椎体骨折术后;1例患者为骨盆并髋臼骨折;1例患者为右股骨干骨折术后。
2 诊断要点
临床诊断过程中,诊断血栓栓塞的依据主要为:脉搏加快与低热,Homans征呈阳性,肢体压痛、肿胀。血栓栓塞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呼吸困难、气短、胸闷以及休克。骨科创伤诱发血栓症的临床诊断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体征、症状以及各种血栓形成;②患者在无血栓或者高凝之前所患的基本疾病,例如:易栓症、肾病、糖尿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还包括长期使用避孕药、近期手术及创伤、妊娠等,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患者虽然从外表上来看处于健康状态,但是可能存在生理性血栓前状态;③血液学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要根据血栓的形成原因,综合患者的具体病情,针对性的进行检查,凝血栓形成患者若是与高凝状态有一定的联系,可以对患者进行APC-R、AT-Ⅲ、凝学激活分子标志物以及凝学象等一系列方面的检查,若是凝血栓的形成与血管病变相关,可以对患者进行影像学、血管造影、TM、vWF以及内皮素等多个方面的检查。④影像学检查,例如:电阻抗、MRI、CT、血管超声多普勒、血管造影等。
3 结果
血栓栓塞症,实质上就是临床上经常发生的一种骨科创伤并发症,其中肺栓塞尤为严重,致死率非常高。36例骨科创伤诱发血栓症患者均有制动史;36例患者中,9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合并心脏病,年龄79岁;3例合并糖尿病,年龄分别46岁、61岁、72岁;年龄分别为48岁、56岁、64岁、69岁、73岁。
4 讨论
4.1 明确产生骨外伤后血栓栓塞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以上病例的分析,笔者发现,骨外科伤后患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八条:其一是患者曾经有过血栓史;其二患者曾经有静脉曲张,进行过静脉手术;其三是患者曾经做过矫形手术;其四是患者的体型比较肥胖;其五是患者长期制动;其六是患者年龄较高;其七是患者曾经有过其他器官病变;其八是患者曾经没有按照规定使用激素等。血栓栓塞主要发生于患者下肢血管与骨盆,大多数血栓主要在小腿深静脉处形成。在患者血栓进行检查时,最为灵敏便捷的检查手段是静脉造影。但是,这一检查方法具有较强的侵袭性,且易形成造影剂过敏,并存在不易普及等不足。除了这一检查方法之外,B超和多普勒较为准确,但是对诊断患有小腿血栓的患者较为困难。
4.2 肺栓塞诊断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加以提高
鉴于肺栓塞患者的死亡率极高,应着重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诊断水平。对于那些年龄超过50 岁,下肢外伤或者骨盆外伤的患者,合并糖尿病或者心脏病患者,体型较胖与肢体长期制动的患者,应当予以高度重视。通过下肢血流超声、心电图、血气分析以及检查血浆D-一二聚体等一系列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肺栓塞的诊断。
4.3 重视其他因素诱发的血栓症
虽然血栓栓塞与肺栓塞的主要引发原因为创伤骨科,但是,也要重视其他因素,例如:肥胖、高龄、长期制动以及合并其他疾病等。对于一些经充分抗凝治疗之后,依旧出现肺栓塞的患者,应当将滤器置于患者的下腔静脉,然后对进行相应的治疗。
4.4 血栓栓塞的药物治疗
对于骨科创伤诱发血栓症的临床治疗,需要对患者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进行监测。低分子量肝素,例如:速避凝等,与华法令的治疗效果一致,临床治疗上的应用主要为皮下注射,1-2次/d。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华法令之后,就不再需要每日对患者的凝血酶原进行监测。阿司匹林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抗凝药,主要应用于预防中风复发与心肌梗塞,能够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但是阿司匹林还没有应用于已经形成的血栓的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骨科医护人员应当充分重视具备肥胖、高龄等一系列高危因素的下肢创伤患者,预防患者出现血栓症,避免血栓栓塞的形成。对于骨科创伤诱发血栓症的预防,主要是在于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或者血栓前状况,避免新血栓形成与血栓扩大,溶解血栓,重新建立一个血流通道,使患者的相关器官、组织功能与供血恢复正常状态。对于骨科创伤诱发血栓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例如:控制糖尿病、预防动脉硬化等;②给予一般治疗,例如:抬高静脉血栓形成的息肢,嘱咐患者卧床休息;③给予对症治疗,例如:纠正器官功能衰竭、止痛等。④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相应的血栓药物对其进行治疗;⑤合理控制患者的血脂、血压,降低血粘度;⑥严禁患者喝酒、抽烟、暴饮暴食以及进食辛辣食物,防止过度肥胖。
参考文献:
[1]杨佐明.骨伤科病人急性肺动脉栓塞[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2).
[2]陈敏.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32).
论文作者:张俊旭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3
标签:血栓论文; 患者论文; 栓塞论文; 骨科论文; 创伤论文; 肺动脉论文; 年龄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