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控瑞芬太尼麻醉在老年手术患者的静脉应用论文_陈宁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麻醉科 150000

摘要:目的:对靶控瑞芬太尼在老年手术患者静脉应用中的麻醉效果,分析更适合对患者采用的静脉麻醉药物。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共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患者在能够承受麻醉药物的情况下,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静脉麻醉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较少,更适合在临床中使用。

关键词:静脉麻醉;舒芬太尼;瑞芬太尼;麻醉效果

通常在临床上对患者采用的全身麻醉药物最常用的就是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这两种药物均属于阿片类的镇静剂,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的应激反应,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是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这两种药物对机体的麻醉原理不同,对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也有相对的不同[1]。为了分析这两种麻醉药物对手术患者发挥各自最佳的麻醉作用,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76例骨科手术患者分别采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进行静脉麻醉,确实发现各自不同的麻醉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共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的均已同意并签署之情同意书。观察组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34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62.4±3.6)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33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60.7±3.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方法

排除了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在三个月内有镇静或麻醉史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手术前,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对患者进行麻醉,采用瑞芬太尼的麻醉剂量为3μg/kg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维持麻醉时采用每分钟剂量为0.3μg/kg的瑞芬太尼对患者连续麻醉。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对患者进行麻醉,采用舒芬太尼的麻醉剂量为0.5μg/kg,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维持麻醉时,采用舒芬太尼的剂量为每分钟0.5μg/kg进行连续麻醉,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1.4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后30分钟和一个小时的时候,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对此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感越严重,以十分为满分,比较两组的平均评分,同时对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以及麻醉恢复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

收集并整理以上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汇总以及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明显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恢复情况

手术后,观察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为(12.6±2.7)分钟,定向力的恢复时间为(22.5±3.6)分钟,患者苏醒的时间为(16.7±3.2)分钟;对照组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为(5.4±2.1)分钟,定向力的恢复时间为(15.3±2.2)分钟,患者苏醒的时间为(7.8±2.3)分钟;观察组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患者苏醒时间上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二。

表一 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恢复情况(,分钟)

 

3 讨论

舒芬太尼和与瑞芬太尼这两种药物在临床手术治疗的静脉麻醉中长期受到各种手术治疗的应用,均属于阿片类受体激动剂药物。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因为在通常的情况下采用手术治疗的骨科并患者的病情都比较严重,患者的疼痛感非常剧烈。所以,在手术前和手术中就必须要对患者采取麻醉效果最佳的药物,这样才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保证患者的手术可以顺利进行。而采用适合的麻醉药物对患者的预后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研究发现,舒芬太尼在透过人体的血脑屏障时就会更容易,其麻醉的效果比瑞芬太尼更为强烈。而在本次研究中,也发现研究的结果符合上述研究的说法,并且患者在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后,较少会出现瘙痒、恶心呕吐等临床不良症状[2]。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各自采用舒芬太尼注射液和瑞芬太尼注射液进行注射后,再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尽管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药效较为相近,两种药物均可作为快速强效镇痛药,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不仅能够用于手术前的诱导,也能够用于维持麻醉,但是两者还是存在部分的不同之处。瑞芬太尼对患者进行麻醉的起效更快,麻醉作用的时间也比较短,患者恢复意识、自主呼吸的时间也相对较快。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采用瑞芬太尼麻醉后的苏醒时间、恢复意识时间以及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均比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的明显要快。而舒芬太尼的起效较瑞芬太尼的慢,麻醉起作用的时间较长,患者恢复意识、自主呼吸的时间也比较慢,但出现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的情况较少。根据过去有关学者的研究,人的身体在应激状态下,比如受到创伤、做手术等状况,体内儿茶酚胺的浓度会出现改变,因此,也可以把儿茶酚胺水平的变化当作应激反应的指示标准,判断患者在手术时的疼痛情况。

综上所述,患者在能够承受麻醉药物的情况下,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静脉麻醉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较少,患者感到疼痛的程度较弱;而使用瑞芬太尼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可以尽快的苏醒,并且意识恢复的时间较快,能够尽早的进行自我呼吸;因此两者在麻醉的效果上各有优点,就患者的感受而言,使用舒芬太尼效果会更好,在进行手术时可以更好的配合手术人员的工作,更适合在临床中使用[3]。

参考文献:

[1]郭靓.老年手术患者静脉应用靶控瑞芬太尼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5,(16):13-14.

[2]陈会.老年手术患者静脉应用靶控瑞芬太尼麻醉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526-527.

[3]林宏凯.老年手术患者静脉应用靶控瑞芬太尼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32):65-66.

论文作者:陈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0

标签:;  ;  ;  ;  ;  ;  ;  ;  

靶控瑞芬太尼麻醉在老年手术患者的静脉应用论文_陈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