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德瑜 甘肃省永靖县机关幼儿园 731600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8-118-02
一、家园共育理论的提出及意义
早在1984年,美国幼教协会制定并颁布了《高质量早期教育标准》,它将家园共育作为衡量早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作了专门规定:“幼儿与家庭关系密切,唯有认识到家庭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并与家长有效合作,共商教育对策,才能使教育适应孩子的需要。”
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以教育阶段性的教学任务为依据,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引导家长对幼儿进行教育,从而使幼儿全面发展。简单来说,就是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而不是家庭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孩子的教育。在家庭中,幼儿的情感能够得到淋淋尽致的发挥,解放了他们的天性;而幼儿园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去培养孩子的一些基本技能。因此幼儿园和家庭作为幼儿生活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只有两者配合一致,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首先,家园共育使得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更好的去了解幼儿的成长环境和在家里的表现,从而有针对性的教育幼儿;其次,家园共育也能够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教育当中,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时也能够理解幼儿教师的辛苦,更为清楚看到幼儿教师工作的困难。
二、家园共育的基本前提及存在问题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家长本该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但长期以来,受狭隘教育观的影响,教师往往自以为是教育孩子的行家里手,把家长看成是单纯的受教育者,是幼儿园旨意的执行者。这就不能发挥家长的作用,形不成教育孩子上的双向互动,也不可能使家园共育取得良好效果。作为幼儿教育的实施者,幼儿教师与家长只有进行合作,才有利于幼儿的成长。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家园共育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下:
1. 幼儿园家长对家园共育的内涵理解不够
在幼儿实践中,由于幼儿园和家长对家园共育的内涵缺乏充分的理解,导致在实际生活中家园共育没有得到充分落实。首先,幼儿园在工作中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直以主导者的身份教育幼儿,虽然也明白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使得家园共育的效果不明显;其次,很多家长对于家园共育的理解仅仅局限于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一直依赖于幼儿园的教育,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家园共育中来,对于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也是被动的参加。因此,幼儿园和家长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家园共育的认识。
2. 实际开展的家园共育工作实效性不强
幼儿园在实际工作中虽然有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做活动,但是大多数家长都以没有时间为由而拒绝参加,甚至有些家长认为这是没有意义的活动,回家后更不愿与幼儿进行聊天娱乐。由此可见,不同的家长对家园共育有着不同的理解,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的支持程度也不同,使得家园共育难以展开。另一方面,从幼儿园的角度来说,多数幼儿园都会有家园联系手册,但是其中的记录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可见幼儿园并没有真正的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因此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因此,家园共育的效果只停留在表层,实际工作的实效性不强。
3. 家园共育中教师与家长的观念存在误区与分歧
在现实教育过程中,有些家长认为幼儿的教育就是幼儿园的教育,过分的依赖教师的教育,一味的吸收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以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工作就是教师的事情,从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甚至有时候只是一味的追求幼儿智力上的开发,忽视了孩子情感上的启迪,对幼儿过分的溺爱与保护或是打骂,都导致了幼儿的不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师也会以自己的教育为主,要求家长配合自己的工作,从而使家长在家园共育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有些高学历的家长可能不赞同教师的教育方法,从而使得家园共育难以进行。
三、解决幼儿园家园共育问题的对策
1. 加大家园共育的宣传力度
要想改变幼儿园和家长对家园共育的内涵理解不够这一现状,就要改变幼儿园和家长对于家园共育的陈旧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幼儿园要改变家长的育儿观念,以此为切入点,加大家园共育的宣传力度,引导家长正确的进行家庭教育。通过各种宣传活动,使得家长能够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促进家园间的信息交流。例如,橱窗宣传、材料宣传、书刊宣传等方式,让各位教师和家长了解到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家长要积极的参加到校园活动中来,从而加强对家园共育的认识。
2.平等、尊重每一位家长,与家长建立有效的互动沟通方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教育纲要》)总则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也强调,幼儿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与家长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是协助家庭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幼儿园把家园合作教育纳入整体教育工作计划之中是大势所趋。目前,有些幼儿园仍会出现案例一中家长对家长会的抱怨和不理解的现象,归根结底,在于教师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是教育幼儿的行家,把家长看成是单纯的受教育者或者幼儿园旨意的执行者,家长工作往往变成了“教育家长”,“配合”变成了“支配”,联系变成了单向的“信息输出”。
幼儿园教师同伴之间可以开展“与家长沟通交流经验分享会”,相互取长补短,改变以往交流采用幼儿园教师告状式或命令式(如“你家××今天又打人了”等)为双方交流式、家长关注式(例如“××的药已按您说的服了”,“××今天喝了三大杯水”等,然后说幼儿的优点,最后再婉转地借助儿童发展的知识提出家园共同努力的方向。)。幼儿园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应先交流家长关注的,在积极的交流中,家长既了解了自己的孩子,明确了教育方法,又达到了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慢慢地,家长对我们少了猜疑,多的是理解与支持。”
3.家园双方应共同分担教育责任,努力提升合作共育能力
意大利的瑞吉欧・艾米利亚学前教育机构,是家长和早期教育工作者借由双方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促进儿童福祉的典范。一方面要求家长和早期教育工作者共同分担教育责任,另一方面承认家长和早期教育工作者对促进儿童福祉所付出的努力,虽然有差异,但是对儿童的健康发展却是同等重要的。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发展水平上的多方面的发展是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双方合作共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不是任何一方能够独立完成的,幼儿园和家庭在幼儿的教育问题上负有共同的责任。 引导家长参与组织、支持配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可待开发、利用良好的教育储备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些“储备教育资源”?一方面,幼儿园教师需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引导家长合理利用自身职业优势发挥家长资源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在争取获得家长财力、物力、人力支持的同时,也要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并从中获得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为储备的家长资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只有让家长真正认识到家园共育活动的价值并明确自己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资源才能真正发挥其巨大作用,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4.家园双方追求合作共育效益最大化,促进幼儿、家庭、幼儿园三方互惠共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可见,人的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需要家园双方共同致力于提高保教活动质量,为幼儿提供更加适宜的、个性化的保育和教育”。因此,家园合作共育各项活动的开展要围绕共同致力于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进行。家园双方追求合作共育效益的最大化的过程中,幼儿是家园合作共育的最大受益者。在方向一致、内容协调、方式互补的家园合作共育活动中,幼儿始终处在一个统一的教育过程中,从而大大减少了成长中的负面影响。同时,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教师比例过大带来的压力,增加了个别教育机会,这必然会使幼儿的自信心、个性、社会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总之,家园合作共育工作日益受到幼儿园园长和幼教工作者的重视和研究。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创造性,真正做到家园双方步调一致,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促进幼儿、家庭、幼儿园三方互惠共赢。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
[2]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浅谈家园合作中家长的被动合作现状及对策-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4).
[4]换个角度看家园合作--浅谈家长的主动参与-甘肃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z1).
论文作者:付德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家长论文; 幼儿园论文; 家园论文; 幼儿论文; 家庭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