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来新疆建设成就与进一步发展的思考_新疆历史论文

50年来新疆建设成就与进一步发展的思考_新疆历史论文

新疆50年建设成就及进一步发展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建设成就论文,新疆论文,进一步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10月1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6年来,新疆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今天的新疆,到处呈现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各族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事业繁荣昌盛的喜人景象。

一、新疆50年建设的主要成就

1.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02年,新疆国内生产总值1598亿元,比1980年翻三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1000美元,实现了比1980年翻二番半的目标。200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2200亿元,是1955年的42倍,1978年的15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199元(1354美元),是全国的1.05倍,新疆1955年的46.5倍。三次产业结构由1955年的54.39∶26.11∶19.50,1978年的35.90∶46.29∶17.90,提升为2004年的20.20∶45.90∶33.90。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的发展速度是改革前的1.84倍。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不断改善。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03元,比1980年增加了15.90倍,人均居住使用面积18.80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2245元,是1955年的12.47倍,30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498元,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9.10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4484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34.67亿元,人均7818元,是1990年的8.30倍;居民家庭固定电话522.20万户、普及率26.60%,移动电话用户489.40万户、普及率25.30%;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112台,电冰箱84台,洗衣机91台,照相机40架,比1985年分别增长2.20倍、8.70倍、0.75倍、3.90倍;拥有计算机、空调器、钢琴、健身器材的家庭越来越多。截止2004年,全区就业人数744.49万人,比1949年增加了2.76倍,城镇登记失业率由1980年的7.50%下降为3.80%,50万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随着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项制度的建立,各项社会福利事业的兴办,农村扶贫开发和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还将不断提高。

2.农业基础地位日益加强,“三农”工作受到高度重视。2004年,新疆农业总产值750.68亿元,是1955年的11.20倍,1978年的6.90倍;粮食总产828.53万吨,是1955年的5.60倍,1978年的2.30倍,人均粮食440公斤,为全国的1.22倍;棉花总产量175.25万吨,是1955年的69.80倍,1978年的31.90倍,总产量占全国的27.73%,世界的8%,棉花的品质、商品率、单产、总产均列全国第一,农民人均收入的40%(棉花主产区农民收入的80%)来自棉花;牲畜存栏5206.70万头,肉类总产量128.13万吨,是1978年的2.80倍,牛奶产量133.32万吨,是1978年的29.60倍,乳品加工能力达80万吨,绵羊毛8.49万吨,是1978年的2.80倍,禽蛋产量24.99万吨,是1985年的5.83倍,畜牧业总产值187.4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林果业面积1004万亩,是1978年的8.17倍,总产量450.84万吨,是1978年的7.77倍,林果业总产值45亿元。目前,哈密瓜、无核葡萄、阿克苏的红富士苹果、库尔勒香梨、哈密大枣、克州木纳格葡萄、轮南白杏、和田的核桃和皮亚曼石榴等知名品牌已经形成;以西红柿、枸杞、红花为代表的红色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其中工业西红柿产量452万吨,加工制品60多万吨,年出口40多万吨,占全国的90%,世界的25%,居世界第3位。红花资源占全国60%,枸杞占50%。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产值200多亿元,占轻工业产值82%,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103家,其中资产亿元以上的40家;农业灌溉面积由解放初的1700万亩增加到6200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3150万亩;全区906.24万人,2544万头牲畜饮水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今天的“三农”工作是新疆50年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3.工业快速发展,石油石化成了支柱产业。2004年,全区工业增加值745亿元(其中石油石化占60%以上),是1955年的248倍,1978年的10.30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9%,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227.23亿元(石油石化工业占90%),是1990年的72倍。目前,在新疆已形成了以石油石化为主导,包括钢铁、煤炭、纺织、建材、食品、有色、电力、机械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其中原油产量2228万吨,列全国第三位,石油加工量220万吨,乙烯加工量25.37万吨,天然气储量可确保西气东输年300亿立方米;棉纺环绽265万枚,年纺纱能力列西部第1位,2004年棉纱产量24.80万吨,棉布13 989万米,工业总产值61.18亿元;钢铁产量238.52万吨,是1955年的307倍,工业总产值118.80亿元,利税总额23.1亿元;煤炭产量3749.4万吨,是1955年的58.10倍,总产值30.57亿元;发电装机容量602.8万千瓦,年发电量266.3亿千瓦时,是1955年的484倍,总产值89.78亿元,利税总额2.34亿元;建材工业总产值56.21亿元,利税总额5.99亿元;机电工业总产值25.15亿元,利税2.37亿元;有色金属工业总产值5.04亿元,利税0.97亿元,其中黄金产量5.1吨,列全国第6位。

4.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年来,共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 995亿元。其中,改革开放后的26年投资7871亿元,占总投资98.5%,仅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5年总投资就达4 876亿元(年均增长18%),超过了前45年投资的总和,2004年投资1160亿元。截至目前,已建成投产项目九万多个,包括塔里木农业灌溉和环保一期工程、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北疆铁路、兰新铁路复线、沙漠公路、吐—乌—大高等级公路、奎—赛高速公路、南北疆光缆、苇湖梁电厂改造、乌鲁木齐外环路、314、312国道改造等一大批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程正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5.商贸旅游形势喜人,市场商品琳琅满目。2004年,新疆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3.65亿元,是1955年的89倍。改革开放以来的26年,商品零售总额的年均增速高达13.3%。其中城市382.67亿元,是1978年的51倍,农村180.98亿元,是1978年的12倍;2004年进出口总额56.4亿美元,是1978年的240倍,年均增速达25%。目前,新疆已与13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以中亚为重点的对外开放市场早已形成,在17个一类口岸中,阿拉山口口岸累计过货量达4 186万吨,其中2004年达940万吨,列我国陆路口岸过货量的第2位;截止2004年,新疆已举办了十三届“乌洽会”,共签订外资合同1 534个,合同金额17.6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4亿美元;新疆经济的外贸依存度由1978年的1%提高到22%;截止2004年,新疆共接待国际游客313.15万人次,收入14.18亿美元。2004年新疆共接待国内游客1 241万人次,收入109亿元,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

6.信息产业不断壮大,邮电通信快速发展。截止2004年,全区经营性互联网服务单位(ICP)119家,非经营性互联网服务单位1 000多家,互联网用户74.1万户,上网用户119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2%;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计算机技术应用已经普及;2004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总产值9.26亿元,软件业产值17.9亿元,信息服务覆盖全疆,业务收入达11.5亿元。

自1981年以来,电信业累计投资318.35亿元,建成了光缆干线,形成了在光缆、数字微波、卫星通信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大容量主体干线传输网,覆盖全疆、辐射全国,实现了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网邮运业务;2004年邮电电信营业网点1 344个,业务总量153.18亿元,所有的乡镇,70%的村通了电话。随着农话“村村通”工程的实施,2005年又将有1 304个村、24.1万边远农村人口受益。

7.财政保险收入增加,金融运行平稳有序。2004年,新疆全口径财政收入344亿元,是1955年的193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5亿元,是1955年的89.6倍;截止2004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 959.7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 214.66亿元,不良资产大幅下降;全区上市公司27家,总市值405.39亿元,总股本83.62亿元,累计募集资金110.9亿元;全区保费收入68.13亿元,其中寿险保费收入39.68亿元,各项赔款和给付总额18.29亿元。

8.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004年新疆国内生产总值中,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比例由1978年的99.85∶0.15提升为75.45∶24.55,个体工商户55.68万户,从业人员98.1万人;2004年,私营企业出口总额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4倍;1980年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累计投资1 786.77亿元,占同期全社会投资总额的23%;到2004年国有企业核销的银行呆坏账108.4亿元,冲销其它非银行债务48.2亿元,五十多家国有企业依法破产。通过改革,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减少了63%,97家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69家母公司和80%以上的中小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47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9.城市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不断改善。50来,全区城市建设累计投资达1 186.9亿元,竣工住宅建筑面积3.53亿平方米,70%以上的城市居民住进了功能齐全的单元住宅楼;21个城市完成了道路、供排水、供暖、供气、绿化及其他公共设施建设,建成公园109个、面积3.3万亩,城市人均公共绿地6.75平方米,绿化率由1955年的15.1%提高到35.2%。

总投资107亿元的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工程,已初见成效,博斯腾湖环境保护与治理也即将开工建设;防风固沙步伐加快,在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种植了500多种沙生植物,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栽植了1800多万株沙生苗木,446公里沙漠公路防风固沙的生态工程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南北疆,利用夏季洪水,恢复沙漠边缘天然植被,建立胡杨林保护区的工作已有很大进展;截止2004年,已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60.8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274万亩,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已达248万亩,加上天山、阿尔泰山的天然林保护,农田林网化建设,1000多万亩林果面积,2 000多万亩节水工程,新疆的生态环境已大大改善。

10.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科教兴国深入人心。2004年,全区有各类学校8 657所,是1955年的6.33倍,在校学生439.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8%;高等学校从1955年的3所增加到28所,在校学生从0.21万人增加到16.3万人,平均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83.09人,是1955年的20倍;50年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25万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47.58万人;71个县市实现了9年制义务教育的目标,其中50个县、205万贫困生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文盲率从1955年的90%下降到2%以下;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8%、毕业率95.3%。

全区已有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249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51万人,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10项,自治区级科技成果7826项,其中2013项获国家级奖励。目前新疆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40%。

2004年全区共有各类医疗机构9 087个,是解放初的168.3倍,专业技术人员9.98万人,每万人有医生22名,是解放初的115.78倍,每万人病床37.7张,是解放初的23.56倍;目前已有50%的县市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新疆人的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0.4岁延长到67.41岁。

2004年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2.8%和92.5%,人口1 500万;包括模拟电视、数据广播、数据宽带业务、数字电视等各类信息服务的用户达120多万户。

全疆已建成自治区文明单位4 060个,文明市县(区)38个,文明行业122个,文明村镇183个,有60个不同类型的单位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文明单位;党风廉政教育月、民族团结教育月,以及不同行业的职业道德教育、普法教育等已经制度化、规范化。

50年的建设成就,为实现新疆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二番半、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目前,新疆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无论是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还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疆的战略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既要充分看到新疆50年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又要认真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制定更加符合新疆实际的发展战略和具体措施,实现新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1.找出差距,正视问题,认真解决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年来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50年的成就大都是做的纵向比较。如果横向比较,我们还有不少的差距和问题。

2004年新疆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2.17吨标准煤,是全国的1.55倍;同年地方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3%,比全国低12.2个百分点。2004年,新疆经济增长了11.1%,位列全国第28位、西部第10位。这说明新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都值得关注。

2004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03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9.63%,列全国第25位,西部第6位;农民人均纯收入2 245元,列全国第25位,西部第6位,其中工资性收入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20%。城乡居民收入不高,扩大内需困难是新疆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

差距是明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认识。我们不仅要看到差距,还要找到缩小差距、加快发展的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发展是硬道理。显然,要解决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思路,在“新”字上下功夫,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经济质量上有突破,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口号才会变成现实。

2.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回顾新疆5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科学决策在一个地区的发展中至关重要。科学的决策能够促进生产力,错误的决策将会破坏生产力。“文革”期间的1969年,新疆的国内生产总值仅1.3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1元,倒退(15年)到了1954年的水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自治区党委狠抓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1978年相比,新疆的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亿、200亿、300亿、600亿元大关仅用了7年、3年、2年的时间,1992~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都保持了百亿元的增速;同1978年相比,新疆的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20亿元、30亿元大关也分别只用了4年、3年时间。这在欠发达地区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自治区党委根据新疆的实际提出的“一黑一白”的发展战略决策是非常正确的。但是,有的地方在执行中却缺乏辩证的思维方法:在重点抓石油开采和冶炼的时候,对下游产品加工增值重视不够,对其他工业、特别是制造业重视不够;在重点抓好棉花生产的时候,忽视了对棉花的加工增值,对农业多种经营重视不够。其他优势产业也有这种情况存在。这势必影响了新疆优势产业从产业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疆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

要做到科学决策必须抓好四件事情:一是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综合素质。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是决策的主体,其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决策水平的高低。重点要培养各级领导干部“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品格。充分发扬民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是保证决策正确的基本要求;二是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以第一手的真实情况作为决策依据,要避免拍脑袋式的决策;三是强化银行、税务、统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保证决策的科学化、程序化;四是严格执行决策失误的领导责任追究制。

3.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保证,三者是缺一不可的整体。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6年来,由于自治区党委坚持三件大事一起抓,才赢得了新疆今天的大好局面。由于特殊的区情,在新疆,稳定问题尤为突出。多年来,我们在打击民族分裂势力,维护祖国统一的问题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和丰富的经验。要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把维护稳定的工作落到实处。我们也要看到,影响新疆稳定的因素不论来自敌我矛盾还是人民内部矛盾,深层次的原因都与经济落后、贫富差距过大有关,无论哪种矛盾的解决都离不开经济实力这个后盾。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因此,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标签:;  ;  ;  ;  ;  ;  ;  ;  

50年来新疆建设成就与进一步发展的思考_新疆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