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商务人才联合培养研究
徐艳华1,贾一灿2
(1.青岛工学院,山东青岛 266300; 2.聊城大学,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社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在逐渐增加。但是我国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国际商务人才的联合培养计划,处理联合培养中各个方面各个部分的关系,协调国内外高校以及科研机构,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商务人才更好地培养,为“一带一路”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和基本保障,以解决“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商务人才联合培养问题。
关键词: “一带一路”;国际商务;人才联合培养
1 基本内涵界定
(1)“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相继于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1]。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多边合作机制,利用高效的区域经济合作平台,促进相互间的经济发展[1]。“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古代丝绸之路背景,突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内涵,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互联互助关系,合力打造政治互通、经济互联、文化互融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是对国际互联互助以及全球治理新理念的积极探索,此战略将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人才联合培养的内涵。人才联合培养是当今社会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中,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满足社会对现代化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2]。为了更有效地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使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多元化视野,诸多高等学校开始与国内外大学开展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以此来加强各高校之间的教育合作、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互鉴互融。
2 “一带一路”背景下社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状况
(1)社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和发展,我国经济贸易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高,国际商务和海外投资力度也不断上升。我国的对外投资(OFDI)增长速度有所提高,意味着我国开始转变为对外贸易大国。大批跨国公司在战略推动下迅速发展,据数据统计,76%的跨国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需求量较大,由此可见社会需要更多优秀的国际贸易人才。
(2)社会全面提高了对国际商务人才的外语能力要求。我国已经逐渐转变为对外贸易强国,国内企业逐步迈向了国际市场。据数据统计,80%以上的跨国公司对国际商务人才的外语能力、口语能力、翻译能力以及对小语种的掌握均有所要求。这要求我国的国际商务人才拥有更突出的能力,除了掌握与时俱进的知识基础之外,还需要具备在国际经贸活动中良好的沟通能力,最好持有国家颁发的外语资格证书。
(3)社会日益重视国际商务人才的综合能力。就当前的形势而言,外语交流能力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对人才的要求。无论任何公司或企业,国际商务人才都应具备市场分析和商务谈判的能力。各大公司如果想确保国际商务人才拥有更加出色的国际合作和外交能力,必须要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这就要求大多数国际商务专业学生都接受过金融学、国际贸易与实务、国际商务谈判以及WTO 规则方面的教育,也要求大多数学生都熟悉国际政治形势,明晰国际惯例,了解各国产业的发展情况。
(2)师:这个魔方是由多少个小方块组成的呢?(大部分回答27块,也有回答54块、12块、18块的)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3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状况
在校企合作方面,中国海洋大学于2019年5月同华为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人员培训、技术创新、产品检验、科学研究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展开多方位合作,通过联合人才培养和实习,实现教育与产业的直接对接,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江苏大学“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学院强调国际商务实践所占的比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派遣国内外学生参加社会企业“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并鼓励在校生到相关企业或科研部门进修,加强了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高校树立了国际化教育理念,提高了国际商务人才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形势的能力。高校加大“一带一路”海外跨境办学的力度,积极分享并推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各种优势资源,创新了现代化国际人才培养模式,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我国高校放宽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入学资格,为国外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薄弱学科开展国际学生教育,同时与“一带一路”倡议密切联系,加强国际教育制度建设,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国内外留学生管理体系。同时,许多高校调整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了国际化培养模式的创新。例如北京大学凭借独特的学术优势和国际影响力,正式启动了“一带一路”课程项目,这一项目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2]。
4 “一带一路”国际商务人才联合培养面临的具体问题
(1)人才联合培养力度不够。“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进程在加快,但是国际商务人才联合培养力度还不够。首先,尽管政府制定了人才培养相关政策,鼓励国外教育机构来国内办学; 但目前来说只有部分高校在市场营销、经济管理专业开设了国际商务的专业课程,这种状况使得我国国际商务专业学生不能继续完成硕士学位。其次,在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模式中仍存在强调理论和知识、忽略实践和综合素质的现象,没有转变传统的人才联合培养体系,只是简单照搬国外经验,国际人才联合培养的道路还非常遥远,对外开放程度还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最后,国内外留学生享受的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不足,导致大批优秀的跨国人才流失。
(2)政企社校结合不足。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与时俱进的国际商务人才联合培养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高校的共同努力。其中,政府为人才培养提供总体引导和资金政策的支持,社会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秩序和坚实后盾,企业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指导,而高校则是人才培养的主体。首先,培养实践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然而我国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创新能力依然缺乏,这说明在现阶段,四者之间的联合培养结合力度尚不足,大多只是双双合作而不能相互之间全面合作。其次,国际之间的联合培养结合不足,跨国公司、国内外高校和国际社会组织没有提供充足的联合培养教育机会和实践平台,复合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现状不容乐观,远远无法满足社会及市场的需求。
其五,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也与地域有关。如散曲是金元时期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剧文学,它们以元大都为中心,因此,杂剧和散曲都属于北方文学的范畴。南戏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最早出现于温州(旧名永嘉),故曾称为“温州杂剧”、“永嘉戏曲”,后又以杭州为中心,则又属于南方文学。
(3)培养理念与培养实效之间存在差距。从国内高等院校国际人才联合培养的实践来看,虽然已经意识到国际商务人才应具备国际视野,但是在培养概念与培养有效性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首先,综合性大学非外语专业的外语教育是非常有限的,学生的外语水平远远不足,学校教育只是起到了启蒙和引导作用,更多取决于个人语言天赋及后天努力程度,大多数学生的外语水平不能与外国人交流;其次,外语类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偏重语言培训,缺乏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系统认识,综合知识掌握欠佳,学生理解社会现象和国际事务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最后,各高校对国际人才的培养大多以外语语言能力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对目标国家人口、文化、政治、社会、经济、军事等状况和对整个国际生态的理解和掌握仍然非常缺乏,这也是我国培养的国际人才在处理国际商务活动或外交事务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
5 措施与建议
政府要适当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在把国际商务人才战略纳入全国“十三五”体系和国内人才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落实国际商务人才战略,加强国际商务人才理念的综合研究,精准把握国际商务人才的发展动向,掌握国际认可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评书是主要流行于华北、东北、西北的语言艺术,“四大评书表演艺术家”就全部出自东北。当然,这种艺术在华中华南也会有所存在,只不过表现形式略有差异,比如笔者这里的湖北大鼓就曾在本地红极一时。
(1)政府方面。政府应积极开展国际间高等教育合作,创造和改善政企社校结合的环境,加强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联系。例如建立“一带一路”国际交流专用基金、创办“一带一路”国际教育管理服务组织、制定“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合作体系等。
(2)企业方面。企业应全面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努力开拓国外市场,创造良好的国际商务人才就业和发展平台。按照国际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指导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同时,为高校国际人才的联合培养提供实习锻炼的场所和平台,为国内外留学生提供资金援助。“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商务人才联合培养要求不仅学生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而且能够将理论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所以科学教育应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培养出符合时代潮流的复合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
“算术是物体集合”隐喻不仅适用于加法和减法,也适用于乘法和除法。根据莱考夫的观点,乘法和除法的隐喻映射是“算术是物体集合”隐喻的扩展。所不同的是,在以隐喻描述加法和减法时,只使用了数字,而在以隐喻描述乘法和除法时,则使用了物体集合和数字的隐喻混合(metaphoric blend)。[2]61 莱考夫指出,隐喻混合(metaphoric blending)不是一种新的机制,而仅仅是进行隐喻映射的结果。[2]60对于乘法和除法的隐喻映射,限于篇幅,我们此处只列出莱考夫的一个隐喻映射说明,如下:
(3)社会方面。社会组织要严格树立国际商务人才与经济全球化协调并进的科学理念,谨记经济社会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同步发展的观念,全面拓展国际市场的开放互融格局,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内生联系,促进国际商务人才在行业、领域、地区和社会之间的分布,努力创造有活力的研究氛围和民主舒适的人际环境,大力推动国际人才培养蓬勃发展。
(4)高校方面。高校应提供良好的高等教育环境,实现学生生源国际化、师资力量国际化、教育模式国际化。注重培养高校国际化人才的核心素养,一方面为学生走向世界提供多元化的支持,如理论研究、 课程讨论、专业培训、社会实践等;另一方面,利用国内高等教育的优势,积极实施“引进来”方针,通过学生会自制、专业学费奖学金、 留学交流机会等众多优惠政策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前来进修,培养国内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高校还应重新思考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内容方案、创新联合培养教育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工学结合、 鼓励学生参加国际职业技能资格认证,以更好地培养国际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 唐静,赵烨.“一带一路”倡议与高校外经贸双创人才培养优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8,29(1):139-144.
[2] 金磊磊.“一带一路” 背景下的人才困境与高等教育路径转向的应然态势[J].中国成人教育,2017(15):26-28.
[3] 周金龙,高崇翠,黄岩,等.“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5):403.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11(b)-0081-02
基金项目: 山东省教育教学2018年度一般研究课题:“一带一路”视域下山东高校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8JXY3070)。
作者简介: 徐艳华(1981-),女,山东聊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营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