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季刊》研究论文

《体育季刊》研究论文

《体育季刊》研究

付俊良1张长念2

1.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北京 100191;2.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北京 100191

摘 要: 民国初期,由北京体育研究社创刊发行的《体育季刊》是我国第一份武术期刊,标志着中国传统武术开始向着理论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文章依托原始文献,全面梳理了《体育季刊》的内容,分析了期刊发行的历史背景、内容特点,及其影响。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体育期刊 武术 《体育季刊》

1918年3月,由北京体育研究社主办的民国第一份武术期刊——《体育季刊》创刊,原教育总长、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和南开大学的创立者之一严修担任名誉社长,严修题写刊名。教育家袁希涛、蒋维乔等4人担任名誉赞成员,主要编辑是研究社的负责人、著名的武术教育家许禹生,另有编辑20余人,均为当时教育界、体育界人士或研究社成员。

此前,囿于文献获取方式的限制,学界一般认为《体育季刊》仅发行1期(如《民国期刊〈体育季刊〉研究》一文)。[1]通过查询《民国时期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1911~1949)》,发现《体育季刊》除了第1期,还有第2、3期。第2期的发行时间是1918年9月,第3期于1919年12月出版,所以,统观3期在发行时间上的跨度,实际上《体育季刊》已经不能称之为“季刊”了。

第三类“VP”的语义主要表程度,这里程度的表达主要通过主观推理达成对性状的认知,表达方式容易规约化。与前面的区别在于,人或事物的性状不是通过客观描述与之密切相关的动作行为来实现的。例如:

从第3期一些文章的结尾标注有“未完”字样可知,该刊不止3期,至少在第3期之后仍有继续出版的计划,但不知什么原因,目前典藏仅见3期,其发行总期数以及停刊时间及原因尚不得知。

1 《体育季刊》发行的缘起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受西方近代体育思想和清末维新运动的影响,中国近代体育开始萌芽。渐至清末,西方竞技体育诸如球类、田径、游泳等项目纷纷涌入并于民国时期得到较为全面的普及,我国的体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比较快的时期。与此同时,这些“洋体育”也促使本国的体育家和武术家们开始思考和审视我们自己的“土体育”,而武术作为我国固有的传统项目,历史最为悠久、体系最为完备、内容最为广博,是最值得研究、继承和发扬的,“古者六艺不废射御,三德亦尚勇武,由也,有勇,夫子称之,是知文武固应并重,智力非可偏废者也”,但是“后世重文轻武,相习成风,日久遗传”[2]、致使“古时良法,寖以衰熄”[3]“国人之体力遂益削弱,临事虽具志愿,而精力不足以赴之,迟缓、作辍,遂为通国之流行病”,[4]其结果必然导致国困民弱,致获“东亚病夫”之贬称。

《体育》以太极拳为中心,兼及棍术、剑术和各类拳法等。在栏目设置上,基本上承袭了《体育季刊》的栏目设置模式,有“言论”“译述”“记事”“专著”“轶闻”“附录”等,其内容也与《体育季刊》一样,仍以武术为主,兼及其它体育方面的内容。

2 《体育季刊》的封面设计、栏目设置及内容特征

强调并宣传武术和体育对于国家强大的重要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赋予期刊的时代重任。

尤其“拳术”“学科”“名著”“译述”等栏目,发文多具有连续性,像“拳术”,3期均刊有许禹生的《太极拳经详注》,另有《岳氏连拳图解》(第1、2期)、少林十二式(第2、3期)、《太极拳势图解》(第3期)等,图文并茂,从“口令”到“解说”再到“应用”,言简意赅,一招一式,动作和套路有机结合,方便武术爱好者自修自学。并且,以这种图文的方式解析武术套路,有利于武术的传播和交流,对武术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科”栏,3期连载的文章是毛邦伟的《教育的心理学大意》。“名著”栏则是两篇文章的连载,一是《岳武穆形意拳要论》,一是《达摩内壮易筋经》。“译述”栏连载了毛邦伟翻译的日本教育学家乙竹岩造的《身长身重发达之研究》,属于运动生理学范畴,等等,这些连载的文章不仅具有浓郁的学术性,同时具有丰富的资料性,起到了保存和弘扬武术文化遗产的作用,译述的文章对于本国体育理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2.1 发文多具有连续性

以“平安校园”为例,现在学生的安全是家校第一大事,学校也好家长也罢,无不天天叮嘱,但每年都有学生在车祸、火灾、溺水中身亡。原因何在?学校家长没教育强调吗?肯定不是。但效果如何呢?所以,可以借助德育微课将安全事故的案例、安全事故的预防,以视频为载体结合老师家长的讲解,制作成10分钟的动画德育微课,可以集中播放,也可以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传给学生和家长。

2.2 重视学校体育与武术

《体育》(月刊 1932)(以下简称《体育》)创刊于1932年1月,由北平市国术馆编辑并出版发行,是北平国术馆馆刊,主要编辑者仍是许禹生,时为北平国术馆副馆长。该刊在发行过程中曾数度停刊,但是继续出版时,卷期续前,至1940年8月停刊,共发行六卷58期。[12]

一是该刊的名誉社长蔡元培和严修都是从事教育的知名人士;为本刊题字“知柔知刚、万夫之望”的傅增湘,时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题词的袁希涛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教育家,曾任过政府的教育次长、同济大学第五任校长;发表祝词的杨凤起,是京师第一公众补习学校校长;作序的蒋维乔、陈祖良、杨毓衡、孟重远等人多为教育界著名人士;期刊的负责人许禹生(字龗厚,另有“许龗厚,字禹生”之说),一直热衷于武术教育,后曾任国民政府教育部专科系主事,1930年代初任市立北平体育专科学校校长。

水乳型再生橡胶改性涂料主要是由两种乳胶混合而成,即阴离子型再生乳胶和阴离子型沥青乳胶。再生橡胶颗粒和石油沥青粒子由于其表面阴离子活性剂的作用,使其稳定地分散在水中而形成一种乳液状涂料。

三是发文涉及学校武术或体育的内容较多。《体育季刊》目前可见3期刊发的内容,除了各期刊载的图片、以及第1期的题词、序言、祝词、发刊词以外,共载有正式文章58篇,事关学校的有13篇,占23%,多集中在第2、3期,像第2期的《对于京师小学联合运动会之管见》(孔廉白),“附录”栏的内容均关系到学校,如《学校运动会团体运动是否应当废止论》(雨苍)、《北京大学校技击会沿革略》(徐棫)、《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会议议决高等师范学校规定学年体育试验建议案》等;第3期“论说”栏刊发的是许禹生的《京师中小学第二次联合运动会武术之评判》,“专件”栏则是关于学校体育与武术的“呈请案”,像《专门以上学校校长会议请将中国固有武术加入专门以上学科案》《中学校校长会议拟请全国中学学校习添武术案议决办法》《全国教育联合会推广体育计划案》等,另有“学科”栏载有周颂声的《学校卫生》一文。

期刊对学校武术或体育的重视,表明清末民初,体育家、武术家和教育家们看到了学校体育教育对于社会体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iii)假定群决策问题的决策标准集为U={u1,u2,…,um},且有标准的权重向量为w=(w1,w2,…,

2.3 强调武术或体育对于强国强种的重要性

许禹生在第1期开篇即明确表明体育的重要性,指出我们国家几千年的历史,一向重文轻武,近代虽然输入欧美各种学科,但仍缺乏尚武精神,致国家和人民趋于孱弱,惟有“厉行军国民教育,对于学校、社会注意体育实力提倡,斯实根本之要图” 。[8]

此外,关于体育强国强种的重要性,从该刊题字、题词、序言及祝词中也能看出来,比如刘潜的题词:“屹矣金台,燕赵旧都,武勇是尚,施及吾徒,觥觥国技,与古为新,数典而忘,乃乞诸邻,北方之强,谁与首倡,许子之功,颉颃乌帐,首善结社,声气应求,精研三育,同泽同仇。不有高文,何以行远。一纸风传,桑榆非晚。武士有会,斯道以传,强国之容,精视此编”[9];北京大学技击会同仁在给该刊的祝词中言:“我国古时,厥有柔术、易筋名经、飞剑取级、举鼎拔山,盖世无匹。下逮今兹,武士道歇、少林宗风,仅存万一,体魄不强,其何能国?我等青年,痛惩旧习,竞走蹴球,视同恒业,教育国民,期于普及,大声疾呼,俾免沦弱”[10];又有杨毓衡在序言中说:“自近世东西邻邦输入学说,乃知注重体育,大小学校,体操列科,刊译外书,如法实习,直可谓借助他山,抑知吾国武功可引用以为体育者,不一而足,即拳术一端,其架式、路法、精粹,无尚傥发,明而推广之,则强兵强种、卫身卫国,皆原于兹,其裨益岂浅鲜哉?”。[11]

《体育季刊》目前可见3期的封面图案、布局、字体均相同,惟以字体颜色、图案颜色、背景色的差异和刊期号不同相区别。期刊设有“论说”“拳术”“学科”“名著”“传记”“译述”“记事”“轶闻”“杂俎”“附录”等栏目,内容以武术为中心兼及教育心理学、动运生理学、体操和学校卫生等,内容较为丰富,总体呈如下特征:

2.4 注重记录武术人物

该刊有专门的文章介绍元末明初的武术家张三丰(1期 郎豫增《张三丰传》)、清末时武术家杨露蝉(2期 杨敞《杨露蝉轶事》)和董海川(3期 杨敞《记董武师》)。除此之外,另有杨敞的《雄县刘武师传》和《记大枪刘师德宽轶事四则》(1期),润猷的《楚二胡子》(2期),以及孟勉的《王叟》和《宋大杭》(3期)等文章,记录了历史上或当时一些身负绝学的民间武术家的生平轶事,为研究我国武术界历史人物和武术史保存了重要的资料。

二是为该刊供稿的作者多从事教育工作,像毛邦伟,时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后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周颂声是生理学家,时为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生理学教研室主任;在第1期上发表《静坐心得》一文的民主革命家谭平山(文章署名“谭鸣谦”)当时是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的学生;还有郎豫增,是公立第一小学的教员。其他人如孔廉白、徐棫、杨敞等人,虽然不在学校工作,但与教育都有极大的关系和联系。

3 《体育季刊》的影响

3.1 《体育季刊》与《体育》(月刊 1932)传承关系

《体育季刊》十分重视学校武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苏楠把维基百科有关这次洪水概述的链接发到微信上,很快引来很多评论。大多数人感到很惊讶,驻马店有过这事?李峤汝也回复,我也是刚刚知道。嘿,咱俩还真是心有灵犀啊。

《体育季刊》就是在民族危机日益加重、民族固有的武术表现严重颓势的时代背景下创刊发行的,其目的在于“提倡尚武精神,养成健全国民”[5](北京体育研究社的宗旨),具体来讲即如许禹生在《发刊词》中所言“民国元年,同人等发起体育研究社于京师,设编译部,辑译东西各国有关体育诸书,并拟将中国拳术,博考详求,因其浅深,次其秩序,编为专书,使成系统,得如体操之公共教授。流光荏苒,倏乎六年。六年脱稿者虽有数种,未敢骤出问世。迩者学校体育日益发展,而本社于古籍所搜集,时贤所投增, 亦填积日夥,终难自秘,爰发行体育季刊一种,以为将来成书之嚆矢。”[6]同时也欲借助杂志向民众宣传“体育之所以能强种强族、强国家之理。”[7]

两种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期刊之所以冠以“体育”之名,原因如下:

让我们再次审视《体育季刊》的发刊词,“拟将中国拳术博考详求,因其浅深,次其秩序,编为专书,使成系统,得如体操之公共教授” 。[13]可见,意欲“国术”像体操一样普及是许禹生等人办刊的初衷,而在《体育》的发刊词中,他则直接讲明缘由:“凡一种杂志或新闻纸,于出版之始,开宗明义必有一篇宣言,表明出版宗旨,本刊曷能外此。至本刊之产生,系由北平市国术馆编辑发行,何以不称‘国术’‘技击’‘拳术’‘武术’等,而以‘体育’二字命名,岂非可怪?盖因国术之性质,若分析之,含有休养身心、发展体魄、优良姿势、健全身体、闻明技术、自卫卫人、强国强种……各种性质”,而国术要实现上述的各种性质,“必假中外体育上各种理论,各种方法,以互相切磋、互相观摩、互相启发,籍以唤起国术内原有之良知良能,方可发展进步”[14],所以《体育》的内容,博采当时国内外各种先进的体育思想和理论,强调国术与体育要密切结合,这与《体育季刊》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可以说《体育》受《体育季刊》的影响十分明显,是对《体育季刊》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共同反映了许禹生等人的办刊思想。

3.2 《体育季刊》的其它影响

作为民国时期第一份武术期刊,《体育季刊》不仅影响到《体育》的发行,对其它地方的武术期刊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像《精武杂志》(上海)、《武术》(上海)、《佛山精武月刊》(广东)、《国术周刊》(天津)等,在刊式、栏目设置上都能发现《体育季刊》的影子,南京的《国术周刊》前50期不设专栏,从第51期起也开始设置如“言论”“著述”“杂俎”等栏目。

此外,《体育季刊》所载的内容影响较大,比如许禹生在期刊上连载的《太极拳势图解》一文,后来汇集出版,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论太极拳之意义、太极拳名称之由来、太极拳合于易象之点、太极拳流派等;下编图解说明太极拳套路动作及推手诸法,该套路为74式。[15]对此书,蔡元培赞曰:“手此一编,病夫无恐”(书内题词)。书中有体育研究社编译部主任杨敞作的序:“禹生同学治斯道垂三十年,更能博通内外诸家,识其精义。因强其著书,以饷同志。详其动作,志其应用,而于推手法尤为重视。三易稿而后书成,名之曰《太极拳势图解》”“此禹生之所志也。沧海横流,万方多难,明达之士,多逃于释老以自晦,其亦有闻风兴起,由艺而进于道者乎?是书或亦津梁之一也。”山西人王华在序中说:“我国武术,为世界冠,代有名家,苦无专书”、“道湮没而不彰,人欲学而无从,吁可叹已。古燕许禹生先生……于体育著述已行世者数十种,而《太极拳势图解》一书,尤脍炙人口。”又有张一麟者在序中回忆道:“民国成立,识时之士,渐知拳术之为国魂。许君禹生,于各术靡不通晓,而尤精太极一门,一麟曾入其社,为特别社员,时时承许君教益。一日出所著《太极拳图说》见示,余翻阅一过,以科学分析之眼光,发明其先后疾徐之序,而为图以表之。大则可强国强种,小则可却病延年” 。[16]

4 结语

由北京体育研究社创刊并发行的《体育季刊》,是民国时期出版的近百种体育期刊中的一支奇葩,在我国武术史上“诚为创举”,对清末民初武术理论的启蒙和武术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后来北京地区及其它地方武术期刊的发行在刊式、体例和内容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也为我们研究民国初期我国武术发展的状况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

通过对10个糯玉米自交系和4个测验种的配合力分析表明,3个新选自交系N1、N2、N6及测验种T1在产量、品质等多数主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表现较好。N1、N2在应用中有可能会增加所配组合的株高、穗位高、穗长、行粒数、穗鲜重、穗粒重、品质评分,降低或缩短播种至抽丝期、播种至散粉期、穗行数。N6在应用中可能会增加所配组合的株高、穗位高、播种至抽丝期、穗行数、行粒数,降低或缩短播种至散粉期、穗长。T1有可能会增加所配组合的株高、穗位高、播种至抽丝期、播种至散粉期、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鲜重、穗粒重、品质得分。

参考文献:

[1] 陈刚,蒋苏. 民国期刊《体育季刊》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11(8):129.

[2][4]陈祖良.序言二[J].体育季刊,1918(1):1-2.

[3蒋维乔.序言一[J].体育季刊,1918(1):1.

[5]伊齐贤.本刊略史[J].体育季刊,1918(1):81.

[6][13]许靇厚.发刊词[J].体育季刊,1918(1):1.

[7]石松龄.序言五[J].体育季刊,1918(1):6.

[8]许靇厚.国民宜重体育说[J].体育季刊,1918(1):1.

[9]刘潜.题词[J].体育季刊,1918(1):2.

[10]北京大学技击会同仁.祝词一[J].体育季刊,1918,(1):1.

[11]杨毓衡.序言三[J].体育季刊,1918(1):3.

[12]张天白,主编.我国中文体育报刊篇目索引(近代部分 1909—1949)[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91.

[14]发刊词[J].体育,1932(1):1.

[15]余功保.中国太极拳大百科(图文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384.

[16]许靇厚.太极拳术图解[M].北京:北京体育研究社,1934:1-5.

Research on Sports Quarterly

Fu Junliang1 Zhang Changnian2
(1. Library of Capit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China;2.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School of Capit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Sports Quarterly, which was first published by Beijing Sports Research Society, was the first martial arts periodical in China. It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orization and scientification. Based on the original literature, the article combs the contents of Sports Quarterly comprehensively, and analys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f periodical issuance.

Keywords: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Sports Periodicals Wushu Sports Quarterly

中图分类号: G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1839(2019)5—0014—04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研究”,编号:16BTY112。

作者简介:

1.付俊良 (1973~), 男 , 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 : 民国时期的体育文献和图书馆。

总而言之,小学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又细致的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数学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与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进行相应的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另外,教学工作需要极强的耐心,对学生的要求既不能太低,也不能过高,始终都要坚持适度的原则。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相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所得。

2.张长念(1980~),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武术文化与发展。

标签:;  ;  ;  ;  ;  ;  

《体育季刊》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