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与此同时,建筑能耗一直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有较大比重,为了改变建筑能耗特征,促进低碳时代到来,生态建筑的发展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问题;发展对策;
引言:随着全球环境、资源等问题的日益突显,人类逐渐认识到自身作为自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所生存的环境休戚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问题,并应将其置于和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当前生态建筑作为一种探索和策略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也逐渐成为新建筑试验的一个主要方向。概括来讲,生态建筑主要有低技术生态、高技术生态及适宜性技术生态三个方面,虽然三者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但所采取的策略或理念不尽相同。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同时也装点了城市环境。然而所有建筑的建设和使用都是以消耗很多的能源及材料作为代价的。鉴于此,一些责任心很强的建筑师开始了建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现代建筑的一个新概念―――生态建筑。生态建筑就是通过生态学的方法、原理,将社会、自然、建筑、人的协调发展作为目标,适度地对自然进行改造及利用,营造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相符的生态建筑环境,把建筑环境看作一个有机的、具备一定功能和结构的整体系统。
一、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
生态建筑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但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生态建筑的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2、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的差别较大。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特别是东北地区。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能源学)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函待解决的课题。
3、生态建筑设计实践性较差
近年来,由于生态建筑理念引起了建筑行业的高度重视,因此,在建筑行业出现了大量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所以,进一步巩固了生态建筑的理论基础,更加有利于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应用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所发表的论文也只是仅仅关于生态理论与建筑设计理论加以详细阐述,重点是对西方发达国家一些比较成功的生态建筑设计经验的阐述,缺少对生态建筑设计实践性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1、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调
建筑物是沟通居住者和生态环境的媒介,建筑在设计和使用上都要把自然这个客体最大程度地拉到人的生活中来,体现人和自然的最大默契和谐,人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必须跟大自然建立一种“和平共处”的生存模式,从建筑的修建到使用到报废都要尽可能不影响环境或少影响环境,建筑本身要为人类提供舒适的居住条件,而如果这一前提是限制人的诸多自由和活动,换取大自然的宁静和谐也是不可取的,因为生态建筑的核心是要人和自然和谐共处,互不影响,违反了这一原则的建筑设计无疑是不成功的。生态建筑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环境为人类居住环境的改善和优化提供条件,同时也要保证人类的活动不对大自然造成威胁和破坏,只有满足这个前提,才有可能是一个成功的生态建筑设计典范。
2、增加绿化面积
生态建筑外部和大自然相呼应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建筑物室内设计更要体现出绿色的概念。绿色植物不仅能够制造氧气,而且也具有吸收有毒气体、调节湿度、降低噪音的功能。所以,生态建筑的发展为绿化环境营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在建筑物客厅,可以在房顶安装一个具有可调功能的开启式屋顶,结合季节变化的特点,由计算机进行控制,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调节室内温度与湿度,而且又可以将室外与室内联系在一起。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最常用的设计方法为屋面绿化,此方法既可以美化环境,又有很好的景观效果,与此同时,还能起到较好的防水效果。
3、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改革墙体和屋面,加强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利用气候条件使建筑物自然通风或利用建筑智能控制技术改善建筑通风状况,维护建筑内空气流通;建筑充分利用阳光照明,通过中庭、玻璃幕墙、通窗等手段使室内光线充足,改善建筑采光质量;利用光电技术生产的光电电池板作为外墙和屋顶材料来满足建筑自身能源需求;利用压力、温差的作用,进行热量传递,促进空气流通,保持环境卫生。
4、协调配合的生态设计过程
生态建筑不仅仅是建筑师一个专业工种所能完成的,它需要多专业的配合。通常第一阶段由建筑师先提出总体概念,其他专业的工程师可在第二阶段介入。在这种工作模式下,知识面太窄或知识结构太局限的建筑师是难以胜任工作的。建筑师要掌握的知识有很多,不大可能样样精通,但概念理解非常重要,否则便无法在前期构思时提出具有生态意义的想法,也难以与其他专业人员沟通。"建筑师相当于一个乐队指挥而非演奏员,他不必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但他必须了解每种乐器的性能以充分发挥其潜力。
5、建筑再利用
建筑再利用是一次有很大潜力的资源再利用的课题,近年来在国际上几成时尚。不少建筑师专注于建筑再利用的设计与研究上,并有不少优秀作品出现。目前,西方国家一改工业革命后大拆大建的做法,很少拆除旧建筑,尽量将其利用。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大拆大建,从环保角度来看,是很不经济、不合时宜的。我国生态学家余谋昌研究员著文中指出:“有学者统计,在现有的工业生产中,只有4%左右的资源得到了利用,其余都被废弃了,其实这是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的最根本原因。”人类的浪费是惊人的,节约的潜力巨大,大力倡导生态建筑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
三、结束语
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压力,“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成为当前最热的话题。我国的建筑节能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面对建筑的存在,作为建筑师需要以科学的生态观去调整自己的认知、态度和职业责任,建立生态建筑职业意识、完善生态建筑的技术能力、提高生态建筑的服务水平,是建筑师面对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执业的必要职业规范和职业条件。
参考文献:
[1]刘笑三.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⑴
[2]葛菲飞.浅谈生态建筑设计[J].技术与市场.2010⑼
[3]苗臻,李绪洋.浅析生态建筑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⑸
[4]周彦明;谢丽娜.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趋势.民营科技[J].2012,(04).
[5]徐晓东.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绿色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研究.东南大学[J].2009,(16).
论文作者:蒋龙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建筑论文; 生态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师论文; 建筑物论文; 环境论文; 自然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