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少数民族美学研究_美学论文

当代少数民族美学研究_美学论文

谈当代少数民族美学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少数民族论文,美学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站在21世纪门槛前,回首新时期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文论及美学研究的斑斑足迹,我们由衷激动。

这是一个曾被长时期忽视和搁置的课题。由于传统偏见和历史误读,一部中国文论史和美学史曾被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拘囿在汉民族文化的有限视域中。新时期思想解放浪潮为打破尴尬局面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也为汉族以外其他民族文化走上前台铸造起坚实的学术背景。

80年代,较之热情高且成果丰的少数民族文论研究来说,少数民族美学研究起步稍迟了些。究其原因,盖那时对学人来说,符合主体需求的学术“热点”有二:一是理论补课。十年动乱之后,打破思想禁锢的国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也感悟到自身的不足与贫乏,决心奋力补课,在有识之士倡导下,大量翻译介绍西方美学理论便成为国内学界长久不衰的热情。二是治学惯性。第二次美学热的兴奋点是在对美的本质这哥德巴赫式谜团的猜想上,这谜是建国初期第一次美学热留下的悬而未决的课题,如今新的文化背景和新的理论输入似乎给研究者解答此谜提供了新的希望,于是旧话重提,老题新做。其时,人们对于本土少数民族美学研究即使能想到却也无暇顾及。

90年代,中国美学在经历了众所周知的种种“热”而头脑渐趋冷静的步入“大文化研究”的宏阔视野之后,开始走下“形而上”的哲学玄思圣坛而把目光投向“形而下”的实际生活,开始告别一味追逐膜拜西方而还文化自尊于东方。转换了视角也就端正了心态。于是,“民族美学”便在80年代后期美学研究“冷思考”的学术背景中,成为“美学自救”的另一种补课,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美学格局”口号下美学复兴的热门话题,成为中国美学告别西向漫游而毅然“返回家园”的战略选择。多民族的血缘维系着中华大家庭。“重建中国话语”就不可能停留在数千年炽盛的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视域和历史惯性中,“民族美学”也不可能不超越单一民族美学而延伸到所有民族的美学。中华美学的全部丰富性和完整性,惟有在其他各民族美学与汉民族美学的多元互补中才能获得完整体现。

从中华特色文化角度强化少数民族美学研究。有两点应注意:一是警惕“失语”,杜绝依附,保持独立性。杜绝“失语”,客观方面,要防止非少数民族“他者”话语对少数民族“我者”话语的强势误指;主观方面,要防止少数民族“我者”话语对非少数民族“他者”话语的不自觉趋同。不能让少数民族美学研究丧失自我品质,嬗变成非少数民族美学原理的某种简单例证寻求。二是避免“独语”,反对割裂,保持开放性。在中华文化的整体格局中,正如研究汉族发展史不可忽略汉族与其他兄弟民族的交流、融合一样,研究少数民族发展史也不能无视其同汉民族文化对话、互渗。不能让少数民族美学研究游离于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大潮之外,变味成某种非中华美学的东西。

标签:;  ;  ;  

当代少数民族美学研究_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