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探讨论文_李侃,倪铮亮

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探讨论文_李侃,倪铮亮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摘 要】时代在改变,建筑不仅要满足人类起居、生活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美观、人文关怀、娱乐、交往等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设计者应该思考这种变化,期以设计出更符合现代人生活需求的居住建筑。因此,需要注重住宅建筑的设计与发展,为我国的居民提供更为适宜的居住场所。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8-0027-02

1.国内现有住宅建筑的设计模式

当前,我国住宅建筑项目的设计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期策划、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最后向项目业主提交图纸,进行跟踪服务、施工监理和验收。现有的住宅建筑设计模式是以上述传统的设计流程及专业配合方式为基础,加入住宅建筑设计专家(咨询团队)来与主体设计团队合作,指导各个专业进行住宅建筑的设计及申报工作。在具体操作中,住宅设计专家(咨询团队)除了完成评估申报的一系列文件外,重要的工作就是根据评价标准及项目情况,要求各设计专业进行“符合性”设计。在这一过程中,住宅设计专家处于主导地位,而传统的设计团队则依赖于住宅专家进行相关设计。

2.住宅建筑设计方法

2.1 立面造型设计

高层住宅的立面设计通常跟随现代化的设计潮流,展显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而低层住宅,其立面设计通常结合现代人的观念与当地民俗风格,确保住宅与所处的环境相互协调,更需对其防水、隔热各项措施进行详细的处理,为其生活的舒适性创造条件。

2.2 住宅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2.2.1 动静分区

一般客厅、餐厅、厨房等需要人来人往,活动频繁,而主要为休息睡觉之用的卧室显然需要最大程度的静谧,因此应将它们严格分开,力求动静分区。

2.2.2 平面布局要个性化

在布局的时候要考虑到用户的个性化喜好和以后的改造。为了创造流动的空间和方便以后改造,除了必要的承重墙、分户墙以外,尽量采用轻质材料的墙体进行隔离,从而适应不用住宅成员和不同生活阶段的需求。在电线插座、水暖管道、储物空间等位置的设计时要考虑到以后再设计的可能。

2.2.3 住宅层数的合理确定

住宅层数的组成要从有利于提升土地运用率、丰富建筑空间、满足日照与楼体间距、确保环境优良的原则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划。随着土地供应越来越紧张与地价持续上涨,住宅建筑也有越建越高的趋向。

3.住宅建筑设计未来发展趋势

3.1 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和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设计

3.1.1 技术的先进性

技术先进性是住宅可持续性和延长寿命的重要条件,它是住宅舒适度和视觉艺术性的组成要素。首先住宅向智能化发展,主要包括:(1)家庭安防、物业管理自动化;(2)指家庭步线、宽带通信接入与组网、小区综合信息服务 (包括广播电视、家庭娱乐、通信及办公等) 的信息通信智能化;其次建筑设备方面的先进技术得到采用,主要有:(1)采暖与空调由传统暖气片方案向地盘管、冷热墙、户中央空调过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厨房卫生间电器由住户菜单式选择,专业承包,统一设计,成品安装,并考虑厨房电器小型化带来的需求,在细部上满足使用要求。(3)采用管井使各种管线归位,使室内更加纯净。

3.1.2 住宅的环境协调性

在住宅群体的总体布置中,避免产生霜洞效应,争取日照,避风建宅,减少热损失,以非常规的平面形式引导夏季主导风向,以具有高低错落的“线性”建筑布局取代十字型平面和高度一致的“点式”建筑,取得风洞效应,加强通风。设置防风墙、板、林之类挡风设施,避开不利风向,减少冷空气对建筑物的渗透。

在住宅设计中,选择合理的建筑体形,减少外墙面积,降低热散失。对围护结构进行节能验算,采用复合外墙,对易形成热桥效应的部位加强保温隔离设计,加强屋顶保温隔热设计,采用保温隔音外门、单层双玻璃或双层窗。

住宅细部设计与自然通风和降温手段相结合,各种外部遮阳和隔热设施与建筑立面结合,以可行的方式减低对空调的依赖。

建筑设计注意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或者将建筑与太阳能光电系统相结合。采用被动的利用太阳能设计原理,设置晾晒空间,居室窗加反光板加强房间深处采光。

3.2 住宅的精细设计

3.2.1 合理的面积分配

住宅设计中将总面积合理分配,在满足功能合理的前提下,减少没有明确用途部分的面积,减少户内交通面积。使各功能空间合理容纳各种家庭设施,将多余面积设置为住宅的辅助部分,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生活习惯的改变,如设置多个卫生间,满足分厕的要求;阳台上设置洗衣房、日光室等。

3.2.2 模糊区域功能

将一些功能重新组合、连接、不做明确的界定。概括起来主要有:主卧室和卫生间的组合、主卧室和走入式更衣室的组合、主卧室和卫生间更衣室的组合;主卧室和书房的连接;客厅和书房的连接、客厅和餐厅的融合;厨房和餐厅连接、厨房的操作和烹饪空间的组合;复合型出厨房的设计;卫生间、 盥洗与洗浴的组合。其组合方法有,减少固定构件,或与轻质构件、透光材料、多用途家具分割连接不同的功能区域。

3.3 老年人住宅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老龄化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保守估计,到2050左右,中国人口老龄化比例将达到25%。对于当前民用建筑设计来说,存在了或多或少的老化现象,对于我国当前老年住宅来说,我国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建设的数量上以及建筑质量上都不成熟,对于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需求不能相适宜。我国虽然近些年兴建了一批养老住宅,但是,实际的实行效果并不理想,空置率过高的现象,造成住宅楼浪费,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国情的需要。因此,我国老年住宅的建设,仍需工程师不断探索。显然,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是未来住宅建筑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势。

4.结语

我国的住宅建筑越来越多,但是建筑的同质化特别严重,整体设计、功能和施工质量并不高。因此,需要在达到建设需求的基础上,运用有限的资源设计出适合不同人群,不同生活观念的家庭生活的住宅建筑。

参考文献

[1]高娜,沈翀.浅谈住宅建筑设计中常见问题及措施[J].留学生,2016,09:318.

[2]何杰锋.住宅建筑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J].住宅与房地产,2016,09:89.

[3]刘尚超.未来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J].中国住宅设施,2016,02:81-83.

论文作者:李侃,倪铮亮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0

标签:;  ;  ;  ;  ;  ;  ;  ;  

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探讨论文_李侃,倪铮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