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高等职业教育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16(2003)04-0046-04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竞争态势日益剧烈的新世纪,高等教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实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各国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不管体制如何,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呈现出相同的发展趋势。分析这些趋势可以有效地指导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践。

一、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法制化

管理的法制化体现了政府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践表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演进的需要,是增强国家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需要,引起了国家、社会的高度重视以及企业界的广泛支持与合作。所研究的几个国家都制订了一系列的职业教育法规,对高等职业教育予以法律保护。例如,德国1969年颁布《职业教育法》,1981、1986年进行了修订,1991年又颁布了《联邦德国职业学校总协定》。《职业教育法》规定了关于培训教育、职业继续教育、转岗教育的所有重要方面,包括培训合同、教师、企业、条例、考核与监督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又颁布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如《职业教育促进法》《劳动促进法》《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法》《手工业条例》《实习教师资格条例》以及370余种国家承认的培训条例,使得整个经济领域和职业教育领域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美国早在1862年就通过了《莫雷尔法案》,规定联邦赠与各州一定的土地以维持或支持至少一所学院,该学院的主要目的是教授与农业及机械艺术有关的课程。1917年通过了《史密斯——休斯法案》,1940年通过了《国防职业教育法》,1958年出台了《国际教育法》,1963年通过了《职业教育法案》,1990年为促进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联邦政府又通过了《珀金斯法案》,1994年又通过了《2000年目标法案》,实施职业教育改革计划。1997年克林顿总统当政后,提出将“第13~14年级教育,即二年制技术学院与社区学院教育,成为全民普及教育,以适应经济发展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80年代末,前苏联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先后制定并推出了《职业技术教育新构想》和《职业技术学校暂行(示范)条例》,对职业教育系统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新的法律出台后,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重新划分中央、地方、学校在职业教育上的权限。并明确规定,国家对职教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过渡,由事无巨细的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适当扩大地方尤其是学校的权利。这些权限主要包括专业设置权、招生权、选择和确定教育内容权、生产经营权、人事管理权、对外活动权等。权力下放的目的在于把市场机制引入职业教育,搞活职业教育。为建立多渠道的职业教育经费筹资模式,俄罗斯于1992年7月颁布了《俄罗斯联邦教育法》,1995年11月颁布了《俄罗斯联邦职业教育条例》,都明确规定了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原则,在确保国家对职业教育拨款逐年增长的情况下,鼓励社会、个人直接兴办职业教育或向职业学校投资,条件好的学校还可适当收取学费并向用人单位收取适当的培养费,尤其是鼓励职业学校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使学校成为教学生产经营的联合体。国家对职业学校的生产活动和适当的商业活动和额外的教学服务活动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学校把收入的大部分用于教学物质基础的更新改造和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以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二、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终身化

在知识经济的强力推动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传统的针对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受到了挑战。不论是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终身教育与学习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由原来的针对职业岗位扩展到人的整个职业生涯。美国“生涯设计与技术教育”概念的出现正是这一趋势的最好明证。高等职业教育终身化的另一现实表现就是强化通识基础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变传统的技术劳动者为技术人文者,在规划上把高等职业教育纳入各国的终身教育体系,使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融合、渗透。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从技术——职业——技术——人文技术的发展变化历程,出现了技术、技能、能力、素质中心的争论,产生了澳大利亚的“关键能力”、英国的“核心技能”、美国的“基本技能”等富有时代特征和未来眼光的人才标准,使就业者能够应对千变万化的职业转换。法国高等教育的职业化及其在大学内设立大学职业学院的改革措施也充分反映了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为迎接新技术革命引起的劳务市场的变化和适应学徒就业后工作变换的需要,德国职业教育尽量扩大学徒的基础知识面。20世纪30~40年代,德国的培训工种为近千个;1957年,东部的培训工种972个;到1972年,合并减少为312个;1974年,降到300个以下;80年代降到238个,并归为28类基础职业,各种职业学校都开设普通教育课程,同时,普通中学里都有程度不等的职业教育。在职业学校,除了语文、政治外,对希望升学的学生还另加语文、数学和外语课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的终身化还表现在等值承认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方面。英国为了谋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等值,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与国家普通教育证书(GCE)之间设立了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NVQ),实现了二者的沟通。而且英国的证书资格标准也表现出这种趋势。1986年是以能力为标准,具有明显的职业化倾向;1992年增加了职业核心技能,要求证书持有者必须具有较为全面的素质和能力。法国通过法德两国经济成就的比较研究后认为,两国在资本积累和投资率接近的情况下,出现技术水平的明显差距,其原因除了科技投入有所不同外,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问题。于是法国政府自1989年以来,对职业教育采取了明显的倾斜政策。在12个国家级重点项目中,涉及职业教育的就有8个,占总数的2/3,从而在政策上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地位。美国则实行了“技术准备教育计划”,其目的在于通过“三个整合”(在学校内整合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在学校与工作现场之间整合学校本位课程与工作本位课程;在综合中学、职业学校与社区学院之间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与中等后职业教育课程),从而实现整合就业、升学、终身发展,提高技术水平和教育效率等多个目标。此外,还由教育部和劳工部共同推出了《由学校到就业法案》,要求学校在职业教育基础上贯彻企业培训的学习计划,凡完成计划者,可以同时获得高中毕业文凭和职业技能证书等等。

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国际化

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不仅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必然结果,而且也是科技和人文发展的现实选择和未来需要,是就业国际化的需要。经济的全球化不是孤立的经济现象,是21世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带来了一场全方位的革命。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职业教育当然概莫能外。法国教育部长曾经对职业大学提出两个目标:一是要成为终身学习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二是要走向国际化。从目前世界高等教育的基本趋势分析,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即生源的全球化、师资的全球化、人才培养标准的全球化、培养方式的信息化、全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德国高等专科学校从正式改建时起,就十分重视交流与合作,不仅积极发展与欧洲各国的交往,而且与美国、中国、日本、新加坡等美洲、亚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展开合作,合作的方式包括建立姐妹学校、参加欧盟高等学校合作项目、提供去国外学习的机会、沟通学历与证书认可渠道等。1975年以来,法国和德国为试验一种职工培训的监督和控制办法而合作。1977年,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两国颁发的学徒培训证书具有同等效力的协议。进入80年代,联邦德国的双元制职业培训得到我国政府的承认和肯定,开始进入我国的职业培训领域。90年代,德国的职业培训中心已在我国的沿海到内地都建立了起来,1995年,中国青年开始到德国接受职业教育。

四、高等职业教育对象的多样化

高等职业教育对象的多样化实质上是高等职业教育终身化的现实反映。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和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从传统的就业准备教育扩展到岗前、岗中和岗后的各个阶段,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的对象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扩展,包括具有高中文化基础及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基础的准备就业的青年,为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而进修的人员,为晋升、转业或转行的进修人员,为满足个人闲暇及个性发展需要的人员等。1930~1950年间,美国初级学院只是为满足大龄青年和转业军人就业的需要,但随着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生产的自动化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大量出现,对劳动者的智力层次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对社区学院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美国需要大量有科学知识的工人,工商业需要大量的转业科技和组织管理人才,加上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的震撼,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都要求提高教育的竞争力,用先进的知识均衡世界局面,巩固国防力量,于是社区学院对各种需要接受高等技术教育的人员打开了大门,使教育对象出现了多样化。美国80年代后半叶至90年代形成的崭新的职业教育概念,从“职业教育训练”到“劳动力教育训练”就是教育对象扩大化的反映。21世纪国际范围内激烈的竞争和社区学院、技术学院的进一步发展,会更有效地促进这种教育对象的扩大化趋势。英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渗透到了大学教育、高等教育学院、继续教育等多个教育领域,高等职业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也相应地带来了教育对象的多样化。其他国家也都出现了这种现象。

五、高等职业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高等职业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在网上跨越时空、地域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交互式教与学的现代远程教育。采用多种现代媒体和手段,不受时空限制,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具有无与伦比的开放性和跨越时空的优势,又能依托社会需求,全面、系统、有效地开发培训项目,求学者可以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参加学习,具有显著的适应性和高效性特征。尤其是能针对学员的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与终身教育的思想和观念相吻合。

为了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各国都将现代科学技术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德国职业教育紧跟着时代的步伐。80年代以来,东部的综合技术教育已经在“向学生传授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生产自动化知识”,并在所有职业学校开设了“自动化基础”课。1987年,约有80%的学徒根据新的大纲在进行训练。在西部,除了在课程中加入新技术课外,1984年3月14日的内阁会议主张在初中和高中都开设信息学课;12月,又提出了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设想。

六、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高移化

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早期处于一种分散状态,各个系统或产业部门各行其是,形式单一,层次不高,规范性差。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作用的日益突出以及政府的有效介入,通过法律法规扶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自身也通过整合的方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即在发展形式上包含了企业培训、社会培训、正规院校教育、职前职后衔接等多样化模式;在发展层次上则包含了专科、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完整体系。如我国台湾省的高等职业教育,既有二三年制的专科教育,又有四年制的本科教育,还有在此基础上2~4年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和2~6年的博士研究生教育。英国也在完善证书体系的基础上,确立了研究生水平的NVQ5证书,并通过大学(原具有英国特色的多科技术学院)中的高等专业技术教育培养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高级科技人才。美国也出现了专业性的护理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等。德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使其毕业生也能够获得综合性大学毕业生所获得的硕土文凭。9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新的迹象,允许其优秀毕业生攻读博士学位,且呼声日益高涨。反映出了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的高移和完善化趋势。

七、高等职业教育考核的标准化

国外职业教育成功的经验很大程度上反映在证书领域,其资格证书制度具有很强的严肃性,考核机构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职业资格证书具有与学术证书同等的价值等。澳大利亚TAFE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国家完善的资格证书框架。韩国的技术资格鉴定在国际上一直享有较高的声誉。英国的证书种类齐全,有全国通用、地方通用,各个就业领域、各个行业和专业都有相应的资格证书。特别是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正在设法建立北美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欧共体也正在作相似的努力。就现时代的国际就业市场来看,资格证书是最通用、最方便的质量表现形式,如计算机类的微软认证、思科认证、IBM认证,经济类的注册会计师等证,都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可,持有者能够很容易地找到工作。而且实行证书制度可以有效地减少人才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的麻烦,即证书制具备较强的通用性。所以,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标准会逐步呈现职业资格证书化趋势。

八、高等职业教育动力的自主化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是自然衍生的,是许多因素影响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动力是其核心因素。目前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表明,高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已经从传统的外力推动转向了自主发展的轨道。早期由于多种外在因素如战争、国际博览会、国际竞争等,从外在的方面推动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及个人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其发展的动力呈现出自主化特征。从国家层面来说,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民主化、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从教育层面来说,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实现教育体系自身完善的需要,也是充分实现教育价值的需要;从个人来说,既满足了人们对高层次教育的需要,又使自身适应社会和职业的能力得以增强。

当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各个环节和方面,除以上所谈之外还有教育过程的产学合作特征,如美国的STW、德国的大学职业化及校企合作及行会制度、印度的项目本位教育等。另外,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多样化如美国的社区学院、技术学院、私立的赢利性质的职业学校、地方学校、大学、社区机构、企业、各种专业和行业协会、军队等多种形式。开设的课程也多种多样,有协士课程、学士以上课程、证书课程、短期培训、岗位培训等,都反映出了高等职业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办学的开放性、教学的个性化等新的特征。

标签:;  ;  ;  ;  

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