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忻城土司文化研发新论
莫军苗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处,广西 来宾 546199)
[摘 要] 广西忻城土司文化中保存了完好的土司衙门及其民俗等相关文化,其代表着特定时代、民族、阶层的生存方式,是特定时代的生活印记,有着较高的研发价值。项目组对土司文化的研发融合、制度的完善、企业资金技术的利用等方面阐明保护与开发之间的辩证关系;最后提出了要善于利用本体价值,完善动态管理机制,精准扶贫相结合,文化旅游相融合,管理人才培养,包装宣传力度,不断吸收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从而实现研发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 忻城土司文化;价值;保护;可持续发展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建县至今已有1380多年,其“忻城”名始于唐代。唐朝至元朝是流官治理,即外来的汉官治理。从明朝洪武、宣德至成化初年,由莫氏莫保协理,忻城属流土并治。其在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至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是土官治理,即土司治理。自明朝莫保协理时计,土司统治忻城近500年。保存完好的土司衙门及其民俗等相关文化代表着特定时代、民族、阶层的生存方式,是特定时代的生活印记,有着较高的研发价值。
对不同密度、不同施肥处理的相对增加量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5):3种不同施肥处理并未对毛竹相对增产量产生显著差异(P=0.138>0.05);在试验所设2种密度中,低密度毛竹林相对增加产量显著高于高密度毛竹林(P=0.023<0.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关于如何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12月30日)上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1]
文化应该化人,而不是化钱;艺术应该养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养眼,甚至花眼乱心;文化鉴赏应该引导,而非迎合。
改革开放以来,为提高文化软实力,来宾市与忻城县政府一直都很注重对忻城土司衙署及其相关文化进行研究。尽管忻城县地理位置不占优势,不沿海不沿边,交通上没有铁路,但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经济,加强对忻城土司文化的保护利用力度,忻城县政府始终坚持原生态、原遗址、原文化、原居民的保护原则,扎实推进忻城土司衙门遗存的建筑各类文物及相关文化的保护工作;并能结合忻城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等形式,扩大研究视域,拓深研究议题。同时,利用土司文化特点,在土司衙署周边开发一些休闲农庄、休闲景点,这些景点与土司衙门主景点相互依托、弥补,让游客在旅游的玩、吃、娱、住、购各环节加深了对忻城土司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与感悟。这使土司文化朝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达成了土司文化研发的阶段性目标。
一、全面研究,在确保全面研究资源上实现保护
2010年,忻城县组织相关研究团队参加了在广西师范大学召开的海峡两岸“土司制度与边疆社会”学术研讨会;2011年组织研究团队参加在湘西州吉首大学举办的首届“中国土司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这些年,通过指派本地土司文化研究团队参加全国各类土司文化研讨会,扩大了研究视域,不断夯实土司文化研究理论基础,为厘清土司文化渊源脉络,进一步深入研发忻城土司文化创造了条件。
二、专家研究,深入对不同论题的探讨实现保护
(一)召开高规格研讨会,深入研究,科学保护
尽管政府已做了不少努力,在当今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以及旧城改造的背景下,旅游开发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既要满足社会大众对旅游集审美、娱乐、教育于一体的需求,又要担负土司文化的学习研究、诠释与沟通的责任。
(二)组织研究团队,参加全国土司研讨会,扩大视域,科学保护
近些年来,土司文化研究的爱好者不断涌现,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研究的重大突破与成绩。如蓝承恩编撰的《忻城莫氏土司500年》,杨联奋编撰的《莫氏土司凭什么长期统治忻城》,覃桂清编撰的《广西忻城土司史话》,洪波编撰的《八寨农民起义概况》、韦业猷编撰的《忻城土司志》,黄汝迪、黄雪梅编撰的《广西忻城土司诗文选注》,盘启亮主编的《忻城民歌选》,曾艳主编的《土司文化探究》,谢丽珍主编的《忻城土司文化与旅游》,苏秀成主编的《忻城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等。这些研究涉及忻城土司500年发展进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并能较为深入的展开论证,提出了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并阐发论证了相关解决办法,为忻城土司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奠定了双赢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促进研究与发展相融合实现保护
将忻城土司衙署的保护项目纳入国家的最严格保护范畴,对其实施预防性保护,完善法规、专业和社会层面的综合保护,形成国家、省和遗产地三级互联的动态信息监测和预警管理,将忻城土司衙署的预防性保护与抢救性保护有机结合。并及时应对忻城土司衙署保护面临的各种问题,做到提前预警,防患于未然。比如修葺自然毁坏的文物,就要明白文物建筑的构件本身的文物价值。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陈出新,不是拆旧建新”[2]。古建筑或文物的修缮应坚持“修旧如旧”原则,不能将原有构件任意改换,使很有价值的文物变成了假古董。故能粘补加固的尽量粘补加固,能小修的不大修,尽量使用原有构件,以养护为主。科学完善这种动态式管理,才能尽可能地规避那种在研发忻城土司文化中出现损害土司文物的现象。只有摒弃急功近利的做法,才能永葆土司衙署文物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研发目标。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占世界黄土的70%,但其植被覆盖稀疏,加之降水集中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是国家改造自然工程中的重点项目,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治理方针,将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目前这种治理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忻城土司文化研究课题组在忻城土司文化保护利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忻城土司衙署是忻城旅游研发的主要旅游景点,就目前看,景区文化描述,景区诗词留痕,景区风水趣谈、传说,景区游踪情趣等方面都还需进行深入的挖掘。特别是在实施过程中要设计出具有可操作的方式方法,比如敬酒歌的灵活运用。有贵宾莅临土司衙门,一门内应设身着壮族特色服装的壮族姑娘站在仪门一边迎候贵客的到来,她们手里托着茶盘,茶盘里摆放着斟满美酒的酒杯,一边唱着敬酒歌,一边把美酒敬献给莅临眼前贵宾。另外,导游要引导游客对土司衙门的整体建筑与装饰艺术的欣赏品味。如果只是走马观花,也许你只能看到静止的物体,而没有感悟到那静止的物体后面蕴含的壮族建筑的艺术美。总之课题研究不但要拓深课题研究的深度,还要运用上推出实践操作的具体方式方法,注重可操作性与效果性。
为了使高校研究项目与地方文化经济相结合,促使科研向应用型发展,2014年,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院与忻城县人民政府签订地方特色文化共建基地的协议,并相应成立了土司文化研究小组,进一步研究土司文化的渊源,研究怎样利用土司文化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经过多次实地调研以及综合多方参考意见,已完成第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任务。这些层递式课题研究,不断把忻城土司文化的研究引向深入,不断拓深忻城土司文化的研究层次,同时也能顺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要求,有效地综合忻城土司文化研究的成果与旅游开发的相关经验。在研发中,逐步落实了一系列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达成了忻城土司文化保护与开发双赢的研发目标。
四、政府重视,逐步完善相关制度从而实现保护
忻城县政府历届领导都很重视对忻城土司文化的保护,不断完善对土司衙署及相关文化的保护。1984年成立文物管理所,被列入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l987年改称忻城县土司博物馆;1996年12月,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以来,为了充分展示忻城土司衙署的价值,忻城县政府进一步研究,计划成立忻城土司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筹备小组。目前材料的收集整理、论证正在有序地进行中。这相应提高了管理工作的层次,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确保了忻城土司衙门的文物、古建筑、古民居等都得到妥善的保护。
五、引进企业,利用企业资金与技术实现保护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主体的出发点与归宿,建立在丰厚的文化内涵之上的旅游经济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与重视视觉审美体验的自然景点观光不同,文化旅游活动在观赏历史遗迹或文化遗产的同时,往往更加倾向于探寻其内在的文化意义,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过程。”[3]忻城土司衙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景点,是开展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只有打造出忻城土司衙署文化旅游品牌才能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人来观赏旅游,获得文化认同。我们要把忻城土司衙署及其神奇的翠屏山所蕴含的人文内涵进行形象包装,将忻城土司史迹中的名人、名事、名诗、名篇以及舞蹈、歌谣、神话传说、诗词对联、民间竞技、医药文化等通过各种形象来包装,以此来推动忻城旅游业的发展。比如展出已编就的《忻城土司文化与旅游》小册子以及各类土司文化研究专著,让游览者自己阅读感悟;在旅游线路上的某个点,选择土司文化中的精要部分,采用石刻、木雕等方式呈现。让游客在整个游览过程中都能耳濡目染忻城土司文化。凡此种种,形成土司文化生态圈,凸显土司文化内涵,提高旅游经济的生命力,推动忻城土司衙署文化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六、忻城土司文化可持续发展策略
1988年在忻城县召开了首届土司制度学术讨论会,2007年,2008年相继在忻城召开了全国土司研讨会暨三节一会,2009年再次在忻城召开了全国土司研讨会暨三节一会,2014年忻城县隆重召开了第五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些高规格研讨会,较为深入全面地探讨了忻城土司时期的民族、民俗、宗教、文学、艺术、建筑等各领域的历史实况以及研究的价值。其不断推进了忻城土司文化研究的进程,为今后把忻城土司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把忻城土司文化置于全国大的文化背景去研究拓宽了视野,彰显了研究特色,又能与当前人们对文化的审美意识相融相谐,从而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研发目的。
(一)利用本体价值,促进可持续发展
要利用好忻城土司文化本体价值来促进忻城土司文化的研发,管理者要创新管理理念,在完成常规管理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对忻城土司文化内涵的深层次理解。因为只有管理者对忻城土司文化的本体深刻理解了,才能有效地引导旅游者逐层感悟土司文化的深层意蕴。让旅游者从乐玩的层面渐次进入赏玩、悟玩比较高的文化欣赏层面。让忻城土司衙署的研发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从而达到保护与发展共生共济的目的。比如改编土司审案的历史故事,在威仪公堂上让游客扮演土司审案角色,让游览者很快进入当年土官审案的情境,引起他们对那段历史的回忆,加深对土司文化的深入了解,把枯燥的观感变为形象参与式的感知;在“糊涂官审糊涂案”的展现中,让游览者有所乐、有所获、有所思、有所悟,收到一石多鸟的观赏效果。可见,只有对忻城土司本体意蕴有一个比较清醒透彻的理解,才能在研发过程中萌发新的想法、新的举措。
(二)完善动态管理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忻城土司的文化,2008年自治区教育厅批准了“忻城土司文化的深度挖掘与旅游开发”研究课题,课题组多次深入忻城进行了田野调查,并较为广泛搜集了相关的研究资料,顺利地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
(三)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促进可持续发展
忻城土司衙署的保护,要从维护群众利益出发,充分挖掘和发挥忻城土司衙署保护利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文化建设、改善民生等方面作用。通过旅游开发创造就业岗位,把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所在地居民的切身利益进行捆绑,切实为贫困民众厚植发展优势,努力实现当地居民精准扶贫目标。就忻城土司衙门一条街打造得不够完善的现象而言,政府应筹措一些资金,把悬挂在这条街房屋上各种电线和光缆埋藏在地下;并按照土司建筑的结构特点和文化内涵,对街道两侧的房屋外部进行包装;然后引导民众,利用自己房屋经营土司传统产品、各类饮食店和旅店等。总之,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除了在保护策略上做正确引导,资金上也要给予支持,技术上提供帮助,逐步发展群众致富项目,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土司产品开发,吸引外来游客的关注。让忻城土司衙署保护和惠及民生的精准扶贫共赢得以持续实现。
别名白叶莲、白花照水莲、白水鸡、五路叶白、水木通、塘边藕,为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的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日本也有分布。全草四季均可采收,洗净,晒干即可。
(四)文化旅游相融合,推动可持续发展
忻城县这些年利用土司文化的资源,紧扣本县的自然条件与特点,不断引进企业、科学利用本县与外来资源,开发了一些旅游景点与休闲农庄,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比如已经取得了4A级旅游景区资历的忻城薰衣草庄园,3A级景区的三岔湾休闲农庄,以及神秘湖,北更金银花种植园地,马泗乡的“生态乡村”等。这些新增的景点与休闲农庄取得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们科学合理地利用了一些企业的资金与技术,为成功开发夯实了基础;再则他们在开发项目的过程中,有效地把忻城土司文化的元素渗入开发的各个环节中。比如马泗乡的“生态乡村”开发注重了几个美点的把握:一是视觉美点。游览者看到的是洁白的民房墙上点缀着壮族特有的图案,村旁的蓝莓、哈密瓜、柑橘园,一幅“村在果中,房在绿中,人在画中”的乡间美景。二是互动美点。游客在观看文艺演出、跳竹竿舞、对山歌、采摘果蔬等过程中,还可美美地参与互动。三是尝鲜美点。品尝新鲜的哈密瓜、柑橘,还可烧烤、钓鱼,品尝壮家饭菜,品味乡村文化,乐在其中,美在其中。再比如,薰衣草庄园却准确把握了三个“结合”:一是其建筑体现了土司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的有机结合,这种鲜明的建筑特点,令游客眼前一亮;二是薰衣草与多种花草展出的结合,让观赏更具层感、美感、质感;三是山水与远近搭配的结合,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另外还有神秘湖、红水河的开发都有效地把土司建筑与土司文化渗入其中,收到了相应的开发效果。
(五)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保障可持续发展
“一项政策如果不落实到社区,就不可能落实到相关当事人。”王振耀强调,应通过对老年人身体状况的认定调查,根据其身体状况进行分级分类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体系是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中国还没有建立这套体系,老年人照护需求和失能等级情况不清,这成为当前养老服务体系没有发展起来的重要障碍。
(六)注重管理人才培养,夯牢可持续发展
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必将影响到忻城土司文化研发的进程,因此,加强对讲解员和安保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强化队伍建设,做好文物保护、监测、安防、消防等专业技能培训应持续不断地进行。重点应在三个“融合”上下功夫:一是管理者应熟稔建筑艺术与文物内涵文化,理解开发与保护相互融合的辩证,杜绝过当开发损害文化的根本;二是创造性地将土司文化与各个开发点融合起来思考运用,使土司文化能沿着良性方向发展;三是拓宽思路,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格局与忻城土司文化保护的现状融合起来思考,利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经验来深化对管理人才的培训。要从根本上提高忻城土司文化开发实力,确保忻城土司文化研发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七)加大包装宣传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坚持继续举办高档次、高层次的忻城土司文化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不断提高忻城土司衙署各个方面文化的知名度。二是重视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宣传推介作用,把忻城土司文化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与宣传工作结合起来,多层面、多渠道扩大影响和支持,让保护与开发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三是着力做好社会宣传工作。要组织开展干部群众做好土司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培训,把忻城土司文化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知识带进校园,举办忻城土司文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文艺晚会,摄影大赛等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全力营造全社会参与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四是要形象包装一些物品。我们都知道,知觉对象本身的刺激强度是影响知觉的首要因素,刺激强度越大,越容易被清晰深刻地感知[4]。可见,要使蕴含土司文化的物品在旅游者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必须形象地包装,必须在静态产品与动态产品包装上下功夫。比如,对金银花的包装,可把金银花的栽培、养护、采摘、加工、包装、食用、健身等全过程的录像制成光碟。游客在这种动态的观赏中,就很容易激起品尝金银花茶的欲望。
(八)注重不断吸收交流,拓宽可持续发展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忻城土司衙署及其相关文化是中华民族留下了凝重的文化积淀和丰硕的文化遗产。加强其与国内外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实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是把地方文化推向世界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交流中,要利用网络联通便利条件,经常互通土司文化研发的相关信息,每年都应该有选择地外出参加有关土司文化的研讨会,与相关专家研讨在研发过程中交流遇到的问题与看法。学习借鉴各地区的先进做法,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遗产、弘扬文化为前提,充实土司文化内涵,推动忻城土司文化遗产保护与研发。
PP后1、2 h以及SP后1、2 h患者PaO2、PaO2/FiO2、SaO2均高于PP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P后1、2 h以及SP后1、2 h患者PaO2、PaO2/FiO2、SaO2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患者 HR、呼吸频率、MAP、CVP、CO、p H 值、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七、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12月30日)上指出:“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5]
土司制度曾经为祖国的边疆稳定做出过贡献,我们今天强调土司衙署及其文化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保护自然山水与原始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和历史环境的本来面貌,也就是保护忻城土司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要构建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共赢体系,在保护中实现弘扬,真正实现保护与传承发展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1.
[2]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74.
[3] 陈琳.如何深入开发文化旅游资源[J].人民论坛,2019(1):138.
[4] 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143.
[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2.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12-0086-04
[收稿时间] 2019-01-15
[基金项目] 2015年度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广西忻城土司历史文化的价值与现状研究”(KY2015YB364)。
[作者简介] 莫军苗(1975-),女,广西鹿寨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责任编辑:刘凤华]
标签:忻城土司文化论文; 价值论文; 保护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