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论文_张向国

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论文_张向国

汶上县汶上街道办事处 山东济宁 272501

摘要:农业是整个经济体系中占据基础性地位的重要产业类型,它关乎国计民生。而在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下,农业发展也必须实现转型升级,采用先进技术,推广生态农业,在提升农业产量的同时确保社会生态效益。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引言:在新时期发展要求下,应开展农业开发综合利用,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注重生态调节,政府要做好农户的思想工作,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增强法规约束,减少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农业生态有效发展。基于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针对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举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1.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在国内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各项事业也迎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紧缺问题。就农业领域看,由于用水量大、耕地面积减少、化肥使用越来越普遍等原因,导致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我国必须高度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加强生态环境的优化,提升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结构升级,带动经济进步。结合生态农业的发展特征看,它要求采用现代化技术和新型制度,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生态农业的进步,对技术和制度的依赖极强,同时依托于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的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紧缺问题的加剧,取得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当前阶段农业生产发展形式相对落后,生产率低下,质量较差。农民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在土地收入上没有得到相应回报,甚至有的农户入不敷出。虽然我国对农村扶持力度逐渐加大,增加科技性投入,并向农户传授专业知识,取得一定效果,但是,这并不能完全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所有问题,还有一些有待完善补充之处,主要表现在:农民知识有限,对可持续发展内涵不理解;种植没有固定计划;缺少科学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率低;农产品产销体系不够完善;农作物滞留降低价值等。

3.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

3.1合理利用资源

结合国内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系列问题看,资源浪费现象尤为突出,这就对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利用资源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农民要注意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废弃资源等做科学处理,对其进行循环利用。从具体措施看,可以采取运用沼气、兴建水利工程等方法;同时,可以打造全新的产业模式,实现其横向扩展、纵向深加工,打造综合种养型产业模式;再者,可以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借鉴清洁投入产出的经验,从而使废弃物达标排放[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合理减少农业污染

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土壤成分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结合土壤的构成情况对化肥的种类和用量加以确定,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提升农产品产量、质量的作用,而正确使用化肥,无疑能起到保护土壤、避免营养流失的重要作用。在农田内,有许多天然产品可用作养料,比如秸秆就可以用于发电、还田。此外,加强对现代化防害虫技术和施肥技术等的运用,也能达到绿色生产的目的,促使其在农村得到广泛宣传,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形成正确的生态农业的意识。由于农作物极易受到害虫的侵害,因此必须在农作物的培育过程中加强害虫的监测,一旦发现不良现象则必须对其进行及时处理,控制虫害现象。

3.3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

农民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执行者,他们在生产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若想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当积极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增强其生态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愿意为此付诸实践。相关部门可以采用生态环保知识宣讲的方式,帮助农民认识到当地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意义,使其充分了解生态环境对其农业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保证其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可以将生态环保意识落实其中,贯彻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理念。此外,相关部门还可以发挥先进农民的榜样作用对认真贯彻落实生态农业发展理念的农民们予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鼓励这部分农民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积极帮助其他农民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从而带动全村农民一起发展当地的生态农业[2]。

3.4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增加生物多样性

在农村地区,由于不科学的耕作方式,极易引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当地政府和农民应该借助生态优势,加强现代化生态建设,运用田间间作、套作与轮作等先进形式,保证单位土地面积所对应的植被覆盖率,确保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以及生物和谐共生。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山区发展以林为主的模式,打造多种类、粗精结合的加工工业体系;在林区则注意推广轮封、轮造、轮放的方法,确保森林体系的整体生产能力。

3.5坚持可持续发展,形成能源型生态农业模式

坚持可持续发展,形成能源型生态农业模式是促进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相关部门应该确定农业经济和能源供应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控制当地拥有的农业资源,开发适应当地农业种植的新型科研技术,在满足农村现有生产标准的前提下,对农业生产中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细致分析,将新型科研技术应用到农业种植中的能源利用上,进而提高农业种植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例如,水利水电工程就是利用对水能的转化,降低农业种植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

3.6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区带动作用

进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需要资金的投入和示范区的带动,这是促进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相关部门在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可以通过加大当地农业生态建设专用资金的投入力度,来保证各项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计划在其执行过程中可以具有充足的资金保障,以避免出现由于专项资金不足而导致的计划中止情况,从而为农村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建设生态农业农村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为其他村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发展借鉴。当示范基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一定成就时,可以安排示范区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其他村的农业种植区中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帮助其实现农业种植成果目标,同时进行深层次的推广,以避免其它村农业种植区在开展农业生态建设时出现技术上的误差问题[4]。

结论

简而言之,发展我国生态农业经济,需要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增强其环保意识,加强生态环保监管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针对当地实际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同时重视农业生产的新技术,形成能源型生态农业模式,最终推动我国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我生态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华.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行政管理改革,2018(3):10-15.

[2]张宏,刘艳军,李瑜,等.生态农业:21世纪的主导农业[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8(2):5-6.

[3]王佃香.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J].农家参谋,2018,574(4):39.

[4]武秀玲,刘淑衡,仲伟升,等.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效益研究[J].南方农机,2016,47(9):56.

论文作者:张向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  ;  ;  ;  ;  ;  ;  ;  

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论文_张向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