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论文_曾令纯

(广西省桂林市永福县妇幼保健院 儿科 541800)

摘要:目的 主要研究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及其防范手段,为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工作质量奠定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儿科临床护理工作情况,选取500例患儿为观察对象,梳理其中出现的36例投诉情况,总结我院儿科护理风险中存在的风险现象;之后落实严格的儿科护理风险防范对策,将其应用到2015年1月-6月的儿科护理工作中,同样选取500例患儿对观察对象,评价防范对策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在实施风险防范对策前,我院儿科护理工作的投诉率达到了5.2%(26/500),而在实施风险防范对策之后,儿科护理工作的投诉率为0.4%(2/500),组间数据相比,P<0.05。结论 实施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对策,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提高了患儿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认可度,达到了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的目的,因此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对策

前言:儿科是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特殊科室,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存在多种增加护理风险的因素,不仅影响了儿科各项医疗工作的开展,也会增加护患纠纷的概率。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我院儿科护理工作质量,就需要重视对各类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寻找风险防范对策,最终为全面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资料,选取500例患儿为观察对象,包括男性患儿269例,女性患儿231例;同时选取我院2015年1月-6月间的500例患儿,包括男性患儿273例,女性患儿227例。两组患儿均为年龄处于2-6岁的儿童,因此其性别、年龄等数据差异不明显。

1.2方法

1.2.1风险因素分析

(1)护理人员因素。儿科护理的专业性强,并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很高的专业性操作能力与心理调节能力。但是一些低龄护理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对高强度的临床护理工作不适应,导致在护理工作中出现了多种失误,例如穿刺失误或者操作不熟练等,致使风险发生。

(2)家长因素。一些家长不了解医学知识,并且对医院缺乏信任,在儿童发病之后,盲目听从他人与网络上意见,并采用了一些影响临床护理工作的手段。

(3)护理管理因素。医院的护理管理经验不足,无法预见性的发现各类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或者对于已经发现的问题没有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一旦医院患儿数量增加,导致护理质量下降,增加了出现护理风险的概率。

1.2.2风险防范对策

(1)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开展规章制度建设,详细落实护理工作的质量标准,并利用早教班时间提问,在护理工作中随时抽查,发现问题后要及时指出,并做好跟踪观察工作。同时,积极规范儿科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路径,针对低年资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的问题,采用高年资护理人员带教的方法,帮助低年资护理人员能够快速适应临床岗位工作,提高岗位工作水平。

(2)强化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做好宣传教育。考虑到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将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交流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通过与患儿家属之间建立稳定的信息交流机制,加深家属对患儿病症的认识,并拉近患儿家属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争取医院的各种医疗手段都能得到家属的认可,降低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概率。

(3)加强危险环节的管理。针对我院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现状,落实严格的护理危险环节管理制度,根据儿童病种分类来安排相应的病房,并落实陪护探视制度,保证病房内的环境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的产生。在危重患儿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进一步明确护理工作的基本路径,包括观察病症发展、做好生命体征记录等,落实严格的基础护理工作,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护理风险隐患。针对冬春季节的儿童发病集中期,定期开展科室演练,明确儿童发病集中期的临床护理流程,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做到有条不紊,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统计实施护理风险防范对策前后,我院儿科护理投诉事件的发生率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以X2值检验数据间的差异,当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在实施儿科护理风险防范对策之后,我院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其中在实施风险防范对策前,我院儿科的投诉率为5.2%,而在实施风险防范对策之后,投诉率仅为0.4%,组间数据相比,P<0.05,详细资料见表1。

3.讨论

护理过程中一切有可能引发的不安全事件被称为护理风险,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护理风险,集中在患儿入院接受治疗时一切时间段,护理风险不仅会增加护患纠纷概率,也有可能造成患儿的身体伤害或者病情加重等,已经成为影响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1-2]。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医院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主要集中在护理人员因素、家长因素与护理管理因素三个方面,其中护理人员因素所占的比例最高[3-4]。所以在护理风险防范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要针对这一问题而采用不同的风险预防手段,例如通过开展危险环节管理、与患儿家长之间建立稳定的交流机制、完善管理制度等手段,推动我院儿科护理工作实现变革,有效杜绝了护理风险因素的发生[5]。

根据表1的相关资料可知,在实施护理风险防范对策之后,我院儿科的整体护理水平明显提高,实施风险防范对策之后的投诉例数明显下降,与实施前相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证明,本文所介绍的儿科护理风险的手段是科学有效的。

结论 现阶段儿科临床护理中的风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从多个角度来制定风险防范对策,确保风险防范的管理手段能够与临床工作要求相符,最终为全面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美荣.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7):229-230.

[2]赵富竹.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8(13):126+135.

[3]方洁平.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护理宣教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05):186-187.

[4]马庆花.细节管理在儿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6):183-184.

[5]蔡红梅.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儿科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33(03):25-27.

论文作者:曾令纯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  ;  ;  ;  ;  ;  ;  ;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论文_曾令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