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上盐湾中学 719007
摘 要:计算器是中学生计算题目的重要工具,那计算器的有效使用就尤为重要。本论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有效 合适 计算能力 创新能力
课程新标准制定后,初中数学教学迎来了另一番新面貌。为了符合新标准,各地也竞相出炉了新编教材,在这些教材中也就更加注重了我们的实际生活问题。这也就要求我们用到了新科技的工具——计算器。但是,计算器的运用其实在我们数学教育界的争议挺大的。
本文主要浅谈了计算器带来的问题和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这些问题。
一、在不影响计算能力的前提下使用计算器
刚上七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有理数,学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正是为中学阶段打基础的时候,但对于学生们来说,借助计算工具计算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学生只是为了完成计算而做计算题,久而久之,他们没有掌握必要的计算技巧,导致后续计算也必须使用计算工具,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所以,我和我的同事们认为,计算器的使用必须以不影响计算能力为前提,否则将适得其反。
二、借助计算器解决合适的题目
当老师第一次在课堂上讲授计算器这一神奇的计算工具时,同学们被它的快速和准确所吸引,似乎很多同学对它“一见钟情”,视它为学习的“良师益友”,从此,计算器就和计算并存了。
八年级主要学习的是二次根式方面的计算,如二次根式的化简、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等。在计算的时候,学生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好朋友”。
比如 12+2 3- 5 -48和(5 3+3 5)(5 3-3 5),这种类型的计算题目,学生不假思索,啪啪啪按了半天的计算器,得到了一串小数。这时,学生傻眼了,为什么和老师讲的例题大相径庭,得到的结果并非自己想要的?难道计算器不能做我们的好朋友了?
老师明白学生的疑惑,拿出了这样的题目(如下图):
梯子斜靠在与地面垂直(垂足位O)的墙上,当梯子位于AB位置时,它与地面所成的角∠ABO=60°;当梯子低端向右滑动1m(即BD=1m)到达CD位置时,它与地面所成的角∠CDO=51°18′,求梯子的长(参考数据:sin51°18′≈0.780,cos51°18′≈0.625,tan51°18′≈1.248)。
同学们看了之后恍然大悟,原来计算器也不是任何题目都适合的。
三、使用计算器必须为学习赢得时间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完全使用计算器计算题目时并没有达到计算快、准、好的效果。
比如8+(-3)2×(-2)和[(-2)3-(-5)2]÷(-1000)0,对于这样的计算题,经过调查,我发现没使用计算器的同学反而计算得又快有准确。有的同学又迷茫了,计算器不就是为了更好更快地计算吗?然而他们忽略了小细节,计算器只是一种计算工具,在操作的过程中难免出错且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四、计算器的有效使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当前,各年级层次的数学考题都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
在教学中,我和我的同事们发现,在解决创新性题目的时候,计算器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比如解决探索规律的题目:
1.计算:(略)。
2.研究下列等式,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1×3+1=4=22
2×4+1=9=32
3×5+1=16=42
4×6+1=25=52
……
设n为正整数,请用n表示出规律性的公式来。
学生在第一次接触这类型题目时,往往没有什么思路。计算是开阔思路的最好方法,利用计算器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办法。这时,计算器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一线中学数学教师,我希望同学们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器,通过这一工具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让计算器真正变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数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2。
[2]2013年中考试卷(江苏)[J],2013。
论文作者:强春晨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5月总第1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7
标签:计算器论文; 题目论文; 工具论文; 根式论文; 梯子论文; 学生论文; 这一论文; 《教育学》2016年5月总第10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