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乡村生态旅游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
李诗璇 郑逸芳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 乡村生态旅游是一种在不改变原有自然地貌,运用当地资源,将乡村生态与休闲旅游相结合,让游客在旅行中获得满足,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也促进农村经济转型的业态。当前两岸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合作仍处在探索时期,该文采用SWOT 分析方法,评估闽台生态旅游协同创新的优势、劣势、环境机遇和外部挑战,提出闽台开展生态旅游合作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乡村生态旅游 SWOT分析 闽台合作 协同创新
1 概述
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在进步的同时对环境带来不可避免的危害,城市污染、光污染、化学污染等一系列由于工业化带来的负效应[1],使得人们逐渐意识到城市并不是最适合生活的地方,开始追求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文化的丰富,休闲意识的提高,简单的出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纷乱繁杂的日常生活之外,急需一种放慢脚步的“回归自然”[2]。乡村生态旅游由此应运而生,它能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旅游体验,一跃成为当前热门的朝阳产业[3]。
赫特泽在1965年首次提出“生态性旅游”[4],一经提出,即在全世界引起较大轰动,学界各领域人士纷纷投入研究,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正式确认“生态旅游”一词[5]。当前,生态旅游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乡村又是生态旅游最天然的胜地。我国台湾的乡村生态旅游以“农业与休闲相结合”为主要特色,自1965年发展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程,经历初创期、探索与发展期、挫折期、兴旺期到转型期等五个阶段,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产业模式,以生态旅游带动乡村转型发展[6]。我国大陆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对生态旅游业探索,1993年在“东亚保护区行动计划概况”中,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提到“生态旅游”,1994年成立中国生态旅游协会[7]。福建省结合自身地理优势,提出海峡两岸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重点[8]。地域差异和社会背景不同,两岸发展进程必然存在差异,合作面临许多困境,但经济文化大融合、闽台文化背景也给生态旅游带来重大机遇。基于此,充分利用两岸综合优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合作,扬长避短、协调创新,对于促进闽台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闽台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地理因素
纳入标准:①实验室检查、影像学以及临床表现均符合急性扁桃体炎诊断标准;②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急、危重疾病者;②先天性呼吸系统疾病、精神异常者;③入院前采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治疗者。
福建和台湾均坐落于中国的东南部,仅隔台湾海峡相望,且都在20°~30°的低纬度范围,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盆地平原为辅,植被覆盖率较高,森林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另外,随着“小三通”、海空联运、空中直航与包机,海上直飞等立体交通网的形成[9],两岸客源双向流动日益频繁,互通往来互惠互利,为共同发展增添合力。
以单相为例,将变压器的一次侧电流即系统电流和变压器二次侧电流即由逆变器产生的跟踪电流进行采样取值,经过处理变为SVPWM的信号指令,产生的PWM脉冲控制逆变器工作。
虽然乡村生态旅游的提出已有较长一段时间,但是人们对乡村“穷、旧、破”的传统认识还未能及时转变,对乡村抵触感仍然较深,目前各地也处在规划阶段,还未形成较好的规模成型,并且乡村生态旅游是与以往旅游完全不同的一种风格,探索的是人与自然和谐,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如果操之过急,对乡村原始生态和自然景观的保护会起到反作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不能只看经济效益,目前福建省还在起步阶段,台湾在休闲农业等方面发展较好[15],两岸虽可以合作协同,但共同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之路依旧漫长。
2009年,《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到“海峡旅游”这一概念,并且福建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为两岸旅游业发展奠定基础[10]。2014年推出 “环海峡旅游圈”构建,福建共建立11家闽台乡村旅游试验基地。2016年,福建省旅游协会自驾游分会与台湾自驾旅游协会还签署“两岸自驾旅游”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福建出台对台66条措施,指明对发展乡村旅游、保护美丽村庄、历史文化村等乡村生态宜居项目建设予以补助。
2.3.1乡村生态旅游是朝阳产业
历史变迁使得两岸人民相互融合,商贸往来、文化融合、通婚,逐渐形成包括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台湾土著古朴文化、妈祖文化等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的闽台文化,都与中华民族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传[11]。多样的文化环境也使得两岸的村落得以发展,不同类型的房屋结构、风格迥异的民俗习惯、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为闽台乡村生态旅游协同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劣势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改善,人们对旅游体验要求也增加,不仅是出门游玩,更多是一种放松、舒适、与众不同的体验。乡村生态旅游理念的核心是通过乡村农家乐生活发现大自然的美好,回归质朴生活,这是一种对美学的探究,符合人们需求。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设计需求考虑多方因素,需要协调乡村周围的环境景观,在尽可能保护原貌基础上进行开发,使新设计的建筑风格延续传统样式,达到整体风格协调一致的效果[14]。另外考虑旅客大多从城市过来度假,旅游内容尽量与当地民俗相结合,穿民族服饰、品尝特色美食、住村庄民宿、学习方言、讲述当地神话传说、下地种田、上山采果等,让游客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了解农学知识、自然常识,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效果。
发展闽台乡村生态旅游,乡村基础设施是第一步。外来游客进入乡村景点,衣食住行、娱乐游玩、医疗设备等各方面基础设施都不可忽略。福建由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势,许多小村小落的交通未开发,游客止步不前[6]。另外村庄人口密度低,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不能及时供给,成为福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重要阻碍。台湾地区近年的旅游访问量骤升,但旅游人口的接待能力和承载力有限,除了几个大都会可以容纳,乡村、山村都无法扩建,台湾位于太平洋板块的火山地震带和太平洋高压路径上,地震、台风频发,乡村防震、防台风设施必须加强,难度加大。
2.2.2 人才引进和旅游配套不足
长江上游属于山区性河流,河流流速快,水位变幅迅速,年内水位差变化大。随着三峡大坝175m蓄水运营,变动回去区末端最远可达到重庆江津的猪尾巴碛,整个重庆主城区都成为变动回水区,河段具有山区河流和库区河流的双重特性,年内水位差最高可达30m。为保证码头的正常运营,目前通常采用斜坡式码头。
2.4.1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2.3 机会分析
2.1.3历史文化因素
而在另一边,进驻云南已有1年多的菜鸟驿站,在此次“双11”高峰顶住压力,成为“最后100米”优质服务的代表。记者在昆明福居路菜鸟驿站看到,包裹按编码整齐排列在货架上,陆陆续续有小区住户前来取件、寄件,因服务周到、便捷,很多住户成为了这里的“常客”。
工业革命带来对环境不可逆的破坏,促使人们开始思考“逆城市化”,回归恬静安逸的乡村生活,“乡村生态旅游”在这一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向往生活的朝阳产业[13]。当前,乡村生态旅游已有一定理论基础,闽台区域位置特殊、同根同源,开展两岸乡村生态旅游合作有利于促进两岸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3.2乡村旅游美学的探究
2.2.1村庄基础设施滞后
2.4 威胁分析
当前闽台乡村生态旅游仍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据调查,往返闽台两地的绝大多数游客由于自身专业知识局限,对台湾或福建熟悉度较低,都仅局限于到一些大都市购物。为此,迫切需要大批对台湾和福建旅游资源较为熟悉的旅游人才,引导游客走进最真实的福建、台湾[12]。一些旅游公司为了经济效益压榨导游工资、误导游客进商圈消费等。另外,很多乡村生态旅游景点虽建立了各种民宿、服务场所,但由于其设施简陋和卫生水平落后,服务人员素质较低,导致游客对乡村生态旅游的体验满意度较低。
2.4.2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困境
当前第三产业竞争激烈,生态旅游更是热中之热,新兴旅游胜地、旅游产品品种丰富,打折促销手段层出不穷,福建省乡村生态旅游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上有江浙一带的小桥流水人家,下有闹市繁华的港澳大都市,凭借自身优势、地域风情及优质的服务质量,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各自占市场份额大,打出台湾周边游广告。欧美、东南亚等全世界旅游业也加快脚步扩大吸引力[15],我国台湾地区也不得不从自身乡村旅游创新点着手,增加区位优势。
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制度坚持不好、组织活动方式缺乏创新、带头人队伍素质能力不足、组织覆盖不全面等原因,出现了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和边缘化问题。
阿强正惊呆时,大刘说:“阿强,这些东西都是还给你的,我们小区要配物业公司,但你不愿掏钱,我们大伙儿就商量了这个办法来刺激刺激你。”
2.1.2政策优势
2.4.3乡村环境保护挑战
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是基于乡村自然环境优美和乡村人文环境浓厚两大背景下产生。然而市场经济背景下,开垦山林、砍杀野生物种、驱赶原住居民等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行为时有发生,使得乡村生态环境面临潜在危机。不少商人借着乡村生态旅游的幌子,在周围建设许多与村庄结构不相符的高级酒店、赌场等,给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带来隐患。
从表3中可以看出,惠州港防台期间走锚船舶中既有一般散杂船,也有危险品运输船舶。由于在港防台船舶数量多,种类全,锚泊安全间距不足,船舶一旦发生走锚、碰撞险情,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海域污染事故,防台安全形势严峻。
3 对策建议
3.1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闽台乡村生态旅游协同合作创新单靠市场带动是不够的,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部门提供大力支持。相关部门还要加大对两岸乡村生态旅游的监管,正确引导闽台合作高效、有序、健康发展。政府还应保持创新精神,摒弃传统的自我保护主义,推动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红线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此外,应当建立公开规范的旅游地审核制度,开通互联网公开平台让游客参与监督,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健康发展。
3.2 注重乡村美学,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闽台两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存在共性又各有不同,两岸乡村生态旅游的定位是关键。首先,应对两岸乡村生态产业的特点进行定位和市场细分,避免与其他地区同质,以此制订正确的营销策略。其次,注重乡村美学研究,结合两地特色的人文环境和居住风格,开发具有闽台文化主题的农家乐,让旅客能真正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乡村文化。最后,开展旅游主题文化节、乡村艺术美术馆,设计旅游纪念品、伴手礼等,增强游客的旅行记忆。
3.3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生态环境保护要全民参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最终目的是回归于保护生态环境,只有生态环境保护好,乡村生态旅游才能持续发展。民众要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提高生态环保意识,旅游相关行业应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从自我做起,让游客们在游玩中明白生态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
3.4 培养高素质导游人才
当前,闽台两地导游数量逐年增多,但真正熟悉两地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人才却十分有限,针对两岸乡村生态旅游的合作需要,应引进高素质生态旅游人才,培养旅游讲解员的专业能力和美学素养[16],以其亲和力让游客在听故事的同时了解当地文化风俗,为闽台乡村生态旅游协同合作提供支持。
4 结束语
闽台乡村生态旅游协同合作的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和挑战同行,希望和阻碍也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闽台应加强协同合作,创新当地特色乡村生态旅游文化,引导乡村生态旅游走向高品质、精致化。
参考文献:
[1] 余美珠. 福建省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2] 徐少癸,方世巧,甘永萍.精准扶贫视角下陕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生态经济,2019(5):140-145.
[3] 何晓光.低碳环保的朝阳产业——生态旅游——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成效[J].陕西林业,2011(S1):12-13.
[4] 巴枫.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1.
[5] 曹彩杰.中国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J].硅谷,2010(2):121-122.
[6] 蒋周莉.闽台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11):76.
[7] 刘珂呈. 湿地公园品牌认知、品牌形象与游客游后行为意向的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8] 严正.闽台产业对接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7):38-42.
[9] 戚晓芳. 闽台两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分析与差异比较[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10] 邹永广,朱尧,何月美.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经济空间结构与合作格局演进[J].经济地理,2018,38(11):226-233.
[11] 吴燕霞.闽台民俗文化交流的现状及对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1):80-84.
[12] 陈幼君.试论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30(2):144-145.
[13] 丘邦翰,何建中,林惠贞.两岸生态旅游合作与治理——以台湾生态旅游与保育为例[J].海峡科学,2016(5):32-33.
[14] 叶宁青.如何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我国台湾乡村旅游成功经验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11):41.
[15] 戚晓芳,宋晓英.闽台开展生态旅游合作的SWOT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4):4314-4315.
[16] 邓静.乡村旅游精致化发展的经验探讨——以台湾乡村旅游为例[J].山西农经,2018(22):40.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683(2019)09-00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