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问题的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北地区论文,东北亚论文,经济合作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本文试从揭示东北地区与周边邻国开展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现状特征入手,根据各种因素对经济开放的影响,侧重于对东北地区对外合作的有利地理条件的分析和评价,初步探索该地区顺应和参与东北亚合作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 东北亚 区域经济合作 东北地区 地理因素 资源
1现状分析
为推进我国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合作顺利进行,对该地区发展与改善同东北亚国家济贸合作的客观条件、现状特征、面临问题加以正确分析是十分必要。
1.1 客观条件
对外开放经济理论指出,国际经济联系或经济合作在动态上可表现为一国的经济运动及其运动指向,而从国内外经济运动指向的选择性来看,它又以两种资源(即一国经济发展的投入来源于国内资源与国外资源)和两个市场(即一国生产的产品销售面向国内的市场和国外市场)的指向选择为其经济运动形成良性循环的重要标志。同时,由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和自然因素可对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有机沟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一国的有利的经济、历史和地理条件便可成为它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发挥良好的合作功能的客观条件。在这一方面,我国东北地区的内生因素与外生因素也是颇具优势的,它们对于该地区参与东北亚的区域合作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1.2)]。
1.1.1 地理位置适中,水陆交通条件优越
我国东北地区北、东、西三面是俄、日、朝、韩、蒙等海陆邻国,近于处在东北亚的地域重心。水陆交通运输发达。铁路网稠密,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与渤海、黄海、日本海等河、海的航运线已逐步成为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纽带,有利于发展国内外市场,繁荣国内外贸易。特别是沿边、沿海所开创的满洲里、黑河、同江、绥芬河、珲春等中岸,它们正以对外开放窗口的显著功能,推动着国内外经济联系的更有效沟通。
1.1.2 资源丰富齐全,经济基础雄厚
东北三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和农业资源等。其中铁矿石、石油、原煤储量和木材蓄积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2%、45%、10%、25.7%;耕地面积2.47亿亩,人均耕地面积超过全国水平。该地区工农业发达,不仅已建立重工业基地,钢铁、机电、汽车、石油等工业部门著称于全国,而且现代化农业水平较高,已建立起许多大农业结构的农林牧业基地。从发展对外开放经济的角度分析,这些资源禀赋条件,可使东北地区在资源互补中构成以自然资源、农业资源以及劳动力资源的赋闲为物资基础,而向国外导入资金、技术和设备等资源的“引力场”[(3)],从而为沟通国内外经济运动,形成东北亚地区的整体性资源供需网提供重要物质来源。
此外,该地区与东北亚各合作国家具有久远的经济、文化交流传统,改革开放以来也已形成对外合作的初步基础。
1.2 现状特征和面临问题
我国东北地区的对外合作,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息息相关,它在地域组合上是东北亚合作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东北亚合作在整体上具有自身的要素内涵和发展过程,其间的各个合作者的经济开放或对外合作,也必然会在东北亚整体性开放经济规律的制约之下,各自形成局部性的特点。因此,我国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各合作伙伴之间的经济联系,在发展阶段、合作方式、合作对象等方面也同样具有其自身的现状特征。
1.2.1 具有多层次的合作体系,合作伙伴多元化
目前,东北地区在与其周边国家进行广泛经济联系的背景之下,正在形成一个进行着全方位对外合作的区域组合系统。东北地区在地缘上的直接合作对象,可包括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区、蒙古等。由于这些合作对象的非同质性(主要指社会制度与经济水平的差异性)和非等格性,就导致了其合作形式和复杂性。其具体表现主要是:第一,从社会制度与经济水平来看,其合作的指向是多维的,既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又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既有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等。第二,从贸易伙伴所代表的政区级别来看,它们在层次上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有的代表某国在此进行贸易合作;有的则是代表标本国家的部分地区进行局部性经济联系。另外,还有我国政府在东北地区与其它国家或某国部分地区所进行的合作项目等等。因此,在合作伙伴组合上不仅有双边合作,还有多边合作;不仅有在国内的经济合作项目,还有东北各省在国外某些地区参加的合作开发项目。这一系列的区域性合作的组合模式,能使我国东北地区在与周边邻近国家合作中选择多种资源互补的途径,在引进资本、技术吸收、劳务输出、商品交换等过程中使自身经济得到持续发展与充实提高。
1.2.2 合作形态表现为松散型
从70年代末开始,随着国际关系的不断改善,国内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东北地区开放经济才有了发展。然而,由于该地区实行全面对外开放毕竟较晚,加上它与东北亚各国的合作尚处在非“集团化”实体的对外合作状态,因此,它在对外合作的深度和发展水平等方面,无论与“欧洲共同体”,“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合作集团的西方国家,还是同“东南亚联盟”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中国家相比,它都是有所不及的。实际上,它与东北亚国家之间的合作并未达到相应的广泛性与紧密性,在发展阶段上仍然是一种松散性的合作形态[(4)]。
1.2.3 边境贸易兴盛,而其贸易市场存在着初级化倾向
东北地区边境贸易兴盛的主要标志是:第一,地理范围分布广泛。该地区与朝鲜、俄罗斯远东区和蒙古之间的边境地带,已成为边贸发展的广阔的领域。例如,随着满洲里,绥芬河,珲春等口岸的开辟,吉林,辽宁与朝鲜接壤的12个县市以及内蒙古与蒙古国交界处的6盟15个县等地的对外贸易交流将会越来越富有活力。第二,发展迅速,贸易额度大幅度增长。第三,方式多样,内容丰富。该地区的许多边贸区已根据贸易伙伴、地区范围、交易物资等方面的不同点,通过采取边境地方贸易、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等多种形式,灵活地开展商品的或非商品的交流活动。但从另一方面看,该地区的边贸发展又存在着较明显的初级性,特别是出口商品结构较为滞后,对国外技术设备引进也做得不够。
由上述可知,我国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合作,除了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之外,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对此,应该联系该地区对外开放的现实情况,加以认真研究,特别是应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认识和解决好一系列实质性的问题。
2 发展设想
根据上述客观条件,现状特点和面临的问题,笔者提出我国东北地区顺应东北亚合作趋势、促进改革开放的发展设想如下。
2.1 加强边境贸易的合理发展
东北地区边境贸易兴盛,分布广泛,发展迅速,形式、内容丰富多样。但由于其发展水平的初级性,尚存在着管理机制、贸易方式、出口商品结构等方面的簿弱点,交通运输也比较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应在加强交通线路、通商口岸改造和扩建的同时,扩大市场容量和对外合作领域,加速全局性运行机制的建立,强化宏观调控的功能,并不断更新出口产品结构,扩大边境技术合作,以进一步提高边境贸易发展的活力。
2.2 强化各特大城市的开放性功能
目前,应在图们江三角洲建立多国经济技术合作开发区的同时,不断强化全区各特大城市的开放性功能。哈尔滨、长春、沈阳、鞍山、大连等特大城市,历来工业、商业等经济基础雄厚。它们各自在东北地区的经济集聚和扩散中已显示出重要极核职能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它们也是内引外联的重要经济源。现在,由于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对各大城市要求的新转化,它们的职能也应该顺应全地区的对外合作趋势,而进一步扩大开放型的倾向性。据此,今后哈、长、沈等特大城市的发展步骤应注重于拓展城市中心——市郊的国际贸易市场,致力于对它们的集聚规模、交通系统、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相应调整或建设,以使其成为东北亚合作中的重要贸易往来枢纽,并将它们逐步建成类似于诸如欧共体巴黎、美加墨市场芝加哥与底特律等中心贸易城市(据分析,它们现在所具备的区位、交通、资源、市场等潜在因素可以同欧美的这些传统化贸易城市相伦比)。特别是它们应充分利用处于日本、俄罗斯、韩国、蒙古等国际资源互补性强的国家之间物资交流的过境地带这种区位优势,发挥好沟通市场和资源流动的中间转运站的调控作用,大力发展物资的储存,运输、加工等产业,不断为建立更多的“跨国公司”、“三资企业”、“多国合作开发区”等合作形式而创造有利环境。
2.3 充分发挥产业开发与分布的外向型功能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结构,可遵循着“点轴开发”的理论,与该地区的主要交通运输干道相匹配,形成多条纵横交织分布的产业带,他们可包括: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经济中心相联而形成的中部产业带;阜新、通辽、白城、齐齐哈尔等城市联结的新开发产业带;绥芬河、牡丹江、哈尔滨、齐齐合尔、满洲里所连接的北部产业带;现正在开发的珲春、延吉、吉林、长春、白城、阿尔山一线所组成的产业带。这种网状式的产业分布结构,既能通过与其南面的环渤海经济带相迭加和国内其它地区的产业带发生有机联系,又可借助于与整个东北亚国际市场相对接的发展态势,使其外向型经济特色显得更浓。特别是由于它们的分布格局,同该地区的生产重点区、资源富饶区,以及人口稠密区的分布相生并存,构成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的经济网络的主体部分,其经济基础实力雄厚,市场容量大,对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发展和演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该地区在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时,应根据世界市场的形势变化,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功能,发挥自身的经济优势、资源优势、开发优势,积极而主动地迎接挑战和抓住机遇。例如,目前可分别针对日本、韩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向外转移,缺乏农副产品供应;而俄罗斯远东区则劳动密集型产业因缺乏劳力发展簿弱、对农副产品需求量也很大等趋势,及时地大力发展轻纺、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商品性农业部门,以实行同日本、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产业对接与贸易互补,并借此来实现更深入地参与东北亚的经济合作。
2.4 进一步加强辽东半岛前沿贸易基地的建设
辽东半岛是东北三省南部的开放门户,境内的大连、营口、丹东等港口可与世界上约60多个国家与地区通航。尤其是距日本、韩国较近,便于发展对日、韩、朝等国家的经济关系。为适应东北亚经济合作的需要,目前,辽东半岛应借助于有利的国际环境,不断拓宽贸易渠道,更新贸易形式,就近引进日、韩等国家的资金、技术等,开拓新兴企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沿海高新技术开发区。同时,要加强对东北地区内地的经济辐射,并通过技术、资金、信息、人才的转移,带动内蒙、华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
PROBE TENTATIVELY INTO NORTHEAST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THE ECON-OMICAL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Chen Changchun
(Geography Department of Xiangtan Teachers'College)
Key Words:The region economical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The Northeast China; Geographical factors; Economical opening;Resources
Abstract
According to various factors influencing to the economical opening.This paper probes tentatively into the way which Northeast China's c-omplying with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Northeast Asia'cooperation and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analysis and estimation of the advan-tageous geographical condition of the external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eveloping the external economy and cooperation with the adjacent countries in Norhtea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