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靖远县糜滩镇刘庄小学 730699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对身体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趋重视。“心理健康”也逐步让人们认识和了解,特别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已被纳入到正式的学校教育中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此我谈一下我的浅显认识。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入学适应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校园的自然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大多数儿童都能很快适应新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
2.学习方面的问题。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3.厌学与逃学问题。有些小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
4.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依赖心理。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小学生较强的依赖心理,首先表现为对环境的依赖,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
6.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由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部分小学生临考时处于紧张而又恐惧的情绪状态。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面对排名次和决定人生前途的升学考试,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功,也担心遭到失败。长期这样,会造成其心理变态,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1.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1)小学心理健教育的原则。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①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②保密事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一定要保密。谈话纪录、心理测试资料都要妥善保管。③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有长期的规划,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伴随整个小学阶段。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①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塑造班集体良好的氛围,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②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的工作应该专业化,要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有固定的开放时间和固定的场所。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该课程可分为心理卫生与健康科普和实际训练操作两部分。借此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2.家庭应采取的对策
(1)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①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老师和家长应默契配合,由一方担任批评的角色时,另一方担任劝解,万不可两面夹击。②要倾听孩子说话。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鼓励孩子多说话。建议工作忙的父母每周至少要与孩子共同用餐3—4次,餐桌上的话题往往比较轻松,当孩子说话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温馨的时光。③宽容与约束都重要。对孩子宽容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失败的教训往往过分宽或过分严。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寡爱。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2)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成长。家长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溺爱型和专制型家庭,使小学生的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学习和发展。
论文作者:陆君彦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孩子论文; 小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家长论文; 宽容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