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形势下论文,党建工作论文,高校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3)04-0100-05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要求,《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对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健全各级党的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都有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符合普通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也指明了党建工作的方向。目前,普通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有喜有忧,对此,如何加强对普通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领导,重视学生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是普通高校广大学生工作者,特别是党建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一、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总体上呈现出学生入党热情高、入党比例高,党员发展程序规范、组织健全的良好局面,广大学生党员已经成为校园内人数众多、富有朝气的骨干队伍,他们不仅仅在学习和工作方面争当先锋,而且在建设和谐校园、文明校园的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不可否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入党动机呈多样化趋势,功利色彩浓厚
进入大学,绝大多数学生也正好跨进成年人的行列,符合入党的年龄要求,入学后系统全面的入学教育、如火如荼的军训生活,使大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政治觉悟得到提高,积极要求进步的激情被点燃,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未来的人生规划成了大学生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大学生一旦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必须为实现这一目标付诸努力,因此,很多学生在入学不久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达自己要求加入党组织的强烈愿望。据调查统计,在大一期间,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约占90%。大学生入党热情高涨。其入党动机却呈现多样化趋势。在笔者所在单位组织的问卷调查中,选择入党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的占16%,选择“为了很好地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占31%,选择是“为了将来个人政治仕途和发展”的占22%,选择纯粹是“为了增加就业砝码”的占16%,选择“随大流”的占6%,选择“有面子能当学生干部”的占5%,选择“为父母争光”的占4%,除了前两种选择是党建工作者期望看到的外,其他选择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以个人主义、实用主义为核心的功利性色彩。
(二)大学生入党材料繁杂,材料雷同现象严重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总结,大学生入党程序已经逐步规范。一般来说,入党分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二是参加党校的学习,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的培训;三是确定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年左右的考察培养;四是从入党积极分子中经民主评议推选入党对象;五是对入党对象进行函调,确认主要社会关系清楚、无问题;六是召开支部大会,将入党对象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七是经过一年预备期的进一步考察,将中共预备党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一个大学生从申请入党到成为正式党员的过程中,要填的表格很多,需要培养人、介绍人、谈话人等填写的意见也较多。翻阅这些材料可以发现许多相似之处,材料雷同现象严重。像入党申请书几乎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谈话人、培养人意见也大同小异,发展对象的缺点都是“政治学习抓得不紧”、“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学习有时有松劲情绪”等无关痛痒的话,死板和教条让规范的发展程序变得只有形式,没有多少实质内容。
(三)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形同虚设,作用发挥不明显
根据党章的规定,结合普通高校的特点,近几年,凡是具备成立党支部条件的基层都成立了相应的党支部。前些年学生党员数量较少,一般是以年级为单位来成立党支部;年级学生党员数量达不到成立支部要求的,则以学院为单位成立党支部;有的则采取多年级成立纵向党支部的方式,来确保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健全。近几年,由于学生党员发展数量的增多,许多高校借鉴军队“支部建在连上”的经验,采取了“支部建在班上”的做法,以班为单位成立党支部,班级党支部成为班委会、团支部之外带动大家学习成长的“第三驾马车”。但是,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越来越多的学生党支部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目前,有些大学生党支部的主要作用就是发展党员,至于如何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如何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则无从谈起。像有的学校规定党员每半个月一次的组织生活制度根本得不到落实,支部大会如果没有发展党员的任务一般不会召开。支委会、支部大会、民主生活会这些会议有何区别、什么时候开,学生党员大都说不清楚,按组织制度的要求去落实也成了一句空话。党支部的作用远没有班委会、团支部的作用发挥得明显。
(四)大学生入党比例不断提高,但先锋模范作用缺失
前些年,大学生党员发展的比例一直不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学生党员发展比例不足1%。后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普通高校的党建工作逐步得到重视,学生党员发展比例有了明显提高。2003年,全国高校在校生党员的比例达到了8%。经过又一个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客观要求、普通高校的党建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现实,大学生的入党比例节节提升。[1]现在,部属重点高校的大学生入党比例一般超过了30%,有的学校甚至达到了40%以上。但是,让党建工作者感到尴尬的是,大学生入党比例的不断提高,并没有呈现出人们期望看到的局面,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因为党员数量的大幅增加而在学习和日常工作中得到更多的体现,相反,现在党员多了,党员的党性观念反而淡薄了,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许多大学生党员混同于普通学生,根本体现不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发生偏差,造成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
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的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生活方式以及学生就业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这就必然会导致学生思想的多元化。[2]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糟粕以及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对大学生尚未完全定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市场经济条件下催生的实用主义观念,使一些学生的政治理想中不可避免地掺杂了更多的功利成分,同时也使一些学生党员更强调个性独立、自我设计和自我完善,从而导致道德行为出现脱轨现象。个人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成为他们在作各种选择时首先使用的考量标准,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因党内个别贪污腐败分子的胡作非为而使大学生对此产生动摇。因此,他们考虑入党时,首先想到的是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前途,是否能为自己带来实惠等等。
(二)重档案材料齐全、轻入党对象个性特征的形式主义,造成大学生入党材料雷同
每个人都有一个走到哪带到哪的档案袋,对一个党员来说,档案袋里装得最多的就是入党材料,尽管很少有人去阅读这些材料,但这些材料又是必不可少的,必须终身保存的。虽然没有听说过因为入党材料的内容与别人惊人的相似而怀疑党员资格的真假。但却存在因为入党材料不全而接受组织审查的事实。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手续和资料的齐全是必须的,而内容的雷同则是无关紧要的。这种状况造成了某些申请人在写入党申请书时,只需要把别人的申请书拿过来抄写一遍,改个申请人的名字和日期就完事大吉,也使得培养人、谈话人、介绍人在填写意见时,根本不考虑入党对象的个性特征,而是照搬别人的措辞应付过关。究其原因,无非是形式主义的东西在作怪,只求简单应付顺利过关,不求标新立异、精益求精,也不求个性鲜明、与众不同。
(三)对学生基层党支部的骨干培训指导不力,造成基层党组织成员组织常识匮乏、组织生活制度难以落实
随着学生党员发展数量的增加,现在大多数高校都设有二级党校,二级党校每年都要对大量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基本知识,如党的性质、宗旨等,而对支部建设方面的内容安排较少,这就造成大学生基层党组织成员组织常识匮乏,不知道怎样开展工作。对党建工作的督导检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党支部书记和委员,不知道支委会和支部大会的区别,不清楚什么情况下该开支委会、什么情况下该开支部大会,对于民主生活会这样有特定内容和含义的组织生活制度,既不知道该什么时候开,也不知道该怎么开。作为主管学生党建工作的二级学院党委,其主要精力也都放在应付党员发展数量激增带来的巨大工作量上,无暇顾及大学生党支部骨干的培训。而这样的培训由于学生四年一周期的流动性,变成了一项长期的、循环往复的任务,这使得二级学院党委产生了一定的畏难情绪,培训工作很难落实。另外,对学生基层党支部缺乏检查监督和指导,导致其组织生活过于随意。很多大学生党员骨干错误地认为,组织生活就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到来时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一年搞几次活动就等于组织生活制度得到了落实。
(四)过度追求党员发展数量、对党员教育监管不力,造成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不强
“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组织发展原则,也说明了党员发展的第一要素是确保发展的质量。没有质量做保证,单纯追求发展数量,是对党不负责任的表现。目前,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入党比例已经超过了1/3,研究生的入党比例更是达到了80%以上。从党员的先进性上讲,如此高比例的党员队伍,将大大带动和影响身边的普通群众,使高校党建工作呈现出新的气象。但是,与此相反,党员发展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对党建工作产生推动作用,大多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发挥。许多人反映,现在党员多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反而不如党员少的时候明显。和一些毕生追求入党,奋斗了几十年,到了晚年才实现入党愿望的老一辈党员比起来,现在的大学生入党似乎过于容易,这就使得他们对党员的称号和荣誉不够珍惜,缺乏创先争优意识。许多党员认为,周围的很多人都是党员,不需要自己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的甚至认为,周围的党员和自己都差不多,如果自己表现得太积极,反而会遭冷眼和讥讽,还不如和大家一样。另外,对党员的教育监管不力,缺乏必要的奖惩激励机制和监管措施,造成党员党性观念不强,也使党员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这些都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3]44入党动机是否端正,关系到党的纯洁性和党组织的战斗力。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如同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就会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历史也警示人们,如果共产党人的精神信仰垮了,就会导致红旗变色、江山易主。[3]181因此,对于申请入党的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就是要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意志和信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端正入党动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地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教育和培养的责任不是仅仅在于党务工作者,而是以党务工作者为主体,由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和各种服务人员共同承担的。一是要把入党动机教育纳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把入党动机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要把党校培训学习和道德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等贯穿起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道德建设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基础性工作,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和党员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三是要把书本学习与影视、网络、多媒体宣传结合起来,多渠道灌输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让先进的文化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阵地,力争达到让入党积极分子在入党前都能够有正确的动机和目的,能够很好地把党的利益与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
(二)确定科学的发展比例,不断提高党员的发展质量
积极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把大学生中具备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一代新人的迫切需要,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重大举措。重视大学生入党,适当增加大学生入党的比例是必要的,但这个比例绝不是越高越好。因为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都明确地告诉我们,数量增加必然会影响到质量,一味追求数量是对党不负责任的表现。依笔者之见,把毕业班学生入党比例控制在1/3左右较为合理。此外,学生入党比例的确定不能偏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不应该与“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割裂开来。对于目前存在的高中生入大学前突击入党的情况,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虽不能明令禁止,但也要严格控制。从笔者掌握的情况看,入大学前突击入党的这些高中生党员一部分表现较差,一些学生党员的表现还不如普通学生,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党员的形象。在发展学生党员中如何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不仅关系到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党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和形象。在此方面,各高校的做法尽管不尽相同,但也都趋向一致,即坚持又红又专的标准,把时代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学生的业务素质与思想素质相结合,明确提出“学生党员要以学习为中心,走全面发展之路”,在确定发展对象时明确规定“必须坚持党员标准,看大节,看主流,全面衡量,特别是要看其政治素质,对入党动机不端正、思想觉悟不高、政治品质不好的,不能列为发展对象,学习成绩应掌握在班级的前50%之内”[4]。党员质量的提高,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础。
(三)加强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新修订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大学生党的支部委员会要成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这既是对大学生党支部的功能定位,也是对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目标要求,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要发挥好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一是要合理地设置大学生基层组织机构。有条件的学校,应坚持“支部建在班上”的做法,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党支部,这样最有利于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没有条件的可以以年级为单位成立党支部;若一个年级也达不到成立条件的,可以成立多年级的纵向党支部。二是要选好基层党组织的骨干。要把那些想干、能干、会干的党员选进支部,担任支部的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委员。可借鉴学生干部竞选上岗的做法,通过竞争切实选出最适合担任书记及委员职务的骨干力量。三是要加强对大学生基层党组织骨干的培训。要让骨干知道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是什么,利用党校、网上课堂等形式,向担任党组织骨干的大学生宣传必要的组织常识,要注意借鉴一些基层先进党组织的经验做法,利用参观学习、报告会、模拟练习等方式提高培训的效果。四是要规范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制度。要合理地规定组织生活的次数,依据目前各个高校的做法,一般每月组织一到两次组织生活较为适宜。还要为大学生基层党支部制作配发统一的党员发展工作流程图、党员发展的各类表格和各类会议记录本,制作发放《大学生党支部工作手册》或光盘,以便让学生党员干部形象直观地了解相关工作内容,使组织生活制度和党员发展工作规范化。另外,在入党材料的要求上,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戒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等做法,要突出个性特征,不看篇幅,看真情实感。五是要加强对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检查和指导。可以借鉴机关管理人员担任学生班主任的做法,扩大班主任的工作范围,使其兼任班级党支部书记,发挥老党员、老书记的带动和指导作用;还可成立各级党建工作督导组,通过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予以纠正,避免工作的随意性。
(四)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管理教育,激发学生党员的内在动力
如何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要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要注重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要坚持传统的“三会一课”制度,以院系二级党校为依托,定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以先进的理论和文化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除了传统的理论灌输方法之外,还要注意利用网络、音像资料、报告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影响大学生党员。同时,还要把自学作为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必要措施,规定相关的学习内容,检查学习笔记和心得,以此来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二是要实行奖惩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要定期对学生党员进行民主评议,通过对学生党员进行量化考核,可以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观念,尤其是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使学生党员获得坚实的群众基础。对于考核合格的学生党员可以奖励,或评选出优秀党员予以表彰,以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党员;而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党员要进行批评教育,对于行为恶劣,经再三教育而不改正者,劝其退党。[5]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要求,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要通过奖惩激励机制,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和“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减一半”的不良风气。三是要加强民主监督管理,提高学生党员的自觉意识。可通过佩戴党员标志、实行学生党员宿舍挂牌制度、设立学生党员监督岗等,提醒学生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使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和行为中,时时刻刻置于普通群众的监督之中,接受广大学生的监督;还可以成立监督小组,设立意见箱,多方面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以维护党员的先进形象,让践行党的宗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逐步成为大学生党员的自觉行为。
[收稿日期]20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