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长白山林蛙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何雨潼[1](2021)在《阿坝藏猪部分种质特性研究》文中认为阿坝藏猪是我国高原藏猪中的一个类型,本文对阿坝藏猪的部分种质特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阿坝藏猪提纯复壮及科学饲养管理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主要对阿坝藏猪的生长发育、肥育性能、屠宰等性能及肉质品质进行了测定、分析和研究。(1)生长发育方面:在阿坝藏猪主产区随机抽测388头藏猪(其中公猪116头,母猪272头),分别在2、4、6、8、10、12、14、16、18月龄进行体重和体尺指标的测定。对阿坝藏猪体重生长进行Gompertz、Logistic和von Bertalnffy三种模型拟合,并对体重累积生长及体重与体尺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阿坝藏猪生长发育规律均符合Gompertz、Logistic和von Bertalnffy模型,但存在不同性别间所适用的模型不同。公猪生长发育更符合von Bertalnffy生长模型(R2=0.9914),其生长拐点为6.77月龄,拐点体重15.38 kg;母猪生长发育更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R2=0.9928),生长拐点为8.35月龄,拐点体重24.06 kg;阿坝藏猪生长发育存在性别差异,藏公猪生长拐点月龄早于藏母猪。除6月龄和8月龄外,公猪的体重均低于母猪。阿坝藏公猪体重与体长具有高度的相关性(R2=0.965),公猪18月龄内通过体长估算体重的公式为y=21.5449x0.3307,胸围估算的体重公式为y=20.9619x0.3258;母猪体重与体长具有高度的相关性(R2=0.979),阿坝藏母猪18月龄内通过体长估算体重的公式为y=33.5535+0.987x;胸围估算体重的公式为y=21.9716x0.3052。(2)肥育性能方面:选取健康、体重基本一致的3月龄断奶阿坝藏猪12头(其中公猪6头,母猪6头)并去势,按当地传统的放牧+半舍饲饲养方式进行肥育性能测定。即半舍饲饲养6个月(补食为主),再放牧6个月(放牧为主),最后半舍饲3个月(补食为主)直到出栏。结果表明:日增重在肥育的15-18月龄为最高184.25 g,极显着高于其它各阶段(P<0.01),其次为6-9月龄和12-15月龄(P<0.01)分别为111.81 g和110.66 g;料重比以12-15月龄最低为1.11极显着低于15-18月龄、6-9月龄、3-6月龄、9-12月龄;阿坝藏猪全程料重比为2.06:1,普遍低于其它地方品种猪和商品猪,阿坝藏猪通过传统放牧+半舍饲饲养方式进行育肥具有低料重比,高饲料转化率,低饲养成本优势,15月龄左右完成肥育屠宰可取得较好的生产效益和胴体品质。(3)屠宰性能方面:随机选取育肥至18月龄的6头阿坝藏猪,进行屠宰和相关屠宰指标测定。与其他地方品种猪和国外引入品种猪屠宰性状比较,结果表明:阿坝藏猪胴体长为58.075±0.21cm,屠宰率64.97±0.51%,腿臀比28.64±0.55%,瘦肉率40.05±1.12%。阿坝藏猪眼肌面积19.182±0.32 cm2均高于合作藏猪、西藏藏猪(CG)、迪庆藏猪(放牧+补饲组),有一定的产肉潜能,但不占优势;胴体长为58.075±0.21cm较西藏藏猪(CG)、合作猪长;背膘厚3.34±0.23cm较西藏藏猪(CG)、迪庆藏猪要薄,高于外国猪种。与其他地方品种猪和引入外国品种猪的部分内脏器官指数比较,结果表明:阿坝藏猪心脏指数0.36%,肝脏指数1.25%,脾指数0.15%,肺指数1.04%,肾脏指数0.28%,胃指数1.09%,大肠指数3.66%,小肠指数1.04%,阿坝藏猪大肠指数高于其他地方品种猪和国外猪种,具有耐粗饲性特点。(4)肉质品质方面:选用结束肥育、屠宰的5头阿坝藏猪背最长肌部分进行肉质品质测定。结果表明:L*值为43.56、a*值为17.52、b*值为3.6,L*值均低于地方品种猪和国外品种猪,未出现PSE肉;a*值均高于地方品种猪和国外品种猪,猪肉肉色偏红,b*值低于其他地方品种猪。阿坝藏猪肉质耐贮存,且p H24下降幅度小,滴水损失(1.78%)和剪切力(3.76kg)低于部分地方品种猪,熟肉率(69.58%)均高于地方品种猪和国外品种猪。阿坝藏猪猪肉营养丰富,猪肉营养成分中除水分(64.73%)低于其他地方品种猪和外三元猪外,粗蛋白(23.89%)﹑肌内脂肪(8.94%)高于其他地方品种猪和外三元猪。阿坝藏猪猪肉中8种氨基酸含量高于地方品种猪和国外品种猪,且鲜味氨基酸含量占主要,阿坝藏猪猪肉具鲜美的风味和营养价值高,值得推广。
崔艺燕,田志梅,邓盾,鲁慧杰,李贞明,李剑豪,马现永[2](2021)在《舍饲藏猪血浆生化指标、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藏猪是重要的经济动物,其肉制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本试验对舍饲藏猪的血浆生化指标、胴体性能及肉品质进行分析,以便为藏猪的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全自动生化仪分析舍饲藏猪血浆生化指标,利用行业标准描述其胴体性能及肉品质,利用常规方法测定其肌肉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舍饲藏猪血浆生化指标、胴体性能及肉品质指标在正常范围内;舍饲藏猪背肌(鲜样)水分、干物质、粗蛋白质、肌内脂肪、灰分和有机物的含量分别为69.89%、30.11%、33.30%、5.20%、2.62%、40.65%;背肌(鲜样)含有9种饱和脂肪酸、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7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共21种脂肪酸,主要脂肪酸是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和棕榈油酸。
谢小东,陈志洪,安慧青,张娅,杨剑,施君,韦英益,胡庭俊[3](2019)在《苦白石颗粒靶动物(猪)安全性试验》文中指出为评价苦白石颗粒对靶动物(猪)的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将苦白石颗粒按临床推荐剂量的1、3、5、10倍剂量连续拌料给药5 d。从喂药第1天开始,连续观察14 d;测定给药前、给药后第7天和第14天试验猪的体重、血液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苦白石颗粒按临床推荐剂量1、3、5、10倍剂量应用,猪的体重、血液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等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不显着(P>0.05)。表明苦白石颗粒按临床推荐剂量的1倍~10倍范围内应用,对靶动物(猪)是安全的。
余瑞萍[4](2018)在《巴马微型猪培育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与目的猪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在组织解剖学、生理学、营养代谢等方面与人类的相似性很高。因此,实验用小型猪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巴马小型猪体型较小,在限饲的情况下,1岁体重35kg-40kg左右,若按照自由采食,其1岁体重可达50-60kg左右,2两岁体重70-80kg左右。因而采用小型猪培育体型更小、各方面性能良好的实验用微型猪则具有重大的意义与良好的市场前景,具有操作方便、用药剂量少等优势。我国普通成年小型猪体重为45~65kg,成年微型猪为25~35kg[1]。东莞松山湖明珠实验动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承担相关国际合作项目过程中,发现群体中具有部分微型个体的猪,其半岁体重、体高、体长、胸围为16.08±2.18kg、70.24±2.05cm、36.12±0.21cm、61.23±1.44cm,体型趋于微型。动物的生长发育进程是受许多复杂要素综合影响的,包括品种、性别、营养水平、生活环境、遗传等。在动物生长发育调控中,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形成的神经内分泌生长轴起关键调节作用。因而本研究旨在通过品种繁育建立巴马微型猪家系及对巴马微型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并对神经内分泌生长轴通路进行研究,以探究巴马微型猪神经内分泌生长轴与其体型矮小的关系。研究方法1.东莞松山湖明珠实验动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承担相关国际合作项目过程中,发现群体中具有部分微型个体的猪,其半岁体重、体高、体长、胸围为16.08±2.18kg、70.24±2.05cm、36.12±0.21cm、61.23±1.44cm,体型趋于微型。因此,采用这部分微型个体巴马小型猪作为原始种群,14头(雄性5头,雌性9头)半岁体重、体高、体长、胸围为16.08±2.18kg、70.24±2.05 cm、36.12±0.21 cm、61.23±1.44 cm的猪,进行巴马微型猪的培育。对巴马微型猪从出生起逐月测定其体重和体尺值(体高、体长和胸围),并观察其繁殖性能。2.采集巴马微型猪和普通巴马小型猪血样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分析。巴马微型猪94头,普通巴马小型猪52头。3.采集巴马微型猪和普通巴马小型猪血样进行血清GH、IGF-1、IGF-2的含量分析。巴马微型猪30头,普通巴马小型猪28头。4.采集猪耳组织样本81份,用于提取获得基因组DNA。巴马微型猪57头,普通巴马小型猪24头。结果1.经四年筛选培育,第5世代巴马微型猪半岁、1岁、2岁公母巴马微型猪体重分别为8.77±0.42kg和9.28±0.43kg、14.78±0.71kg和 15.68±0.73kg、18.65±1.23kg和19.98±1.97kg。性成熟期为4-6月龄,妊娠期为117.33±2.14天,初产母猪产仔数为4.23±0.73头,2产母猪产仔数为6.54±1.33头,经产母猪产仔数为8.08±2.69头。其体重和体尺值比同性别、月龄的普通巴马小型猪低,其中体重、胸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巴马微型猪体重比我国主要的地方品种小型猪数值低[2]。2.血液生理生化检测结果显示:巴马微型的猪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比值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检测结果比巴马小型猪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CHOI检测结果比普通巴马小型猪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0~13月龄、24~27月龄、44~48月龄巴马微型猪血清GH浓度比普通巴马小型猪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3月龄和44~48月龄巴马微型猪IGF-1浓度比普通巴马小型猪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巴马微型猪和普通巴马小型猪中血清GH及IGF-1浓度都表现出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变化趋势。4.GH、GHR和IGF-1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GH第2、3外显子(GH-2,3)有5个SNP位点,在143pb处发生了 C→T的突变,182pb处发生了 G→A的突变,270pb处发生了 T→C的突变,413pb处发生了 G→A的突变,417pb处发生了 G→A的突变,421pb处发生了 A→G的突变,其中C143T和G182A导致GH蛋白序列的氨基酸变异分别为A9V和R22Q。结论对巴马微型猪家系第四、五世代的生长繁殖性能等方面开展研究,发现与原种猪比较,繁殖性能正常,体型偏小,总胆固醇偏低。其血清GH、IGF-1浓度比普通巴马小型猪低。GH、GHR、IGF-1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中,GH-2,3有两处碱基替换(C143T和G182A)造成氨基酸变异(A9V和R22Q)。
李琳[5](2017)在《地方黑猪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及胴体和免疫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本试验选用天津地方黑猪,猪群生长环境为山峦地貌果树林下,散养饲喂。饲养全程无抗生素添加日粮,生长期12个月,出栏体重平均93.7±9.71kg。在黑猪的屠宰性能、胴体性能、免疫性能试验基础上,对猪群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量进行研究,完善天津地方黑猪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库。研究表明:1.地方黑猪屠宰率66.35±2.47%,眼肌面积为29.11±8.69 cm2。宰前活体重93.7±9.71 kg,胴体重62.35±8.29 kg、胴体直长94.83±1.72 cm、平均背膘厚3.5±0.37 cm。2.黑猪肌肉中,主要含有14种脂肪酸。棕榈酸为21.13%、硬脂酸为11.17%、油酸为37.06%、亚油酸为22.15%、亚麻酸为1.84%。饱和脂肪酸占34.48%,单不饱和脂肪酸占39.92%,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4.99%。胴体不饱和脂肪酸ω-6/ω-3比值为12.04:1。3.黑猪肉质有其独特的风味。富含17种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80.62%,其中谷氨酸占17%。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EAA/TAA)44.63%,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AA/NTAA)比值80.62%,均高于FAO/WHO的标准,属于优质蛋白质猪肉。4.免疫球蛋白含量分别为IgA 1.29±0.11 g/L、IgM 2.42±1.10 g/L和IgG21.19±0.73 g/L,血清生化指标在测定的猪群间及性别间无显着差异(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59.04 g/L,尿素氮含量5.21 mmol/L,与该黑猪品种饲养期12个月出栏的生长发育规律一致。5.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黑猪组织器官心脏、肝脏、脾脏和肺脏的mRNA表达量差异不显着(P>0.05)。在分子水平上能够反映猪群健康状况。地方黑猪散养模式下,胴体性能水平在正常范围,且地方黑猪肉产品营养丰富,风味好,肉味浓郁。免疫球蛋白含量较高及内脏MCP-1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不显着,充分体现地方黑猪的抗病力较强的品种特性,反映地方黑猪猪群机体健康水平的稳定性。以上试验结果为培育地方黑猪品种,建立品种配套系提供依据。
马绍伟[6](2016)在《复方中药超微粉对河田鸡的保健作用及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研究复方中药超微粉对河田鸡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抗氧化功能、免疫功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等的影响,探讨复方中药超微粉对河田鸡的保健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理;通过体外研究该复方中药总多糖对河田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及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从细胞水平方面深入探讨该复方中的总多糖对河田鸡的免疫调节机理,上述研究结果旨在为复方中药超微粉在河田鸡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数据借鉴。方法:体内试验1日龄河田鸡公雏630羽,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抗生素组、中药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5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饲用抗生素,中药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1%复方中药超微粉,试验期共130 d,分为小鸡(1-28 d)、中鸡(29~56 d)、大鸡(57-105 d)、育肥鸡(106-130 d)四个阶段,于28 d、56 d、105 d、130 d分别采集相关组织样本、血清样本,检测相关指标;体外试验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复方中药总多糖,MTT法检测定河田鸡公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2、IL-4、IL-6及IFN-y含量。结果:体内试验(1)复方中药超微粉显着提高了河田鸡4个阶段的体重(P<0.05),显着提高了28 d平均日增重(ADG, P<0.01):(2)复方中药超微粉显着提高了河田鸡屠宰率和腿肌率(P<0.05或0.01)(3)复方中药超微粉对屠宰后肉色亮度L、pH、24 h剪切力和失水率无影响(P>0.05);(4)复方中药超微粉对河田鸡血清抗氧化指标中的MDA含量和T-AOC无影响(P>0.05),但能提高前期和后期T-SOD的活力(P<0.05);(5)复方中药超微粉对河田鸡血清免疫指标中的NO、IgA、ALB含量和NOS活力无影响(P>0.05),能提高28 d时血清IgM含量(P<0.01)、56 d和105 d时血清IgG含量(P<0.05),显着提高了105 d时血清中补体C3以及28 d时的补体C3、C4和溶菌酶含量(P<0.05);提高了105 d时血清中TP和GLB的含量;(6)复方中药超微粉对河田鸡血清生化指标中的BUN、GREA、UA、TG的含量、ALP和ALT酶活性无影响(P>0.05),显着提高了28 d时AST活力(P<0.05),显着降低了105 d时TCHO的含量(P<0.05);体外试验(1)复方中药总多糖在78.13~625μg/mL时能够促进河田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2)复方中药总多糖在9.77~625μ/mL时能够刺激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3)复方中药总多糖在19.53~78.13 μg/mL时能够促进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泌IL-2、IL-4 (P<0.05),在78.13~312.50μg/mL时能够促进IL-6的分泌,复方中药总多糖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无影响(P>0.05)。结论: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复方中药超微粉能够提高河田鸡的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以及免疫功能;该复方提取的中药总多糖能够促进河田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提高细胞因子的分泌量。
余小飞,梁如意,李训碧,孙延群,闫德申,朱丹,周荣[7](2015)在《山黑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与分析》文中指出本文测定了19头精气神山黑猪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国内品种松辽黑猪和莆田黑猪以及国外品种长白猪和大白猪的相应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精气神山黑猪与其他四个品种猪相比,在血液生理指标的血小板数目差异最大,其次为血红蛋白数目和红细胞压积;在血液生化指标中,葡萄糖、胆固醇、Y-肌酸激酶谷氨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肌酐、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血液生化指标均与其他四个品种猪存在差异。
李婷[8](2014)在《林蛙油食用安全性及安全剂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林蛙油俗称蛤蟆油,是取自成熟的雌性东北林蛙输卵管,经过干制而成,是已经载入《中药大词典》的珍贵滋补佳品,纯正的林蛙油具有显着的补肾益精、润肺生津等功效,现代生物医学实验证明林蛙油具有抗疲劳、延缓衰老和增强免疫力等功能。林蛙油中所含的雌激素主要为雌二醇,对治疗一些女性妇科疾病、预防骨质增生、调节体内脂质代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过多摄入雌二醇,也会导致人体某些癌症的发生,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本研究以辽宁宽甸北方山奇有限公司提供的林蛙油为原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林蛙油中雌二醇的含量,并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和短期喂养实验,探讨其食用安全性,从而推测林蛙油食用量的安全范围。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林蛙油、蟹黄和鱼籽中雌二醇的含量,比较其含量的差异,选择最佳的提取方法及色谱条件,最终确定用丙酮浸提后超声波法提取样品中的雌二醇,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柱,乙腈-水(63:37),检测波长280nm,流速1.O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急性毒性实验将20只小鼠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以大豆油为溶剂配制好浓度为0.5g/mL的林蛙油受试物,充分摇匀后进行灌胃,灌胃分3次进行,每次间隔时间为8小时,每次灌胃的体积为0.2mL,给药量共15000mg/kg·BW,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大豆油,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每天观察小鼠的行为活动和生活状态,若有动物死亡,及时记录并观察死亡小鼠的内脏和主要器官有无变化。小鼠短期喂养实验依据人体每日推荐林蛙油的摄入量(3g/60kg),将动物分为3大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林蛙油组和雌二醇组,每组各10只雌鼠,实验组均以大豆油为溶剂,林蛙油组中林蛙油含量分别设为1%、5%、10%、20%、30%、40%和50%,对应人体每日推荐摄入量的2倍、10倍、20倍、40倍、60倍、80倍和100倍;雌二醇组中雌二醇的含量分别对应林蛙油含量的1%、10%、30%、50%和80%。灌胃共30天,连续给药,每三天称重一次。给药结束后分别取血、取各脏器,测定小鼠体重随时间的变化、血液中白细胞和红细胞数目、血清中癌胚抗原的含量(CEA)和血清中一系列生化指标及各器官脏器系数,观察各器官病理变化,综合分析并比较。研究结果如下: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林蛙油中雌二醇含量为3.00μ g/g。2、小鼠的外观特征:两组小鼠均毛色纯白而富有光泽,活动自如,耳朵及四肢红润细嫩,无行动异常,给药结束后未见动物死亡。3、小鼠体重随时间的变化:从给药开始到结束,两组小鼠体重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重,实验结束时各组之间体重差异无显着性(P>0.05)。4、小鼠解剖后观察体内器官一切正常,无肉眼可见病变,摘除脏器后可见小鼠体内腹腔液清亮透明,无异常变化。5、小鼠各器官脏器系数比较:两个实验组组间相比、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小鼠各项脏器系数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6、小鼠血液白、红细胞数比较:两个实验组组间相比、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小鼠白、红细胞数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7、小鼠血清癌胚抗原含量比较:两个实验组组间相比、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小鼠血清癌胚抗原含量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8、小鼠血清生化指标测定: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胆碱酯酶(CHE)、总蛋白(TP)、白蛋白(ALb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胆汁酸(TBA)、肌酐(Crea)、尿酸(URIC)和尿素(Urea)的含量,两个实验组相比、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小鼠血清的生化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9、小鼠组织切片病理观察:经HE染色后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小鼠主要器官的病理变化,两个实验组组间相比、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病理切片无显着性差异,并且未见明显病变。结论:1、林蛙油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表明,LD50>15g/kg,所以林蛙油属于无毒级,可安全食用。2、林蛙油对小鼠的短期喂养实验中,各数据结果表明短期内大剂量摄入林蛙油不会引起小鼠的各指标发生变化,说明在人体每日推荐摄入量(3g/60kg)的100倍范围内食用林蛙油都不会引起机体发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雌二醇浓度在每日(15μg/kg)范围内食用对机体健康无明显毒副作用。
邢燕[9](2014)在《长白山亚种林蛙卵中雌激素的提取与活性研究》文中提出长白山亚种林蛙是中国特有的药用两栖动物,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本文以长白山林蛙卵为原料,分析了林蛙卵中的营养成分,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及超声波辅助乙醇两种方法对林蛙卵中的雌激素进行了提取研究,并对林蛙卵雌激素进行了分析检测以及活性研究。(1)长白山林蛙卵中的营养成分分析对长白山林蛙卵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得到水分含量为46.45g/100g、蛋白质34.15g/100g、脂肪6.42g/100g、卵磷脂0.58g/100g、总糖0.88g/100g。(2)长白山林蛙卵雌激素的提取研究通过反复的实验,本文最后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和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两种方法提取林蛙卵中的雌激素。在超临界CO2萃取林蛙卵雌激素中,对影响萃取得率的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进行了单因素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超临界萃取林蛙卵雌激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7℃C02流量为12kg/h,萃取时间为90min。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中分别考察超声提取时间、乙醇浓度、超声功率、提取温度及料液比对雌激素提取率的影响。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确定中心组合实验因子、进行优化试验。对试验结果采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二次回归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时间60min;乙醇浓度为80%;超声功率250W;提取温度70℃;料液比1:10。(3)长白山林蛙卵雌激素的分析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林蛙卵雌激素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了具有高灵敏性,高特异性,操作简单的酶联免疫法即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超临界C02萃取方法中雌二醇的含量为38.11ng/L,雌三醇含量为26.32ng/L,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得到的雌二醇含量为62.39ng/L,雌三醇含量为18.14ng/L。(4)林蛙卵雌激素的活性研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超氧阴离子自由基(02-·)清除能力的测定,羟基(·O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清除·R能力以及还原能力的测定,对林蛙卵雌激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以不同浓度的Vc作为阳性对照,进行了分析比较,从分析结果中可以得出林蛙卵雌激素具有抗氧化活性,并随着雌激素样品浓度的增加,抗氧化活性也随之增强。
韦海珠[10](2013)在《蛙血清去蛋白提取物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蛙血清去蛋白提取物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小牛血清去蛋白组(20 mg/kg),蛙血清去蛋白提取物高、中、低剂量(90、30、10 mg/kg)组,每组15只。术前1 w开始,1次/d,造模当天于手术前1 h给药,再灌注后1 h给药。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脑组织钙离子(Ca2+)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蛙血清去蛋白提取物高、中剂量组神经损伤程度明显改善,升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的SOD、GSH-Px水平,显着降低MDA、TNF-α和IL-1β及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Ca2+水平(P<0.05)。结论蛙血清去蛋白提取物可能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抑制炎症起始因子、阻滞Ca2+超载来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
二、中国长白山林蛙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长白山林蛙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阿坝藏猪部分种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研究背景 |
1.1 国内外猪种研究现状 |
1.1.1 国外猪种资源的现状 |
1.1.2 国内猪种资源的现状 |
1.2 国外猪种的种质特性对我国猪种产生的影响 |
1.2.1 国外猪种的种质特性 |
1.2.2 国外猪种对我国猪种的影响 |
1.3 我国地方猪种种质特性的研究概况 |
1.3.1 我国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 |
1.3.2 我国藏猪的现状与特点 |
2.研究目的和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研究地基本概况 |
3.1 产区自然条件 |
3.2 生态环境条件 |
3.3 社会经济条件 |
4.阿坝藏猪生长发育及模型的拟合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动物 |
4.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4.1.3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体重 |
4.2.2 体重与体尺 |
4.3 讨论 |
4.3.1 阿坝藏猪生长模型的拟合 |
4.3.2 阿坝藏猪的生长规律 |
4.3.3 体重与体尺各指标相关系数 |
4.3.4 阿坝藏猪体重与体尺的回归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阿坝藏猪(放牧+半舍饲)肥育试验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5.1.2 肥育生长性能测定及指标 |
5.1.3 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育肥期日增重 |
5.2.2 育肥期料肉比 |
5.3 讨论 |
5.3.1 阿坝藏猪肥育性能日增重比较 |
5.3.2 阿坝藏猪肥育性能料重比比较 |
5.4 本章小结 |
6.阿坝藏猪屠宰性能测定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屠宰测定依据 |
6.1.2 主要测定指标及标准 |
6.1.3 数据处理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阿坝藏猪与其他地方品种猪和国外猪种的屠宰指标比较 |
6.2.2 阿坝藏猪与其他地方猪种和国外品种猪的内脏器官指数比较 |
6.3 讨论 |
6.3.1 阿坝藏猪与其他地方品种猪和国外品种猪屠宰性状分析 |
6.3.2 阿坝藏猪与其他地方品种猪和国品种猪的部分内脏器官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阿坝藏猪肉质品质测定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测定动物 |
7.1.2 试验仪器 |
7.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7.1.4 数据处理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阿坝藏猪与其他地方品种猪肉色比较 |
7.2.2 阿坝藏猪与其他地方品种猪和外三元猪猪肉质理化指标比较 |
7.2.3 阿坝藏猪与其他地方品种猪和外三元商品猪肉质营养成分比较 |
7.2.4 阿坝藏猪与其他地方品种猪和外三元猪猪肉氨基酸含量的比较 |
7.3 讨论 |
7.3.1 阿坝藏猪与其他地方品种猪和国外猪种的猪肉肉色比较 |
7.3.2 阿坝藏猪与其他地方品种猪和商品猪常规肉质性状比较 |
7.3.3 阿坝藏猪与其他地方品种猪和国外猪种的猪肉营养含量比较 |
7.3.4 阿坝藏猪与其他地方品种猪和商品猪猪肉的氨基酸含量比较 |
7.4 本章小结 |
8.结论与创新点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描述 |
8.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2)舍饲藏猪血浆生化指标、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血浆生化指标测定 |
1.2.2 屠宰程序 |
1.2.3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
1.2.4 脂肪酸 |
1.2.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血浆生化指标 |
2.2 胴体性能 |
2.3 相对器官重 |
2.4 肉品质分析 |
2.5 背肌营养成分 |
2.6 背肌脂肪酸 |
3 讨 论 |
3.1 血浆生化指标 |
3.2 胴体性能 |
3.3 相对器官重 |
3.4 肉品质 |
3.5 背肌营养成分 |
3.6 背肌脂肪酸 |
4 结 论 |
(3)苦白石颗粒靶动物(猪)安全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供试药品 |
1.1.2 试验用动物 |
1.1.3 血液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
1.2 方法 |
1.2.1 试验动物分组与给药 |
1.2.2 临床症状观察 |
1.2.3 体重 |
1.2.4 样品采集及前处理 |
1.2.5 血液常规指标检测 |
1.2.6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
1.2.7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临床表现及体重分析 |
2.2 血常规检测结果 |
2.3 血液生化指标 |
3 讨论 |
(4)巴马微型猪培育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巴马微型猪生长基本参数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章 巴马微型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血清GH、IGF-1、IGF-2的含量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四章 GH、GHR、IGF-1基因多态性的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成果 |
英文缩写词表 |
致谢 |
(5)地方黑猪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及胴体和免疫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我国猪种现状 |
1.2 生猪无抗养殖发展概况 |
1.3 粗饲料及青绿饲料 |
1.4 低蛋白高纤维对屠宰、肉质性能的影响 |
1.5 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 |
1.6 饲养工艺模式 |
1.7 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血清常规指标的影响 |
1.8 猪群血清抗体检测 |
1.9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
1.10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无抗日粮黑猪屠宰性能试验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地方黑猪胴体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研究 |
3.1 猪肉脂肪酸含量 |
3.2 .猪肉氨基酸酸含量 |
3.3 脂肪酸结果与分析 |
3.4 讨论 |
3.5 氨基酸结果与分析 |
3.6 讨论 |
3.7 小结 |
第四章 地方黑猪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猪瘟、口蹄疫、猪伪狂犬及蓝耳病抗体水平试验 |
4.1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的表达 |
5.1 试验材料 |
5.2 RNA提取 |
5.3 .结果 |
5.4 讨论与分析 |
5.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情况 |
(6)复方中药超微粉对河田鸡的保健作用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中药超微粉 |
2 中药超微粉在畜禽上的应用 |
3 中药超微粉在家禽上的应用优势 |
4 河田鸡概述 |
4.1 遗传与性状 |
4.2 营养代谢 |
4.3 生产性能 |
5 中药多糖概况 |
6 中药多糖在畜禽生产与兽医临床的应用研究 |
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河田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抗氧化功能、免疫功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复方中药组方 |
1.1.2 试验动物 |
1.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
1.2 方法 |
1.2.1 试验设计 |
1.2.2 饲养管理 |
1.2.3 免疫程序 |
1.2.4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
1.2.5 测定指标和方法 |
1.2.6 血清抗氧化指标 |
1.2.7 血清免疫指标 |
1.2.8 血清生化指标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试验鸡生长性能 |
2.2 试验鸡屠宰性能 |
2.3 试验鸡肉品质 |
2.4 试验鸡抗氧化指标 |
2.4.1 试验鸡血清T-AOC活性 |
2.4.2 试验鸡血清T-SOD活性 |
2.4.3 试验鸡血清MDA含量 |
2.5 试验鸡免疫指标 |
2.5.1 试验鸡血清NOS活性和NO含量 |
2.5.2 试验鸡血清IgA、IgG、IgM含量 |
2.5.3 试验鸡血清补体C_3、C_4和溶菌酶含量 |
2.6 试验鸡血清生化指标 |
2.6.1 试验鸡血清BUN、GREA、UA含量 |
2.6.2 试验鸡血清ALP、ALT、AST活性 |
2.6.3 试验鸡血清TCHO、TG含量 |
2.6.4 试验鸡血清TP、ALB、GLB含量 |
3 讨论 |
3.1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河田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河田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3.3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河田鸡肉品质的影响 |
3.4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河田鸡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5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河田鸡免疫指标的影响 |
3.5.1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河田鸡血清NOS活性和NO含量的影响 |
3.5.2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河田鸡血清IgA、IgG和IgM含量的影响 |
3.5.3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河田鸡血清溶菌酶、补体C_3和补体C_4含量的影响 |
3.6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河田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6.1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河田鸡血清BUN、GREA和UA含量的影响 |
3.6.2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河田鸡血清ALP、ALT和AST活性的影响 |
3.6.3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河田鸡血清TCHO和TG含量的影响 |
3.6.4 复方中药超微粉对河田鸡血清TP、ALB和GLB含量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三章 复方中药总多糖对河田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及其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复方中药超微粉 |
1.1.2 试验动物 |
1.1.3 主要仪器 |
1.1.4 主要试剂盒和耗材 |
1.2 复方中药总多糖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
1.2.1 复方中药总多糖的提取 |
1.2.2 复方中药总多糖含量的测定 |
1.3 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
1.4 复方中药总多糖安全浓度的测定 |
1.4.1 复方中药总多糖的配制 |
1.4.2 安全浓度的筛选 |
1.5 复方中药总多糖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1.6 复方中药总多糖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
1.7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安全浓度的筛选结果 |
2.2 复方中药总多糖对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2.3 复方中药总多糖对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复方中药总多糖对河田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3.2 复方中药总多糖对河田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创新点 |
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基金项目 |
(8)林蛙油食用安全性及安全剂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0.1 林蛙油概述 |
0.1.1 林蛙油的化学成分 |
0.1.2 林蛙油的生物功能 |
0.2 林蛙油类保健品的研究进展 |
0.2.1 林蛙油的科研进展 |
0.2.2 新型林蛙油保健食品的开发 |
0.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0.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章 林蛙油中雌二醇含量的测定 |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1.2 方法 |
1.2.1 色谱条件 |
1.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1.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1.2.4 对照品线性关系测定 |
1.2.5 供试品中雌二醇含量的测定 |
1.3 结果与分析 |
1.3.1 雌二醇对照品溶液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
1.3.2 线性关系 |
1.3.3 供试品中雌二醇的含量 |
1.3.4 精密度试验 |
1.3.5 重复性试验 |
1.3.6 回收率试验 |
1.4 讨论与结论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3 统计方法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4.1 半数致死剂量(LD50)的测定结果 |
2.4.2 体重变化结果 |
2.4.3 主要脏器的影响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小鼠的短期喂养实验 |
3.1 材料与试剂 |
3.1.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3.1.2 主要仪器 |
3.1.3 实验动物 |
3.1.4 试剂配制 |
3.2 实验方法 |
3.2.1 实验分组及给药周期 |
3.2.2 实验环境及饲养条件 |
3.2.3 观测指标 |
3.2.3.1 一般观察 |
3.2.3.2 血液检查 |
3.2.3.3 病理检查 |
3.3 统计方法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1 林蛙油组小鼠体重随时间的变化结果 |
3.4.2 雌二醇组小鼠体重随时间的变化结果 |
3.4.3 小鼠血液白细胞、红细胞数目结果 |
3.4.4 小鼠血清癌胚抗原含量结果 |
3.4.5 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
3.4.6 小鼠各器官脏器系数结果 |
3.4.7 小鼠主要脏器的组织切片结果 |
3.5 分析与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长白山亚种林蛙卵中雌激素的提取与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长白山林蛙简介 |
1.2 蛙卵的功效价值 |
1.3 雌激素简介 |
1.4 林蛙卵雌激素的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长白山林蛙卵营养成分分析 |
2.1 实验仪器、试剂与原料 |
2.1.1 实验仪器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原料 |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2.2.1 水分测定 |
2.2.2 蛋白质测定 |
2.2.3 脂肪测定 |
2.2.4 卵磷脂测定 |
2.2.5 总糖测定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长白山林蛙卵雌激素的提取研究 |
3.1 有机溶剂法 |
3.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3.1.2 实验方法 |
3.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2 超临界CO_2:萃取林蛙卵中的雌激素 |
3.2.1 实验设备与原料 |
3.2.2 实验步骤与过程 |
3.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 超声波辅助乙醇溶剂提取林蛙卵雌激素 |
3.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3.3.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3.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长白山林蛙卵雌激素的分析检测 |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4.1.1 实验仪器 |
4.1.2 实验试剂 |
4.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4.2.1 定性分析 |
4.2.2 定量分析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林蛙卵雌激素的活性研究 |
5.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5.1.1 实验试剂 |
5.1.2 实验仪器 |
5.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5.2.1 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
5.2.2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能力的测定 |
5.2.3 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测定 |
5.2.4 清除·R能力 |
5.2.5 还原能力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3.1 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
5.3.2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能力的测定 |
5.3.3 羟基(·O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
5.3.4 清除·R能力 |
5.3.5 还原能力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10)蛙血清去蛋白提取物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动物 |
1.3 蛙血清去蛋白提取物的制备 |
1.4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式 |
1.5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制备[3~5] |
1.6 脑组织相关指标含量的测定 |
1.7 脑组织含水量和钙离子(Ca2+)含量的测定 |
1.8 动物病理染色 |
1.9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行为评分结果 |
2.2 各组脑组织SOD、GSH-Px和MDA水平测定结果 |
2.3 各组脑组织TNF-α和IL-1β含量结果 |
2.4 各组脑组织含水量和Ca2+含量结果 |
3 讨论 |
四、中国长白山林蛙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阿坝藏猪部分种质特性研究[D]. 何雨潼.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2]舍饲藏猪血浆生化指标、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分析[J]. 崔艺燕,田志梅,邓盾,鲁慧杰,李贞明,李剑豪,马现永. 经济动物学报, 2021
- [3]苦白石颗粒靶动物(猪)安全性试验[J]. 谢小东,陈志洪,安慧青,张娅,杨剑,施君,韦英益,胡庭俊. 动物医学进展, 2019(06)
- [4]巴马微型猪培育的初步研究[D]. 余瑞萍. 南方医科大学, 2018(01)
- [5]地方黑猪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及胴体和免疫性能研究[D]. 李琳. 天津农学院, 2017(07)
- [6]复方中药超微粉对河田鸡的保健作用及机理研究[D]. 马绍伟. 福建农林大学, 2016(09)
- [7]山黑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与分析[A]. 余小飞,梁如意,李训碧,孙延群,闫德申,朱丹,周荣. 中国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协作组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 2015
- [8]林蛙油食用安全性及安全剂量研究[D]. 李婷. 辽宁大学, 2014(06)
- [9]长白山亚种林蛙卵中雌激素的提取与活性研究[D]. 邢燕. 长春工业大学, 2014(11)
- [10]蛙血清去蛋白提取物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J]. 韦海珠.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