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富阳、山水长卷、改扩建、适度介入、根植本土
设计构思
1)富春山居 山水长卷
第一次现场踏勘,项目基地极佳的自然环境便给项目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用地位于山谷之中,呈带状延伸展开,山谷两侧为富春群山环绕,内部古树参天,林木茂盛,且地势高差关系丰富,现状建筑依山就势散布,狭长的地块及散布的建筑使人联想到中国传统山水画散点式的构图:场地的序列如同一幅山水长卷徐徐展开,建筑所形成的景致也一一呈现在参观者的眼前,其间移步换景,或留白或浓墨,或访古或探今,再以一游廊贯穿其中,在建筑空间上形成一幅精彩的长卷。结合功能需求,由北至南分别规划布置生活区、农家厨房、主体展示区及教育实践区。
2)适度介入 根植本土
适度介入的设计策略,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第一是基地内的自然生态环境最大化保留,特别是中大型的乔木及地面植被,需尽量减少建设对它们产生的破坏,同时基地内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碑文、字刻,亭,也将作为传统的记忆留存着重进行保护展示。第二是建筑设计采用“轻介入”的整体策略:现有基地内主要建筑为上世纪80年代爱国台胞捐助,出于社会影响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考虑,校方希望尽可能保留其主体结构不作拆除,仅改造外立面和内部局部的功能划分,新建的建筑除了在立面风格上和保留改造建筑统一考虑,在总平面布局上也完全依托现状的图底关系,通过部分扩建增加新的功能空间,修补和完善了原有的建筑空间格局及其边界。第三是场地竖向设计,基地对外联系交通不便,室外场地、建筑布局及建筑间的竖向高差关系应充分顺应地势高差展开,保留原有水体、山体,空间高差结构,尽可能减少建设过程中的土方量和对场地地面现状景观植被的破坏。上述三方面的设计策略,也将有利于控制整个项目仅7000万,单方造价不到4000元的较为拮据的总体投资。如图所示;
3)错落野趣 活力乐园
现状建筑为平顶,由于地处山谷环境较为潮湿,屋面排水不畅,积水及污损情况较为严重。改造拟采用在原屋顶上加盖坡顶的处理手法,结合新建建筑的坡顶形式,形成错落的建筑轮廓形态,结合立面错落及多种色彩点缀的开窗形式,契合青少年活泼的性格特征,错落的屋面也和周边层叠的山峦轮廓形成呼应和互动。景观设计强调多层次的场景构建和青少年活动的参与性,利用现状地形打造水景、院景、林景、台地景观等多重景观场景,并结合场地点缀“清涧”、“明荫”、“碧畦”、“丹桂”、“流萍”、“淡野”、“青石”、“修竹”八处特色景观,使园地四季充满人文情趣和江南特色景观,并利于孩子在其中探索自然,快乐成长。
总体布局
场地内的建筑顺应现状布局由南至北依次展开,分别定位为教学体验区、展览及办公区及生活及配套区。地块南侧为现基地出入口,需穿过湘主村村道方可抵达,因村道较为狭窄无法拓宽,为便于建成后学生大巴抵达基地入口,将南侧现主入口调整为次入口,而在基地北侧重新规划主入口及入口广场。主要人流通过北侧外部道路进入基地后实现人车分流,场地内为步行流线,场地东侧贯穿南北为机动车道,小轿车停车场布置于道路西侧,大巴车则就近停靠于北部入口广场。
北侧靠近基地主入口处为荒废的原学校运动场,利用其空间新建一组U型的建筑,包括L型的两栋男女生宿舍楼和学生食堂及风雨操场,并共同围合出一个学生生活广场,广场通过景墙与外部的入口停车场相隔离,实现人车分流的管理需求。展览及办公区是基地内的主要功能建筑,位于基地中部,主要是利用现状保留的两栋原学生宿舍改造并加建而成,其中西侧为改建而成的多功能主题馆,东侧则为新建的人防教育馆及农耕主题馆,新旧建筑在中部以廊相连,形成完整的观展流线,观展人流可从多功能主题馆一层进入,上到二层后再跨过连廊进入东侧人防人防教育馆和农耕主题馆,并可最终通过半开放的室外楼梯抵达基地南侧的景观水池亲水平台边,亲近自然。教学体验区位于地块最南侧,呈U型三面围合,基本保留了现状的建筑布局,其中最南侧的条形教学楼因基底标高较高,对其他两栋教学楼日照遮挡影响较大,且结构基础已存在一定安全风险,经与校方沟通,考虑拆除后降低基底标高重建,满足结构安全性及日照要求。
建筑及场地改造策略
1)总体改造策略
场地内由台胞校友捐赠的宿舍及教学楼需要加以保留及改造,总体改造策略如下:既有建筑均为早期砖混结构,由于使用年限较长,一般存在砌体强度退化问题;因此需要对既有建筑进行可靠性鉴定,确定实际构件强度,评估房屋抗震性能;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了解地基土层分布及基础持力层、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结合建筑设计要求,外墙增设部分构造柱及圈梁,并与主体结构可靠拉结,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在确保原有结构体系安全的前提下,部分墙体可开设洞口,满足人员通行要求;新建房屋有大空间使用要求,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或轻钢框架结构;新建房屋与既有改造加固房屋分属不同结构体系,采用抗震缝分隔;新建房屋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充分考虑山地地基特点。
2)单体改造策略
具体到建筑单体的改造策略,设计充分贯彻“适度介入”的原则,尽可能顺应建筑原有的内部结构及立面元素,减小改造的工程量的同时也能最大化的保留建筑的传统记忆。
其中教学楼组团主体被最大化保留,除加固工作外,只是敲除原有挑檐后采用钢木轻质结构增加坡顶;建筑内外墙重新粉刷;并在敞廊外侧增加铝合金格栅装饰构件丰富外立面效果三个步骤即完成了建筑主体的改造工作。
3)场地改造策略
场地设计依山就势,保留原有高差关系、挡土墙等,避免大规模的地形改造造成的景观破坏;场地内部林木繁茂,古树众多,设计在前期踏勘过程中即要求业主委托园林部门对基地内的所有乔木准确测量、定位及编号,根据乔木的种类及生长特点,明确需保留及可就地移植的具体要求,并作为前置条件体现在建筑及景观设计全过程中。新建建筑布局均考虑对保留乔木的避让,避免施工过程中对林木的破坏和影响,整体场地景观设计不再外部搬运增加乔木,均利用场地保留及移植乔木现状。
建筑造型及材料
建筑造型设计及材料选择力求根植本土,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山水画,契合富阳的山水特征。建筑群起伏变化的坡屋顶与周边山峦的起伏交相辉映,相融共生的同时更赋予了建筑灵动活泼的姿态。在立面材料选择上则最大化的利用富阳当地的本土化材料,以白墙、青砖、毛石、灰瓦、竹材来烘托整体的江南气派,还原历史记忆,建筑如同山中自然生长,充分体现富春山居野趣,水墨勾勒基调,淡彩点缀活力。
结语
该工程是笔者团队近年投入较多精力的一个项目,历时三年,现已完成施工图设计。该项目综合了建筑改造与扩建、山地建筑与场地等多重当今建筑设计热点和难点,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设计运用“适度介入、根植本土”的策略,很好的平衡了各方面的限制和矛盾,并得到了业主及富阳区领导的充分认可,我们也希望富阳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能早日建成,服务孩子们。
参考文献
1、宋正正 设计轻介入——崔愷乡建设计中的本土意识 时代建筑 2017(01):57-62
2、殷农、陈帆 遍寻修缮技式,传承校园文脉——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东二楼改造纪实 华中建筑2017(02):83-88
3、黄荣荣,夏海山.生态语境下旧建筑改造的美学价值 华中建筑,2009(08):200-203
4、董一平 绘画性的建筑——富春山馆建筑群 时代建筑 2018(04)56-69
论文作者:孙啸野1,, 洪,将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3
标签:建筑论文; 富阳论文; 场地论文; 基地论文; 策略论文; 乔木论文; 高差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