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然气等战略储备资源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除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起作用,还有一些其他重要作用,可以说天然气等战略储备资源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因此,加强天然气等战略储备能源至关重要,它对国家安全也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天然气;国家安全;战略能源
一、概述
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需求旺盛,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消费国,2013年我国对外依存度已达31.6%。同时,我国气源地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北,而需求旺盛的东南沿海地区则缺少天然气产品,形成了“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的物流模式,加之天然气具有季节性消费、储运困难、短期内不易替代的特点,致使每年冬季都会因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而爆发大面积的“气荒”。特别是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大型油气企业的工作重心已由天然气供应链的上游向中、下游转移,以便形成以适应未来市场需要、以下游需求为导向的产、供、销一体化系统,这使得天然气供应链安全问题成为事关国家安全战略的重大问题。在天然气供应链安全中,如何保持最佳的库存,以实现既安全又经济的目标,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难题之一。目前,虽有专门针对油气库存控制问题的研究文献,但尚未发现基于供应链安全视角的天然气库存控制模式方面的研究,基于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天然气等战略储备资源的必要性
(一)战略储备资源是国防安全的基础。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军队是巩固国防安全的保证,而战略储备资源是战争制胜的关键。现代化武器装备所需原材料及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矿产资源。现代战争实际上是资源消耗的对抗,或者说是资源储备的对抗,谁拥有充足的战略储备资源,谁就拥有获胜的基础。例如二战前,德国所需石油大部份靠进口,对国外的依赖度达到90%以上。1939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只储备了240万吨成品油和少量石油。由于战争封锁,使得德国在战争期间石油供应短缺。油料短缺是二战期间德国最大的弱点,导致飞机和坦克的实际利用率越来越低,其“闪电战”大规模机械化作战模式受到很大制约。希特勒曾悲叹“如果我无法得到足够石油,我就不得不结束这场战争。”
(二)战略储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能保证国家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建立新的经济秩序中,能够抵御和补偿大的“人祸”造成的非正常干扰;利用后发优势发展,能形成和保持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正常的国际经贸往来,不受发达国家的控制,不受其它国家的干扰。由此可以看出,战略储备资源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基础地位。战略储备资源安全问题正在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影响着国家之间的关系。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因战略储备资源,将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
三、我国天然气资源安全问题
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不足。天然气资源,可能是唯一不符合上述五种数量关系的矿产。首先,天然气储量的增长速度高于产量的增长速度。“十五”期间天然气资源探明可采储量的替代率平均达到6.7(石油储量替代率为1),也就是说,天然气资源实现了“用一找六”,石油资源实现了“用一找一”,这样,造成了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的闲置,本身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天然气的消费量与产量总体上保持平衡关系,我国尚未大幅度利用国外天然气资源,国内天然气资源尚存在市场不足的矛盾。确实,我国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足。我国天然气在传统化石燃料储量结构中的比例,与美国类似,但在产量结构中的比例,却比美国低十倍,消费量结构差距也很大。
四、加强我国天然气等能源安全的措施
(一)一是加快国内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二是加大投入和财税优惠政策力度,抓紧研发天然气勘探、开发新技术;三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内国外的天然气资源,使天然气成为石油的重要替代品;四是为优化能源使用结构,保障油品平稳供应,特别要重视天然气替代的合理性。为防止不合理替代,在进行天然气替代评估时,要进行节能、环保和经济等全面评价。同时,实施天然气替代项目应该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替代能源经济性的市场定位原则,即只替代单位等热值价格比自身高的油制品、电、人工煤气,以及禁燃某地区的煤;二是大力开发居民、工商业团体用户、特定的大工业用户,LNG汽车、CNG汽车等;三是采用谨慎的市场开发策略;四是在输气管线没有覆盖的地区积极开拓槽车输送加卫星站汽化的市场,大力扩展供气范围。
(二)加大对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炼制的投入,建立稳定、可靠的国内油气供应系统;大力开展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工作,缓解能源供应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大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小水电以及核能、氢能等等,以便改善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石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开展对煤炭的清洁利用,改善环境和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以防范石油供应风险。近年来,中国政府为了缓解能源供应紧张,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三)保障能源开采安全,保护环境这是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基本要求。目前,煤炭生产重特大事故频发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为此,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的势头。做好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工作,减少煤矿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多渠道增加煤矿安全投入,加强煤矿技术改造和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健全煤矿安全工作体系,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执法。
五、总结
剖析能源安全概念和内涵,分析中国能源安全的严峻形势,指出供给不足、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石油过度依赖进口、能源消费导致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针对中国目前的能源安全问题,提出四方面的应对措施:提高能源效率、改变我国能源结构;能源进口多元化;建立蛛网式能源供应战略通道,实施石油储备战略;促进环境保护和环境改进。只有将能源供应、经济竞争力和环境质量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三个基本要素,才可能实现中国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天然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
参考文献:
[1]能源安全问题的战略意涵——侧重于对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分析[J].宋德星.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2(03)
[2]我国在新一轮能源变革中的话语权分析——基于国际能源安全的测度[J].耿旖旎,范爱军. 经济研究参考.2017(62)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能源安全时空格局演化过程[J].徐玲琳,王强,李娜,杜雪,伍世代,田兰蓝,吴琛璐,丁哲澜. 地理学报.2017(12)
[4]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安全关联的实证分析[J].鞠可一,周德群,王群伟,吴君民. 资源科学.2010(09)
论文作者:金华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天然气论文; 资源论文; 能源论文; 我国论文; 战略储备论文; 能源安全论文; 石油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