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制的主要构成部分,掌握高考试题命题思维具有现实意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融合高考命题思维与教学思维,可以提高地理教学的针对性,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文中选择以高中地理学科为切入点,探讨融合高考命题思维与教学思维的措施。
关键词:高考命题;教学思维;融合措施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把握高考命题方向意义非凡,也是保证学生取得理想考试成绩的关键。地理教师把握命题者命题思路,实现教学思维与命题思维的融合,这是一线地理教师要考虑的现实问题。文中结合近些年高考地理试题特点,阐述教师教学思维与高考命题思维融合的措施。
1、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特点
1.1考查区域有限
每一组高考试题都可以看成一个地理问题的研究课题,联系高中生特点,即:研究时间少、研究能力弱且研究资料少,因此高考地理命题选材区域较小。小区域考查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高考立意所在。大尺度问题涉及到教材概念与原理,体现出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不是简单的考查能力。
1.2贴近学生生活
高中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上,生活经验大多来自家长、教师及网络等,生活经验呈现出狭窄性,教师眼中的普通生活常识,可能在学生看来充满新意。高考命题出现新概念时,命题者都会详细解释,这样造成试题长度增加,造成学生阅读时间增加,无法有效把控试题难度。选择贴近生活的材料,可以提醒教师教学时与生活相联系,落实新课标要求,减少赘述情境,缩短考生阅读时间。
1.3考查特殊现象
高考试题呈现方式大多是问题研究,研究的是生活中一些特殊现象或司空见惯却被人们忽视的现象。实际中部分地理教师存在赶不上高考试卷命题思路的感觉,明明感觉已经掌握命题思路,但考卷出来后却让教师瞠目结舌,仔细一想这些题目却也没有脱离地理基本概念。
2、地理高考命题思维和教学思维的融合措施
2.1联系生活实际,创新备考思路
近些年高考地理试题,重点考察课标点,这些知识点之间存在联系、影响及制约。地理教师教学过程中要打破教材排序的影响,构建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突破原有模块限制。如:可以在必修1、2中引入选修3、5的知识点,总结出新知识结构体系,并对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同时,教师要淡化纯知识点的讲解,高考地理命题对主干知识点进行考查,逐渐淡化细节性或理论性较强知识点的考查,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矿产资源分布等,因此具体教学时教师不需要在这些知识点上花费过量的精力。
运用地理原理来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思路,这是我们对现实的使命担当,是一种责任感,一种人生境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018年高考试卷正体现了这种内在要求。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核心价值观之一就是人地协调观,主要内容包括人口观念、资源观念等。人地协调观也是解决当前显示问题的主要出发点,如:生存危机、环境污染等,人地协调观依托科学发展观发展,也会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之一。十九大会议上总书记强调-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这也是对人地协调观念的最直白表述。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可以深化学生对人地观念的认知水平。同时,对于热点问题解读运用地理思维进行,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并从深刻角度理解与分析时事热点,对社会事件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2.2联系传统文化,提高备考效率
儒家学说在我国有着特殊地位,它强调人伦、道德等人伦道德文化,其中《三字经》、《弟子规》、《劝学》等都强调为人处世、为德行善等道理。我国现有的国学经典传承数百年,都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启示,借助地理课程加强引导与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根据学生情况,教师追本溯源并结合传统教育,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地理学科本身就是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传统文化。高中地理课程的知识点涵盖较广的范围,如某地特产、地形、气候、文化、风俗等,其中很多知识都蕴含着传统文化,也是继承与发扬的主要传统文化。但传统教学理念下,部分地理教师并未意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考地理命题融合传统文化元素,改善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形成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提高高中生综合素质。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等总结归纳出很多典籍,从地理学角度分析,自然也就是自然环境,也是“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古人也观测、记录及领悟宇宙环节,可以将其与高考大纲融合,一般和传统文化知识相关的地理知识点较多,如:二十四节气、风水学等。
2.3培养学生地理试题命题能力
指导学生训练命题能力,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高考题的命题原理,明白高考题的设问是根据材料的哪些内容设计的,理解设问和答案之间潜在的逻辑关系,既训练学生更加精准地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另一方面通过命题,学生答题的语言更加规范和严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高考题的设问都是一句不完整的陈述句,加上答案能成为一个完整的语句,学生刚开始命题时,很难做到这点,教师可以从要求学生以设定行为动词(分析、简述、阐明、说明、判断、比较等)为语句开头,并为学生讲解这些行为动词与设置答案之间的联系。例如简述农业区域因素与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差异(以交通条件为例),简述只要回答“交通便利”即可,而如果行为动词是分析时,则应该回答出为什么交通便利,交通便利对农业有何影响。
结语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思维与命题思维的融合,要考虑教学实际情况与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实现两者融合,大幅度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文中全面分析两者融合的措施,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陈锦阳.高考地理命题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7(31):207-209.
[2]严龙成.地理高考命题思维和教学思维的融合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21):41-43.
论文作者:黄世顶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命题论文; 地理论文; 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点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