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 云南红河 661199)
【摘要】目的:探讨传统手术、与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73例小儿疝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79例,主要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94例,主要采用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6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4.41%,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资料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与传统手术相当,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小儿疝气;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疝囊高位结扎术;传统手术
【中图分类号】R7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4-0097-02
小儿疝气是一种临床高发病,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小儿疝气的发病率约为1%到4%之间,而且早产儿和男性患儿发病率更高[1]。腹股沟疝处块状隆起是小儿疝气的主要表现,同时会伴有剧烈的疼痛感。临床上小儿疝气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为平行腹股沟韧带进行形象切口缝合,这种方法虽然能达到治疗的效果,但对患儿机体损伤较大、术后恢复慢,可能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2]。近年来,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疝囊高位结扎术被逐渐应用于疝气治疗,并获得了家长和临床医生的一致好评,现对我院收治的小儿疝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73例小儿疝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79例,主要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179例,主要采用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即传统手术治疗,采用全身麻醉,在患儿的患腹侧切开腹外斜肌腱膜,高位结扎疝囊后重建外环口。
观察组给予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采用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在脐上缘作一长约5mm皮肤切口,穿刺气腹针制造人工CO2气腹,压力设定为6~8mmHg,拔出气腹针,插入5mmTrocar置入5mm30°腹腔镜,在患侧或对侧腹直肌旁建立一操作孔,插入2mmTrocar,观察疝囊内环口,并同时观察对侧是否有隐匿性疝,在腹腔镜监视下,于内环口前腹壁皮肤作一小切口,用带3#普理灵带空疝修补针穿刺至内环口前壁腹膜前,沿腹膜前间隙半环穿刺至对侧并导出普理灵线,退出疝修补针从内环口另一半腹膜前间隙穿刺至对侧并导出普理灵线,挤出疝囊积气后收紧此线打结,将线尾打结埋于皮下,拔出套管,消除气腹,粘贴伤口,术毕。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腹胀、疝复发、阴囊肿胀。继发性鞘膜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6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4.41%,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3 两组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腹胀2例,疝复发1例,阴囊肿胀1例,继发性鞘膜积液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2%,对照组中腹胀5例,疝复发,5例,阴囊肿胀5例,继发性鞘膜积液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1%,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疝气患儿是在胚胎发育时期,在腹股沟部位长有腹膜鞘状突,能起到固定子宫员韧带和促进睾丸进入阴囊的作用[3]。正常生理状态下,新生儿出生后腹膜鞘状突会完全关闭,少数腹膜鞘状突未完全关闭的患儿会形成疝气。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手术治疗起效快,是治疗疝气的首选方法。
本作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式,为了获得较好的手术视野,因此手术切口较大,也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了巨大的损伤,增加了术中出血量,延长了患者的预后康复时间。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切口较小,能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的疼痛感,降低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且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疝囊高位结扎术不会留下较大的疤痕,不影响美观度。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6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4.41%,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资料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腹胀2例,疝复发1例,阴囊肿胀1例,继发性鞘膜积液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2%,对照组中腹胀5例,疝复发,5例,阴囊肿胀5例,继发性鞘膜积液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1%,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提示,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于鹏,张莹.微型腹腔镜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小儿疝气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4,30(20):18-19.
[2]高展.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2014,23(6):75-76.
[3]石志敏.传统手术与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疗效比较[J].引文版:医药卫生,2015,10(5):233-233.
论文作者:刘功武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疝气论文; 小儿论文; 内环论文; 腹股沟论文; 高位论文; 手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