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产业一体化浪潮的启示_长虹集团论文

西方国家产业一体化浪潮的启示_长虹集团论文

西方国家产业整合浪潮给我们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给我们论文,浪潮论文,西方国家论文,启示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变化:一是以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发展迅猛,世界经济表现出信息化的特征;二是生产经营活动日益国际化与要素配置全球化,即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的特征。受此影响,国际竞争的范围、激烈程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大背景。冷战后,世界各国都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本国经济上,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纷纷将提升本国产业的竞争力作为首要目标。尤其是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国家,基于增强本国经济竞争力的考虑,逐步放松对本国产业的管制,甚至政府介入进行必要的干预,发达国家的产业整合浪潮由此而兴起。与以往的产业整合浪潮不同,此次的产业整合浪潮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值得我们注意和借鉴。

(一)

当前西方国家产业整合浪潮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单个企业兼并案例涉及金额巨大,企业垄断市场的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呈现出强强联合的态势。仅1996年欧盟企业被兼并数为1994家,涉及金额达648 亿英镑。1996年美国的SBC通讯公司兼并了太平洋电讯公司, 合并后的公司掌握了3000万条电话线路,占美国长途电话市场的25%。最近的例子则是世界航空制造业的两大巨头波音与麦道的合并,合并后的波音公司可将控制世界民用飞机市场的比率提高到55%以上,真正成为世界航空制造领域的巨无霸。正当我们仍在苦苦追求30万辆、300 万台的最佳规模的时候,象通用、日立这样的西方巨型企业早已达到500万辆,600万台这样的产量规模了,但它们仍在不停地兼并、扩张,因为它们认识到,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面对不断增加的巨额研究开发成本,现有的规模仍是不够的。反观中国的产业整合,却令人沉思。

中国的产业整合运动始于90年代初,时间不长,成绩却不小。但相对于日益紧迫的国内国际竞争形势而言,在有关产业整合的思路和具体操作上尚存在障碍,需要取得突破性的转变。由于长期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许多人在思想深处仍然认为只有管理不善,经营不力,濒于破产的企业才需要兼并整合,产业整合就应是优势企业吃弱势企业,弱肉强食。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上,还没能彻底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仍然可以对企业行为施加影响,企业的兼并活动或多或少体现了政府的意图和利益。尤其是地方政府为摆脱面临的压力(如下岗工人就业),通常用行政手段硬性拉郎配,鼓励甚至是强制优势企业去整合市场前景不佳的劣势企业,产业内非市场性的行政合并现象十分常见。在政企不分的情况下,部分行政部门和企业的领导人热衷于扩大管辖范围,巩固权力,把企业重组视为简单的资产经营,乐此不疲,很少考虑与资产利益最大化紧密相关的产品结构、技术开发、设备工艺的调整,导致“只见摊子大,不见效益增”的现象频频出现。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我们的确也培养出了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优秀大企业,并且在当前的产业整合运动中起着主力军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应当注意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这些大企业基本上采取的是“各自为阵、单兵作战”的战略,如电子工业中的长虹、康佳、彩虹……;汽车工业中的一汽、二汽、北汽、南汽等。这些企业一般都以自己为中心去兼并其它中小企业,或采取从零部件到整件一条龙的整合策略来实现企业的扩张,相互之间却很少通气,至于相互合并的意图,至少目前是不存在的。

概括地说,目前中国的产业整合行为带有明显的强弱联合,强强单兵作战的特点。从中国的现实看,这种行为有它的客观必然性,长虹、康佳之路并非不正确,但这需要时间,而竞争又不可能给我们太多的时间和宽松的环境,尤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内企业不只是相互之间竞争,而且还要面对一个共同的竞争对手:巨型跨国公司。不久前,长虹、康佳率先在国内掀起彩电价格战,国产品牌电视占有率迅速上升。但笔者认为,这种价格下降带来的效应不可能持久,因为在产品的技术含量上我们并不占有优势。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且产品的生命周期呈缩短之势。这意味着,在国际市场上谁最先开发出新产品,谁就能占据主导地位,获得巨额利润。然而面对不断上升的近似天文数字的研究开发费用,即使象波音这样的巨人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以数字电视为例,现在已明确,数字电视肯定是21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电视,市场前景异常广阔,但象日立、松下、索尼、菲力浦这些赫赫有名的企业却不敢单独开发,因为上千亿美元的开发费用,没有相应的市场规模保证,是异常危险的。产量不及日立一半的长虹当然没有能力搞象数字电视这样的项目,只能采取跟进(引进)策略,扩张能力自然受到限制。换一个角度看,如果将长虹与康佳整合到一起,产量就可达到600万台以上, 不仅可集中最大的力量搞研究开发,更深远的意义是:巨额费用终究要分摊到单位产品上去,从300万台到600万台,同样技术含量的产品价格就将下降一倍,价格竞争力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如此,我们的电视产业至少有了可与松下这样的企业在高技术领域一拼的基础。

说得更具体一点,我们的产业整合不仅要着眼于生产上的规模效益,更要着眼于产前(R&D)、产后(营销)上的规模效益,这一切都需要采取强强联合的产业整合模式。

(二)

当前西方国家的产业整合早已超出传统意义上的横向、纵向合并的意义,其整合的范围更广,如波音与麦道的整合不仅涉及民用飞机的生产,而且涉及到军用飞机、电子设备、导弹、航天产品等等。而我们却仍在遵循按照单一产品内在的生产技术、经济特点整合的思想,走录像机与录像机企业整合,电视与电视,原油与原油企业整合的道路。我们的电视机、冰箱、录像机等产量早已跃踞世界前列,但至今我们仍没有与这种名列世界前矛的总体生产能力相匹配的大企业,是因为我们人为地割断了产业技术进步与产业组织合理化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按照单一产品设置企业,并照这一思路扩张,根本无法整合出适应组合开发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的大企业。大庆石油管理局,年产原油5千万吨, 年销售额400亿元,单从生产原油的角度考虑,已经大无可大了,但1995 年世界前500家企业最后一名销售额却为89亿美元。原因在于受行业、 部门、地区分割的影响,在传统整合思路的指导下,它不能通过产业整合成为一个从原油开采、冶炼直至精细化工一条龙的巨型企业。这种按单一产品设置企业和进行扩张的模式必须放弃,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规模再大终究是为它人做嫁裳,与组合开发和综合利用技术的规模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三)

当前西方国家产业整合的第三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跨国整合,不仅发达国家的企业相互整合(如福特—马自达),而且发达国家的巨型企业纷纷把触角伸到发展中国家,把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整合进自己的国际分工体系。

虽然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培养了一批自己的大企业,市场结构有了很大改善,但问题仍然严重。我们现在仍然存在着120 家电视机厂,700多家啤酒厂和3万多家橡皮带生产厂等等。它们中的绝大多数企业都属于地方性的,只向本地区市场出售产品,拥有13亿人的大市场被分割的支离破碎,却很少有中国自己的企业能充分利用这个广阔的市场使自己成长为一个跨行业、跨地区以至跨国的巨型企业。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体制仍在起作用,企业远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相比之下,在中国市场上的跨国企业却可以不受这种束缚,凭借资本和技术优势,将中国企业逐个整合进自己的跨国分工体系,既利用了中国企业的廉价资源优势,又占领了市场,实力逐步壮大。面对这种态势,中国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无不感到巨大压力,近来国内掀起的保护国有民族品牌的运动就可见一斑。现在我们的企业通常是两条战线作战:一是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二是在国内市场上与国际企业竞争,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已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产业整合思路,国家应制定出明确的政策,有选择地支持几个有基础的超大型企业,动用各种经济的甚至是行政的手段,帮助其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整合,使之成为能真正利用中国广阔市场的中国巨型企业。否则,在跨国公司产业整合浪潮的冲击下,我们自己的产业分工体系将会逐步消失。韩国的钢铁总产量远不如我们,但我们的钢铁企业在竞争力上却没有一家能比得上“蒲项钢铁”。

在开放的条件下,我们通过国际市场获取利益的同时,也要逐步接受各种国际惯例、规则的约束,支付必要的成本,过分寄希望于政府动用各种手段保护民族产业终不是长久之策。国有企业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经济形势令人眼花缭乱,但有一点却是明确的:中国企业必须走产业整合的道路。未雨绸缪,识时务者为俊杰,竞争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旋律,一切都应以此唯马首是瞻。

标签:;  

西方国家产业一体化浪潮的启示_长虹集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