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琴 新疆石河子143团第四中学 832000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知识、获得的感悟体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渐内化为个人的知识结构,并使自己的语文应用能力最终得以顺利地生成和发展。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更加科学地实施教学,如何使教学更加有效,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导学案”作为实施学案教学的载体,对高效课堂的形成起到了催化作用。开展“导学案”教学十分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由教会学生知识变为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作为学习者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进而促成了高效课堂的产生。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导学案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字上:“导”、“学”、“案”。
第一,“导”就是指导、引导。导学案就像旅游时候的导游图,它带领学生从入口进入,随着我们指导的标志牌,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可以自己找到最后的出口,完成课程的预习,这就是“导”的作用。
第二,“学”就是指学生在此课或章节中要学什么、掌握什么的问题。
第三,“案”就是一种方案,它是学生学习的时候的一个方案。
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3.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导学案的使用:
刚开始使用导学案,我不知所措:一节课的内容,两节课甚至三节课也不能完成,有的时候恨不得马上给他们讲出来,自己也一吐为快。在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独学”环节),我认为在教室里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小组讨论时,成绩差的学生和我一样,干巴巴地坐在教室里。“展示”这一环节又成了优等生的天堂。所以几个星期下来,我感觉就是学生成绩优的更优,差的更差,出现了两极分化。细细思考,原因出在老师身上。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成了局外人,学生们自然一盘散沙。我意识到这一点后,马上着手改进。
一、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目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可见,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然而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发现,老师布置预习后,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读一遍课文,读第二遍便已没有了兴趣,学生学得被动,读得无力、乏味,整个预习似乎“不留痕迹”。而“导学案”中的“预习导学”则为学生的预习指明了方向,为学生的预习提供了一个重要载体。所以我在预习环节,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自行解决“导学案”中的基础题部分,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1.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查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2.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学生小组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内容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导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与交流
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在展示与交流时,教师要注意适时点评、概括升华。
四、分层检测的落实问题
分层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求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教师或小组长(检查当堂训练情况,也可作为作业批改)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规律、方法,并对合作小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经过改进以后,我明显感觉学生学习更努力了,积极性越来越高了,效果越来越好了。
当然,使用导学案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导学案的设计编写质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如导学案上的问题设计偏多、偏碎等;部分学生容易出现依赖学案而忽视教材的现象;有的学生纵然认真地完成了学案,但学习的深度不够,学习浮于表面,错误地认为完成了学案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论文作者:曹 琴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5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8
标签:学生论文; 学案论文; 课堂论文; 过程中论文; 高效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5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