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要素论文_刘洪颖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要素论文_刘洪颖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 北碚 400700)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语文人文素养,在强调语文实践性的同时,对语文教材中课文中的人文精神做了重点规划。基于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教学过程中潜在的品质和内涵成了如今探讨的热门话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要素,也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途经。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育要素;教学过程

一、引言:

小学生处于人格培养的重要阶段,教育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此有政策,通过文学作品的熏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人世间各式各样的情感和经历,也是当下教育背景鼓励学生尽可能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原因。儿童文学作品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知识,也能让他们收获爱,感受到美德熏陶,因此培养了他们的道德情操。在小学教育中,小学语文课文也充当了儿童文学作品与美育之间的媒介。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是分不开的,学生感受文字带来的奇幻妙意,潜移默化间接受了美的教育。我将以小学语文教学《穷人》为例,从现实美、真善美、艺术美这三个方面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要素

二、感受生活的现实之美

文学作品许多都是用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真实场面,学生通过老师的教学能看到世间的包罗万象,去感受文字描述的事件背后的真实情感。文字传递着现实,教师和学生共同感悟故事,似乎能将学生带入一个与众不同的、甚至从未体验过的环境中。在体会现实美的过程中,能思考社会所蕴藏的真意。

这篇文章是一篇短篇小说,虽题目为《穷人》,全文未提到一个穷字,但我们却能感受到他们生活的窘迫。七口之家,早出晚归,没有鞋穿,只得黑面包充饥;邻居西蒙死去时的屋子潮湿阴冷……在作者的笔下流泻出的苦难生活,学生能体会到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相比当今他们所过的衣食无忧的生活,教师可联系现世界上存在的相似现象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去感受不同的现实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感受人生真善美

文字可贵的在于揭示人间现实之外,还能歌颂人性的美好,对人们的心灵有巨大的影响。新课程语文标准重点强调的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被选入小学教材的文学作品,那它的主人公一般都有着极具的高尚品质值得学生去学习、感受的。教师在分析文本时,不得不抓住文章主人公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人格特点,进一步更深层次地传递人间真善美,让学生的心灵在课堂上能得到人性的温暖。以此通过文本教师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情感交流,从细小的地方培养道德情操,达到美育的目的。

《穷人》这篇故事的高潮就在于西蒙死后,桑娜与丈夫不约而同地都觉得收养两个可怜的孩子。即使他们的生活非常拮据,但也没有因为艰难而坐视不管,不然这两个孩子可能会被活生生饿死。文章讲述的感人故事,其实蕴藏着人间大爱和人性的美好。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桑娜一家的生活状态为依据,去体会他们这个举动背后所展现出来的美好品质:善良、有同情心、无私……这就给学生上了一个思想道德的熏陶课。课文中呈现的故事,塑造了人穷志不穷的高尚形象,主人公的精神品质展现得酣畅淋漓。学生将领悟到人间的真善美。

那反观自己的生活呢?现处于幸福安稳的生活里又有没有热心伸出援手帮助他人呢?学生可在这思想的矛盾中,得到道德的培养,从而进行了美的教育。

四、感受语言艺术之美

文字叙述的能力是不容小觑的,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形象生动,潜移默化间也向学生教授语文技巧,感受语文文字艺术美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作者在叙述故事时,以人物的内心活动为基础,向读者传递主人翁的善良和淳朴。侧面和直接描写相交映,更能打动读者的内心,让他们体会到文字的魅力。文章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将学生带入人物心理纠结的状态,这都是艺术美的体现。

五、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重点的,而美育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经过有心编排组织,是富有深刻蕴意的文学作品或者节选。美的教育注重的不是形式,而是背后的对学生人格塑造有远大意义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美育的行动,我们任重而道远。

论文作者:刘洪颖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要素论文_刘洪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