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发展中存在的问题_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发展中存在的问题_研究性学习论文

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性学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颁布,使得研究性学习课程成为“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课程。但由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形态、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仍在探索阶段,在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过程中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若不及时纠偏,很可能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全面深入的开展。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研究性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课题研究太重“结果”,研究性学习开展流于“形式”

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关注思维方法的学习与思维水平的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研究性学习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和主要结果,至于研究性学习有没有得到成果是无关紧要的。这里所说的“结果”,并不是指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而是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资料建设。众所周知,研究性学习的资料建设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是反映学生参与课程研究的重要佐证,也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结果评价或对研究性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往往过分注重研究性学习的资料建设,学生从选题、实施到结题,要填写大量的表格,最后还要撰写结题报告或论文。固然,资料建设对形成档案袋,增强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客观性是十分重要的,但太注重档案袋的价值和资料的齐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无意义负担,特别是每次的活动都要实施记录,每次请教教师问题都要以书面的形式,完全是一种无意义劳动,结果使研究性学习演化成了一种资料建设、收集、整理的形式化过程,更多的同学在追求资料的完整性时,往往忽视过程的自主性、目标的生成性,甚至产生误解,认为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资料档案建设。另外,各学校为了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不仅要求所有表格资料都要准备一式多份,还要对过程进行拍照或录像,向参观学习者进行多媒体或展板展示,研究性学习追求形式化的表现突出。

我们知道,研究性学习始终应该贯彻一个宗旨,那就是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学习方式,重在学习的方法与效果和学生的收获,而不是看过程、环节、资料是否齐全,更不能把研究性学习当成一种给别人看或可以展示的表演。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资料建设必须注重实际意义,必须考虑到不能施加无意义负担,注重过程管理不是程式化,注重“结果”不是文字化,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真正把研究性学习活动落在实处。

二、教师思想与知识准备不足,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指导的需要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学生在选择研究内容、研究时间、指导教师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和地位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教学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在实际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过程中,由于教师思想与知识准备不足,一时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正常开展。

1.教师思想准备不足 随着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对教师、对教材的依赖性降低,师生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学习内容的垄断者变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但相当多的教师思想准备不足,未能及时转变角色,不能很好地适应研究性学习指导,较突出的表现是在指导学生课题研究时越位,甚至包办代替,学生创造性与自主性受到扼杀,影响了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2.教师的知识准备不足 由于学生的研究课题涉及许多学科的知识,所以教师必须从个体走向合作,从精于某一学科走向全面了解各个学科,从只懂专业知识到充分涉猎科学、人文、社会多种学科领域。我们的教师多数或许是学科带头人、学科教学能手,但对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在知识上仍然准备不足,不是人人都能适应课程开设的需要。

另外,在现阶段研究性学习是以课程的形式开设的。既然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那它的教学就应该具备课程教学的某些特征,如需要制定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还要设计研究方法,确定课时和安排活动内容等,也要进行备课。当然,研究性学习的备课与学科课程备课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备课范围和备课内容上都有所不同。

三、贯彻课程计划出偏,“综合实践活动”成了研究性学习一枝独秀

新课程计划明确规定,列入必修课的是“综合实践活动”,其中包括四个方面内容: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尽管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课程,但社会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社会实践与研究性学习一样也十分重要,也必须修满一定课时数,也必须进行评价。但各地学校在贯彻课程计划时,出现了偏重研究性学习,忽视其它“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现象,课表上的“综合实践活动”为“研究性学习”所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为“研究性学习”所独享,各校“综合实践活动”资料为清一色的研究性学习档案,“综合实践活动”成了研究性学习一枝独秀。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点与难点,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重视研究性学习,加强研究性学习的督促与检查,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是无可非议的,但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造成事实上的研究性学习代替“综合实践活动”的做法是错误的。因此,各学校必须在保证研究性学习核心地位的基础上,制定计划,安排时间,确定目标,把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一样落在实处。

四、脱离学科课程实际,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与意义体现不充分

学以致用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虽然研究性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都是具体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问题,但着眼点不在于掌握与理解多少知识,而在于在培养能力的基础上把重心放在对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应用上,让学生充分运用学科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各地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不善于从学科课程中挖掘资源,不在课本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甚至放弃课本中为巩固新知、应用新知安排的问题探索,往往追求纯社会、经济或人文类问题的探究。这样做,学生虽然掌握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学会了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与程序,但割裂了学科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脱离了学科实际,忽视了学科知识的应用,导致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与目的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特别要让课本中为巩固新知安排的探索性问题、研究性学习课题,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要结合具体实际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

五、学生选题急功近利,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效果不理想

课题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的成果有无价值及其价值大小,也关系到课题研究能否顺利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有:可行性原则、生活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量力而行原则、大小适宜原则、难易适度原则,无论何种原则都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前提。但在实际选题过程中,不少学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选择的问题比较集中的是调查类,就自己所关心的社会、生活、经济、环境等问题,设计问卷调查表,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课题研究过程终结。

我们知道,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类型至少有以下五类:社会调查类、科学实验类、综合主题类、文献研究类、设计类,社会调查类只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类,而同学们所需要的、最重要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在调查类问题的研究中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同学们需要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中培养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动手操作与参与实践能力、获取信息与加工信息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等,调查类是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些目的的。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时,必须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有更多的体验,学会合作、沟通与分享,参与实践,从掌握更加全面的技能角度出发,使学生对不同类型的课题都有研究的经历,以增长学生的见识。

六、评价方式尚待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它也是及时地指导和帮助教师和学生改进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当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应根据中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要,正确设定评价标准,使用恰当的评价方式。但目前尚存在以下影响学生研究性学习积极性的诸方面因素:(1)评价依据存在问题,现行的评价往往依据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由学生自己编制的资料即档案袋评价,真实性有待考证;(2)学生选题的实际意义、难易程度、研究价值、研究结果等并不相同,难以用同一种标准实施评价;(3)指导教师不可能对研究过程实施全面跟踪,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同学;(4)在目前以分数区分伯仲的传统评价方式的影响下,学生更关心的还是分数。

由于评价方式尚在探索与研究之中,在实施评价中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对现阶段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必须重点抓住三个环节:开题评价——指导教师评价;中期评价——指导教师、社会(区)与课题组成员共同评价;结题评价——学校及指导教师共同评价,既要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还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七、学校与社区资源利用率低,研究性学习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的社会性,不仅十分注重加强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也特别关注那些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十分注重开发社会资源。社区的人文、经济、环境、民俗、生活等资源十分丰富,也很值得研究,特别是与民众生存、生活等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不仅研究价值很高,甚至可以为政府、社区提供第一手解决问题的资料,同时,社区的人力资源也很充足,如何充分利用好社区的人力资源,为研究性学习所用也很值得研究。另外,学校的教师资源、信息(图书、网络)资源、硬件设施资源等更是一笔十分可观的可利用资源,但由于学生选题的简单化,却没有能够很好地加以利用,甚至有的资源在研究性学习领域仍是未开垦的处女地。因此,学校与社区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尚待进一步开发。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负责管理研究性学习的机构,要全面做好研究性学习的准备工作,在实施研究性学习之前,要对学校和社区的各种可利用资源进行充分的调研,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然后从人力资源和学习资源两个方面建立资源库。在资源库的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使资源库具有开放性,随时完善、补充。一方面,资源库要面向社会开放,向社会广泛征集相关资源信息,另一方面,要向学生和教师开放,让学生和老师随时根据资源库中感兴趣的信息设计选题,并开展研究。

八、对研究性学习理解不透,课题研究成为唯一的研究性学习形式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研究性学习定义来看: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改变学生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积极的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又是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的必修课程,同时又是一种校本课程;还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参与的、类似科学研究的研究。

从“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不应该只是一种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形式或一个层面,把研究性学习当作一种课题研究的理解是极其狭隘的,这也是造成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学习相脱节,社会与家长对研究性学习产生疑问和不理解的主要原因。事实上,研究性学习有以下几种形式:(1)学科教学内容中的问题、方法、规律的探究;(2)实验方法、学习方法的改进与研究;(3)与中学生知识结构与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生产、生活、环境、经济等问题的探索性研究;(4)一些实用的工具设计或制作;(5)有关活动的策划、设计与组织等。因此,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应该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立体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做到:(1)要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学科课程教学中,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2)要涉猎学习方法培养、基础知识巩固、能力与技能培养等诸方面,突出综合性和研究性;(3)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包括社区资源与学校资源,突出社会性和开放性;(4)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突出自主性与目标的生成性。

总之,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仍然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设置方式也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从根本上协调好国家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应该关注不同学校间办学水平、师资水平、生源水平的差异,尤其是要把研究性学习向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同时也要关注综合实践活动各项内容的平衡、协调发展,既突出难点、核心,又全面实施,把课程改革落在实处。

标签:;  ;  ;  ;  ;  

研究性学习发展中存在的问题_研究性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