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胺H_3受体研究进展

组胺H_3受体研究进展

一、组胺H_3受体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崇妮[1](2021)在《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在变应性鼻炎中的水平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检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外周血Th1和Th2、Treg和Th17细胞的水平,初步探讨其在AR的发生中的作用,以及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确诊为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作为试验组,并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Th1和Th2、Treg和Th17细胞的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VAS评分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AR试验组外周血中Th1细胞百分比为(9.98±2.40)%,正常对照组为(14.22±3.69)%,试验组较对照组减少(P<0.05)。2.AR试验组外周血中Th2细胞百分比为(8.08±1.61)%,正常对照组为(1.91±0.75)%,试验组较对照组增加(P<0.05)。3.AR试验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比为(1.58±0.75),正常对照组为(0.77±0.30)%,试验组较对照组增加(P<0.05)。4.AR试验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百分比为(2.52±0.1.20)%,正常对照组为(6.02±2.00)%,试验组较对照组减少(P<0.05)。5.AR试验组的VAS评分与外周血Th1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269,P=0.038),与Th17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555,P<0.01),与Th2、Treg细胞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Th1细胞水平降低,Th2细胞水平升高,Th17细胞水平升高,Treg细胞水平降低,AR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外周血Th1、Th17细胞水平密切相关,与Th2、Treg细胞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刘诺亚[2](2021)在《组胺H3受体拮抗剂在小鼠胚胎干细胞神经分化早期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组胺是脑内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作用于四种G蛋白偶联受体(H1-H4),其中组胺H3受体主要表达在神经元,少量在胶质细胞,具有自身受体和异身受体的双重功能,参与调节组胺和其他神经递质的释放。组胺H3受体能调控多种细胞内分子信号转导,如PI3K/AKT通路、MAPK通路、Ca2+释放等,参与突触可塑性、学习和记忆等重要生命活动,这些发现揭示了组胺H3受体对脑部功能维持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在脑外伤小鼠模型中,抑制H3受体能够促进组胺的合成与释放,进而激活组胺H1受体促进神经再生。目前为止,尽管已发现编码组胺H3受体的基因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中表达,组胺在哺乳动物大脑发育早期(E14-E16)显示出以受体类型依赖性的方式调节大鼠NSCs增殖与分化,且能够通过激活组胺H1受体促进神经元分化。但对胚胎神经细胞分化发育中组胺H3受体的发育依赖性功能特征及机制知之甚少,亟待在生物信息代表性强的体外替代模型中进一步深入研究。胚胎干(Embryonic Stem,ES)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和多分化潜能,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过程呈现连续渐进的启动、发展和成熟阶段,可分别形成初级、后期神经前体细胞和成熟神经细胞,模拟胚胎体内神经细胞发育过程。利用ES细胞体外神经分化体系可为揭示神经网络发育和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思路。更为重要的是ES细胞与诱导多能干(inducedpluripotentstem,iPS)细胞均为多能干细胞,两者在形态学、分化潜能、基因表达及对外界信号反应等生物学特征都几乎一致,因此,研究结果同时也为iPS细胞潜在临床应用提供有益借鉴。课题组前期利用ES细胞体外神经分化模型,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库小分子4a经由PPAR-β-Mfn2-[Ca2+]M调控ES细胞定向神经细胞分化,膜连接蛋白Junctophilin3,4在ES细胞神经分化早期对神经极化以及轴突生长的促进作用。该分化体系同样也适用于对胚胎分化发育中组胺H3受体的发育依赖性功能特征研究。线粒体分裂融合能够调节ES细胞神经分化命运,线粒体功能激活和维持Ca2+活动在神经系统分化和发育的过程中都是必需的,也是调控神经再生的重要靶点。组胺可介导胞质Ca2+和线粒体ATP水平增加,而组胺H3受体是否通过组胺调控神经分化发育早期的线粒体动态平衡与功能尚未明确,亟待进一步阐明。随着组胺H3受体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功能的揭示,其拮抗剂在药理学方面研究也备受关注。多项研究表明,多种组胺H3受体拮抗剂在癫痫、帕金森、嗜睡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以及神经再生过程中起到作用。其中Pitolisant是目前唯一由FDA批准的组胺H3受体拮抗剂,临床上已用于治疗发作性嗜睡症。此外,在一些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中,Pitolisant也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Pitolisant因具有低肝毒性、高生物利用度以及对组胺H3受体的高选择性受到关注。低剂量的Pitolisant能够增强脑内组胺能神经的活性,还增加了大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微透析液中的乙酰胆碱和前额叶皮层中的多巴胺。但目前尚无Pitolisant对神经发育或再生方面的研究报道。本实验采用ES细胞4-/4+体外定向分化神经细胞培养体系,模拟体内神经细胞发育过程,评价组胺H3受体拮抗剂Pitolisant对ES细胞神经早期分化发育过程中的影响,探索组胺H3受体拮抗剂Pitolisant与神经极化过程中线粒体动态平衡之间的调控关系及相关机制,以期为以组胺H3受体为靶点的调节剂在神经再生领域中的潜在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与结果:1.组胺H3受体拮抗剂调控小鼠ES细胞分化为早期神经细胞的作用首先利用不同浓度组胺H3受体拮抗剂Pitolisant,评价其对ES细胞增殖活力及促神经分化的效应。MTT实验结合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结果确认,l×l0-7 M的Pitolisant对ES细胞无明显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且能促进ES细胞早期神经分化为NSCs,表现为NSCs标志物Nestin、Pax6表达显着上调。l×l0-7M Pitolisant处理组ES细胞衍生的拟胚体(embryoidbodies,EBs)中Nestin荧光强度显着提高,而免疫荧光共染Nestin和Ki67结果显示Pitolisant对NSCs的增殖没有影响。因此,我们进一步考察了组胺H3受体对神经元分化成熟的影响。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itolisant未促进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N及神经元特异蛋白TuJl的表达。接着,我们考察了 ES细胞早期神经分化中生长锥的形态变化特征。Western blot显示Pitolisant组中生长锥标志蛋白GAP43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荧光成像结果同样显示GAP43表达上调,且其与F-actin的共定位增加。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分化早期中cAMP含量,发现Pitolisant能诱导cAMP浓度上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LKBl及其原型表达上调,SADA/B表达同样上调,MARK2表达未见明显变化。因此,cAMP-LKB1-SAD A/B通路参与了 Pitolisant的促进NSCs极化作用。随后,我们发现组胺H1受体拮抗剂能逆转组胺H3受体拮抗剂的促NSCs分化作用,提示组胺H3受体拮抗剂促ES细胞早期神经分化可能与激活组胺H1受体相关。2.组胺H3受体拮抗剂调控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线粒体相关机制研究基于上述结果,进一步对组胺H3受体拮抗剂影响早期神经分化线粒体功能相关机制进行探究。首先免疫荧光共染Nestin、TuJl与线粒体外膜蛋白TOM20,发现Pitolisant使NSCs和神经元的线粒体分布发生变化,表现为对照组中线粒体主要分布在核周,Pitolisant处理组线粒体不仅在核周分布,在生长锥及轴突也存在大量分布,该现象有助于线粒体满足神经分化的局部能量需求。接着,我们在电镜下观察线粒体形态,发现Pitolisant抑制组胺H3受体后线粒体表现为小球状或短棒状,线粒体周长减小,同时MitoTracker染色显示Nestin 阳性细胞中,对照组线粒体呈网络结构,Pitolisant处理使线粒体网络状结构分裂。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动态平衡相关指标,结果显示Pitolisant能够促进线粒体分裂蛋白Drpl及p-Drpl(Ser616)表达上调,同时TOM2表达也增加,而Mfnl/2表达水平未受到影响。提示通过抑制组胺H3受体功能能够增加线粒体的分裂和生物合成,线粒体的分裂促进了线粒体在神经元中向轴突的运输,促进轴突生长。我们进一步使用Mdivi-1对线粒体分裂进行抑制,发现其可逆转Pitolisant促神经早期分化的作用。接着,Ca2+特异性染料Rhod-2 AM检测结果表明Pitolisant促进NSCs胞内Ca2+浓度升高,且大量Ca2+聚集在膨大的生长锥样结构中。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钙调激酶CaMK Ⅱ上调,线粒体钙离子单向转运蛋白MCU上调,提示组胺H3受体调控参与ES细胞早期神经分化的Ca2+活动,促进线粒体对Ca2+摄取。利用JC-1染色考察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以及线粒体功能,发现Pitolisant能促ES细胞神经分化过程中线粒体膜电位上升,NSCs和神经元中JC-1红/绿色荧光比率升高。但是组胺H3受体拮抗剂未改变细胞内ATP浓度。通过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升高,提示组胺H3受体拮抗剂促进了线粒体的成熟,维持ATP稳态。结论:1.组胺H3受体拮抗剂Pitolisant能促进ES细胞定向NSCs分化及生长锥伸长,并通过cAMP-LKB1-SAD A/B通路促进神经细胞极化。组胺H3受体拮抗剂促ES细胞早期神经分化可能与激活组胺H1受体相关。2.组胺H3受体拮抗剂Pitolisant有利于ES细胞衍生NSCs中线粒体发生分裂、成熟及维持正常膜电位,促进线粒体向轴突分布,以促进NSCs生长锥伸长。同时诱导胞浆Ca2+增加,通过上调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CU和钙调激酶CaMK Ⅱ表达,进一步调节线粒体钙离子稳态,以满足神经分化线粒体能量代谢需求。

姜宇晴[3](2021)在《天麻素对单侧前庭功能损伤大鼠前庭内侧核组胺受体表达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以单侧迷路破坏(Unilateral labyrinthectomy,UL)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天麻素对其进行干预,观察天麻素对UL后大鼠第1、3、7天前庭内侧核中(Medial vestibular nucleus,MVN)组胺受体H1、H2、H3亚型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天麻素对前庭功能损伤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本研究结果可揭示天麻素促进前庭功能代偿的可能机制,为今后防治前庭功能障碍及促进前庭功能代偿提供新思路。材料与方法将192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2)、假手术组(n=36)、造模组(n=144),造模组大鼠采用鼓室内注射50%氯仿的方法复制单侧迷路破坏大鼠模型,假手术组采用相同术式,但是鼓室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评价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n=36);天麻素高剂量组(n=36);天麻素中剂量组(n=36);天麻素低剂量组(n=36)。空白对照组大鼠不作处理,正常饲养;假手术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经肌肉注射生理盐水(75mg·kg-1·d-1),每日1次,连续7天;天麻素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分别经肌肉注射高(100mg·kg-1·d-1)、中(75mg·kg-1·d-1)、低(50mg·kg-1·d-1)剂量的天麻素,每日1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后,处死大鼠,采用RT-PCR法、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法观察各组大鼠前庭内侧核中组胺受体H1、H2、H3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然后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法)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在第1、3、7天,假手术组与空白对照组大鼠MVN中组胺受体H1、H2、H3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1、3天,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MVN中组胺受体H1、H2、H3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上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天麻素高剂量组大鼠MVN中组胺受体H1、H2、H3m 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第7天上述分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鼠MVN中组胺受体H1、H2、H3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可能是大鼠前庭代偿的重要机制之一;各剂量的天麻素干预组大鼠前庭内侧核中组胺受体H1、H2、H3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调,说明天麻素能够促进H1、H2、H3受体基因及蛋白的表达。而不同剂量天麻素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高剂量组显着优于中、低剂量组,呈现剂量依赖关系。

姜宇晴,张琦,张业慧,高梅傲,冷辉[4](2021)在《天麻素对前庭功能障碍大鼠前庭内侧核组胺受体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天麻素对单侧迷路破坏(Unilateral labyrinthectomy,UL)后大鼠前庭内侧核(Medial vestibular nucleus,MVN)组胺受体H1、H2、H3亚型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麻素对前庭功能损伤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99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9)、假手术组(n=18)、造模组(n=72)。造模组鼓室注射氯仿破坏左侧迷路,假手术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评价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等量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天麻素高、中、低剂量组。天麻素注射液肌注日1次,共3天。采用RQ-PCR法、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法观察各组大鼠MVN中组胺受体H1、H2、H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1.003±0.085、1.002±0.072、1.005±0.118;0.282±0.026、0.250±0.050、0.248±0.016)比较,模型对照组(1.315±0.078、1.418±0.09、1.467±0.083;0.408±0.056、0.453±0.031、0.403±0.057)大鼠MVN中组胺受体H1、H2、H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天麻素高剂量组(3.392±0.197、3.553±0.189、3.657±0.077;0.571±0.034、0.572±0.078、0.600±0.061)大鼠MVN中组胺受体H1、H2、H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天麻素上调前庭功能障碍大鼠MVN中组胺受体H1、H2、H3 mRNA及蛋白表达可能是其促进大鼠前庭代偿的重要机制之一。

马艳秋,卢逸,江平[5](2020)在《组胺H3受体反向激动剂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的研究现状》文中认为组胺H3受体不仅参与调节脑内组胺的合成、释放与代谢,还能调节其他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与代谢。近几十年来,在组胺H3受体拮抗剂的基础上,提出组胺H3受体反向激动剂的概念。目前,已发现的组胺H3受体反向激动剂涉及睡眠-觉醒障碍、认知障碍、抑郁、神经性疼痛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然而在众多的组胺H3受体反向激动剂相关文献中,组胺H3受体反向激动剂应用的研究进展的综述却较少见。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和国外文献,重点阐述了组胺H3受体反向激动剂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庄建华[6](2020)在《中枢组胺受体及倍他司汀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前庭疾病可引起眩晕、头晕、前庭-视觉症状和姿势症状等,严重影响患者工作效力及自身安全。目前,抗组胺药物是用于对抗前庭症状的主要治疗药物。其中,倍他司汀为代表的以H1和H3受体为靶点的抗组胺药物,已经在临床使用了几十年。文中通过回顾文献,详细阐述了组胺及中枢组胺受体的生理作用、前庭疾病与中枢组胺受体的相互关系、倍他司汀的药理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以期为相关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陈晗[7](2020)在《拮抗组胺H2受体对新生小鼠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会导致新生儿终身认知和神经行为功能障碍,脑白质损伤是其重要的病理学特征,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来促进脑白质区的髓鞘再生、减轻神经损伤。有研究表明组胺H2受体(H2R)在脑白质损伤相关的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中发挥作用,并且其在胚胎发育后期就开始表达,提示H2R可能参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脑白质损伤。本课题将利用药理学、条件性H2R基因敲除小鼠(Hrh2fl/fl)、病毒介导的过表达或干扰表达等手段,探究H2R在新生小鼠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中的作用。本课题首先考察H2R拮抗剂对新生小鼠缺氧缺血引起的脑白质损伤、以运动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发现H2R拮抗剂对新生小鼠缺氧缺血后的脑白质脱髓鞘没有明显影响,但能促进髓鞘再生,改善小鼠在转棒、新事物识别和莫里斯水迷宫等实验中的运动功能和认知障碍,并且以上作用可以被H2R激动剂所逆转。进一步发现H2R拮抗剂可以显着增加O4标记的处于分化阶段的少突胶质细胞的数量,而对NG2标记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数量没有明显影响,表明H2R拮抗剂是通过促进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过程起到减轻白质损伤作用的。此外,同时推迟给药缩短给药周期,H2R拮抗剂仍能促进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和髓鞘再生。接下来,在原代培养的少突胶质细胞上进行氧糖剥夺(OGD)处理,并利用腺相关病毒在不同阶段干扰或过表达H2R,观察H2R对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影响,也发现过表达H2R可以显着减少分化阶段少突胶质细胞的数量,但不影响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数量,而干扰H2R表达则发挥相反作用。最后,我们利用Cre-loxp技术,构建特异性敲除分化阶段少突胶质细胞上H2R的新生小鼠(Hrh2fl/fl;CNPase-Cre),对其进行缺氧缺血性处理,发现Hrh2fl/fl;CNPase-Cre小鼠术后脱髓鞘过程无明显变化,但分化的少突胶质细胞明显增多、髓鞘再生明显增加,并且小鼠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明显改善。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在新生小鼠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中,H2R可负向调节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过程,拮抗H2R可通过促进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进而促进髓鞘再生,改善脑白质损伤后的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因此,本研究也初步提示了H2R拮抗剂可能成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潜在的治疗药物。

吕航[8](2019)在《血管内皮细胞源性组胺H1受体功能缺失介导精神分裂症样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种信号通路及关键分子参与其中。有研究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皮质区域组胺H1受体表达量下调,且脑脊液中组胺代谢物含量增加。此外,某些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亦对组胺H1受体有拮抗作用,提示组胺及其H1受体有可能参与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过程当中。组胺H1受体在血管内皮细胞上高表达,而血管内皮细胞作为脑内广泛分布的神经血管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控神经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本实验利用Cre/LoxP技术,选择性的改变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组胺H1受体的表达,进而探讨血管内皮细胞上组胺H1受体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方法:1)将Cdh5-Cre小鼠与Hrh1f/f小鼠交配,得到血管内皮细胞组胺H1受体功能缺失小鼠。2)利用行为学手段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组胺Hi受体功能缺失后小鼠行为学表型的变化。3)利用电生理学方法检测小鼠内侧前额叶皮层及海马区锥体神经元的膜特性与突触传递变化。4)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手段检测小鼠血管结构变化及相关脑区胶质细胞激活情况。结果:特异性敲除血管内皮细胞组胺H1受体以后,小鼠出现发育障碍现象,无法存活至成年,因此本实验中均采用血管内皮细胞组胺H1受体功能缺失小鼠(Cdh5-cre;Hrh1f/n mice)作为实验鼠,而以同窝不表达Cre基因的小鼠(Hrh1f/n mice)为对照鼠。行为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实验鼠在固定时间内的运动量减少,但其运动能力、焦虑及抑郁水平均无变化。此外,实验鼠的认知功能也出现了损害。另外,相比于对照组小鼠,实验鼠的社交能力下降,表现出社交淡漠等表型,并伴随有筑巢能力的下降以及快感缺失。最后,前脉冲抑制实验表明实验小鼠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下降。进一步,通过电生理实验,我们发现实验鼠的前额叶皮层及海马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下降。并且,我们在以上脑区检测到了血管结构破坏和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组胺H1受体功能缺失小鼠表现出以运动量下降、社交情感淡漠以及前脉冲抑制受损为代表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并伴随有认知功能的损害。这些表型可能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组胺H1受体功能受损导致的血管结构受损,诱发相关脑区胶质细胞激活进而引起对应脑区突触传递异常而导致的。

陈有超[9](2019)在《拮抗组胺H3受体促进脑缺血后血管再生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康复期尚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与手段。血管再生对于损伤后期的神经再生及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缺血性脑卒中后机体自身的血管再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促进血管再生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期神经修复的重要手段。已有研究发现组胺在体外可以促进血管再生,但由于组胺本身不能通过血脑屏障,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拮抗组胺H3受体可以促进组胺能神经元内组胺的合成与释放,因此,本课题将研究拮抗组胺H3受体对脑缺血后血管再生的作用。本实验通过光化学栓塞的方法制备小鼠脑缺血模型,在术后连续给予H3受体拮抗剂考察对血管再生的影响,并采用网格实验和圆桶实验来评价小鼠的运动功能。同时考察H3受体激动剂、组氨酸脱羧酶抑制剂α-FMH、H1受体拮抗剂、或H2受体拮抗剂对脑缺血后血管再生的影响,以及组氨酸脱羧酶基因敲除小鼠(HDC-/-)、H3受体基因敲除小鼠(Hrh3-/-)以及血管内皮细胞上特异性敲除组胺H3受体基因的小鼠(Hrh3fl/fl;Tie2CreERT2)的血管再生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组胺H3受体拮抗剂thioperamide可以显着增加脑缺血14天后缺血周边区Lectin标记的血管数量和CD31标记的新生血管数量,而对脑缺血3天后梗死周边区的血管数量并没有明显影响。同时,thioperamide还减少了缺血后28天的脑梗死体积,并改善了通过网格实验和圆桶实验测定的运动功能。Thioperamide促进血管再生的作用可以被组胺H3受体激动剂immepip所逆转。并且,与野生型小鼠比,Hrh3-/-小鼠脑缺血后的血管再生明显增加,在Hrh3-/-小鼠上给予thioperamide不能进一步促进血管再生。此外,给予抑制组胺合成的组氨酸脱羧酶抑制剂α-FMH后或在HDC/-小鼠上(缺乏内源性组胺),thioperamide仍具有明显促进血管再生的作用。我们还分别在给予thioperamide的同时给予组胺H1受体拮抗剂吡拉明(pyrilamine,PYRI)或组胺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cimetidine,CIM),结果发现吡拉明或西咪替丁都不能逆转thioperamide促进血管再生的作用,表明组胺H3受体拮抗剂促进血管再生的作用可能是不依赖于组胺能神经系统的。随后,我们构建了血管内皮细胞上特异性敲除组胺H3受体的小鼠(Hrh3fl/fl;Tie2CreERT2),发现Hrh3fl/fl;Tie2CreERT2小鼠脑缺血后周边区血管明显增多。总之,本研究表明拮抗组胺H3受体在局灶性脑缺血后通过促进血管再生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该作用不依赖于组胺能神经系统,而可能是通过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组胺H3受体。本研究提示组胺H3受体可以作为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新靶点,组胺H3受体拮抗剂将可能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再生、神经修复的候选药物。

陈俊[10](2018)在《调控组胺信号促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1、研究组胺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组氨酸脱羧酶(HDC)和组胺受体分子在前列腺癌中表达情况及意义;2、研究组胺H3受体(H3R)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转移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以及正常前列腺组织组氨酸脱羧酶表达水平;2、运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组氨酸脱羧酶和组胺受体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3、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和正常前列腺组织H3R的表达情况;4、使用特异性H3R的激动剂、拮抗剂来调节H3R的功能或者构建干扰组胺H3受体表达的载体,通过瞬时转染法在内源性H3R高表达的细胞株下调H3R的表达;5、进行体外侵袭实验和迁移实验,检测H3R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力和迁移力的影响;6、利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H3R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7、利用流式细胞技术,采取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H3R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8、利用western blot检测抑制H3R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和下游可能发生变化的蛋白情况;9、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实验观察H3R对前列腺癌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前列腺癌组织中的组氨酸脱羧酶染色的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的前列腺组织(P<0.05);2、m RNA和蛋白水平检测结果提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LNCa P、22RV1及C4-2)组氨酸脱羧酶和4种组胺受体的表达水平同样明显高于对照细胞株RWPE-1,其中以H3R升高最显着(P<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组织中H3R染色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Gleason评分高的组织比Gleason评分低的组织升高更显着(P<0.05);4、体外迁移和侵袭实验表明干扰H3R的功能之后,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下降;5、体外细胞增殖实验表明,干扰H3R的功能之后,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6、流式检查结果显示,干扰H3R的功能之后,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强;7、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干扰H3R的功能之后,凋亡相关蛋白BAX明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明显降低,AR表达明显降低;8、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显示,干扰H3R的功能之后,前列腺癌细胞的成瘤能力及肿瘤生长能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1、前列腺癌中HDC和4种组胺受体表达明显上调(P<0.05);2、调节组胺受体H3R可影响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3、组胺受体H3R信号通路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凋亡有重要影响。综上,H3R在前列腺癌中可能起到促癌的作用,因此干扰前列腺癌中H3R的功能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二、组胺H_3受体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组胺H_3受体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在变应性鼻炎中的水平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1.3 标本收集和培养
    1.4 资料统计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
    2.2 AR试验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h1 细胞水平的比较
    2.3 AR 试验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 Th2 细胞水平的比较
    2.4 AR 试验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 Th17 细胞水平的比较
    2.5 AR试验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的比较
    2.6 VAS 评分与外周血 CD4~+T 细胞水平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Th1 和Th2 细胞的特点
    3.2 Th1/Th2与AR的关系
    3.3 Th17和Treg细胞的特点
    3.4 Th17/Treg与 AR的关系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组胺受体及抗组胺药的分类及其在变应性鼻炎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组胺H3受体拮抗剂在小鼠胚胎干细胞神经分化早期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缩略词表(续)
前言
第一部分 组胺H_3受体拮抗剂调控小鼠ES细胞分化为早期神经细胞的作用
    1.1 仪器和试剂
        1.1.1 细胞株及实验动物
        1.1.2 主要仪器
        1.1.3 主要试剂
        1.1.4 常用溶液及主要试剂配制
    1.2 实验方法
        1.2.1 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ES)细胞培养
        1.2.1.1 原代小鼠胚胎成纤维(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MEF)细胞制备
        1.2.1.2 饲养层细胞制备
        1.2.1.3 小鼠ES细胞支持培养
        1.2.2 小鼠ES细胞分化培养
        1.2.2.1 悬滴培养
        1.2.2.2 悬浮培养
        1.2.2.3 神经分化培养(4-/4+培养法)
        1.2.3 免疫蛋白印记
        1.2.3.1 总蛋白提取
        1.2.3.2 蛋白浓度测定
        1.2.3.3 蛋白质印记
        1.2.4 冰冻切片
        1.2.5 免疫荧光染色
        1.2.6 ES细胞增殖模型
        1.2.7 JC-1染色测定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1.2.8 MitoTracker染色
        1.2.9 ATP含量测定
        1.2.10 胞浆及上清cAMP含量测定
        1.2.11 透射电镜检测ES细胞衍生NSCs线粒体结构
        1.2.12 慢病毒转染
        1.2.13 数据分析
    1.3 实验结果
        1.3.1 ES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表型特征
        1.3.2 组胺H_3受体拮抗剂Pitolisant对ES细胞增殖活力的量效关系
        1.3.3 组胺H_3受体拮抗剂对ES细胞神经早期分化的量效作用
        1.3.4 组胺H_3受体拮抗剂对NSCs增殖的影响
        1.3.5 组胺H_3受体拮抗剂对ES细胞分化神经元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影响
        1.3.6 组胺H_3受体拮抗剂对ES细胞衍生神经生长锥的影响
        1.3.7 组胺H_3受体拮抗剂对神经轴突形成中LKB1-SAD通路的影响
        1.3.8 组胺H_3受体通过激活组胺H1受体发挥促ES细胞早期神经分化的作用
    1.4 讨论
    1.5 结论
第二部分 组胺H_3受体拮抗剂调控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线粒体相关机制研究
    2.1 实验结果
        2.1.1 组胺H_3受体拮抗剂影响ES细胞神经分化中线粒体分布
        2.1.2 组胺H_3受体拮抗剂促进ES细胞分化早期线粒体的分裂
        2.1.3 组胺H_3受体拮抗剂对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2.1.4 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抑制组胺H_3受体拮抗剂促ES细胞早期神经分化
        2.1.5 组胺H_3受体拮抗剂对ES细胞早期神经分化钙离子的影响
        2.1.6 组胺H_3受体拮抗剂促ES细胞分化中伴随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2.2 讨论
    2.3 结论
论文结论与创新性
参考文献
综述 线粒体在神经轴突发育和再生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天麻素对单侧前庭功能损伤大鼠前庭内侧核组胺受体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庭代偿与组胺受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4)天麻素对前庭功能障碍大鼠前庭内侧核组胺受体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及试剂
    1.3 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造模方法
    2.3 模型评价
        2.3.1 行为学特征及失衡行为评分
        2.3.2 空间姿势反射
        2.3.3 自发性眼震检测
    2.4 干预方法
    2.5 样本采集
    2.6 指标检测
        2.6.1 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MVN中组胺受体H1、H2、H3亚型的表达水平
        2.6.2 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MVN中组胺受体H1、H2、H3亚型的表达水平
        2.6.3 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MVN中组胺受体H1、H2、H3亚型的表达水平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模型评价
        4.1.1 一般状态观察
        4.1.2 空间姿势反射
        4.1.3 自发性眼震检测
    4.2 免疫组化法检测MVN中组胺受体H1、H2、H3亚型的表达
    4.3 PCR法检测MVN中组胺受体H1、H2、H3m RNA表达水平
    4.4 Western-Blot法检测MVN中组胺受体H1、H2、H3亚型的表达水平
5 讨论

(5)组胺H3受体反向激动剂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组胺H3受体与反向激动剂
2 组胺H3受体反向激动剂在神经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2.1 睡眠-觉醒
    2.2 改善认知和抑郁行为
    2.3 神经镇痛
3 组胺H3受体反向激动剂的其他作用
4 讨论

(6)中枢组胺受体及倍他司汀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组胺及中枢组胺受体
    1.1 组胺的分布、合成和代谢[1]
    1.2 组胺神经元的分布和功能[1]
    1.3 组胺在突触处的传导[1]
    1.4 组胺受体
2 前庭疾病与中枢组胺受体
    2.1 前庭疾病
    2.2 中枢组胺系统在前庭代偿中的作用
    2.3 组胺受体与偏头痛
    2.4 组胺受体与脑缺血
3 倍他司汀的作用机制
4 倍他司汀的临床应用
    4.1 前庭性眩晕
    4.2梅尼埃病
    4.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4.4 其他临床应用
    4.5 安全性
    4.6 指南地位
5 结语

(7)拮抗组胺H2受体对新生小鼠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2 材料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组胺H_2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8)血管内皮细胞源性组胺H1受体功能缺失介导精神分裂症样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血管内皮细胞组胺H_1受体功能缺失小鼠的构建及行为学表型研究
    1.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仪器
        1.1.3 实验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血管内皮细胞组胺H_1受体功能缺失小鼠的构建及鉴定
        1.2.2 血管内皮细胞Hrh1/基因功能缺失小鼠的常规指标检测
        1.2.3 行为学测试
        1.2.4 数据统计
    1.3 实验结果
        1.3.1 血管内皮细胞组胺H_1受体功能缺失小鼠的构建
        1.3.2 血管内皮细胞组胺H_1受体功能缺失鼠有发育迟缓和口鼻脱毛现象
        1.3.3 血管内皮细胞组胺H_1受体功能缺失小鼠有类精神分裂症表型
        1.3.4 血管内皮细胞组胺H_1受体功能缺失不影响小鼠焦虑及抑郁水平
    1.4 讨论
    1.5 结论
第二部分: 血管内皮细胞组胺H_1受体功能缺失小鼠血管结构与神经传递变化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试剂
        2.1.4 溶液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急性脑片的制备
        2.2.2 电生理记录
        2.2.3 免疫组织化学
        2.2.4 数据统计
    2.3 实验结果
        2.3.1 血管内皮细胞组胺H_1受体功能缺失小鼠前额叶皮层及海马区兴奋性突触传递下降
        2.3.2 血管内皮细胞组胺H1受体功能缺失小鼠前额叶皮层及海马血管结构损伤
        2.3.3 血管内皮细胞组胺H1受体功能缺失小鼠前额叶皮层及海马胶质细胞激活
    2.4 讨论
    2.5 结论
总结与展望
4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参加科研项目
学术会议与交流

(9)拮抗组胺H3受体促进脑缺血后血管再生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筒介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10)调控组胺信号促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绪论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组氨酸脱羧酶和组胺受体分子在前列腺癌中表达情况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组胺H3受体在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转移和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组胺H_3受体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在变应性鼻炎中的水平及意义[D]. 李崇妮.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组胺H3受体拮抗剂在小鼠胚胎干细胞神经分化早期作用研究[D]. 刘诺亚. 浙江大学, 2021
  • [3]天麻素对单侧前庭功能损伤大鼠前庭内侧核组胺受体表达的影响[D]. 姜宇晴.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天麻素对前庭功能障碍大鼠前庭内侧核组胺受体表达的影响[J]. 姜宇晴,张琦,张业慧,高梅傲,冷辉.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21(01)
  • [5]组胺H3受体反向激动剂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的研究现状[J]. 马艳秋,卢逸,江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0(12)
  • [6]中枢组胺受体及倍他司汀的临床研究进展[J]. 庄建华.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0(03)
  • [7]拮抗组胺H2受体对新生小鼠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陈晗. 浙江大学, 2020(02)
  • [8]血管内皮细胞源性组胺H1受体功能缺失介导精神分裂症样行为研究[D]. 吕航. 浙江大学, 2019(07)
  • [9]拮抗组胺H3受体促进脑缺血后血管再生的作用研究[D]. 陈有超. 浙江大学, 2019(03)
  • [10]调控组胺信号促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D]. 陈俊. 上海交通大学, 2018

标签:;  ;  ;  ;  ;  

组胺H_3受体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